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物流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與實踐

2023-08-10 09:53韋曉麗
物流科技 2023年12期
關鍵詞:校企合作

韋曉麗

摘 要: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高職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成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課題。文章以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為例,探討了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將企業實踐轉化為可用于教學的數字化資源,并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數字化”現場,將信息技術融入實踐環節,創新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接觸到更加實用和貼近實際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因此,校企合作的高職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與實踐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值得在其他領域進行推廣和實踐。

關鍵詞:數字化改革;校企合作;物流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F250.4;G712文獻標志碼:A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3.12.04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the digital reform of vocationa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aking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moder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 of us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transform enterprise practice into digital re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for teaching, and u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a "digital" scene,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practical activities,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s, and enabling students to access mor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teaching content, thus improving their practical ability and skill level.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digital reform and practice of vocational courses is an effective teaching mode,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practice in other fields.

Key words: digital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professional courses

0 ? ?引 ? ?言

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領域,也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職業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愈發受到關注。我國高度重視數字中國建設,明確提出建設數字中國的戰略目標,國家“十四五”規劃做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的部署,我國信息化建設進入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要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建設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職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以服務于課程開發、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1]。

隨著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職業教育進入了提質培優的發展新階段。校企合作在數字化資源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已成為提升高職教育質量和增強學生職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將數字化教學應用于實踐基地、教學資源、教師隊伍等方面,可以有效提升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質量[2]。數字化教學改革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更加適應未來崗位需求。此外,數字化教學改革還可以促進校企合作,促使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實用的職業技能。因此,數字化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

1 ? ?高職教育中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必要性

1.1 ? ?數字化資源在高職教育中的優勢

數字化資源建設是將教育資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過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學方法等方面。在高職教育中,數字化資源具有以下優勢。

1.1.1 ? ?促進教育教學創新

數字化資源可以為高職教育教學提供更多的方式和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數字化資源開展更加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字化資源可以通過多媒體、交互式、虛擬實驗等方式,讓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多樣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新技術內容。

1.1.2 ? ?提高教學效果

數字化資源建設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教學素材和教學方法,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和實施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數字化資源還可以提供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等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多種形式的數字化資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評估,多方位提升教學效果。同時,數字化資源建設還可以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3]。

1.1.3 ? ?促進校企合作

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可以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合作機會和平臺,幫助學校更好地了解企業需求和市場動態,有利于校企雙方進行協作和交流。通過數字化資源建設,也能讓學校更好地了解企業的實踐應用,并將實踐應用轉化為教學資源,讓學生更好地接觸實際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務,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促使其更快地適應實際工作環境。同時,課程數字化資源建設也能讓企業更好地與學校交流,并形成反饋機制,從而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

1.2 ? ?校企合作高職物流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國家“制造業補鏈強鏈”要求的提出,制造業供應鏈邁向“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化”融合的轉型升級發展時代。制造業需要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化的柔性供應鏈體系,現代物流行業智慧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各環節的自動化、信息化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越來越多的物流作業崗位被機器設備所替代,原來的物流崗位操作技能已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柔性供應鏈體系對物流崗位工作人員的信息處理能力、數字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職業院校作為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新時代的發展也對高職物流人才的數字化教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物流人才需要與企業發展需求相匹配,傳統課程教學以高校教師為主的教學團隊、以線下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單純學科體系的課程資源等方面已無法滿足現代物流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需要。

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將專業課程作為實踐載體,進行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融入智慧物流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通過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數字化改革,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資源等方面的創新,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實踐技能,更好地適應物流行業發展。在課程改革中積極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創新,深化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有機銜接,已成為教學改革方向的必然趨勢[3]。

2 ? ?校企合作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策略

2.1 ? ?整合資源,將現代化技術融入課程教學內容

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整合課程教學資源,引入現代化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可結合企業實踐,以數字化資源的形式將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現代化技術融入課程教學內容。通過行業研究,學??梢愿钊氲亓私馕锪餍袠I的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從而為新技術內容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提供參考。

2.2 ? ?定制化建設實踐基地

高職院?,F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應更注重應用性和操作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學校通過與企業合作,定制化開發設計實踐基地,并融入信息系統,在滿足教學需要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學校就能了解企業的運作模式和流程。

2.3 ? ?校企合作推廣數字化教學平臺

通過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數字化資源、實踐基地、數字化教材等,進而形成數字化教學平臺,并由雙方共同應用與推廣,能夠促進數字化資源的持續優化。建設校企雙方能夠共同應用的數字化教學平臺,有利于建立校企合作橋梁、促進雙方合作共贏[4]。

2.4 ? ?應用數字化資源,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使用在線學習平臺、網絡課程等數字化工具來創造不同的學習情境和方式,從而為學生提供互動式課程、實踐性課程等多樣化的教學體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3 ?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實踐

為開展高職物流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與實踐,本文以柳州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精益生產管理》的實踐教學模塊為例,探討校企合作數字化資源課程改革的實踐。

3.1 ? ?整理課程實踐教學模塊設計思路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未來主要面向現場改善、物流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在物流智能化發展的形勢下,通過校企合作進行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經過企業調研、工作分析會,將《精益生產管理》課程定位為培養新時代基層管理人員所需的思維與素養,重點培養學生的安全、質量、持續改進意識和精益管理能力。為了實現課程培養目標,課程組與企業精益專家共同合作,深入了解現代工業企業的生產流程和管理方式,將企業的實際需求和理念引入課程設計中。課程以校企合作的形式,與企業合作開發16課時的教學模塊,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掌握更加實用的職業技能。課程遵循新時代基層管理人員的技能與職業素養培養需要,從安全意識、數字化邏輯、現場管理、管理浪費、客戶價值五個層次,構建起“防控安全隱患”“運用‘工廠云”“實踐精益制造”“精析精益生產”“激發客戶熱忱”五個實踐教學項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現代工業企業各個環節中新時代基層管理者的管理、思維、素養的培養融入其中,通過學生親歷和現場管理進行反思,使學生在思想上實現“精城—精技—精進”的精益精神的逐層遞進,提升其素養水平。同時,課程組與企業合作,設計符合情境的信息化系統、數字化教學手段,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課程教學設計思路見圖1。

3.2 ? ?建設“數字化”現場,創新教學模式

為適應新業態和新模式的需要,學校以校企合作的形式,萃取現代工廠共性管理與技術元素,同時植入現代工廠智能互聯技術,建設了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三化融合的“精益生產全景工廠”實踐基地,并融入數字化資源,實現了學生的“體驗式”職業素養訓練。該實踐基地模擬汽車制造企業的生產現場,融入VR虛擬仿真技術、“工廠云”等數字化資源,聯動實景與線上資源,打造“數字化”現場,讓學生體驗真實生產運用,認識信息系統在生產管理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現場管理能力,促進其數字素養的培育。

課程的教學實踐基地以“木模車”為載體,模擬汽車裝配線的運作過程,引入“工廠云”及相關數字化資源,將生產計劃、產品跟蹤、工位管理、設備自主保全、物流系統、質量管理等活動形成系統關聯,將實踐基地建設為“數字化”現場(見圖2)。學生可通過扮演班組長、操作員、質量檢測員、物料配送員、倉儲管理員等角色來體驗真實的生產運用。在實訓過程中,現場設計有關于安全、操作、物流、質量等方面的陷阱,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持續改善的能力。通過信息技術,教學過程可實時監控學生執行任務的情況,反饋學生模擬的生產任務在安全、人員、質量、響應、成本等方面的達成情況,從而為學生在任務中分析問題、持續改善提供數據支持。

課程教學過程通過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數字化”現場,開展接近真實職場的“多角色協同”“體驗式實訓”“陷阱設計”等創新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角色中探索創新,體驗基層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思維、素養,從而提升學生對未來崗位工作的適應能力。

3.3 ? ?校企合作開發數字化資源,建設網絡課程

為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應充分利用好學校教學平臺和企業實踐的雙方優勢,將企業實踐應用轉化為教學數字化資源,校企可以共同設計微課、交互式資源、題庫等教學資源,積極開展網絡課程建設。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平臺進行學習、測評等,有效提升學習效率。校企合作不僅能將企業實踐轉化為可用于教學、自主學習的數字化資源,還能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實用和貼近實際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其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校企合作開發的數字化資源,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加實用的職業技能,提高自身的素養水平,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

3.4 ? ?建立思政元素全方位浸潤場景

通過真實崗位及工作任務等建立起思政元素全方位浸潤場景,能夠有效推動學習者思維模式的轉變。依托全景工廠的實踐基地及“數字化”現場,全方位建立起“精誠—精技—精益”的思政元素場景,能夠讓學習者浸潤在真實的崗位工作、工作任務和工作環境中,實現思政教育元素與課程教學內容高度融合,從而有效推動學習者不斷向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不斷追求卓越的思維模式轉變。

3.5 ? ?實現“多主體+全過程”的考核評價

應用網絡課程平臺、“工廠云”等數字化資源,可實現教師對學生全過程的考核評價。在課前,學生可利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學習與測評,教師可根據課前學習情況,加強對學生理論薄弱點的教學。在課中,教師可利用實踐基地的“工廠云”信息系統,以基層管理者的標準對學生的任務執行情況進行考核,并反饋學生的任務達成情況。在評價主體方面,可借鑒企業的考評機制,從崗位角色完成情況的角度,開展教師+班組長(組長)+同事(組員)的多主體評價。

3.6 ? ?課程數字化改革實踐效果

3.6.1 ? ?課程通過校企合作開展的數字化改革與實施,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技能

校企合作打造的“數字化”現場,使學生在學校就能充分感受真實的職業環境,也能促使其更積極、更順暢地參與各項學習與實訓活動中。課程考核結果顯示,97.22%的學生達到優秀,2.78%的學生達到良好,與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3.6.2 ? ?《精益生產管理》課程校企合作開展的數字化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也給其他專業課程的數字化改革提供了較好的借鑒

目前,該校的《管理學基礎》課程正在以“精益生產全景工廠”實踐基地、“工廠云”信息系統等資源進行情境設計和數字化資源建設,打造更為生動、高效的課程。這有助于建立統一的資源管理體系,實現資源的統一規劃和管理,能夠有效避免資源重復建設、浪費資源等問題。

3.6.3 ? ?校企合作的數字化資源,實現校企資源共享,提升校企雙方的交流效率

校企合作開發的數字化課程資源,除用于校內學生的教學外,還可用于企業基層管理者的新員工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管理培訓等。對于制造企業的基層員工培訓,除了要有配套的企業實操現場、課程資源外,還需要有教學經驗豐富的培訓師資,而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的《精益生產管理》“數字化”現場以及數字化資源,可有效解決企業培訓資源難題,滿足企業基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需求。目前,該課程所開發的精益生產全景工廠以及數字化資源已應用于柳州市的企業班組長比賽,共有24家企事業單位參賽,培訓效果、競賽活動的組織管理等均獲得一致好評。課程數字化資源的校企共享,有助于提高企業培訓效果、節約成本,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校企雙方的交流效率,促進資源的持續改善。

4 ? ?結 ? ?論

高職物流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適應智能化發展趨勢,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對專業課程進行數字化改革,能夠提高物流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技能水平,促進其職業素養的培養。對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進行數字化改革,可萃取現代企業的管理與技術元素,定制化開發課程的實踐基地,建設“數字化”現場,讓學生在“體驗式”職業素養訓練中掌握實際技能。校企合作數字化資源建設,可將企業實踐轉化為數字化資源,讓學生接觸到更多實用和貼近實際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其實踐能力、技能水平和職業素養。同時,校企合作開發的數字化資源還可以用于企業員工培訓、能力測評等,提高企業培訓效果、節約成本,同時也能提高校企溝通交流效率,豐富合作方式??傊?,校企合作的高職物流專業課程數字化改革,能夠更好地適應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促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創新,深化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

參考文獻:

[1] 徐蘭,賀茉莉,易熙瓊.數字化時代“三教”改革助推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進路[J].成人教育,2023,43(2):60-66.

[2] 朱莎莎.物流類專業升級與數字化改造思考與實踐[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2(8):61-62.

[3] 蒙煥念.基于應用驅動的高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研究[J].大學教育,2019(6):188-190.

[4] 林小蘭.校企合作建設高職課程數字化資源的機制探索與實踐[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11):91-94.

猜你喜歡
校企合作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中職“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訂單班人才培養新模式探索
高職土建類專業產教創深度融合機制探索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