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路徑探析

2023-08-16 14:49楊紅艷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鄉村文化鄉村振興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引領下,我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鄉村振興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不僅包括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還包括鄉村文化振興、生態振興以及組織振興。因此,應著眼于加強鄉村文化教育,增強鄉村文化凝聚力,借此從真正意義上促進鄉村振興全面落實。

關鍵詞:鄉村文化;民族地區博物館;鄉村振興

就鄉村振興而言,鄉村文化振興是其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豐沃的物質是發展基礎,正是因為文化的注入,它才有了豐富的內涵與靈魂。對鄉村的振興來說,不僅僅要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更高的層次在于開展文化宣傳,加強人們的精神文明建設。無論何時,加強鄉村文化教育都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著力點。正如我國著名教育家梁漱溟所言,中國文化以鄉村為本,以鄉村為重,所以中國文化的根就是鄉村。鄉村作為國家和民族發展中最基礎、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加強文化建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新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一、鄉村文化內涵與鄉村振興戰略概述

(一)鄉村文化的內涵

不同于城市文化,鄉村文化是鄉村居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其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是一個具有數千年農耕文明史的大國,如果說鄉村是“根”,那么鄉村文化則是精神鑄就而成的“魂”。作為鄉村居民精神生活的產物、心靈依托所在,鄉村文化是鄉村居民賴以生存的根基,是鄉村居民田間生活的真實寫照,更是鄉村居民吃、穿、住、用、行等各個方面的動態體現。在長期歷史積淀過程中,鄉村居民形成的鄉風民俗、生活習慣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等,都是鄉村文化的生動反映。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推進和更新,鄉村文化也呈現動態化發展趨勢,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實現推陳出新?;诖?,加強鄉村文化教育、提高鄉村居民人文素養勢在必行。

(二)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是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相適應、能夠有效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其中包括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方面的要求?,F階段,我國仍然存在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業、農村的發展,也阻礙著國家城鎮化水平的持續提升。農為邦本,本固邦寧,“三農”問題始終是全黨工作的重心所在。在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的基礎上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我國新發展格局構建、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對我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二、以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主要做法

鄉村是居民生活的共同體,鄉村文化則是鄉村居民群體生活智慧的長久積淀,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對于鄉村振興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也能夠有效增強鄉村居民的凝聚力。本文從五個方面出發,詳細分析以鄉村文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主要做法。

(一)以科技文化發展為鄉村產業振興助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生產、組織等方式發生了質的變化。產業是時代發展的基礎,產業振興則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產業振興的實現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新形勢下,簡單的生產顯然已經與現在鄉村的快速發展不相適應??萍际前l展的第一生產力,加強針對鄉村居民的科技文化宣傳,能有效發揮科技文化對鄉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一方面,圍繞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展開科技文化建設,可以組織科技人員到農業發展一線進行實用生產技術的傳授,確??茖W化種植;另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教授鄉村居民運用互聯網、新媒體平臺進行農產品銷售,發揮線上與線下同步銷售的作用,解決農產品銷售困難的問題。

(二)以主體意識建設為鄉村人才振興助力

推動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居民主體意識的發揮。實踐證明,鄉村居民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決定性因素。實施鄉村振興,首先需要充分調動鄉村居民建設新農村的熱情??赏ㄟ^進行主體意識培育的直接方式,加強主體意識建設,其中,尊重鄉村居民的主體地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新時代背景下,應加強與農業農村現代化、與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相適應的主體意識培養,使鄉村居民認識到自己才是促進鄉村發展的主人,從而加深對自身存在意義和實現鄉村振興終極價值的認識。

(三)以禮俗文化宣傳為鄉村文化振興助力

中國的鄉土社會是人與人之間在空間排列上形成的相對固化的禮俗社會,禮俗文化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文化發展對于社會發展進步都具有推動作用。文化建設可以啟智育人、凝神聚氣,所以以禮俗文化宣傳喚醒鄉村居民的自主意識,可激發其產生建設鄉村、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從古至今,“禮”都是我國傳統社會約束人們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因素。禮俗文化能夠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促使人們選擇、調整和規范自身的行為?;诓煌貐^禮俗文化的差異性,進行針對性的禮俗文化宣傳,將尊老愛幼、團結鄰里、重情重義等思想深耕于每一位鄉村居民心中,進而孕育出淳樸民風、文明鄉風。

(四)以生態文化建設為鄉村生態振興助力

鄉村振興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鄉村發展戰略,生態文明建設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鄉村居民既是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的主體,同時也是破壞鄉村生態環境的主體。因此,轉變人們的生態觀念,對鄉村生態振興及鄉村全面振興至關重要。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我國鄉村經濟實現了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指導,加強生態文化建設,可促使鄉村居民形成正確的生態觀念,促進鄉村發展,進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鄉村組織振興助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社會、個人三方面集中體現了當代中國精神,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支撐。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振興工作開展的主心骨,因此需要綜合分析當前新形勢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及基層干部素質情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有效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綜合素質。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基層干部發揮著凝聚民心的作用,其應積極引導全員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相關內容,增強鄉村居民的認同感,進而為鄉村組織振興助力。

三、民族地區博物館在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

博物館中往往有著很多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藏品,還有很多記錄著地區發展軌跡的文化碩果,其是人們開展文化學習研究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能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場所。另外,博物館還是一種不以營利為目的、對所有人群開放的公益性場所。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博物館在地方文化建設中的價值與優勢日益凸顯。之所以民族地區博物館可以發揮良好的文化傳承作用,是因為民族地區擁有較豐富的文化內涵,需要通過有形的文化形式來傳承無形的文化內容。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彰顯地方文化特色,保護當地的文化資源,使其保持較強的原始性和獨特性,可以更好地推進當地的文化建設。在社會經濟的影響下,文旅融合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效益,也為民族地區的文化事業發展帶來了更廣闊的空間,使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更加明顯,同時具有不可比擬的文化服務功能。

四、基于民族地區博物館加強文化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的路徑

(一)加強文化傳承功能,延續文化事業建設

有關部門在推進地方文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采取強化管理的措施,依托自身的文化宣傳優勢,盡力克服鄉村地區文博資源匱乏的問題,尋找更好的發展路徑,對地方的文化建設計劃加以梳理。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博物館的宣傳力度,確保其發展可以獲得鄉村群眾的支持,使其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下能夠在各大新聞媒體中展示自身的文化價值,同時可以使用充分的事例來介紹文化資源,營造良好的文化宣傳氛圍;另一方面,博物館方要積極整合當地的鄉村文化資源,對資源進行收集和保存,將其作為開展文化工作的前提與基礎,同時做好后續的文化資料整理和研究工作。民族地區博物館要從多途徑、多方面出發為現實服務,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逐步收集具有當地文化特征的各類資源,以便形成系統化的管理體系,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二)發揮宣傳教育功能,為鄉村文化建設造勢

在推進鄉村地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有關部門要將關注點放在人民群眾身上。為充分發揮民族地區博物館的宣傳教育功能,管理者要注重文化造勢,努力營造良好的文化建設服務氛圍。博物館方可以面向社會大眾,按照文化建設的要求,將自身作為教育基地,將革命歷史文物納入館中,以反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們可以從側面了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民族地區博物館可以通過陳列文物、展覽文物及出版文獻資料等方式,大力宣傳新時期鄉村人民的精神風貌,激發鄉村地區人民群眾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在國慶節、建軍節等特殊節日,民族地區博物館可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動,引導鄉村地區的人民群眾共同保護當地的文化資源,使其可以在文化學習中提升精神認知水平,從而彰顯民族地區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三)發揮服務功能,為鄉村文化建設強基

博物館中的文物都是真實可觸的,屬于文化的有形載體,其在民族地區博物館建設中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在鄉村地區的社會公眾服務中具有重要的價值,所以民族地區博物館在推進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要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有效加大對館藏資源的開發力度,并且要樹立正確文博觀,不要因為處于鄉村地區就限制發展眼光。在當下文旅加速融合的背景下,民族地區博物館要注重對當地建設發展歷史的保護,為當地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工作提供有效服務。同時,民族地區博物館應當不斷增強工作人員的實踐能力,通過組織有價值的文化活動,拉近鄉村地區人民群眾與民族地區博物館之間的距離,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文化建設需求,積極篩選適合編研、推動文化發展的題材。此外,民族地區博物館要盡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強中心輻射能力,積極運用現代化的方式優化服務體系,穩固自身的文化建設成果。

(四)堅持以人為本,為鄉村文化建設固本

民族地區博物館是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依靠力量,因此必須在了解鄉村地區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基礎上,發展符合鄉村地區民情的文化事業。因此,鄉村地區的文化建設要從思想觀念上實現轉變,而民族地區博物館的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借助一切有效的方法方式,加強政府部門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文化溝通,營造良好的社會人文氛圍,為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文化建設創造人文依托。民族地區博物館在當地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占據著主導地位,其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由政府部門直接撥款,用于民族地區博物館的優化建設。在諸多的文化服務機構中,民族地區博物館始終是政府部門主導的重要機構。將此作為文化活動與輔導中心,建立完整的鄉村地區文化體系,需要以民族地區博物館中的文化資源為基礎,為其他活動提供必要的資源支持。

五、結語

對鄉村居民來說,鄉村文化是其“精神原鄉”。得益于優秀鄉村文化的浸潤,我國諸多鄉村仍然保持著人文風尚和民俗風情之韻,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料,人們應當注意對這些資源的搶救、保護和合理利用。民族地區博物館的職能之一就是搶救和保護這些珍貴的民族文化資源。只有加強民族地區博物館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發揮民族地區博物館的功能和作用,確保其起到團結帶領各族同胞的積極作用。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在當今的經濟全球化浪潮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文化如水,潤物無聲,其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集體記憶,更是延續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在當今中國實現全面現代化的進程中,鄉村文化振興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評價鄉村社會文明水平的軟指標。雖然當前我國工業發展已經逐漸步入世界前列,但“三農”問題仍是國計民生的根本。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能夠有效推動鄉村與城市建設實現均衡發展。加強鄉村文化建設,是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的前提和關鍵。因此,應立足群眾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把鄉村地區博物館建設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讓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力保障,促使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培育和促進文化建設的重要推手,推動鄉村經濟、文化發展,為鄉村振興助力。

參考文獻:

[1]馬琳,于彩芹,李鵬.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文化建設研究[J].鄉村科技,2020(16):26-27.

[2]傅智佳,陳鴻騰,楊倩.“互聯網+”助力鄉村文化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新通信,2020(21):231-232.

[3]王忠武.鄉村文明的價值結構與新時代重構:實現鄉村振興的文明復興之路探討[J].山東社會科學,2018(5):43-48.

作者簡介:

楊紅艷,貴州省民族博物館文物博物系列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利用。

猜你喜歡
鄉村文化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十八大以來鄉村文化發展的機遇和挑戰
反思鄉村文化與鄉村教育
被人情綁架的鄉村酒席——記憶鄉村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