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主持人的職業發展路徑探究

2023-08-22 08:20閆佳新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15期
關鍵詞:職業發展融媒體時代主持人

閆佳新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新媒體、自媒體等新型媒體的不斷涌現,融媒體時代的主持人選擇更加靈活多樣,使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成為了必然,從而形成了融媒體時代。本文結合融媒體時代發展趨勢,探索了主持人職業發展的瓶頸與突破,期望為融媒體時代下主持人職業發展道路提供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主持人;職業發展;AI智能主播

中圖分類號:J9?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5.059

融媒體指的是融合多種媒介傳輸形式所打造的一種新型信息傳播載體。一方面,在蓬勃發展的媒體行業中,主持人只有不斷提高業務能力,提升自身專業水平,才能在這一大環境下具有長久生存力;另一方面,主持人需要跟隨時代發展和當下流行趨勢進行創新,鞏固在媒體大眾心中的形象,達到新媒體轉型升級的發展需求。

1. 融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媒介的內容、媒介終端、媒介傳播渠道都在不斷的融合,這也促使融媒體時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擁有多元的角色與專業能力,職責上不僅僅只是完成節目播報,而是要參與節目運作的全部過程,擔任節目的“設計者”和“策劃者”從節目的前期策劃、主題選擇到現場錄制、播出等環節,打造主持人成為節目的靈魂人物,定位成以主持人為核心的節目運作模式。例如,廣播電視節目的在選題和策劃方面,要按照主持人的風格和角色來進行選擇,選取恰當的主題,明確節目類型。

如果主持人主持風格風趣幽默,且控場能力強,可以選擇娛樂類節目;如果主持人親和力強且敢說敢言,可以選擇民生類節目。這樣保證節目內容與主持人風格相匹配,更有助于主持人專業能力的發揮,同時也能夠提升節目的效果。但在有一些電視節目中,人工智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些播音主持的職位已經被人工智能所代替,在這樣人機關系緊張的形勢下,主持人更要把握好職業的角色與定位。

2. 融媒體時代主持人職業發展的瓶頸

2.1 電視節目去主持人化

在傳統媒體時代,主持人是一檔電視節目的中心,主持人不僅要傳播信息,還要把控節目的進程,并且在節目中與觀眾進行雙向交流互動,建立良好的交流空間。但是在融媒體時代下,一些電視節目漸漸把“以主持人為中心”演變成“去中心化”,這種去中心化的含義就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作用不斷弱化,甚至是失語的現狀,比如,《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等,都有“去主持人化”的現象,主持人的主持人被大量削減,甚至直接由節目嘉賓或導演組來擔任,這樣更確保了節目的連貫性和完整性。

歸根結底,在融媒體時代“去主持人化”現狀有兩個原因:其一,各大媒體之間競爭愈發激烈,各種電視節目形勢不斷推陳出新,而傳統電視節目如果依然堅持以往主持人不斷出鏡、貫穿全程節目的方式,很難給觀眾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自然就不吸引受眾的眼球。其二,“去主持人化”也更符合了當下傳播的要求,如今的受眾習慣于“快餐式”的信息消費,而電視節目主持人頻繁出鏡也會造成節目出現拖沓現象,不太符合當下受眾的喜好,他們更傾向于觀看簡潔、快節奏、直觀的電視節目。

2.2 公民信息自由化

隨著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的傳播渠道十分豐富,從過去的“渠道霸權”轉變成了如今的“渠道過?!?,人們有充分的選擇信息自由權,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接收信息的途徑,因此,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在不斷被分割,已經不再牢牢占據輿論的霸主地位,融媒體的出現打亂了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的權威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們獲取信息和發布信息的門檻,信息傳播者也絕不僅僅限于幾家傳統的主流媒體,而是全民皆可參與,“公民新聞”觸目皆是,如果傳統主流媒體主持人僅是充當提供信息的角色,肯定遠遠不能滿足當下受眾的需求。

在受眾接收信息的層面上,傳統媒體的更多地限制了信息的傳播方式,壟斷、局限性更高,傳統媒體比如播報、廣播、電視、報紙等傳播方式在傳播信息之前,就已經將所有內容都固定下來,最終想要傳播什么信息,受眾就只能接受什么信息,受眾只能在傳播信息的范圍內進行選擇。而在新媒體中,受眾的接受信息選擇方向更多,而且更加便捷,可以實現在互聯網之中搜索,篩選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觀看,自由性更加明顯,相對來說新媒體內容更加豐富帶給受眾的接收效果更舒適,而傳統媒體更加地固化,更注重其內容上的品質。

2.3 行業門檻大眾化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現在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已經不是之前只有報幕的形式了,而是包含范圍更廣、更加多元化,比如記者型主持人,編輯型主持人等,盡管在節目中都把他們歸為主持人,但主持時還是會帶有其他媒體的風格和色彩,特別是在受眾都很喜歡的綜藝類電視節目中,主持人的競爭更加激烈,由于綜藝節目涉及的領域覆蓋風格更為多元化,所以許多科班出身的主持人并不能完全發揮出優勢,很多節目為了能提高收視率和達到經濟效益,選擇聘請一些流量高、人氣高的其他領域明星甚至是網紅來擔任主持人,比如劉濤,她就跨界主持了金鷹節的開幕儀式,在臺上她的個人氣場十足,把握住了整場局面。

雖然跨界主持改變了單一的主持方式,將自己的風格和節目完美契合,吸引更多受眾的喜歡,但是這類非行業內的主持人并沒有很好地擔負起支持人的責任,而是借助平臺提高自身的曝光度,甚至還會有一些傳統節目主持人,為了提高節目效果,開始模仿起了這類非專業主持人語言風格,一味地模仿并沒有本質的改變,還會丟失原本的傳統節目的品質,主持人就需要在保留傳統媒體高質量內容的基礎上,來嘗試使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更加新穎。

2.4? AI主播智能化

AI智能主播的出現,帶來了電視生產模式、傳播方式、內容創新等多方面的變革,這對于主持人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主持人在傳統模式下的信息傳遞已經不能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人工智能將會取代一些單一、低創意、程序化的工作,因此,主持人必須調整自身角色,掙脫傳統思維的束縛,更好地實現與虛擬主持人的和諧共存。

AI主播的出現相對于傳統主持人的優勢日益顯著,這造成了主持人職業功能不斷被削弱,AI智能主播能夠全息模擬真人,它基于智能語音合成和計算機算法技術,在播報準確度、翻譯速度、運算檢索能力上是人類不可比擬的。在人為主持事故方面,AI智能主播能夠確保語音語調規范,達到精準傳播。同時,它能夠堅持24小時工作、在備稿、妝造、發型等環節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AI主播還能夠進行多種語言播報,例如,在2019年兩會期間,全球首個AI智能多語種虛擬主播“小晴”已經上崗,通過中、英、韓、日等多語種報道兩會新聞。AI主播的智能化播報大量地節省了傳媒行業的人力成本,大幅度提升了制作效率。雖然當下AI智能處于初級階段,但人機協同仍是未來趨勢,詹姆斯·麥肯錫在研究得出結論:2055年全球將會有49%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因此,主持人應該更提升主持過程中的人情味,以優質內容聚攏受眾,以個性關懷留住受眾。

3. 融媒體時代主持人職業發展策略

3.1 豐富知識閱歷,強化應變創新能力

融媒體時代下,受眾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形象、道德、氣質、服裝造型、禮儀、文化素養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方面是影響受眾對主持人產生好感、欣賞和滿意的核心因素,主持人要加強在脫稿的情況下,迅速組織好語言,掌控好整場局面,確保節目的流暢性和完成度。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工作也越來越多元化,在完成主持任務之外,還要對其他工作領域有更多的了解,并參加到節目的策劃采編之中,既能完成現場的直播,也能完成插播和臨時報道,成為一名全能型的節目主持人。

融媒體時代,主持人不管是在主持電視節目時還是在采訪時,都避免不了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受眾群體,要確保節目的質量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能力,要不斷去豐富自身的知識閱歷,要不斷更新自身所學,提升溝通技巧,對不同的學科知識要能夠理解和掌握,并進行分析與運用,這些都是成為優秀主持人的必要條件;融媒體時代,主持人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在遇到突發意外情況下,能夠沉著冷靜對待,展現出主持人應該具備的專業水準,增強信服力,在競爭實力上不斷提高傳統媒體的地位;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可以根據節目的需求,適當地進行節目主持的形式創新,比如,民生類節目中,可以加入一些方言與節目相融合,來拉近受眾與節目之間的距離,法治類節目,可以將節目內容以講情景小故事的方式展現出來等。不斷追求節目創新,以大眾的視角來看待節目主持,讓電視節目與大眾需求相互適應,電視節目主持人也需要做好自身發展,與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需求實現良性循環,使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發展得到保障,把握電視節目主持人行業的發展趨勢。

3.2 提供信息增量,深入解讀信息

融媒體時代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信息傳播的主體,利用智能手機可以隨時拍攝發布信息,這使得傳統媒體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不過,普通人畢竟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發布的一些新聞層次也比較淺薄,沒有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解讀,大部分受眾在轉發信息時,也只是原封不動地轉載,并沒有一定的專業針對性。

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角色被不斷地削弱,其原因是因為節目形式發生了變化,大量的嘉賓、跨界主持人都參與其中,影響了專業主持人在節目中的作用及發揮。除此之外,融媒體時代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主持人由于自身文化素養的匱乏,導致無法更專業地為觀眾進行更深層次、更專業的解讀,電視節目主持人既要能夠發揮正確的輿論導向,實現信息傳播上通下達的效果,又要從信息發布者的角度為觀眾解讀信息達到信息附加值提升的效果,總的來說,主持人除了要對所傳播的信息進行基本的陳述之外,還要對新聞事件的背景、經過、結果進行剖析和解讀,進而給觀眾提供最新、最深刻的觀點,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下,觀眾不再只滿足于知道發生了什么,而是更希望了解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所以具備較強的獨立思考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必要的條件之一,能夠在不同的視角解讀新聞,用最扎實的語言表達技巧來表達其內容,成為一名專業的信息解讀者,為大眾帶來更高質量的電視節目。

3.3 展望AI主播發展,走向人機合一形勢

在電視節目中,AI主播缺乏互動性,它雖然具備工作的持續性和準確性,但在開放類的節目下,目前還無法擁有與人類一樣敏捷的應變能力,也無法結合復雜的現場情況做出最合理的選擇和判斷,更不能做出與人類共情的反應和符合人類語境的互動,但真人主持人能夠掌控現場,保證節目效果最佳的情況下,針對節目嘉賓、采訪對象、觀眾、機器設備等各種復雜因素做出協調互動。例如,歌手張信哲在參加《開講啦》節目時,被一位學生代表提出是“過氣”歌手時,導致現場氣氛十分緊張,但主持人撒貝寧救場道:“你非要讓喬丹回到籃球場上去跟現在二十多歲的小伙子去拼NBA的冠軍,不科學,但這并不影響喬丹依然是NBA的神!”這句話一下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巧妙地利用了其他人物來映射出張信哲,接著引出對這一問題的看法,主持人撒貝寧這一現場應變既符合當時的情景又充分化解了尷尬,說明主持人能夠充分地調動現場,應變突發狀況。

從主持傳播主體的角度來說,虛擬主播暫時無法代替真人主持人,但真人主持人更要與時俱進,不斷加強主持專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電視節目中,AI主播與人類主持人在同一場景下協同工作,人類主持人作為節目主持的主體來把控現場、臨場應變、深度訪談等,而AI主播作為輔助角色,擔任簡單提問、重復勞動、快速運算等任務,例如,在央視音樂頻道中播出的《渴望現場》節目中,機器人“小渴”就與真人主持人共同協作,充分發揮了AI智能主播的優勢,既給主持人增添了并肩作戰的智能助手,又給電視節目增添了新的亮點。因此,AI主播和真人主持人應該取長補短、互相協助,共同提高主持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4. 結束語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宣告了傳統的傳播形式和發展秩序已經被打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融互通、協同發展,融媒體時代下的主持人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職業觀念,成為信息專業解讀者,打造個性化的主持風格,努力突破與提升自我,以適應新的媒體環境,現如今,播音主持行業競爭日益加劇,但是只要敢于創新調整傳播風格,形成終身學習意識,站在觀眾的角度,滿足觀眾真正需求,才能迎合融媒體環境下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推進廣電行業不斷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張藍姍,任雪.AI主播在電視媒介中的應用與發展策略[J].中國電視,2019(11):13-16.

[2]任秋璇.從主持傳播角度淺析人工智能背景下主持人被替代的可能性——以新華社"AI合成主播"為例[J].視聽,2019(12):146-147.

[3]張莉.人工智能時代AI主播發展探究[J].中國地市報人,2022(08):40-41.

[4]張富林.融媒體新聞編輯創新意識與融合能力提升探討[J].傳媒論壇,2021,4(10):32-33.

[5]徐穎,王崢.全媒體時代電視節目主持人職業發展的瓶頸與突破[J].電視指南,2018(11):100.

[6]陳昱池.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的轉型發展[J].記者搖籃,2020(05):118-119.

猜你喜歡
職業發展融媒體時代主持人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記者的創新意識
融媒體時代,廣播如何挖掘音樂節的聲音價值
融媒體時代電視畫面的剪輯研究
融媒體時代三網融合下電視新聞網建設的思考
淺談高等院校體育教學與學生職業發展
審計人員職業發展與能力建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