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重癥肌無力的新術式
——劍突下雙拉鉤胸腔鏡下胸腺擴大切除術

2023-08-20 21:49張程程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23年6期
關鍵詞:胸骨肌無力脂肪組織

張程程, 吳 亮, 范 江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以肌肉無力和疲勞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B細胞介導的,與針對神經肌肉連接處的乙酰膽堿受體(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肌肉特異性激酶(muscle-specific kinase,MuSK)、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4(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4,LRP4)或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后膜上聚集蛋白(agrin)的抗體有關[1]。重癥肌無力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等方式[1-6]。常用的藥物包括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免疫抑制劑和類固醇等。乙酰膽堿酯酶抑制劑可以增強神經肌肉傳導,免疫抑制劑可以抑制免疫系統的異常反應,類固醇可以抑制免疫系統的炎癥反應,從而改善癥狀。免疫調節治療是一種新型的治療方法,目前正在逐步發展中,該療法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等。這些治療方法可以通過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減輕癥狀,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重癥肌無力患者大部分存在胸腺異常。據統計,高達10%~15%的重癥肌無力患者合并有胸腺瘤,30%~45%的胸腺瘤患者合并有重癥肌無力[7]。胸腺是一種位于胸腔內的淋巴器官,其主要作用是參與免疫系統的調節。在重癥肌無力患者體內,抗體攻擊神經肌肉接頭,導致神經肌肉傳導受損,繼而出現肌肉無力和疲勞的癥狀,而胸腺則是產生這些抗體的主要場所之一。因此,通過切除胸腺來減輕免疫系統的攻擊,可以有效緩解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 胸腺擴大切除術的手術適應證

胸腺擴大切除術適用于幾乎所有的胸腺瘤患者以及其他帶有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重癥肌無力患者。適應證:重癥肌無力患者,特別是年輕女性患者;治療藥物無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有胸腺腫瘤或胸腺增大的患者;有胸腺炎癥或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尤其適用于帶有乙酰膽堿受體抗體的重癥肌無力、癥狀不局限于眼肌型、年齡<50歲,且重癥肌無力持續時間較短者。對于50~65歲、病程較長、僅出現眼部癥狀或單純抗膽堿酯酶藥物完全緩解的患者,應考慮對個別患者進行胸腺擴大切除術[8]。老年人和虛弱患者的小而緩慢生長的胸腺瘤可以通過常規的CT或MRI檢查發現,一般不需要手術。胸腺擴大切除術可以顯著增加患者總生存期[1]。超過一半的重癥肌無力患者可能會出現異位胸腺組織,常見的位置為前縱隔脂肪組織、心包膈角、主動脈肺窗、頸區(氣管前脂肪)和膈神經外側。異位胸腺發病機制是正常下降過程停止、退化失敗或者胸腺組織在下降過程中離位。Li等[9]總結了幾個常見的解剖區域異位胸腺組織的發生率:前縱隔脂肪內33.2%,心膈角旁脂肪內13.6%,主動脈-肺動脈窗10.4%,頸部氣管前脂肪內7.5%,膈神經外側3.9%,主動脈-腔靜脈溝1.6%,無名靜脈后0.7%。胸腺擴大切除術過程中應注意清掃這些區域的脂肪組織。到目前為止,尚無成像技術能在術前有效定位異位胸腺組織。由于異位胸腺組織的存在,單純的胸腺切除術后,患者會出現重癥肌無力復發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胸腺擴大切除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10]。

2 胸腺擴大切除術的切除范圍

盡管異位胸腺組織在1912年已被Wenglowksi首次提出[9],但直到1975年Masaoka等[11]才發現縱隔脂肪中異位胸腺組織在胸腺包囊外的發生率很高,并總結出胸腺和所有縱隔脂肪組織的擴大切除術對于重癥肌無力患者是非常必要的。從此之后,許多回顧性研究開始在重癥肌無力患者中進行有限的胸腺切除和擴大胸腺切除術,得出的結論是,手術切除越徹底,癥狀的緩解率越高[12]?,F在,胸腺擴大切除術是一種常用的治療重癥肌無力的外科手術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切除胸腺以及潛在的異位胸腺組織來減輕免疫系統的攻擊,從而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胸腺擴大切除術已成為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主要手段之一[13]。多項研究表明,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重癥肌無力的效果顯著,可以有效緩解癥狀,很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13-16]。根據相關研究,胸腺擴大切除術后,70%~80%的患者可以達到病情穩定狀態,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此外,一些研究還表明,胸腺擴大切除術可能具有長期的治療效果,能夠使患者長期保持病情穩定,這可能與切除了可能存在的異位胸腺組織,阻止了重癥肌無力的復發有關。

3 胸腺擴大切除術的手術入路

胸腺切除入路包括前正中胸骨劈開、頸部聯合劍突下切口、全電視胸腔鏡下(completel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CVATS)、電視輔助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與機器人手術。胸腺擴大切除術的手術入路途徑決定了切除范圍[17-21]。理論上,更廣泛的頸部縱隔脂肪組織切除增加了異位胸腺組織切除的機會,從而增加了肌無力癥狀緩解的機會。切除越完整,臨床效果越好,已經成為胸腺擴大切除術的國際共識[22-23]。盡管胸

腺擴大切除術入路和范圍多種多樣,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充分暴露手術操作范圍,盡可能地完整切除胸腺以及前縱隔脂肪組織,縮短手術操作時間,減輕手術本身給患者帶來的創傷,“完整+快速+微創”是胸腺擴大切除術的主要追求目標。傳統的胸腺擴大切除術需要經胸骨正中劈開,手術視野暴露較為充分,可完整切除胸腺以及縱隔脂肪組織,但手術創傷大,患者恢復時間長,并發癥發生率高。而目前在許多中心,經胸骨入路已被微創手術所取代,如胸腔鏡手術和機器人手術[24-25]。經單側胸壁胸腔鏡胸腺擴大切除術,雖然手術創傷小,患者恢復較快,但手術操作視野暴露有限,并不能很順利地切除對側胸腺及心包前脂肪組織。機器人輔助胸腺擴大切除術,對比傳統手術方式,可以更容易完成偏遠和難以到達區域的精準切除,例如胸腺上角[26],組織創傷小,恢復時間短,疼痛少,美容效果好。由于機器人設備難以普及,費用昂貴等原因,機器人輔助胸腺擴大切除術較少開展?;谀壳耙延械氖中g方式,本團隊研發設計了一套雙拉鉤懸吊系統,并于2016年開展雙拉鉤懸吊法胸腔鏡下胸腺擴大切除術。

4 劍突下雙拉鉤胸腔鏡下胸腺擴大切除術的手術流程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劍突下切口逐層切開,長約4 cm,達到劍突表面,游離劍突表面軟組織,切除劍突,鈍性分離劍突下間隙。取頸靜脈切跡上約1 cm切口,沿頸靜脈切跡向后下置入拉鉤,劍突下置入拉鉤,雙拉鉤提起胸骨后間隙。于右側鎖骨中線第三肋間切口,長約2 cm,逐層切開入胸腔,胸腔鏡探查如上。電刀分離胸骨后間隙,至左無名靜脈水平,電刀沿膈肌上、心包表面游離心膈角處脂肪組織。以超聲刀沿雙側膈神經前方、胸骨后、心包表面、雙側內乳血管間仔細分離。沿上腔靜脈向上游離,顯露左右無名靜脈,仔細鈍性分離左無名靜脈,Hemlock夾閉胸腺血管近心端,超聲刀離斷遠端。沿左無名靜脈上方、右頭臂干前方,仔細游離上方軟組織達甲狀腺下極。完整切除胸腺及前縱隔脂肪組織。胸腔內嚴密止血,用溫鹽水沖洗胸腔,吸凈沖洗液,劍突下切口置入胸引管1根,清點紗布器械無誤,鼓肺后逐層關胸,術畢。

5 劍突下雙拉鉤胸腔鏡下胸腺擴大切除術的臨床應用

本團隊首創的雙拉鉤懸吊系統開展了一項臨床試驗,目的是評價自制雙拉鉤懸吊系統用于劍突下胸腔鏡全胸腺切除術的效果。本項臨床試驗選擇2016年11月至12月的17例住院治療的術前診斷為胸腺瘤的患者,男7例,女10例,年齡(57±10)歲,行雙拉鉤懸吊劍突下胸腔鏡全胸腺切除術。結果17例患者均手術順利,術后未見明確的拉鉤相關并發癥,均痊愈出院。手術便捷安全地完全切除胸腺,值得推廣[27]。劍突下雙拉鉤懸吊系統問世之后,受到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毛全等[28]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選擇2018年1月至12月在該院住院的胸腺占位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41例,均行雙懸吊拉鉤輔助劍突下胸腔鏡胸腺擴大切除術,結果41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平均手術時間(83.43±24.32)min,均完整切除胸腺及周圍脂肪組織,無使用雙懸吊拉鉤相關并發癥,無其他手術相關并發癥。說明應用雙懸吊拉鉤輔助行劍突下胸腔鏡胸腺擴大切除術治療胸腺占位合并重癥肌無力患者,能擴大手術視野及操作空間,手術創傷小,手術過程順利,安全可靠,值得推廣應用。經劍突下胸腔鏡手術是最近開展起來的新技術,劍突下作為手術通道行胸腔鏡胸腺手術國內外均有相關報道[29-31]。劍突周圍無骨性結構,術中操作不易損傷肋間神經,取出標本繞開肋間,術后放置引流管也不會造成神經壓迫,不易引起肋間神經的病變,而且避免了正中劈胸骨給患者帶來的巨大創傷以及對呼吸循環等生理功能的影響,患者術后疼痛輕,大大降低了因為術后疼痛不敢咳嗽而導致的痰液潴留、肺炎和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本術式術后引流管放置時間短、住院時間短、切口美觀,對于要求手術切口美觀以及心肺功能較差的老年及體弱患者尤為適用。常規的經劍突下入路胸腺擴大切除術有不少局限。該入路徹底清掃雙側心膈角脂肪困難?;颊叩捏w型特點對該手術入路影響很大,特別是胸骨下角較小的患者,鏡孔和器械孔間距小,器械活動范圍受限,容易相互干擾而影響手術操作。需要合適的胸廓長徑,過長則操作器械無法到達處理部位,過短則器械操作幅度大、不夠精準。肥胖或者腫瘤組織過大患者,手術操作空間小,視野范圍小,組織濺射嚴重,需頻繁清潔鏡面,影響術野清晰度和延長手術時間。該入路可限制部分心臟活動,特別是對心臟功能耐受能力較差者影響較大[32]。劍突下雙拉鉤系統可以很好地暴露胸骨后間隙,為盡可能地清除胸腺及其前縱隔脂肪組織提供了較好的操作空間:能夠完全暴露胸腺上極、甲狀腺下極、雙側膈神經,方便探明病變的性質、腫瘤浸潤的范圍、周圍有無轉移等情況。雙拉鉤系統拉力強大而穩定,可隨意牽開胸骨至所需要的程度,充分暴露術野,擴大縱隔手術的操作空間,便于開展各類胸腔鏡縱隔手術,不受患者體型和腫瘤組織大小的限制;避免了人拉鉤不持久易疲勞的缺點;適用于不同型號的手術床和不同情況需要,打包、消毒、攜帶方便,安裝迅速簡便[27]。同時手術視野暴露完全使手術過程更加便捷,可以完整切除胸腺以及前縱隔脂肪組織;患者手術創傷相比經胸骨胸腺擴大切除術小,失血量少,術后疼痛輕,患者恢復時間較短,滿意度較好。對于胸腺擴大切除術,劍突下雙拉鉤胸腔鏡手術是安全、便捷、快速、有效的,無需正中劈開胸骨,雙拉鉤懸吊系統可以更好地暴露操作空間,術者可以將胸腺及其前縱隔脂肪組織徹底切除,失血量更少,明顯縮短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難度,減輕了患者術后疼痛,縮短了住院時間。雙拉鉤懸吊劍突下胸腔鏡全胸腺切除術值得推廣。但是,胸腺擴大切除術也存在一定的并發癥風險,如出血、感染、胸腺切除不徹底和肺部并發癥等。因此,在進行手術治療前,需要權衡手術治療的風險和收益,選擇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案。

6 結語

總之,胸腺擴大切除術有多種手術入路,且各有其優點和局限性,臨床應用需要根據重癥肌無力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術者的習慣進行個體化的選擇。胸腺擴大切除術已逐漸成為重癥肌無力外科手術治療的主要方式之一,與此同時,外科醫師還在不斷探索更加快捷有效的手術方式,期待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胸骨肌無力脂肪組織
雙側雙頭胸骨肌變異1例
板型胸骨固定系統與爪型胸骨固定系統在心臟手術中胸骨固定中應用效果比較
高脂肪飲食和生物鐘紊亂會影響體內的健康脂肪組織
雙源CT對心臟周圍脂肪組織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中醫藥治療重癥肌無力系統評價的再評價
以肌無力為首發癥狀的肺內結外NK/T細胞淋巴瘤PET/CT顯像一例
“脾主肌肉”在治療ICU獲得性肌無力中的應用
雙側胸骨肌與胸鎖乳突肌相連變異一例
Titin抗體檢測在重癥肌無力并發胸腺瘤診斷中的價值
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的發生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