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舍小說與五四文學精神探究

2023-08-10 01:19汪楠陳思源
藝術科技 2023年16期
關鍵詞:小說創作五四運動老舍

汪楠 陳思源

摘要:老舍生于北京,也長于北京。1919年,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同時期的文藝復興、思想啟蒙運動波及中國,各種西方“思潮”“主義”大量涌進,知識分子在中西文化碰撞中重塑自身文化心理結構。老舍并未趕上這場轟轟烈烈如大浪淘沙般的文化心理洗禮,而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即將落下帷幕之際登上文壇。作為20世紀中后期的知識分子和教育工作者,他重新審視了五四運動,并進行了反思。與“五四”時期其他作家相比,老舍對五四運動的熱情并不高,甚至自稱采取了“旁觀者”“局外人”的態度。雖然置身于“五四”圈外,但是五四運動使老舍認識到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現實狀況,知曉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具體表現。老舍繼承了五四文學精神,但也并非盲目地全盤接受,他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冷靜的視角、更加含蓄的情感,將自己的思考與五四文學精神內涵融合起來,灌注于其充滿“市井氣”的小說創作中。文章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五四文學革命的內涵為依據,聚焦老舍與“五四”的聯系,探尋五四文學精神對老舍小說創作的影響。

關鍵詞:老舍;五四運動;五四文學精神;小說創作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6-00-03

0 引言

要研究老舍小說與五四文學精神的關系,首先要明確何為五四文學精神。在明確五四文學精神之前,應該先厘清三個基本概念: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文學革命。爆發于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愛國主義反帝反封建政治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勺匪葜?915年9月開始的新文化運動,是以民主與科學為主導的思想啟蒙運動,是五四浪潮在文化領域的體現。五四文學革命則可以被看作五四運動的組成部分,是其在文學領域的集中表現,是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文學變革。

五四文學精神,顧名思義,來源于五四運動及五四文學革命,是五四精神在文學領域的具體表現。其緊緊圍繞“愛國”這一核心,是一種更加篤定、更加朝氣蓬勃、帶有創造性思維及救亡圖存意識的愛國主義精神。不論是1915年9月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志》在上海創刊,還是1917年1月胡適在《文學改良芻議》中提出的“八事”,民主的、科學的、開放的、革新的文化內涵,以及“三提倡”“三反對”的文化主張,都是五四文學精神中極具代表性的存在。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五四運動與文學革命、文化傳播產生了密切的聯系,也促進了五四文學精神的形成與發展,使其在中國現代文學創作中得到豐富與彰顯。

1 老舍與“五四”的聯系

五四運動爆發前夕,年紀輕輕的老舍就擔任校長一職,踏入教育工作者行列。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中,即使遠離政治斗爭,也難免受到浩浩蕩蕩的文化思潮的波及。當時的老舍雖然愛國情感漸深,但是這種樸素而不成熟的愛國思想并沒有使他直接參與到轟轟烈烈的五四浪潮之中,而是終日忙于學校教學任務,管理學校事務,對種種社會活動幾乎無意顧及,只是分一點兒目光觸及五四運動而已。雖說老舍給自己的定義是一個“旁觀者”,但作為處在這個巨大漩渦中心的知識分子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愛國青年,他不可能完全超脫,置身于“五四”之外,而是在旁“觀”的同時,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五四文學精神的影響和浸染。

老舍對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及五四文學革命有自己多元化的思考。他既認可五四文學精神中反帝反封建精神的進步意義,崇尚愛國主義,認可推翻舊制度、舊禮教的必要性;又清晰直觀地認識到被五四文化新軍蕩滌抨擊過的“孔孟儒學”已根深蒂固,成為頑固難除的文化積淀,潛藏在社會不同階層的方方面面,潛移默化地影響并制約著社會發展。當時的知識分子即使有意識地破除封建主義牢籠,在行為模式上也很難完全摒棄積疾已久的傳統禮教,這使他們在各自領域猛烈抨擊的東西總還留有一線希望,以至于默默復活[1]。

老舍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從創作伊始就自覺地繼承五四反封建傳統,執著地反映這種“不徹底的破除”,揭示五四運動以后思想文化領域的真實現狀,以期喚醒全體國民的自覺性。經歷了五四運動,老舍成功地將其身份從教育工作者轉變為新文學作家,以一種并不完全旁觀又不完全介入的方式,游刃有余地看到了這些歷史力量背后的流弊,從而構建起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創作體系。

2 五四文學精神對老舍文學創作的影響

五四運動在思想觀念形成和個人性格塑造方面,對年輕的老舍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五四文學精神則更具體、更直接地影響了老舍的文學創作。

2.1 增強了老舍小說創作中的反思批判意識

老舍從教的那段時間,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教育領域皆發生了各種風云變化。那時的老舍還稱不上是一位文學家,他一直將自己定位為是五四運動的“旁觀者”,也正是這一身份使他能以一個教育家和知識分子的角度,以一種冷靜的反思視角,跳出五四大風暴,將社會百象及青年行為看得更客觀、更清楚。某種程度上,老舍這一時期的創作為重新審視“五四”時期青年面貌和教育改革提供了多元化視角。

老舍對“五四”時期社會狀況及青年面貌的審視集中體現在他的著作——《老張的哲學》中?!独蠌埖恼軐W》創作于1924—1925年。在這本書中,老舍結合五四運動時期的狀況,對自己最擅長的市井題材進行了更加大膽、直觀、具諷刺性的描寫。在小說濃厚的“市井氣”中,我們能看到任勞任怨的家庭主婦、道貌岸然的知識分子、唯利是圖的市井小販、老實愚昧的農民、吃苦耐勞的車夫以及思想矛盾的學生。老舍在描繪市井人物的同時,將對“五四”的審視和思考灌注到每個人物身上,讓我們看見“五四”過后真實的北京城,并非如五四運動所倡導的那般民眾群起激昂,社會改頭換面,這里仍然有苦有樂,有貪心的商人和愚昧的民眾,從而使社會現實得以被更直觀地描繪,人物的性格特征也顯現出多面性。

老舍在這部小說中對五四運動中所謂“新青年”的形象構建反思更為明顯,他寫道:“由學堂出身的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拿著報紙,四六句兒的念,更是毫無疑惑的自認為國家的主人翁?!鞘青l下人的事,那是鄉下人的事!”[2]

這就是老舍筆下由新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有著強烈卻又狹隘的自我意識。書中以王爾德、李應為代表的這群“少年學生”,受到當時“五四”新思潮的影響,一開始也有救國興國的理想。正因如此,王爾德才會在進城謀事時對自己的未來無比期待,抱有“開導明智”的遠大理想。然而,王爾德的理想既美好又脆弱,在發現報館的新聞皆粉飾現實、避重就輕時,他感到萬分失望,于是選擇了出走。李應最初也想著為社會作為,闖出一番豐功偉業,然而在面對親人的現實困境時,他猶豫忐忑,只剩懦弱的情緒,無力作為,選擇一走了之。由此可見,老舍筆下經歷過五四精神洗禮的青年學生們,并沒有承繼前人的期待,走上救亡圖存的道路,而是帶有一定的空想主義和妥協性,養成了一批空學西方教育皮毛,腦子里卻裝滿陳腐思想的“新青年”。

以《老張的哲學》為代表,老舍勾畫并描摹出了當時中國教育界的種種怪象和少年知識分子在這種文化心理下的真實面貌和精神困境,這是老舍以五四文學精神及其教育價值為立足點,對“五四”浪潮及社會現實的批判與反思。

2.2 明確了老舍此后小說創作的思想情感主線

老舍晚年在自己的自傳中明確表示自己直到“五四”,才真正理解“國恥”的由來,才知道自己應該反抗,應該對誰反抗[3]。如果說老舍的父親死于外國侵略者的彈火,母親常向幼時的老舍講述“洋鬼子”燒殺搶掠的惡行,使愛國情感最初在老舍的心中生根發芽,那“五四”這一契機,則真正使老舍領悟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才真正成為老舍思想情感的主線。在老舍的許多作品中,都能找到老舍自訴自己反帝反封建意識逐步覺醒的心路歷程?!敦埑怯洝肥抢仙崾轿幕瘑⒚芍髁x創作的代表作之一,用火星上的貓國象征當時的中國社會,揭露上層社會的腐??;《離婚》聚焦于市井小職員們瑣碎的市儈生活,以市井知識分子的角度間接反映出政府腐敗、特務橫行的社會面貌;《月牙兒》中女主人公“錢比人更厲害些,人若是獸,錢就是獸的膽”純真的人生體悟猶如一把荊棘狠狠扎進人們的心間……這些滿含淚痕的幽默諷刺的話語,不僅體現了老舍對黑暗現實的憎惡,更充斥著強烈充沛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和人道主義情懷?!端氖劳谩吩诳卦V帝國主義侵略行為的同時,以悲憤的筆觸將千百年來積淀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精神創傷描繪得淋漓盡致,是老舍對于反帝反封建愛國主義精神的疾聲吶喊,是將反帝、反封建的雙重任務結合得天衣無縫的警世之作。

在《“五四”給了我什么》一文中,老舍說:“‘五四給了我一雙新的眼睛……反封建使我體會到人的尊嚴,人不該作禮教的奴隸;反帝國主義使我感到中國人的尊嚴,中國人不該再作洋奴。這兩種認識就是我后來寫作的基本思想與情感?!保?]從開始試作《小玲兒》,到《二馬》中呼喚中國人“挺挺腰板”的時代強音。五四運動之后,年輕的老舍心中樸素而不成熟的愛國情感已經轉變為一種自覺的、堅定的愛國主義,這種強烈清晰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開闊了老舍的視野,激揚了老舍的情感,貫穿老舍后期創作的始終,成為老舍小說作品中的基本思想與情感主線。

2.3 啟發民智,重塑老舍小說中理想的國民人格

“五四”時期,各界革命民主主義文化戰士掀起討論國民“劣根性”的熱潮,以魯迅為代表,在文學創作中啟蒙思想,啟發民智,呼喚“精神界之戰士”,以期塑造理想的國民人格,這是五四文學精神的重要內容。在“五四”風云席卷之時,知識分子除了擔任社會的批判者和審視者之外,更需要承擔社會的領導者和重建者的責任。老舍并未一味地控訴批判“五四”期間落后的社會現實和矛盾的青年面貌,而是同樣致力于塑造理想的國民人格,開掘著國民性的形成,這是“五四”思想啟蒙對老舍觀念的浸染,也是老舍心中洋溢愛國情懷的結果。

《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是社會底層勞苦大眾的典型代表,他如食草動物一般在食物鏈的最底層卑微地活著,卻又被社會驅逐到“野獸之群”,他想靠自己反抗,卻無法掙脫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最終只能任人宰割。有研究者說“祥子是前阿Q,阿Q是后祥子”,閱讀《駱駝祥子》時,我們很難將勤勞善良、憨厚老實的祥子同麻木不仁、卑鄙可笑的阿Q聯系起來,但即使是這樣自尊自愛的勞動人民,最后也淪為自輕自賤的“個人主義的末路鬼”。而祥子的墮落經歷就是阿Q精神的形成過程,這是多么可悲的事。這就使老舍在小說創作中融入“五四”人道主義情懷及愛國主義思想,對國民劣根性的形成與發展展開深層探索,這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國民思想啟蒙的意義。

“五四”高舉“重估一切價值”的大旗,宣揚摒棄、推翻、打碎一切的否定性思維。盡管這種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對老舍產生了深刻影響,但在探索與反思的過程中,老舍同樣意識到,僅僅推翻建筑而不構建新式藍圖,是無法重塑國民人格的?!囤w子曰》中富有實干精神兼有俠義情懷的李景純,《二馬》中勤勞務實的李子榮,《駱駝祥子》中任勞任怨的祥子……他們都是來自社會底層的小人物,身份地位低,備受壓迫,即使他們之中有人最終走向“末路”,但都具有勞動人民身上最質樸、本真、務實的品質——溫良與勤勞[5]。其實,老舍創作《駱駝祥子》的最終目的,并不僅在于控訴當時那個弱肉強食、“不讓好人有活路”的社會,也并非一味地傳達消極的悲觀主義,而是想通過祥子這個具有理想人格的人物走向墮落的過程,引發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以及對理想國民人格的呼喚和珍視。

3 結語

面對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老舍采取了“旁觀者”的態度,但無論是老舍自身的思想觀念還是他日后的文學創作,都深受“五四”影響。老舍在充滿“市井氣”的小人物身上灌注強烈的反帝反封建思想和人道主義情懷,這是老舍進行文學創作的基礎。但老舍也會毫無保留地對“五四”浪潮下的社會和個人行為作出審視和批判。此外,老舍小說與五四文學精神并非單向的關系,五四文學精神對老舍的小說創作產生了影響,老舍的小說也反作用于五四文學精神,以推動五四文學革命發展。在質疑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這是老舍作為一代小說大家的智慧。

參考文獻:

[1] 謝昭新.老舍與“五四”新文化運動[J].學術界,2019(5):35-41.

[2] 老舍.老張的哲學[M].昆明:晨光出版公司,1948:30.

[3] 老舍.老舍自傳[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9:117-118.

[4] 老舍.老舍[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18:165.

[5] 李毅苗.老舍小說與五四文學精神[J].文教資料,2020(31):24-26.

作者簡介:汪楠(2002—),女,江蘇揚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陳思源(2002—),女,江蘇南京人,本科在讀,研究方

向:風景園林。

猜你喜歡
小說創作五四運動老舍
北平的秋
周恩來與老舍肝膽相照的友誼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例談家庭成長經歷對張家玲小說創作的影響
老舍給季羨林“付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