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情境下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的轉型研究

2023-08-21 18:32唐易宏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17期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質量管理制造業

唐易宏

摘?要:在數字經濟時代,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基于質量管理的特征梳理了數字技術給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帶來的機遇,接著提煉了數字化情境下質量管理轉型的“四階段”路徑,最后從三個方面總結了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注意要點。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質量管理;制造業

中圖分類號:F2?????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08

0?引言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5.5萬億元,占GDP比重39.8%。在這種情境下,我國制造業企業紛紛投入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而質量管理作為制造業企業的核心命脈,其數字化轉型受到業界和學界的廣泛關注。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一般是指將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與傳統的質量監測及控制相結合,以此提升企業質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那么,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該如何將質量管理活動與這些先進的數字技術相融合?在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又該注意哪些要點?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討。為此,本文首先結合質量管理的特征,梳理了數字經濟時代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的機遇;其次,基于當前制造業企業的發展現狀,構建了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路徑;最后,從多維視角出發,分析了制造業企業在質量管理轉型中的注意要點。

1?數字化情境下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的新機遇

數字化轉型對制造業的經營與管理模式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新業態的背景下,質量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及時性、準確性和高效性的把握。然而,傳統的質量管理大多采用程序化的運營模式,不能有效整合來自不同部門和組織的信息,這使得許多制造業企業難以應對外部激烈的市場競爭。此外,落后的質量管理體系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生產和研發活動,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不僅是企業抵御外部風險的必要舉措,同時也是新時代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已有文獻強調,對于制造業來說,應從質量管理和技術管理兩個層面入手,推進企業和產業整體的數字化轉型。接下來,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數字技術給制造業質量管理轉型帶來的新機遇。

1.1?數字技術突破了質量管理的空間束縛

質量管理的最初動機就是源于空間距離帶來的不安全感。在社會生產初始期,由于技術水平和物流條件的限制,產品供應方與需求方大多處于同一空間,需求方可以通過現場監督來確保產品交付的質量。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產品的供應方與需求方開始出現了空間錯位,需求方無法親自監督供應方的生產與加工,這促使需求方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在不親臨現場的前提下獲得質量合格的產品。于是,諸如客戶認定、第三方認證、ISO9001標準等一系列質量管理措施逐漸出現,并成為傳統質量管理中的重要一環。歸根到底,這些方式只是將質量監測工作的主體進行了調整,并未從本質上破除質量管理的空間束縛。然而,伴隨數字化技術的成熟,需求方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全真模擬等方式實現跨時空監控和沉浸式交互。當前,部分制造業企業已經開始為需求方提供關鍵流程的實時監測,客戶可以隨時選取生產流程片段和工序進行查看。例如,2021年浙江省政府推出食品安全追溯閉環管理系統(“浙食鏈”),歸集從田頭(車間)到餐桌生產流通交易數據,消費者可以通過支付寶、微信“一掃查詢”食品產地、企業信息、檢驗檢疫情況等追溯信息。在企業層面,紹興酒企積極推進紹興酒鑒湖糯稻基地建設,依托數字化手段開通24小時慢直播系統,并建立包含用料、種植、加工等環節的數字化追溯體系,實現全程展示。因此,在數字化情境下,過去的空間錯位問題將不復存在,由空間距離帶來的質量上的不安全感也會得到有效緩解,傳統的質量管理在受到沖擊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1.2?數字技術緩解了質量管理的時滯風險

產品生產的時滯性是質量控制不可避免的壓力。在社會生產早期,由于產品性能單一,生產流程簡單,因此需求方只需要對成品進行質量檢測就能夠保障產品的質量過關,無需關注產品生產的流程。隨著科技的進步,產品的性能和技術復雜度越來越高,生產流程也越來越長,這時需求方就不能僅通過成品來判斷整個產品的質量好壞,而需要對產品生產的全流程進行質量監控。為此,在生產過程中設置檢測點、暫停點、評審點這種做法逐漸在質量管理中流行起來,然而這種方式會顯著降低產品的生產與加工效率,難以適應當前市場追求高效交付的主流趨勢。值得慶幸的是數字技術的出現,讓質量管理的時滯風險得到了有效緩解。目前,已經有部分企業開始利用自動檢測技術、大數據挖掘技術和輔助決策技術對生產流程的各個工序進行分析,且這種細分可以精確到每一秒鐘。因此,數字經濟時代將無需通過設置關鍵節點的方式進行質量控制,這給質量管理的轉型帶來了新的契機。

1.3?數字技術實現了質量管理的知識遷移

用戶專業知識的缺乏是質量管理持續發展的動力。在早期,產品的生產者往往就是產品的使用者,用戶對產品的功能和特性有全面的了解。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產品的制造商和使用者開始分離,許多用戶由于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無法對產品的性能和功效作出有效評估,進而出現了產品質量認證、性能測評、專業鑒定等一系列質量控制與管理活動。這些方式雖然可以保障產品的質量,但始終無法給用戶帶來絕對的安心。然而,伴隨虛擬現實、人機交互、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出現,用戶已經可以非常方便地獲取與產品相關的專業知識,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以及云計算的支持下,甚至可以實現全自動化的產品測評。高效的知識遷移極大地拓展了質量管理的應用場景,這雖然會給傳統的質量控制帶來沖擊,但也為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方向。

2?數字化情境下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的路徑分析

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僅需要企業對自身的質量管理流程進行優化,還需要實現數字技術與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一般來說,制造業企業可以通過如下所述的“四階段”路徑實現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

2.1?工作內容的標準化

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首要任務是制定質量控制工作的具體標準。當前,許多質量管理活動都是依靠質檢人員或其他專業人員的自身經驗來進行,缺乏科學統一的標準,這使得質量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數字化轉型要求質量管理各項工作的輸入輸出都有一個確切的條件或定義,同時在分析過程中也要設置具體的模型和參數。因此企業進行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時首先必須給產品的特征和功能界定清晰的指標,在此基礎上確立質量監測、數據分析和過程控制的具體標準,以此全方位地實現質量管理工作的標準化。需要強調的是工作內容標準化并不意味著所有質量管理活動的標準一成不變,為了更好地契合市場發展,滿足客戶需求,企業需要對標準進行靈活調整。

2.2?知識信息的數量化

在標準化的基礎上,企業需要對質量管理的相關知識和信息進行量化處理。例如,對一件物品新舊程度的測算,可以用“嶄新”“較新”等定性的語言進行描述,但這種描述無法進行深度分析,這就需要企業將定性描述轉化為定量數值。在知識信息量化處理的基礎上,企業應進一步構建特色化的質量管理數據庫,打造高效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以此實現產品質量的數量化展示,為質量監測、數據預測和流程控制提供數據支撐。值得注意的是知識信息的數量化處理同樣需要更新迭代,一方面,將前沿知識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與工作內容相匹配。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知識信息的數量化是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中最具挑戰的任務,對企業的吸收能力和轉化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前,企業務必做好充分的能力儲備。

2.3?管理平臺的網絡化

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全方位的數據整合與共享。當前,許多企業的質量管理與其他業務活動存在明顯的割裂現象,質量管理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共享到研發、銷售等其他部門,進而導致同樣的問題反復出現。為此,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企業需要基于互聯網、云平臺、區塊鏈等技術搭建一個網絡化的質量管理平臺,將研發、生產、加工、質檢等方面的數據匯集起來,并實時共享。這樣不僅可以快速整合質量管理所需的各類數據,同時也能實現質量數據分析的價值最大化。

2.4?流程運營的智能化

實現智能制造是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也需要融入企業智能制造體系之中。在前期網絡化平臺的基礎上,質量管理應進一步將智能識別、模糊分析、自動監測、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模塊融入平臺,從根本上實現質量管理全流程運營的智能化。近年來,我國制造業企業開始嘗試將“5G+工業互聯網”技術引入質量管理,涌現出眾多極具前瞻性與代表性的創新成果。例如,“浪潮蘇州5G全連接工廠項目”解決了工廠的網絡延遲、生產效率低、成品合格率低、數據安全等業務痛點,實現產品質量提升20%、運營成本降低10%、企業產能提升15%的成效。古越龍山打造數智、低碳的黃酒產業示范園區,從釀造端、儲存端(大罐儲酒區)、勾調端、包裝和發貨端著手,全面實現控制智能化、管理數字化。流程運營的智能化不僅可以提升企業質量管理的效率,同時也將對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產生深遠影響。

如上所述的“四階段”路徑是大部分企業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基本范式。然而,在實踐中,并非所有企業都需要經歷這四個階段,管理者應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特點,靈活制定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路徑。

3?數字化情境下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的注意要點

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且復雜的任務,不僅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轉型規劃,還需要企業各個部門的通力配合。下面將從三個方面探討數字化情境下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的注意要點。

3.1?以問題導向和市場需求為指引

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必須找準前進的方向。一方面,企業要積極獲取同行業質量管理的相關信息,挖掘行業和企業當前在質量管理上的痛點,有針對性地制定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方案。另一方面,企業要及時關注市場需求的變化,充分聽取客戶對產品質量的反饋建議,并將產品的質量管理信息與之共享。在問題導向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指引下,企業將清晰地認識到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方向。一般來說,企業首先可以重點學習領域內頭部公司在質量管理上的實踐經驗,通過流程對比剖析自身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結合市場和用戶的訴求推進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

3.2?以重點突破和持續改進為原則

質量管理數字化是一個長期的變革過程,很少有企業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高效的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應選擇一個合適的點作為突破口,培育質量管理的特色和優勢,同時以持續改進為原則,將數字化轉型逐漸推廣至質量管理中的各個環節。例如,武鋼在數字化轉型中重點聚焦節能減碳,將“雙頻組網+控制鏈路冗余”技術融入生產鏈,實現了無人天車業務在硅鋼、熱軋、冷軋多個生產車間的規模落地,在推進節能減碳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例如,古越龍山在數字化轉型中聚焦產品質量越來越優,引進IOT數字集成系統和精益制造MES系統+SRM供應商協同+倉儲管理WMS+柔性定制系統,在推進生產全程的數字化管控的同時實現數字化質量管控。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的轉型需要遵循企業成長的一般規律,以戰略性、長期性和持續性為基本原則,避免落入機會主義陷阱。

3.3?以技術賦能和管理優化為手段

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利用數字技術賦能企業質量檢測及控制活動。然而,并非所有的數字技術都能應用于質量管理之中,故企業需要結合自身條件,科學合理地引入數字技術,并根據管理戰略的變化及時調整轉型策略及方案。此外,當質量管理數字化取得一定成績后,企業會積累大量的與產品性能相關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可以成為企業新產品開發及改良的重要依據。因此,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并非單純的技術應用,而是技術賦能與管理創新的結合,只有在數字技術與科學管理思想的雙重作用下,制造業企業才能實現高效的數字化轉型。

4?結論

數字化轉型是制造業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舉措。本文基于數字化情境和質量管理的特征,從空間束縛、時滯風險及知識遷移等三個方面分析了數字技術給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帶來的機遇,并進一步提出了數字化情境下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轉型的路徑。結合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的特征及現狀,本文認為,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大致需要經歷“工作內容標準化”“知識信息數量化”“管理平臺網絡化”以及“流程運營智能化”四個階段。最后,本文分析了制造業企業質量管理數字化轉型的注意要點。作為制造業企業的核心命脈,質量管理的數字化轉型必須以問題導向和市場需求為指引,以重點突破和持續改進為原則,以技術賦能和管理優化為手段。

參考文獻

[1]戴彩霞,張程,余能超,等.制造業供應鏈質量管理數字化發展現狀與趨勢研究[J].標準科學,2022,(S2):5862.

[2]王璐.質量管理數字化演變與趨勢辨析[J].中國質量,2022,(7):104110.

[3]“三層四鏈”數字化質量管理模式[J].企業管理,2022,(4):6670.

[4]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全面強化質量管理數字化能力?加快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N].中國電子報,20220114(006).

[5]田玉鵬,許睿,董豪,等.企業數字化質量管理能力評價研究——以原材料行業企業為例[J].創新科技,2020,20(12):4553.

[6]夏明.數字化技術背景下質量管理發展路在何方(上)[J].上海質量,2020,(9):2428.

[7]夏明.數字化技術背景下質量管理發展路在何方(下)[J].上海質量,2020,(10):2225.

猜你喜歡
數字化轉型質量管理制造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傳統雜志的數字化轉型與融合發展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