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力提效擴大內需 持續增強內生動力

2023-08-11 13:57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智庫課題組
改革 2023年7期
關鍵詞:擴大內需體制改革宏觀調控

摘 ?要: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整體呈現恢復態勢,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產業升級厚積薄發,但經濟恢復內生動力和可持續性仍待增強,內需不足是當前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應把握擴大內需和提振信心兩大關鍵,將宏觀調控和深化體制改革結合起來,雙管齊下,形成推動經濟內生增長、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宏觀調控方面,建議以擴大內需為主要著力點,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統籌協調,優化政策工具組合,增強經濟持續好轉的內生動力。體制改革方面,建議推出關鍵改革舉措,引導微觀市場主體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關鍵詞:國民經濟;擴大內需;提振信心;宏觀調控;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543(2023)07-0001-10

課題組協調人:李雪松,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智庫主任。執筆:張慧慧、馮明、汪紅駒、李雙雙、張彬斌、左鵬飛。通信作者:馮明。其中,張慧慧、馮明、李雙雙、左鵬飛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汪紅駒、張彬斌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副研究員。課題組感謝參加報告初稿討論的各位專家提出的寶貴意見。

2023年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持續恢復,總體回升向好,市場活躍度和經濟景氣程度相較于疫情期間明顯好轉,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與風險

2023年上半年國際形勢在延續復雜多變特征的同時,呈現諸多新苗頭、新動向,對中國構成新的外部風險。世界經濟增速下行,國際貿易修復不及預期,東盟等外向型依賴較重的新興經濟體遭遇較大沖擊,中國出口增長和外貿企業投資信心也受到一定影響;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歐元區經濟增長疲弱;國際金融市場脆弱性增強,發展中國家債務違約風險猶存。

(一)全球經濟增速延續下行,拖累中國出口增長和投資信心

高通脹、高利率、俄烏沖突等負面影響持續,全球經濟增速延續下行。疫情防控轉段后,國際貿易逐漸恢復,但是修復態勢不及預期[1]??傮w而言,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速尤其是貨物貿易增速均不及2022年[2-3]。值得注意的是,發達經濟體增速下行已經引發東盟等新興經濟體出口顯著下降。中國對發達國家的直接出口以及通過東盟再加工后對發達國家的間接出口增長均受到影響。

(二)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歐元區經濟增長疲弱

美國經濟在前期刺激政策效果消散和貨幣政策收緊的作用下增速放緩,但仍保持了較強的韌性,“軟著陸”的可能增大,陷入急劇衰退的風險降低。盡管中國經濟實際同比增速依然高于美國,但由于匯率和通脹因素,按美元計價的中國GDP相對于美國GDP的比重與2021年的高點相比將有所回落。歐元區經濟增長疲弱,通脹因能源價格回落出現超預期下降,但仍遠高于目標區間,歐洲中央銀行在穩增長、抗通脹、防風險之間平衡的難度大幅超過美聯儲。

(三)國際金融市場脆弱性增強,發展中國家債務違約風險猶存

歐洲、英國、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央行繼續加息,美聯儲在2023年6月暫停加息后再次釋放年內將進行兩次加息的信號,全球金融條件持續收緊,國際金融市場脆弱性增強。政府債務問題成為多國普遍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外債高企的發展中國家面臨債務違約乃至陷入債務危機的風險。

二、中國2023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態勢與特征

在2023年第一季度供需兩側企穩回升的基礎上,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延續恢復態勢,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總需求不足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需進一步鞏固提升經濟恢復勢頭。

(一)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民間投資有所收縮

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表現為恢復性大于內生性。就供給側而言,服務業生產指數大幅增長,接觸性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表現亮眼。工業生產恢復偏弱,裝備制造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實現高速增長,但高技術產業總體同比增速放緩。就需求側而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現了低基數下的高增長,除汽車銷售明顯回升外,服裝鞋帽、石油等銷量增長及餐飲收入的大幅提升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延續下行趨勢,民間投資增速轉負反映私人部門投資意愿有待提升。需從供需兩側著手,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二)城鎮調查失業率整體水平有所好轉,青年失業率持續處于高位

得益于2023年以來服務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逐步增強,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由2023年初的5.6%降至6月份的5.2%。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略高于全國整體情形,但3月份以來保持穩定。這些數據反映出全國就業整體形勢有一定好轉。然而,以16—24歲勞動力為代表的青年群體的調查失業率持續與整體水平背離,2023年上半年逐月攀升,6月末達到21.3%的高位。青年勞動力中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失業率水平相對更高。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同比增加,但流動頻率加大,崗位穩定性有所減弱。

(三)PPI降幅持續擴大,CPI同比漲幅降至零附近

在高基數的影響下,截至2023年6月,PPI同比負增長已持續9個月,且降幅連續6個月走闊,工業生產領域的結構性通縮壓力仍在延續。但在前期輸入性通脹退坡的條件下,國內上中下游之間價格變動的傳導效應有所改善。受季節性、輸入性、周期性等多因素影響,2023年3月以來,CPI同比漲幅已連續4個月在1%以內。2023年下半年,在居民消費修復、市場流通改善、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等多重積極因素的疊加推動下,CPI的階段性低位運行狀況有望逐步改善。

(四)出口和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規模持續增長面臨一定壓力

就出口領域而言,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新三樣”領跑增長,對出口拉動明顯;電腦、液晶面板等消費電子產品出口觸底反彈??傮w來看,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2023年第二季度越南、韓國等周邊國家出口遭遇較大沖擊,中國出口表現好于這些國家;但另一方面,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在減弱。就外資領域而言,高技術產業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逆勢增長,但上半年整體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累計規模同比減少2.7%。

(五)財政運行處于“緊平衡”狀態,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積聚

因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減弱,加之低基數因素影響,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體同比增速較高,但除增值稅外的多數稅種收入呈現負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仍保持原有季節性增長軌跡,收支逆差縮小。政府性基金收入降幅較大,2023年上半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下降20.9%??傮w來看,財政運行處于“緊平衡”狀態,部分地方尤其是基層政府財政收支平衡壓力依然較大。一些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積聚,并發生相關風險事件。地方政府債券增發擴張力度弱于2022年同期,新增債券增發量低于再融資債券增發量,發債所融資金用于還本付息的比例較高,可用于新增項目實際支出的比例有限。

(六)貨幣增速處于較高水平,貨幣信貸帶動實體經濟活動的效能有所減弱

2023年上半年,貨幣政策擴量降價,對實體經濟恢復發揮了積極的支撐作用。廣義貨幣(M2)增速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雖于第二季度略有回落,但仍處于較高水平?!癕2增速-實際GDP增速-通貨膨脹率”缺口拉大,貨幣流通速度下降,貨幣信貸帶動實體經濟活動的效能有所減弱。在國有企業和大企業信貸堆積的同時,民營企業整體信貸意愿較弱,一些中小微民營企業仍然面臨融資困難。2023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下調逆回購利率和MLF利率10個基點,隨后LPR報價利率也相應下調,然而考慮到PPI降幅較大,工業企業的資金實際利率水平仍處于高位。受美聯儲加息等因素影響,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023年1月中旬以來總體走弱。

三、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盡管2023年第二季度國民經濟整體延續恢復態勢,總體回升向好,但經濟恢復的內生動力有待增強,當前需重點關注六方面的問題。

(一)內需疲弱制約經濟循環暢通,經濟恢復內生動力有待增強

一是居民收入增長預期不足拖累消費擴張。自2022年第二季度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顯著放緩,2023年第一季度居民收入增速與GDP同比增速差距拉大,第二季度居民收入增速有所回升。在收入增長預期不穩、部分返鄉農民工就業仍未落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居民消費擴張的源頭性支撐不足。不論是2022年下半年備受關注的“超額存款”[4],還是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居民部門的“存款搬家”現象,都指向居民在平衡收益與風險中的資金配置調整,反映出對消費持續增長的支撐不足。二是資金存貸利差較高促使居民壓縮負債,擠出消費。盡管首套房貸款利率已有所下調,但相較于居民存款利率和理財收益而言仍明顯偏高,因而居民部門提前還貸現象普遍,擴表意愿不強,對消費和投資均產生了不利影響。三是私人部門信心不足持續壓降民間投資需求。2023年第二季度以來制造業PMI多個分項回落至榮枯線以下,非制造業PMI環比也呈下行趨勢。前期多種因素碰頭疊加對民營經濟產生的消極影響仍未得到根本緩解[5]。私人部門對生產經營擴張和經濟持續向好的預期不穩、信心不足導致民間投資尚未得到有效激發。

(二)工業部門利潤承壓,結構性分化延續

當前,工業經濟總體延續恢復態勢,向好因素逐漸增強,但工業生產承壓依然突出[6]。一是工業企業盈利修復面臨較大壓力。2023年初以來,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呈現大幅負增長,月度環比修復水平有限。一方面,受內需恢復遲緩、外需疲弱顯現、資產負債率上升等因素拖累,電子信息制造業、鋼鐵等行業生產走弱,營收增幅小于成本增幅,導致企業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另一方面,受產品價格跌幅較大等因素的影響,化工等領域的企業盈利呈現快速大幅下滑態勢。二是工業結構性分化仍在延續。從行業來看,受下游需求景氣度影響,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紡織、電子信息制造等行業整體表現不佳。從供需關系來看,截至2023年6月,制造業PMI連續3個月運行在收縮區間,需求端持續疲軟,供給端產能過?,F象尚未改善。從企業類型來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保持平穩增長,民營企業增加值增速整體趨于下降;國企與民企利潤均下降明顯,民企降幅高于國企。從企業規模來看,大型企業生產經營前景預期趨穩趨好,中小企業預期偏弱問題仍然突出。

(三)結構性就業矛盾與總量就業矛盾交織,青年失業率較高

在結構方面,符合青年就業預期和技能特征的就業機會不足。受多重因素影響,過去承載青年就業較多的部分行業仍處于收縮調整期。新成長勞動力就業技能與具有較旺盛需求的領域匹配度不高,而勞動者技能更新又是“慢變量”,難以迅速適應勞動力市場要求[7]。高校畢業生就業落實率低、進度慢,高校專業及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存在錯位。青年群體失業率持續高企可能以消極示范效應引致家庭的人力資本投資預期減弱,進一步影響中長期高質量充分就業。

在總量方面,市場主體擴崗動力不足。企業招募新成長勞動力需承擔較高的培育成本,經營預期沒有明確強化前,企業缺乏培育新人和儲備人才的動力。就業重點領域的企業用人規劃以收縮、維持或謹慎填擴為主,多個行業的企業新崗位發布數量持續下行。市場對生成式人工智能替代人力勞動的預期增加,可替代職能從重復性、流水性崗位向傳媒、策劃、管理等思維型、技術型的職能擴展,導致現代服務業中的初級、中級職位收縮。公招單位編制使用率過去幾年大幅提高,編外合同制崗位同步趨于飽和,正常填補外的擴員潛力有限。隨著畢業生家庭中收入預期轉弱的比例增加,完全依賴家庭財富而不尋找工作的人員比例減少,有條件“全日”考編考研而脫離勞動力市場的人員比例減少,導致青年群體中有就業需求的人員增多。

(四)房地產市場恢復勢頭不穩,對宏觀經濟大盤形成拖累

房地產市場在經歷2022年的深度調整之后,2023年上半年主要指標降幅有所收窄,但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脆弱性仍然較高,預期依然偏弱,對宏觀經濟大盤及上下游行業的拖累依然較大。一是在經歷2022年春節之后短暫的“小陽春”之后,2023年第二季度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再度回落。房價繼續呈分化態勢,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房價同比上漲,三線以下城市房價同比下降。房價只漲不跌的預期被打破,潛在購房者的決策更趨謹慎,需求恢復的可持續性存疑。二是主要指標呈分化態勢。市場交易方面,2023年前5個月累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增速明顯好轉,但6月份有所回落;而投資開發方面,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和到位資金同比降幅較大,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的降幅均為兩位數且持續下行。三是房地產市場調整伴隨諸多溢出效應,仍明顯拖累宏觀經濟大盤。建筑材料、裝修、家電家具等領域經濟活動降溫。房企拖欠款問題沖擊相關市場主體的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胺康禺a—土地出讓—基建”循環收縮,房地產風險向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傳導互溢,加劇了化解處置財政金融風險的難度。四是房地產行業市場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民營房企市值大幅縮水,市場活躍度和新增投資意愿較弱,市場占有率下降。五是房地產市場仍然存在較多扭曲因素,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房貸利率偏高,尤其是存量房貸利率高于新發房貸利率,倒逼居民提前還款。改善性住房購置需求占比上升,但前期出臺的意在“防炒房”的限購、限貸、首付比、利率等政策限制了這些需求的釋放。部分城市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現象仍然明顯,反映了新建商品房定價機制有待完善。

(五)基層政府“三?!眽毫哟?,地方債務約束趨強

一是部分基層地方政府“三?!眽毫哟?。2023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不低,但增長主要依靠增值稅收入拉動,其他稅種合計增速為負[8]。一些工業基礎薄弱的地區地方政府難以分享全國增值稅超預期增長的好處,財政收入形勢弱于全國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區乃至東部一些基層政府對轉移支付的依賴增強,如果上級財政轉移支付不及時不足額,這些基層政府的“三?!敝С隼щy可能加劇。二是土地出讓收入下降強化地方債務約束。由于房地產行業疲弱態勢延續,土地出讓收入普遍大幅下降。2023年前5個月累計329個地級市中超六成土地出讓收入呈現負增長,近半數地級市賣地收入降幅超過20%。受此影響,地方政府可用于償還各類債務的資金約束收緊,地方隱性債務問題更趨緊張,2023年三四季度償債高峰時期違約風險可能再度上升。

(六)貨幣政策效能有所減弱,工具組合存在改進空間

一是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效能減弱。由于總需求不足、預期偏弱,大量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缺訂單,因而新增投資意愿不強、信貸需求不高。部分民營企業由“利潤最大化”擴張策略轉向“負債最小化”防御策略。新增貨幣信貸供給大量流向缺乏彈性的國有部門,對民營企業從事實體經濟活動的帶動效果有限。二是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調整不夠靈活,利率水平相較于自然利率仍然偏高。對于企業部門,PPI降幅較大,而名義利率下調幅度較小,導致影響投融資決策的實際利率不降反升,成為制約民營企業信貸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居民部門,房貸利率整體偏高,尤其是存量房貸利率形成機制僵化,在激勵居民提前還款的同時,也對居民消費造成了明顯的擠出效應。對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當前的實際融資利率遠高于基礎設施項目的平均財務回報率,推升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的付息成本。三是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滋生套利活動。結構性貨幣政策在定向支持某些主體或某些經濟活動的同時存在套利空間,滋生了大量套利活動。

四、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盡管面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改變。

(一)從要素保障來看,中國具備促進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

一是國民儲蓄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為各類有形固定資產投資和無形資產投資活動創造了空間。資本要素積累仍有條件保持在較高水平,從而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生產技術和設備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盡管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有所下降,但中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然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優質勞動力供給,勞動年齡人口規模超過美歐日的總和。與此同時,“人口質量紅利”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正在加速釋放。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明顯提升,人力資本持續積累,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等不同門類優秀人才不斷涌現。此外,土地要素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存量與增量之間優化配置的空間較大,技術要素和數據要素正迎來蓬勃發展的窗口期。

(二)從生產端來看,雄厚的產業基礎為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前提

一是中國產業門類較為齊全,產業網絡運行效率高、延展性和集成創新能力較強,兼具快速大規模生產和柔性化生產的能力,抵御外生沖擊和外部風險的韌性相對較強。中國深度嵌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具有樞紐性意義的關鍵組成部分。二是傳統產業積淀深厚。長期以來,中國在鋼鐵、化工、機械制造、電子產品制造、家電制造、道路橋梁建設、紡織和服裝鞋帽制造等領域持續積累,深練內功,積累起了豐富經驗。盡管隨著人力成本的提升,部分行業出現了向周邊地區外溢轉移的現象,但作為產業體系的“基本盤”,中國在這些領域仍然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三是新興產業優勢逐步形成。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光伏發電設備、風力發電設備等領域產能快速擴張,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技術水平也已處于全球領先梯隊。

(三)從需求端來看,超大規模市場效應對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牽引力逐步增強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的經濟體,中國擁有一般國家不具備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當前,隨著國家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提到更重要的高度,未來超大規模市場效應有望進一步增強。在消費領域,經濟總量提升疊加消費率上升,帶動中國消費市場規模擴大,消費對短期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步上升。居民消費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品質升級的特征,消費場景日益豐富,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同時,消費市場日趨成熟,對國內企業品牌建設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在投資領域,不論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還是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抑或是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都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潛力。不僅如此,中國還具備將這些投資潛力轉化為現實的要素條件和技術條件。在科技創新領域,超大規模市場加快了新興技術產業轉化的進程,在移動互聯網、新能源汽車、5G等領域都體現得較為明顯。在對外經貿合作領域,超大規模市場對外商投資企業形成吸引力,有助于對沖脫鉤斷鏈風險。

五、政策建議

當前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隨著出口增速放緩,這一矛盾可能更為突出,同時生產、分配、流通等環節也存在若干結構性問題,從而對宏觀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中也存在一些體制機制問題。政策應對上,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中釋放活力和積聚動力。具體而言,當前應把握擴大內需和提振信心兩大關鍵著力點,一方面,更好地發揮政策的宏觀調控效力;另一方面,深化體制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要雙管齊下,形成推動經濟內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合力。在宏觀調控方面,建議以擴大內需為主要著力點,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統籌協調,優化政策工具組合,增強經濟持續好轉的內生動力。在體制改革方面,建議以引導微觀市場主體穩定預期、提振信心為主要著力點,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推出關鍵改革舉措,從根本上扭轉當前民營企業預期不穩和信心減弱的問題。

(一)宏觀調控方面

1.加力提效擴大內需,增強經濟持續好轉的內生動力

一是多渠道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強消費提振的源頭動力。進一步加大穩就業政策力度,把穩就業作為居民增收、擴大消費的重中之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保障機制。在政府和國企工程項目中實施以工代賑,帶動當地中低收入群體增加勞務性收入。二是提升公共財政對民生保障的支出力度,特別是在生育、教育、住房等方面,以緩解居民預防性儲蓄動機,支持居民消費傾向逐漸向疫情前水平回歸[9]。三是加緊研究緩解居民存量房貸壓力的有效舉措,減少房貸對消費的擠出。在居民資產增值乏力、負債剛性較強的現實困境下,存量房貸對消費的持續擠出效應不容忽視。建議圍繞進一步調降房貸利率、壓低房貸利率加點、提高房貸個稅抵扣額度等措施開展研究并加快落實。四是著力促進居民大宗消費。在汽車消費方面,優化重點城市限購措施,增加新能源車號牌指標投放,加快充電樁、停車場等設施建設,改善汽車使用條件。在家電家具消費方面,加快建設廢舊物資回收體系,促進家電家具以舊換新,推動綠色家電、環保家具的相關補貼政策落地。五是完善政府與市場溝通的渠道,穩定民間投資的政策環境。應對當前民間投資持續低迷的問題,需解放思想,突破傳統手段,放松對民間投資的限制,提升民營企業在國家重大項目和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參與度,加大政策宣傳溝通力度,增強對企業家人身及財產權利的法治保障,以持續穩定的穩預期、穩增長政策提振民間投資信心。

2.統籌協調財政貨幣政策,優化政策工具組合

當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各自都面臨一定的約束,同時也都有一定的空間,應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優化政策工具組合,形成擴大需求的合力。同時,宏觀政策要做好成本收益分析,統籌時度效,兼顧當下與長遠。

就財政政策而言,應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從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端著手,加快預算支出進度,改變2023年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支出滯后于財政收入的狀態,緩解增值稅大幅增加產生的技術性緊縮。二是加大對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層政府的財力支持,筑牢兜實“三?!钡拙€。三是在一般公共預算資金和專項債資金的基礎上,適度擴大政策性金融工具規模,將政府投資維持在較高水平,對沖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給宏觀經濟造成的壓力,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的帶動作用[10]。四是加大存量隱性債務處置力度,嚴控新增隱性債務,著力化解“非標”隱性債務。根據土地市場變化,適時調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節奏和規模,有效應對地方償債高峰,防范流動性風險。完善市場化風險緩釋增信措施,指導金融機構不抽貸、不停貸、減息置換存量債務,實現存量債務不斷鏈,有序緩釋債務風險,避免因風險處置引發風險。優化債務期限結構,支持債務重組,不斷壓降高息債務和短期債務占比,降低利息負擔。

就貨幣政策而言,應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更加積極靈活地運用價格型工具。繼續適時適度下調利率,在降低實體經濟部門增量融資成本和存量債務付息負擔的同時,以價帶量,激發企業和居民的借貸意愿,擴大投資消費需求。建議重點研究居民房貸利率和地方城投公司融資利率存在的扭曲問題并加以應對。二是數量型貨幣政策堅持松緊適度。一方面,在經濟恢復期,應保持實體經濟流動性合理充裕;另一方面,在企業居民借貸意愿不強的情況下,要謹防金融市場流動性淤積造成的風險隱患。三是貨幣政策堅持總量為主的定位,優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計,減小套利空間,防范和打擊套利活動。

3.以青年群體為重點,促進就業形勢穩健向好

將短期的應對性舉措與中長期治理性舉措統一起來,在解決深層次矛盾的進程中,以適當的激勵性機制應對當前困難。一是優化總量和結構性政策,增進各類市場主體崗位創造能力。加快解決民營企業面臨的欠款、融資等問題,促進利潤回升和信心修復,強化企業持續經營和擴崗增員預期,支持青年群體在這些領域規范開展創業活動。穩定預期,防止高就業承載力的傳統產業、民營企業及外商投資企業過快外向轉移,促進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協調發展。二是優化青年就業促進政策,逐步退出疫情期間的非常規舉措,更多采取市場化方式促進就業。三是優化大專及本科階段人才培養技能結構,提高畢業生適應勞動力市場變化的能力[11]。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優化專業設置,提高對基礎學科及通用技能的培養達標要求,以基礎性課程替代一部分未來可“干中學”的經驗性課程,強化主動獲得專項技能的學習能力,提高應屆畢業生就業技能教育的針對性。四是完善就業監測統計體系,更充分掌握和披露勞動力市場運行的情況。建議構建“非農就業總量”指標,逐月或逐季披露非農就業的增減情況,與城鎮調查失業率并行,從就業和失業兩個方面形成城鎮勞動力市場監測的完整指標體系。

4.推動房地產市場恢復平穩運行,減輕對宏觀經濟大盤的拖累

就需求端而言,應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下調個人住房抵押貸款利率。改革存量個人住房抵押貸款的利率形成機制,做到增量與存量聯動,下調購置改善性住房的房貸利率,減小增量與存量之間、首套房與二套房之間的價格扭曲,合理降低購房利息成本。二是因城施策,調整限購限貸限價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目前除少數住房供需壓力大的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之外,其他多數城市發生房價過快上漲的風險已明顯減弱,具備適度放松限購限貸政策的條件。三是研究設立房地產市場平準基金,用更加市場化的手段防范房地產市場價格大幅波動。

就供給端而言,應從如下方面著手:一是堅持底線思維,繼續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二是對于一些房地產庫存比較高的城市,政府可將部分短期內市場難以消化的庫存收儲,組建專門的公寓運營公司或采用市場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新畢業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提供過渡期低成本租房服務;或以較低的租金提供給企業作為員工宿舍,租金水平與吸納就業掛鉤。三是按照市場化導向,優化住房建設用地供給機制。重點加大人口流入規模大、住房供給欠賬多的城市土地供給。四是及時明確細化制度規則,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建立房地產業發展新模式,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

(二)體制改革方面

1.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穩定微觀市場主體預期、提振信心

堅持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市場化過程中面臨的難題。一是強調系統性,縱深推進市場化改革。鞏固深化市場準入改革,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提升要素資源流轉效率和配置效率。發揮好政府和市場兩個作用、引導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著力打破制度性和政策性市場分割,扎實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堅持系統思維,發揮政策組合效應,促進市場化改革釋放更大紅利。二是提升精準性,持續優化升級營商環境。落實和完善中小企業、外商投資等相關政策法規,依法加大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優化涉企冤錯案糾正機制,穩步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錨定全球領先,積極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12]。深化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強化精準思維,聚焦企業發展的現實關切與未來隱憂,提高政策工具實效性。三是突出引導性,加快改善微觀主體預期。加力破除民企發展隱性壁壘,加快市場監管體系現代化,推進誠信規范、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建設。進一步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不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針對重點行業領域企業,成立工作專班解決預期減弱問題。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平等對待國企和民企的要求落實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2.深化財稅和投融資體制改革,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一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促進財政支出進度與宏觀調控需要相掛鉤。更加注重地方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的財政運行安全,統籌做好?;久裆?、保工資、保運轉。統籌中央與地方政府財力,用好轉移支付,加大中央轉移支付力度,保障財政困難地區剛性支出,防范財政風險。針對機關團體和事業單位存款增加的態勢,研究降低資金沉淀的對策,盤活存量資金,加快增量資金流轉。加快新增地方專項債項目支出,減少“錢等項目”的情況。二是適度增加中央政府債務,優化國民經濟債務結構。提高中央政府赤字率,發行中央政府長期建設特別國債,從總量上體現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靈活運用債務置換、債務展期、債務重組等多種方式化解地方政府債務,控制地方政府杠桿率過快增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明確地方政府支出責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健全省以下財政體制,穩步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夯實地方基本財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避免地方政府新增隱性債務堆積。三是加強地方政府廣義債務監測和管理。研究建立覆蓋各類城投公司舉債活動、債務余額、償債負擔的債務風險監測體系,為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和推進城投公司分類改革奠定基礎。

3.加快推進若干重點領域改革,激發經濟復蘇活力

改革需要在經濟社會多個方面長期推進,短期可在以下三個重點領域發力:一是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聚焦核心功能,突出主責主業和企業長期行為,對現行業務進行合理優化,不斷完善創新容錯發展機制。抓好抓實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推進工作,加快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國企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強化國企企業家隊伍建設。二是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根據不同壟斷行業特點放開競爭性業務,推動民間資本有序進入。聚焦公用事業、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政府采購等市場反應較為強烈的領域,著力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進一步放寬和規范服務業市場準入限制,推進教育服務業“放管服”改革。三是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以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導向,系統性、持續性推進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高質量推進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立健全“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的體制機制。

4.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大國際間科技創新合作

一是繼續穩步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快破除對接國際規則的體制差異障礙,更大力度對接國際通行規則。繼續推進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改革,消除實際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的各種隱性壁壘。努力銜接國際高標準,通過提高標準的一致性促進對外貿易,鼓勵和支持行業領軍型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競爭。二是擴大科技對外開放,營造良好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國際科技合作和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提供更好的制度和規則環境。在重點科技創新領域加強政府間對接和民間合作,鼓勵和支持地方、企業、科研院所積極開展對外科技交流合作。提高國際科技創新項目對外開放程度,支持外籍專家參與合作研發。三是在加強國際科技產業合作中,更好地統籌發展與安全。以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為突破口,加強國際產學研合作,持續跟蹤前沿新動向,積極參與科技產業創新交流。加緊研究歐盟征收碳關稅對中國的潛在影響,提前謀劃應對措施。系統排查中國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環節和風險隱患,劃定重點領域有針對性地加強國際合作,在開放發展中加快補齊安全短板。

參考文獻

[1]WTO. Goods barometer stabilizes, indicating possible turning point for trade[R/OL].(2023-05-31)[2023-06-30].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news23_e/wtoi_31may23_e.htm.

[2]WORLD BANK GROUP. 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R/OL].(2023-06)[2023-06-30]. 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server/api/core/bitstreams/6e892b75-2594-4901-a036-46d0

dec1e753/content.

[3]WTO.Global trade outlook and statistics[R/OL].(2023-04-05)[2023-05-30]. 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booksp_e/trade_outlook23_e.

pdf.

[4]羅志恒,馬家進.超額儲蓄的規模、來源與影響[J].國際金融,2023(4):10-15.

[5]林毅夫.當前經濟發展的挑戰與應對[J].中國外資,2022(13):42-43.

[6]熊麗.提振工業經濟需持續努力[N]. 經濟日報,2023-05-31(12).

[7]陸萬軍,張彬斌.大學擴招、就業擠壓與中等職業教育收益變遷[J].經濟學動態,2021(12):72-89.

[8]汪紅駒.經濟增長回升,財政收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Q1中國財政運行[R/OL].(2023-05-30)[2023-06-30].http://www.nifd.cn/SeriesReport/Details/3836.

[9]張慧慧,李雪松.擴大內需戰略下全面促進消費問題研究[J/OL].當代經濟管理.https://kns.cnki.net/kcms2/detail/13.1356.F.20230609.

1727.004.html.

[10]汪紅駒,張馨羽.化解“三重壓力”,促進經濟發展質量與增長速度共同提升[J].財貿經濟,2023(1):30-50.

[11]張彬斌.為什么要強調高質量充分就業[J].經濟日報,2023-02-09(10).

[12]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智庫課題組.釋放經濟發展活力 鞏固增長回升勢頭——2023年第一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J].改革,2023(4):26-36.

Enhancing the Intensity and Efficiency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ing Endogenous Growth Momentum: Analysis on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of China in the Middle of 2023

Research Group of Council on Macro Economic Studies(COMES) of CASS

Abstrac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3, China's economy as a whole showed a recovery trend, with solid progress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However,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and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recovery still need to be strengthened, and insufficient domestic demand is the main contradiction facing the current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We should grasp the two key factors of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boosting confidence, combin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with deepening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work together to form a joint force to promote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o focus mainly 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rdination of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optim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policy tools, and enhancing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for sustained economic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institutional reform, it is recommended to introduce key reform measures to guide micro market entities to stabilize expectations and boost confidence.

Key words: national economy;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boosting confidence; macroeconomic regultion; institutional reform

猜你喜歡
擴大內需體制改革宏觀調控
擴大內需居2023年經濟工作重要任務之首
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解讀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
縣級政府依法行政的問題研究
論新型農村醫療體制改革的完善
土地利用規劃在房地產宏觀調控中的作用探討
宏觀調控“三部曲”
宏觀調控側重于“穩增長”
人的積極性與擴大內需
把握好宏觀調控政策走向
積極落實擴大內需政策部署,不斷開拓軌道交通新領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