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元陽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觀研究

2023-08-16 14:49李文韜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文化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 要:傳統村落作為我國農耕文明的鮮活見證,被譽為活著的歷史文化遺產博物館,而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作為村落的精神和靈魂,對它們的保護工作是重中之重。以云南傳統村落阿者科村為研究對象,基于阿者科村文化景觀保護相對完整的現狀及現存的景觀保護問題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問題,提出了尊重傳統、合理保護和文旅結合、共同發展兩大方面的保護與發展策略,以期為云南傳統村落文化景觀的保護和發展提供助力。

關鍵詞:傳統村落;文化景觀;阿者科村;非物質文化遺產

基金項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特色民族傳統文化視域下的云南少數民族村落景觀保護與發展研究”(2021J0200)、2022年度云南省科技特派和“三區”科技人才支持計劃選派項目(2022年第0499號)研究成果。

傳統村落文化景觀是在人類歷史發展當中形成的具有明顯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態和文明要素的復合產物,同時根植于悠久的中華農耕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目前,云南共有708個村落被列入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占全國傳統村落總數的10.4%,總數位居全國第二名,其中,位于沿邊地區與邊疆地區的傳統村落有著重要的代表性和保護發展價值。阿者科村作為當地的傳統村落之一,充分展現了西南地區獨有的地域特色和地理環境特征。但是,面臨當前城鎮化和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村落遭到外部信息化、精神化的干擾,同時村民當前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要求日漸提高,導致傳統村落處于多元主體交雜的轉型發展期[1]。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作為承載傳統村落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保護和發展傳統村落文化景觀是當前研究的焦點。

一、文化景觀概述

“文化景觀”一詞在20世紀20年代就已普遍應用。美國地理學家索爾在1925年發表的專著《景觀的形態》中主張用實際觀察地面景色來研究地理特征,通過文化景觀來研究文化地理[2]。在1992年,文化景觀正式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定義為代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觀是地域文化的一種具象表現形式,反映了鄉土文化的差異性和人類生產智慧的創造性。世界遺產委員會在文化景觀保護方面主要強調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人類創造和設計的場所或自然環境,以滿足人類的社會、文化、經濟需求,如街巷布局、街景建造等;二是有機進化景觀,如擁有歷史文化意義的文化遺址和建筑物等;三是擁有地域氣息的傳統手工藝、民俗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隨著現代文明的快速發展,人類對于傳統村落文化景觀的保護思路與觀念發生了轉變,開始認識到傳統村落的重要性及其脆弱性,任何破壞對村落來說都有可能是災難性的打擊。文化景觀是人類與自然環境長期作用、融合下的產物,反映了傳統村落的社會秩序和村民順應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共生的關系[3]。因此,應注重對傳統村落歷史演變過程及其文化內涵、空間布局和建筑風貌等方面的研究,明確其文化價值和保護需求,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制定相應的保護規劃和政策。

總之,傳統村落文化景觀的保護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需要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和系統性的保護措施。保護傳統村落的文化景觀就是保護人類歷史文化遺產,也是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途徑。

二、云南元陽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觀的現狀

云南元陽阿者科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遺產地,處于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區的核心區域,為當地參與申遺的五個重點村寨之一。同時,在2004年,阿者科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這表明阿者科村在歷史、文化和自然方面均具有非凡的價值,值得被全面保護和傳承。阿者科村的文化景觀包含兩個部分:一是物質文化景觀,由森林、村莊、梯田、河流四個要素完美構成,也形成了哈尼族獨有的“四素同構”的自然之道;二是非物質文化景觀,其分為兩類,一類是哈尼族的傳統習俗,如六月年、十月年等傳統節日,另一類是具有載體的非物質文化,如哈尼族歌舞、民間音樂等。

阿者科村的文化景觀保存得相對完整,一方面,因為村落位于偏遠地區,所受外部影響因素較少,所以村民能夠長期保持本地傳統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另一方面,阿者科村的發展模式以內源式村集體企業為主,由村民發起的旅游開發公司旨在改善村子生活環境,促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公司成員均為當地村民,負責村莊的美化和旅游業務的運營,且所有收入都返還給全村。這種組織形式使村民能夠直接監控公司的運營和財務狀況,確保公平和透明。另外,近年來,昆明理工大學朱良文教授、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等學者加入當地文化景觀的保護,以低干預的方式進行,發起了“紅米計劃”“阿者科計劃”等。這些項目避免了對自然和文化資源的破壞,保護和傳承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和建筑風貌,同時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促進村落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偟膩碚f,上述兩方面是阿者科村文化景觀保存完整的關鍵原因,保證了傳統建筑風貌、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等要素的保護與傳承。然而,經調查發現,阿者科村文化景觀在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景觀保護問題

蘑菇房作為阿者科村的典型傳統建筑和文化景觀的主要代表,承載著該村落的歷史文化、地域特色和社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價值,是該村落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及經濟收入的提高,傳統村落基礎設施不完備、環境污染、當地群眾歷史文化保護意識淡薄等一系列問題變得突出,同時村民對于房屋的翻新和修建現象開始增加,出現了新舊建筑景觀不協調的現象。這不僅可能破壞原有的個體傳統建筑結構形式和歷史價值,而且村落整體環境的完整性和景觀規劃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另外就是現階段對于基礎設施類景觀的保護存在問題。例如,水碾房是哈尼族人幾百年來一直使用的一種重要農業設施,是利用水力推動水車從而帶動碾盤運轉。磨盤上能夠放置幾百斤的谷物,且稻谷可以被磨成不同顆粒度的米粉,而后被制作成不同的產品。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村民更愿意選擇去更高效率的電加工場進行加工,因此不少水碾房被村民遺棄,長期處于荒廢狀態。盡管如此,水碾房作為傳統景觀,仍具有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它是哈尼族文化和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村落文化景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阿者科村所在地的哈尼族四季生產調、哈尼族多聲部民歌、哈尼族棕扇舞等。然而,當前許多傳統村落的保護策略偏重于對有形文化遺產的保護,而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缺乏足夠的重視,這種狀況在阿者科村同樣存在。例如哈尼族人世代流傳的口頭民間歌謠哈尼族四季生產調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它反映了哈尼族人在特定自然環境與文化背景下的生產生活方式,展現了哈尼族人的民族精神與勞動智慧。然而,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條件非??量?,而且面臨著快速發展的環境壓力,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實施保護和傳承,那么它們很有可能會消失,這將對哈尼族人的文化認同、社會認同、身份認同等方面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對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以確保這些無形的文化景觀能夠被后代子孫繼承和發揚光大。這需要采取跨學科的綜合研究和系統性的保護措施,同時也需要加強公眾參與,以促進傳統村落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三、云南元陽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觀的

保護與發展策略

(一)尊重傳統,合理保護

為了保護阿者科村的傳統建筑和基礎設施,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和村民需求,從發展的角度全面思考保護措施。具體而言,保護和修繕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有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應該盡量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風格和特色,采用環保材料進行修繕和維護,以保證其歷史風貌的完整性和與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同時,對于傳統建筑的裝飾和結構,應重點關注,防止簡化或改變傳統風格,維護其歷史價值。第二類是無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應該提供靜態的維護和保留,以保持其原有的肌理和歷史意義。

在阿者科村景觀規劃中,應該尊重和支持傳統文化,禁止簡單引用城市規劃的成功經驗,避免出現規劃與實際嚴重脫節的情況,導致“千村一面”的現象。規劃師和建筑師應該針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歷史和文化內涵,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規劃和設計,以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促進村落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還應該加強監督和管理,確保規劃和修繕符合當地文化保護政策和相關規定,以保護阿者科村的文化遺產和環境。

(二)文旅結合,共同發展

應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確保傳統文化的真實性和傳承性,挖掘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注重文化內涵的繼承和弘揚,使其成為吸引游客的亮點和優勢,實現文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應充分利用村落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到在發展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第一,可積極開展學校教育和文化活動,使當地學生和居民了解并參與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增強對于文化的興趣,轉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發展的重要力量。第二,通過舉辦當地傳統節日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等,借助抖音、微博等多媒體手段展示節日、美食、傳統手工藝品等,從而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力度。第三,應該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和收集,建立相關的檔案資料和數據庫,以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效果。注重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弘揚,開展相關的文化活動和教育推廣,可加深村民對于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第四,應該加強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培養和保護,建立相關的傳承人管理制度,確保傳承人的生活和工作條件,鼓勵他們積極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其次,可以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將其收入集中用于村落文化景觀的保護和發展工作,形成文旅結合、共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方式。但是,不應該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要預防村子的無序開發利用,避免形成完全復制傳統村落文化景觀資源發展鄉村旅游產業的模式,建立大量以傳統民宿、莊園等為主的旅游驅動型傳統村落[4],導致旅游的介入使村落原始的生態風貌與生態系統遭到外界的破壞。

最后,阿者科村的保護和發展需要實現文化保護與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協調統一。只有在這些方面取得平衡和共贏,才能真正實現阿者科村可持續的發展。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及更多的投入和資源支持。同時,也需要村民的積極參與和意識提升,讓他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重要性,并且積極參與保護和傳承工作,實現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

四、結語

阿者科村和其他傳統村落的相似之處在于,其地處偏遠,且擁有獨特、悠久的歷史文化,相較于城鎮,其文化景觀具有更為豐富的原始性和地域性,是哈尼族歷史演變和當地百姓生態智慧最直觀的體現,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當前,元陽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觀保護與發展策略的關鍵在于尊重傳統、合理保護以及文旅結合、共同發展兩方面,這有助于滿足村民文化訴求,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使村民更好地融入村落的建設與發展中,從而有助于云南元陽哈尼族阿者科村文化景觀的保護與發展。此外,要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推進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產業升級,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積極開展旅游業的開發和推廣,發掘和利用傳統文化資源,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進文化旅游的發展,實現文化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阿者科村的保護和發展,應該綜合考慮文化、生態、經濟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全面可行的發展策略,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文化傳承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英男,龍花樓,馬歷,等.城鄉關系研究進展及其對鄉村振興的啟示[J].地理研究,2019(3):578-594.

[2]劉之浩,金其銘.試論鄉村文化景觀的類型及其演化[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4):120-123.

[3]宋潤民.視覺文化視野下的傳統村落景觀探析[J].美術大觀,2019(5):80-81.

[4]李雪,李伯華,竇銀娣,等.中國傳統村落文化景觀研究進展與展望[J].人文地理,2022(2):13-22,111.

作者簡介:

李文韜,西南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景觀設計與理論研究。

通訊作者:

謝榮幸,西南林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景觀生態、村鎮景觀。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文化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
現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觀探究與實踐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景德鎮陶瓷文化景觀變遷中的人地關系和文化認同
武夷山:作為“文化景觀”的歷史演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