?

舒曼《狂歡節》鋼琴演奏作品與演奏技法研究

2023-08-10 01:19吳彤彤李楠楠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演奏技法舒曼狂歡節

吳彤彤 李楠楠

摘要:《狂歡節》是由舒曼創作的標題性鋼琴音樂套曲,有著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深刻反映出德國的社會生活與文化思潮。此部作品的藝術特色鮮明,思想情感深刻,體現出舒曼高超嫻熟的作曲技藝,也對鋼琴演奏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舒曼認為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必然是高尚思想情感與獨創性藝術形式的結合,認為音樂是一種高尚的藝術形式,強調音樂的藝術性與思想性,并倡導用音樂凈化心靈、提升文學素養。在鋼琴演奏作品的創作中,舒曼將自己的內心想法、審美價值追求融入其中,將音樂作為情感的載體,強調音樂的幻想性?!犊駳g節》鋼琴演奏作品的創作背景源自基督教四旬齋前夕的飲酒宴會與集會狂歡,這是一種在西方國家中十分流行的活動。在四旬齋期間,人們會組織集會,載歌載舞、飲酒吃肉,樂曲聚焦狂歡節最后一天的假面舞會。此時舒曼正與艾爾涅斯蒂娜·馮·弗里肯相戀,舒曼將愛人居住的城市阿什四個字母中的四個音作為音樂動機,每一個曲子都由這一核心動機發展而來,體現出濃郁的個人情感色彩。文章簡要介紹舒曼生平與創作背景,分析其鋼琴作品《狂歡節》的標題性與形象性,從和弦演奏、八度演奏、手指跳音、琶音、歌唱性旋律演奏這五個方面,闡述舒曼《狂歡節》鋼琴作品的演奏技法,為鋼琴藝術實踐提供思路。

關鍵詞:舒曼;《狂歡節》;鋼琴;演奏技法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03

《狂歡節》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標題性鋼琴套曲,創作于1834年至1835年,包含21首鋼琴小曲,結構自由,有著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此部鋼琴作品生動地描繪了德國狂歡節最后一天假面舞會的場景。舒曼運用不同風格的小曲,細致刻畫出假面舞會上不同的人物角色形象,樂曲的標題也以人物形象的特征或人物的姓名來命名,如《妖艷女子》《艾斯特雷納》等??此坪翢o藝術價值的標題,實則體現出千姿百態的情感世界。舒曼的文學底蘊賦予了此部鋼琴作品深刻的文化內涵,所選擇的題材貼近現實,樂曲中多樣化的演奏技巧及個性化的處理方式將畫面與音樂巧妙結合。此部標題性鋼琴套曲的誕生,開辟了鋼琴藝術實踐的新路徑,奠定了舒曼在鋼琴音樂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1 舒曼生平與創作

羅伯特·舒曼,19世紀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年僅7歲的舒曼便在鋼琴藝術上表現出極高的天分。自19歲起,舒曼開始進修鋼琴,在手指受傷后開始轉向作曲與音樂評論。1830年至1840年,舒曼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a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列德序曲》《女人的愛情與生活》等。舒曼在鋼琴藝術創作中,追求高于自身內心與靈感的源泉,重視對人物內在思想情感的描寫,在浪漫主義上有著自發的本能與敏銳的靈感,在創作中不受結構形式的桎梏,而是將瑰麗浪漫的想象融入鋼琴藝術作品中。受到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舒曼注重音樂與文學藝術的結合,除了用優美的旋律歌頌真摯的情感之外,舒曼還用富有詩意的文學、形象性的標題來說明樂思,更加直觀地傳遞情感情緒,因此,舒曼也被稱為“音樂詩人”。舒曼創作的鋼琴演奏作品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體現出舒曼對鋼琴藝術的審美價值追求,也融合了自身的思想。舒曼鋼琴演奏作品的旋律如同詩朗誦一般耐人尋味,在節奏上具有飄逸性的特點,追求多樣性與富有特性的和聲效果。舒曼在創作鋼琴演奏作品中深受舒伯特的影響,借鑒了舒伯特聲樂套曲的形式,如同詩人一般將自己的情感經歷、內心世界融入鋼琴小品,再將鋼琴小品貫穿連接,形成鋼琴小品套曲這一富有創造性的音樂體裁[1]。

2 舒曼《狂歡節》鋼琴演奏作品分析

2.1 《狂歡節》的標題性

舒曼喜愛標題音樂,注重音樂藝術與文學藝術的結合。與同時期李斯特的標題音樂相比,舒曼的標題性鋼琴套曲所追求的是對音樂中詩意與文學意蘊的體現?!犊駳g節》作為舒曼最具代表性的標題鋼琴套曲,并沒有運用傳統的故事性、情節性標題,而是將人物形象的特點或人物的姓名作為標題,是對音樂的高度提煉。此部鋼琴演奏作品包含21首小曲,每首小曲都有特定的標題。這些標題包含對音樂體裁的說明,如《前奏》;有對音樂內容的概括與提煉,如《蝴蝶》;有對虛構人物的表現,如《弗洛雷斯坦》《帕格尼尼》等。在作品中,標題用以展現音樂與文學間的關聯,對作品的內容與內涵進行補充,也能夠給予聽眾提示。但舒曼并非用標題束縛聽眾對樂曲的欣賞,而是通過標題將聽眾帶到一個個特定的情境中,激發聽眾的聯想力、想象力,允許聽眾結合自身的鋼琴藝術審美經驗、生活經歷等,對情境內的不同場景、不同人物等進行想象、擴充。這些標題串聯起故事情節,塑造了豐滿鮮活的藝術形象,自由自在的曲式結構、優美靈動的音樂,凸顯出標題的文學性、藝術性,展現出此部作品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2]。

2.2 《狂歡節》的形象性

標題性鋼琴套曲《狂歡節》中標題的運用為音樂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支持。舒曼的鋼琴藝術創作致力于提升鋼琴音樂的藝術性,但這并不意味著他的鋼琴演奏作品脫離生活實際。相反,舒曼善于從生活中汲取鋼琴演奏作品的創作靈感,力求在鋼琴音樂中更加細膩、深刻地反映生活與社會現實,將音樂與生活、社會相互關聯,豐富鋼琴音樂的藝術表現形式,增強鋼琴音樂的藝術感染力。正如俄國音樂評論家斯塔索夫所說,舒曼“是一位肖像家和歷史學家”[3]。聆聽舒曼的鋼琴演奏作品,仿佛可以看到一個個血肉豐滿的人物呈現在眼前,人物的言談舉止、喜怒哀樂,真實中充滿幻想。在《狂歡節》中,許多小標題都與人物性格特點息息相關,加之樂曲中獨特的作曲技法,使人物角色仿佛就在眼前。例如,《琪婭拉》中運用了附點與切分模進的旋律,重音標記的運用將樂曲推向高潮,極富個性的音樂生動描繪出舒曼未來妻子克拉拉的形象,熱情而不失沉著;再如《阿爾康》中,作曲家對旋律進行了音程斷奏,刻畫出牙尖嘴利、受人喜愛的阿爾康這一人物形象。此外,這部作品中《肖邦》《帕格尼尼》等小曲選擇同時期作曲家的名字來命名,使音樂風格更為鮮明,也體現出舒曼富于變化的音樂思想。

3 舒曼《狂歡節》鋼琴演奏作品的演奏技法

3.1 和弦演奏技法

舒曼的《狂歡節》中,為塑造不同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內心的情感,作曲家追求特定的音響效果,在演奏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包含力度較大的和弦演奏以及斷奏的和弦演奏。在《狂歡節》第1小曲與第21小曲中,運用了大量的柱式和弦,力度較大,演奏的基本要求為同時彈奏出和弦中的每一個音。演奏者需要用手腕支撐手指,保持手腕動作幅度與力度均勻,手指則處于放松狀態,結實有力地觸鍵,手型保持穩定,用1、5手指形成手掌的整體框架,由外向內用力,其他手指則配合手掌以一定的力度彈奏,只有這樣才能在力度較大的和弦演奏中保證聲音集中、扎實。在第16、17、21首小曲中,出現了斷奏的和弦,短促的跳音與縱向的和弦使旋律極富舞蹈性。在斷奏的和弦演奏中,要把握好不同小曲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點,找準樂曲的情感基調,分析小曲與小曲、樂段與樂段、樂句與樂句之間的銜接,注意運用正確的手指觸鍵技巧,保持手指靈活,在琴弦上快速“跑動”。同時,要將情緒情感融入其中,以情帶聲,以聲感人,讓聽眾可以通過聆聽樂曲,體會到作品內豐富且飽滿的人物形象,將聽眾帶到作品的情境中,給人身臨其境般的感受與審美體驗[4]。

3.2 八度演奏技法

八度演奏技法在舒曼鋼琴演奏作品《狂歡節》中多次出現,其基本要求為同時彈奏出兩個音。與和弦演奏的基本手型、方法相同,手腕要作整體的運動方向,手指放松的同時保持舒展,讓手腕部分松弛,以輕巧靈活的手腕動作帶動手指。手指則堅定有力,用指關節支撐手指的彈奏,將更多的力量傳遞并集中在琴鍵上。同時,調動肩部、大臂與小臂的力量,整個手臂的運動方向與幅度一致,只有這樣才能演奏好八度。在《狂歡節》的第1小曲、第14小曲中,出現了跳進的八度音程構成的旋律,跳進的方向或是由高到低,或是由低到高,跳進后的八度演奏對演奏者的基本技巧與音樂處理能力有嚴格要求。演奏者要演奏得輕盈敏捷,使樂句在情感情緒上連貫自然。同時,在《狂歡節》第14小曲與第16小曲中出現了相同八度的斷奏,采用了大指斷奏或4、5指連奏的演奏技巧。在演奏時要將大指的關節迅速抬起、放下,適度提升大指的運動幅度與運動頻率。在演奏連續樂句的八度時,如在演奏《狂歡節》中第3小曲與第20小曲中的連續樂句時,雙手要默契配合,注重把握好連線八度樂句的長短,打造出聲斷意不斷的演奏藝術效果[5]。

3.3 手指跳音技法

手指跳音技法集中出現在《狂歡節》第10、14、15小曲中。手指跳音技法的基本要求為:用手腕支撐手指,手指單獨進行快速跳躍,手腕部分保持一定的懸空位置,演奏過程中手腕不能壓低,而是要為手指提供支撐力。手指則需要伸直,盡量較少彎曲,可以通過手指的略微上提以進行手指斷奏,但上提的幅度不宜過大,避免聲音笨重。同時,在演奏中要運用手指跳音技巧,突出音色、音量的變化,發出富有彈性且清脆悅耳的聲音。例如,第14小曲《互認》描寫的是男女主人公在分別后重逢的場景,二人愉悅地交談并回憶往事。全曲為降A大調,單三部曲式結構,樂曲情緒色彩十分鮮明,節奏較為歡快。演奏第一部分時由右手高聲部奏出主旋律,以4、5指完成連續音的演奏。同時作出手腕動作,用右手的大指進行跳音演奏,大指在關節的驅動下作上下運動。手指跳音演奏技法難度較大,在演奏中很容易出現疲勞感,導致手指僵硬,跳音不夠靈活。這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時一邊彈奏,一邊放松手腕、手指,最大限度地消除疲勞感,同時讓跳音的演奏更加輕盈靈動,突出樂曲歡快的情緒特點。

3.4 琶音演奏技法

在鋼琴演奏作品中,琶音是分解和弦的一種形式。舒曼鋼琴演奏作品《狂歡節》中,琶音演奏技巧主要出現在第12小曲和第20小曲中。最基本的演奏要求為:用大臂帶動小臂,用小臂帶動手腕與手掌,大臂與小臂結合為有機整體,做共同運動,在彈奏中整體性地緩慢轉動,將重音從一個音傳遞向另一個音。樂曲中的琶音排列較寬,依靠一組動作難以完成琶音演奏,這就需要手腕部分的配合。例如,樂曲中第12小曲《肖邦》運用了琶音演奏技巧,突出肖邦音樂作品旋律悠揚、流暢的風格。樂曲中波浪線琶音伴奏,高聲部清晰的旋律,極富肖邦的個人風格色彩,也刻畫出無拘無束、明朗樂觀的情緒。演奏時要把握好肖邦音樂的創作風格與藝術特色,用右手奏出主旋律,右手的觸鍵要平穩有力,手腕在運動中要控制運動的幅度,用手腕發力帶動手指深觸鍵。在樂句連線結束的部分,提起手腕,運用手腕與手臂的結合帶動動作。對波浪形琶音伴奏的處理,要先漸強,后漸弱,以力度對比體現出情感情緒的變化。演奏時要結合自身對樂曲的理解、對鋼琴藝術的審美等,把控好速度,注意表現出肖邦早期創作中熱情的情感基調。

3.5 歌唱性旋律演奏技法

舒曼鋼琴演奏作品《狂歡節》中,第5小曲、第6小曲中都包含歌唱性的旋律。第5小曲《約瑟比烏斯》真實地反映了舒曼柔和的內心,全曲溫柔舒緩,極富歌唱性與抒情性,仿佛舒曼的內心感嘆。演奏時,要注意樂曲中的三連音、五連音,注意音符的均勻流暢。觸鍵時盡量以掌關節發力,帶動手指略微抬高,手腕則保持平穩,使聲音清脆、清澈且柔和。尤其是在連音演奏中要讓音符更加連貫。隨后,進入樂曲的第9小節,旋律亟須發展,音樂更加豐滿,演奏時要使左手發揮踏板的作用,減小力度,降低速度,演奏出輕巧柔和的聲音。第6小曲《弗羅列斯坦》是舒曼另一種性格的化身,是熱烈激動、奔放自由的情緒。與上一段小曲的情感基調形成鮮明的對比。該樂段為g小調,強弱對比、速度對比十分鮮明,仿佛在放聲高歌。在演奏時要注重重音后移,適度增加手指觸鍵的力度、深度。樂曲中包含的節拍的變化,對比鮮明且層次豐富,演奏時要讓樂曲節拍緊湊,用踏板連接好八度的旋律,仿佛舒曼內心的吶喊與宣泄,打造出更加立體飽滿的音響效果,也呼應該樂段的主題,塑造出更加鮮活的藝術形象。

4 結語

《狂歡節》是舒曼最具代表性的標題性鋼琴套曲,有著濃郁的浪漫主義風格,體現出舒曼在音樂創作中的個人風格色彩。作品最為鮮明的藝術特色便是看似平淡,實則揭示情感色彩的標題,通過對標題的運用,對音樂的精巧處理,塑造出一個個極富辨識度、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此部作品對演奏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演奏時不僅要把握好演奏技術要點,而且要融入真摯的情感,將作品的藝術魅力、文化內涵、思想情感展現得淋漓盡致。

參考文獻:

[1] 鄧歆韻.舒曼《維也納狂歡節》Op.26藝術特征與演奏技巧分析[J].戲劇之家,2022(23):58-60.

[2] 黨藝.踏板的運用:以舒曼《維也納狂歡節》(op.26)第一樂章為例[J].黃河之聲,2022(1):84-87.

[3] 張景易.浪漫主義音樂風格流派視閾下舒曼《狂歡節》音樂學分析[J].樂器,2021(7):34-37.

[4] 婁晨.從鋼琴套曲《狂歡節》分析舒曼音樂的浪漫主義色彩[J].戲劇之家,2021(5):85-86.

[5] 劉作萱.舒曼《狂歡節》的文學性內核以及演奏教學解析[J].藝術評鑒,2020(16):185-188.

作者簡介:吳彤彤(1999—),女,黑龍江巴彥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

李楠楠(1977—),女,黑龍江呼蘭人,碩士,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鋼琴演奏與教學。

猜你喜歡
演奏技法舒曼狂歡節
購物狂歡節
2014德國法蘭克福展看舒曼鋼琴華麗蛻變
音樂與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