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養本位下的寓言故事單元教學探索

2023-08-19 18:16林軍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7期
關鍵詞:學習任務群單元整體教學

摘 要:新的教育理念提出,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本位,使之更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單元教學就是基于此產生。為此,文章以統編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為例,就素養本位下寓言故事單元教學展開探討,提出幾個具體的實踐方法,即“以素養為本,設計單元學習任務”“以終為始,確定單元學習核心目標”“以生活為基,設計語文實踐活動”“以學評為體,明確單元評價指標”,以保證單元學習任務有效完成,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素養本位;寓言故事;學習任務群;單元整體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9-0062-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1]。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多個單元是以文學類文本構成的單元,如小說單元、神話單元、寓言單元等,這些都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筆者以統編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寓言單元為例,進行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嘗試引導學生以學習任務群方式學習本單元。

一、以素養為本,設計單元學習任務

《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要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如何確定本單元學習任務?現行使用的統編語文教材采取“語文素養”與“人文精神”雙線組織單元。這樣的編排一方面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另一方面又能整合學習任務群所強調的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實踐活動。依據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教師就能比較準確地設計出單元的學習任務。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語文要素是“讀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由此,這個單元就可以圍繞寓言故事設計學習任務——“讀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組織寓言故事交流會”。教師可以依托這樣一個真實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感受多種多樣的寓言故事形式,引導學生說出故事背后蘊含的道理,并能聯系生活中的人和事,表達自己的觀點。大多數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主動地去猜測故事背后所蘊含的道理,迫不及待與他人分享閱讀所得,沉浸在寓言故事的海洋里。如此,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關系既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實,也為單元教學設計提供了整體性的學習情境。

這樣以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確定主題學習任務和教學目標,可以從結構上顛覆大部分教師傳統的、以單篇課文講讀為主的語文課教學形態。教師不得不對語文課堂進行重新思考,以學習任務為載體設計學生語文實踐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二、以終為始,確定單元學習核心目標

單元學習目標集中體現了本單元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價值,對整個單元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設計有導向作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語文要素明確體現了各個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從教師角度看,語文要素能夠避免教師在教學中的隨意性和模糊性,為語文課堂指明了方向。從學生角度看,語文要素可以幫助他們明確本課的學習重點和學習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依據。但語文要素不是對學習目標的具體描述,教師需要對要素做進一步解讀,同時依據相應學段目標,制訂可供檢測的具體學習目標[2]。

首先,對本單元語文要素“讀寓言故事”進行解讀。這一單元有四篇寓言故事,即《守株待兔》《陶罐與鐵罐》《鹿角和鹿腿》《池子和河流》,還有閱讀鏈接中的《南轅北轍》和《北風和太陽》,以及“快樂讀書吧”中的《葉公好龍》,內容多樣,體裁豐富?;诖?,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讀多看,以會讀、會講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及目標,使學生積累語言,拓展思維,讓學生進一步領略中國古代寓言的智慧。

其次,挖掘語文要素“明白其中的道理”。對比一、二年級關于寓言的課文,可以看出本單元對“明白道理”的要求較高。如《鹿角和鹿腿》一文要求學生對文中提供的兩種說法進行選擇,并說說自己的理由;《池子與河流》則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你更贊同池子還是河流的觀點。在這些教學環節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啟發學生明白故事的道理。

最后,依托本單元真實的學習任務——“讀寓言故事,明白寓言所蘊含的道理,舉行寓言故事交流會”,本單元學習目標可以確定如下:

(1)掌握本組課文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借助注釋讀好文言文以及做好句子的停頓劃分;(2)注意積累描寫人物神態和動作的詞語和描寫心情的句子,并根據詞語和句子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3)聯系生活中的人和事,結合故事內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表達自己的觀點;(4)梳理本組課文相同點和不同點,了解多種多樣的寓言故事形式;(5)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進行閱讀,舉行寓言故事交流會,激發閱讀寓言的興趣。

目標(1)是語文課必須達成的基礎性目標?;谌昙墝W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引導或要求學生通過課前自學完成,課堂上再通過安排小老師進行抽查檢測或全班共同交流等形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根據本單元“把圖畫的內容寫清楚”這一寫作要素,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本單元課文,了解對人物神態、動作和心情的描寫,這樣能使單元讀、說、寫目標保持統一,充分發揮教材的價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以生活為基,設計語文實踐活動

(一)讀通故事,感受課文內容,夯實基礎

書讀百遍,而義自見。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生動有趣,又有角色之間的對話,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所好。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自學,掌握課文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課堂上同伴可以互助,檢測學習目標(1)的落實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讀好故事,進行朗讀訓練。例如,《守株待兔》是第一篇以文言文形式出現的寓言,教師應引導和要求學生讀準斷句和節奏,同時結合課文中的注釋,讀懂寓言,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在學生朗讀時,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教學,例如可去掉拼音讀,加上節奏線讀,去掉標點讀,像古文一樣豎著讀。多樣的朗讀形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學生基本能將文章讀正確、讀流利。但是文言文朗讀不同于別的文體,還要讀出韻味。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將“人”“中”“走”“頸”“耒”等字拖長音,將“觸株”

“而死”“守株”“宋國笑”等詞語讀得較短。

(二)讀懂故事,落實語文要素,領悟寓意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要求讀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怎樣才算讀懂,怎樣又算明白?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才能落實本單元語文要素。

首先,要讀懂故事,教師要緊緊結合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學習。如《守株待兔》一文的課后習題要求學生借助注釋讀懂課文,這告訴學生讀懂故事的方法要借助注釋;《陶罐和鐵罐》一文要求學生結合課文中描寫陶罐、鐵罐神態和語言的語句,說說他們的性格有什么不同;《鹿角和鹿腿》一文則要求學生能讀出鹿的心情變化。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任務,那就是要求學生通過關注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感受他們心里所產生的變化,讀懂人物的行為和想法。

其次,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從教材編排看,本單元寓言故事不但要求學生能明白故事所講的道理,還要求學生就某一個觀點表達自己的看法。對此,教師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充分的閱讀,共同探究,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整個活動可安排三課時,并結合四篇課文設計三個環節。第一課時在教師指導下,結合注釋、插圖、聯系生活實際等,把《守株待兔》讀懂,理解故事所講的道理;第二課時,小組合作學習《陶罐和鐵罐》《鹿角和鹿腿》和《池子與河流》,通過探究式學習,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抓住人物行為,體會人物想法,從而領悟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第三課時,師生合作,共同梳理、總結讀懂寓言故事背后道理的方法,并要求學生就文中的一些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達成目標(2)和目標(3)。

(三)讀透故事,整合教學內容,深化寓意

本單元課文內容同為寓言故事,它們之間有諸多共同點,把這些共同點整合起來進行教學,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守株待兔》是一篇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而本單元園地“日積月累”中的九個成語也是一個個典型的古代寓言故事。在教學《守株待兔》后,教師可以結合這九個成語,讓學生回家了解這些故事的內容,并在次日課堂上交流。這既對《守株待兔》的學習進行了拓展,又整合了教學內容,一舉兩得。

又如,在教學完這四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并交流問題:學完本單元四篇寓言故事后,發現他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將共同點寫在卡片上,每個小組派代表進行交流,教師點評。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四篇課文的作者或出處,交流自己的發現。這時,學生會發現寓言原來可以涵蓋古今中外,表現形式也可以豐富多彩,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詩歌,用一個課時達成學習目標(4)。

(四)交流故事,拓展課外閱讀,促進思辨

本單元園地后的“快樂讀書吧”提倡學生讀更多的中國寓言和外國寓言。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書開展寓言故事交流會,用一個課時達成學習目標(5),具體實踐步驟如下:

(1)說故事?!墩n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辨別是非、善惡、美丑,培養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能力。學生學完一個寓言故事,概括出寓言的道理往往不難,但由于社會閱歷較淺,很難快速領悟相關道理。為此,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內化寓意,在閱讀交流分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從而提高思辨能力。

(2)演故事。教師可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詮釋寓言故事。在表演時,學生可照搬,也可改編。當一個個既發人深省又有趣的故事將大家帶入一個又一個美妙的世界時,學生的思維將會得到進一步拓展,對寓言所蘊含的道理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3)畫導圖?!墩n程標準》對第二學段提出這樣的要求:嘗試運用列提綱、畫思維導圖等方式,表達故事中的道理。學生在閱讀完寓言故事后,借助導圖梳理,可以有效提高想象力和思維整合力。

四、以學評為體,明確單元評價指標

運用多種評價方法收集和整理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性表現,關注學生個體的進步情況,將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與問題,從而改進教學方法。對此,教師要樹立“教—學—評”一體化意識,在教學工作開展前設計評價量表,并告知學生評價標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動態,并給予學生及時反饋和有效指導。在單元教學結束時,教師要考查學生單元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借助評價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

依據教學目標,統編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整體教學評價可以從“朗讀課文評價”“表達觀點評價”“講故事評價”和“傾聽評價”四方面進行設計:

朗讀課文評價:從本單元四篇課文中任選一篇,朗讀課文時讀好停頓,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字音;能和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表達觀點評價:在認真思考的基礎上,能準確說出你贊成哪一種觀點;能將贊成的理由說清楚,觀點鮮明,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講故事評價:課前閱讀中外寓言故事,挑選一個最喜歡的故事反復練習,講給家長聽;小組里輪流講故事,對同學提出來的意見要虛心接受,并嘗試改變;在班級里講故事,要求自然、大方、有禮貌。

傾聽評價:能認真聽同學朗讀故事、講故事,并提出意見,注意語氣;在聽的過程中可以舉手提問。

以上教學實踐證明,此套持續性評價方案可以有效且完整地記錄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表現,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避免教師因強調主題學習任務而忽視低學段基礎教學內容,這對教師全面把握單元教學重點是非常有益的。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寓言故事含有豐富的哲理思想和很高的美學價值。在大力倡導核心素養的今天,教師一定要借助《課程標準》新理念,探索寓言教學走向生活的新模式、新路徑,以實現言意兼得。這樣學生才會學得別有生趣,核心素養得以真正提升。

參考文獻

莫先武.寓言究竟應該教什么:閱讀課程教學內容的專業審查與開發之一[J].語文建設,2021(7):24-29.

譚紅梅.實施單元統整,促進思維發展:統編版三年級下冊寓言單元教學整體設計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2020(9):38-39.

作者簡介:林軍(1982.12-),女,福建莆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興安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曾獲區“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班主任”稱號。

猜你喜歡
學習任務群單元整體教學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高中語文教學探究
關于“學習任務群”的幾點憂思與期盼
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作文教學初探
表述與實現:從“語文課程目標”到“語文課堂目標”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單元整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效性的研究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范式下學與教方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