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ARCS學習動機理論的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評價

2023-08-12 19:49周明遠
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課堂評價語文教學模型

周明遠

【摘 要】基于ARCS模型,教師的課堂評價應從吸引注意、建立聯系、增強自信、獲得滿意四個方面考慮,采用多元化、多樣化的評價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懂得學習、學會學習。

【關鍵詞】語文教學 ARCS 模型 課堂評價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約翰·M·凱勒經過研究,認為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四部分組成:注意(Attention)、相關(Relevance)、信心(Confidence)和滿意(Satisfaction),簡稱ARCS模型。

在ARCS模型的基礎上,教師的課堂評價設計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與學生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還要注重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使他們獲得滿足感,以此加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吸引注意的評價

學生完成整個認知過程的首要條件是注意。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一般來說,伴隨著學習動機的增加,學習效果也會相應提高,因此,語文課堂中多樣化、多元化的評價能引起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注意,激發其學習興趣。

(一)實物評價

實物評價即當學生表現良好時教師給予的物質獎勵,如鉛筆、筆記本等物品。代幣獎勵即教師在學生獲得進步時給予的象征性符號, 如小紅旗、小紅花、小星星等符號。小學生注意力的持久性不強,當課堂氣氛低沉時,教師適當地使用外部獎勵,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還能調節課堂氣氛。

在教學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比尾巴》一課時,教師先創設情境:聽說動物王國要舉行一場比賽——比尾巴。大家想去看看嗎?(想)但是觀看比賽是要門票的,門票就藏在課文里,請大家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接著教師出示“門票”,“門票”上是課文中的詞語:(第一組)兔子、猴子、鴨子、孔雀、松鼠、公雞,(第二組)尾巴、最長、最短、最彎、最扁、最好看、一把傘。教師請學生先看著拼音自己讀一讀、認一認,再請幾個學生上臺當“小老師”,選擇一個詞語帶著大家讀一讀,如果讀準了就把“門票”獎勵給他。這樣的實物評價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學習內容,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行為獎勵

行為獎勵是指教師基于教學目標對學生的積極行為給予合理的正向反饋,也是激勵學生學習的一種管理手段。行為獎勵作為一種正向激勵,能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每節課的生字書寫環節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寫字本上寫下新學的生字,教師鼓勵寫好的學生把自己認為寫得最棒的幾個字圈出來進行展示,邀請學生們自主欣賞,給他們認為漂亮的字貼一顆小星星。學生們還可以取下自己最喜歡的字,嘗試臨摹、學習書寫。通過這樣的行為獎勵方式,每個學生都能以積極、主動、向上的心態參與學習,進而揚長避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學習潛能。

二、建立相關的評價

學生作為學習者和學習活動的中心,應當知道他們所從事的學習活動與他們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并懂得學習的價值。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起學生注意后,想要讓他們的學習動機持續下去,就需要利用評價引導他們理解完成這項學習任務的相關性。

(一)方向評價

教師的評價語不能簡單地停留在肯定答案和追問方法上,而是應該注重幫助學生建立“學會學習”的體系。也就是有意識地引導并幫助他們建構解決問題的思路,一般說來,可以通過思考舊問題,將新、舊問題結合、對照起來,緊扣新、舊問題之間的聯系,來解決實際問題;建立從“一個問題”到“一類問題”、從“學會”到“會學”的長效學習機制。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日月明》一課時,教師從課文標題入手,讓學生讀完課文標題后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記住生字“明”。學生發現“明”是由兩個獨體字“日”和“月”合成的合體字,并用了他們熟悉的“加一加”的方法。教師適時評價:“是的,你記住了這個字的字形。同學們,我們在什么時候感覺到比較明亮?”學生回答:“白天有太陽的時候,晚上月亮出來的時候?!苯處熃又俪鍪旧帧凹狻?,問道:“你能用這樣的方法,再來說一說怎樣記住“尖”嗎?”有了前面的學習經驗,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就不再局限于字形,他們在生活中找到了尖的東西的共同特點:頭上小,方便扎進物體中,后面大,方便拿。學生將生字與生活聯系起來,理解了字的意思,真正了解了會意字的構造方法,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所在。

案例中,教師的評價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學生在教師評價語的引導之下,學會了識記會意字的方法,將漢字的學習與生活中的現象、已有的生活經驗建立起了聯系,從而真切體會到學習的意義,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凸出評價

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借助文本學習,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從本質上來說,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思維訓練的過程。憑著感覺完成一項項學習任務,或是機械地學習、記憶學科知識,這樣的學習是比較膚淺的,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鍛煉,這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

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小青蛙》一課的12個生字中有5個形聲字是形近字,分別是“清”“請”“晴”“情”“睛”。它們都含有“青”,只是偏旁不同。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想一想、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字。學生用學過的“加一加”的方法來記這些字。教師接著又請另一個學生來交流,學生說出了自己的發現:這些字的偏旁不是隨便加的,而是有規律的。如太陽出來了,就是晴天,所以“晴”是“日”字旁;“眼睛”的另一種說法是“目”,所以“眼睛”的“睛”是“目”字旁……教師肯定了這個學生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們探尋形聲字的規律,從字的右邊部分“青”知道了它們的讀音,從偏旁知道了字的意思。教學中,教師應運用評價語引導學生將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把生字與學過的字建立聯系,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形聲字學習經驗學習生字,將學習內容與思維方法關聯起來,學用結合,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

三、增強自信的評價

自信是學生進行主動探索的心理基礎。當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時,他們就會發展出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而持續性的學習動機依賴于這種自信和完成學習任務后的滿足感。因此,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激勵、賞識性評價,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模糊評價

有專家研究發現低水平學習者往往存在消極心理因素:(1)對成功的初始預期低;(2)遇到困難很快放棄(對困難具有恐懼心理);(3)將失敗歸因于缺乏能力而不是努力不夠或方法不當等可控因素;(4)將成功歸因于外在不可控因素(運氣、任務簡單)而不是自身的能力和努力;(5)失敗后,通常對未來成功的可能性的預期會大幅度降低。 根據以上影響低水平學習者學習動機的負面心理因素,教師在課堂評價時就應有的放矢,使學生通過教師的評價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取得的進步。

例如,薛法根老師執教《哪吒鬧?!芬晃臅r,讓一個學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讀得比較機械,沒有輕重緩急。薛老師并沒有立刻指出他的不足,而是微笑著點點頭,肯定了他讀得很流利。然后出示“稱霸一方”“興風作浪”“治一治”這幾個詞語,仍然請這個學生來讀,告訴他這幾個詞語需要重讀。學生根據薛老師的評價改進朗讀。

薛老師在學生讀得不好的情況下,并沒有明確指出他的不足,而是評價他讀得不錯,比較流利,積極肯定了他的努力和進步。薛老師引導學生將成功歸因于內在的可控因素,如自身的努力、正確的學習方法等,以此來提高他們對下一次學習任務的期待,滿足了學生的能力需求。

(二)延時評價

延時評價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對于增強學生深度思考能力、調動學生興趣等具有實際應用價值,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空間。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猜字謎》一課時,學生對于第一首字謎“左邊綠,右邊紅,左右相遇起涼風。綠的喜歡及時雨,紅的最怕水來攻”的謎底是什么字產生了分歧,有的學生說是“火”,有的學生說是“秋”,等等。這時教師沒有對學生的答案作出評價,而是引導學生說說得出這個謎底的思考方法,在互動交流與思維碰撞中,學生會將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同伴的思維方式進行比較,在比照中不斷調整、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延時評價在課堂中營造了一個積極和諧、輕松愉悅的氛圍,避免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嚴厲的、過于苛刻的批評,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自信。

四、獲得滿意的評價

每個學生的思維發展歷程不同,學習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因材施教的評價語言,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分級、分層、分類評價。對學優生要適度放手,利用評價啟發他們去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對中等生要采用“半扶半放”式的評價,評價隱而不露,點到為止,讓他們跳一跳便能取得更多的學習成果;對學困生要著重幫扶,在評價中明確指出其產生錯誤的原因,提供解決困難的辦法,讓他們在教師的幫助下理清思路、解決問題。對同一類問題給予不同的評價,讓學優生生成新的學習動機;激發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樣的評價中,每個學生都能收獲學科知識,還能在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習能力,獲得學習自信與滿足。

以一年級下冊《青蛙寫詩》一課為例,當教學到最后一個自然段“青蛙的詩寫成了:‘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時,有個學生朗讀的時候沒有關注到標點符號。這時,教師說:“小青蛙,你唱得很認真,如果能關注到標點,你的節奏感就會越來越強。你能再試試嗎?”第二次,這個學生朗讀得有進步,教師這樣評價:“你唱得真好聽!我聽得出你是只愛唱歌的小青蛙?!睂W生高興地點點頭?!斑€有誰也是喜歡唱歌的小青蛙?”教師再請一個學生朗讀,這個學生讀得很不錯,教師說:“你真是個小歌唱家。小歌唱家,你還有不一樣的唱法嗎?”接著,引導學生運用新學的標點符號——逗號,進行創意表達。

此案例中,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讀得不太好的學生,教師先肯定他的努力,再提出可操作的建議,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評價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在評價時肯定了他的表現,同時提出更具挑戰性的建議,讓學優生進一步強化學習動機。此時,教師的評價就像“酶”一樣,活化學生的知識,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獲得知識、能力以及心理上的滿足。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利用課堂評價激勵學生、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并重視學習動機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正向影響,使學生發自內心地熱愛學習、懂得學習、學會學習。

猜你喜歡
課堂評價語文教學模型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落實“兩個關注”,促使課堂評價走向有效
試論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語言習得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巧用課堂評價 提高教學效率
中職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