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教學兩個轉變的思考與探究

2023-08-23 22:56王佳
中國中小學美術 2023年2期
關鍵詞:逆向設計學科核心素養

王佳

摘要 課改已進入核心素養時代,在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實踐中,要引導學生經歷“主題—欣賞—技法—構思—創作——展評”這一“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兩點進行轉變:一是教學設計思路的轉變——逆向設計 ,二是課程內容的轉變——大單元課程。

關鍵詞 學科核心素養;逆向設計;大單元課程

以前的教學過程往往是教師講授—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輔導—教學評價,這樣的教授方法不能更好地落實學生們的美術核心素養,根據美國課程專家威金斯提出的追求理解的教學,我們要學會運用教學中的逆向思維,設計出更適合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思路,以及讓孩子們“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大單元課程,以求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課改已進入核心素養時代,我們都知道,“在問題情境中發現問題,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問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的價值態度、思維方法、行為特征和解決問題的綜合狀態就是學科核心素養。和之前的“雙基”“三維”兩個階段相比,“核心素養”階段到底有什么不同,魏瑞江老師在他的實際工作中給了我們一個比較直觀的詮釋。以他執教的《寫生——手》一課為例,在“雙基”階段他更多地注重手的結構特點和用線寫生的方法,重視美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和訓練,主要是訓練學生們反復寫生;而在“三維目標”時期,他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把培養學生寫生技能技巧看作目標,同時關注學生內心的感受和情感的表達,尤其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和價值觀的形成,教學中,他注意引導學生觀察錯誤的握筆姿勢引起的手的變化,手變丑了,變得扭曲了,甚至影響了視力和頸椎的發育,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孩子改正錯誤的執筆姿勢;進入核心素養時期,他的教學觀念又發生了改變:在第三次執教這一課的課堂上,當學生們畫出因為錯誤的握筆姿勢而變丑的手,也就是當教學達到預定設定的育人環節時,他把這個問題留給學生自己去思考:錯誤的執筆姿勢是不是好習慣?——這樣的教學設計更具有了開放性,我們可以看到魏老師的教學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進了核心素養的教育中。從這一節課不同的三個階段,不同的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三個時期的課程核心指向的不同,“雙基”與“三維”的核心指向是學科,而現在的核心素養,它指向的是人,是人的發展,而不是指向學科知識活動,我們的美術教學是為了教給學生美術知識和技能,但最終目的還是育人,培育能應對未來社會挑戰的、用知識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人,所以在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的當下,我們每位老師都應該思考如何通過核心素養的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必備的品格、關鍵能力與價值觀念,不斷提升教育質量,這應該成為我們教師不斷追求的教育目標[1]。

為此我覺得在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背景下,作為老師可以嘗試以下兩個方面的轉變:

一、教學設計思路的轉變——逆向設計

美國課程論專家格蘭特·威金斯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中說到,老師們應該在教學設計上做出轉變。很多老師最擅長的是自己的“教”,不思考學生的“學”,通常是以課本上的作業要求為教學目標,并根據此設計教學過程:教師講授—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輔導—教學評價,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教學達成的結果并不明確,學生們到底有沒有獲得能力?有沒有領悟相關的知識內容?又怎么證明自己獲得了預期的能力呢?所以現在提倡借鑒由威金斯等人創造的逆向式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就是首先確定預期結果,然后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再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2]。具體表現為:一是設計真實性的學習成果。也就是學習目標,也是課標中“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景化”的要求,確定與真實生活情境密切相關,且具有一定人文意義的學習成果;二是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將評估嵌入教學全過程,監控教學質量,激勵學生學習。要按照“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根據各環節美術活動的特點,設計好每個環節的真實性學習評價;三是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經歷“主題—欣賞—技法—構思—創作—展評”這一“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體驗各種美術活動。

二、課程內容的轉變——大單元課程

(一)細化單課時課程

從我們的美術教材上來看,我們用的是人美版教材,有很多課一個課時上不完,或者說時間很趕,比如綜合探索這個學習領域的課,里面包括了欣賞評述、造型基礎,有時候也會有設計應用,有的還會有其他學科的一部分內容,放在一節課上是無法完成的。還有一些課湊湊合合上完了,但學生們只能處于一種一知半解、淺嘗輒止的狀態,對美術本質的東西把握得不深。尹少淳老師說:“對美術知識、技能而言,即便掌握了它們,依然是靜態的東西,只能在動態中,才能將其轉化為美術學科核心素養?!蔽蚁脒@個動態不是一個快速的過程,一節課的時間和容量都有限,三維目標不能在一節課里全面實現,學科核心素養難以達成,比如較完整的美術創作、研究性的學習、較深刻的情感體驗、良好的學習養成以及各種價值觀的產生等,要引導學生經歷“主題—欣賞—技法—構思—創作—展評”這一“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就必須建立大單元意識,以多課時的教學單元為單位,系統而全面地設計教學的方法[3]。

根據以上的思路,我嘗試把人美版教材《太陽》一課設計成了大單元課程,這一課原本是單課時,依據逆向設計的方法,我根據學習目標及學生學情,結合課程標準設計五個小問題,并按照五個小問題將這一課安排成五個子課題,也就是五個課時,分別是:(1)設置情境,生成主題;(2)欣賞作品,感受藝術;(3)復習回顧,學習技法;(4)收集素材,構思構圖;(5)完成作品,展示反思。同時在每個子課題里也設計了真實性評價,以便隨時檢測學生們的學習情況。下面就這五個子課題展開論述,分別從小問題、學習目標、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評價五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設計。

1.設置情境,生成主題(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主題)

小問題: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生成情境化主題)你知道哪些關于太陽的故事?

學習目標:知道太陽給我們帶來了光和熱,地球離不開太陽,了解太陽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教師活動:

提出問題:太陽給你什么樣的感覺?給我們帶來了什么?思考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和人類會怎么樣?說說有關太陽的故事?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交流。

學生活動:

通過觀看視頻以及對圖片的欣賞,分組討論太陽的作用,說說它的重要性,并填入學習任務單里;說說有關太陽的有趣的故事。

評價:能積極參與交流討論的活動中,并填寫出任務單。(權重:10%)

2.欣賞作品,感受藝術(初步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神話里的太陽形象)

小問題:神話里的太陽給你什么感受?(欣賞)

學習目標:知道古今中外的神話對太陽的不同詮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神話里不同的太陽形象,知道神話中的太陽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并能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師活動:

(1)導入:猜一猜太陽里為什么會有一只鳥?(激發興趣)(圖1)

(2)引導學生看一看古今中外神話里的太陽的形象(圖2、圖3),還可以出示古希臘、古埃及以及印度神話里的太陽的形象,在這些神話故事里,太陽被塑造成了神奇的人物形象,例如古埃及太陽神是鷹首人身,頭頂上有一日盤并有一條蛇盤曲之上。

(3)引導學生觀察現實中的太陽和神話中的太陽的不同。

(4)引導學生說說欣賞了這些形象之后的感受。

學生活動:

分小組通過“猜一猜”“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這幾個學習活動,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神話里的太陽形象,知道神話中的太陽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并填寫任務單。

評價:能主動參與各個學習活動,認真填寫任務單。(權重:20%)

3.復習回顧,學習技法(熟悉工具材料,臨作品,學技法)

小問題:你還能想出用什么工具和方法來制作?(技法)

學習目標:復習回顧以前學過的泥塑技法,并嘗試著創新使用不同的工具和技法。

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誰能快速說出在《花點心》這一課里用到了什么泥塑技法?(復習回顧,調動積極性)(2)引導學生從課本上的泥塑作品中找技法,并猜一猜用了哪些工具(先不公布答案,圖4);(3)播放微課視頻,說說步驟;(4)引導學生發現新工具和新技法,鼓勵學生們的大膽創新;(5)引導學生將體驗記錄在檔案袋里。

學生活動:

復習回顧——猜猜技法——觀看微課——自我探究——總結歸納:(1)說說以前學到的技法;(2)看作品,猜技法;(3)看視頻,總結技法步驟;(4)自我探究試一試,學生自己選擇不同工具,并嘗試著制作一張太陽的臉,體驗形狀與用途的關系,在實踐中總結,并不斷反思改進,并填寫在學習檔案袋里(例如眼睛的做法:可以用筆刻,也可以搓成球形粘貼,還可以用瓶蓋壓出來);(5)總結歸納:將自己的嘗試記錄在學習檔案袋里。

評價:能主動探究技法及工具,并將實踐過程填入檔案袋,學習態度認真細致,學會反思。(權重:20%)

4.收集素材,構思構圖;(通過討論構思,運用材料、工具和技法去不斷嘗試和探索)

小問題:你心目中的太陽是什么樣的?(構思)

你想怎么表現心目中的太陽?(創作)

學習目標:能寫或者說出你如果是太陽家庭中的一員,你想為人們做哪些事?能用上節課學到的技法表現出太陽。

教師活動:

(1)出示其他孩子的作品進行分析,并進行鼓勵,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太陽的光芒、顏色、五官、表情;每組十個人,就是一個太陽家庭,想想自己想為人們做些什么?

(2)提出作業要求:小組合作完成太陽大家庭,能用泥塑技法設計自己心目中的太陽;較高要求:顏色搭配好看,制作較為精細;個性探究:能給自己的太陽家庭編個小故事。

(3)組織學生實踐創作。

(4)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細致耐心的學習態度,并幫助學生發現不足,進行反思改進。

學生活動:

“寫一寫”——“說一說”——“做一做”:(1)寫出如果你是太陽家庭里的一員,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樣的,為人們做哪些事?從光芒、顏色、五官、表情幾方面寫,并寫一寫太陽家庭里的故事;(2)小組先分享交流,然后可以面向全班說一說;(3)根據自己的構思用上節課的技法進行創作實踐。(在實踐中要注重對作品的反思和糾錯)

評價:能說出自己心目中太陽的形象,并用泥塑的方法表現出來,態度認真,制作有耐心,能積極參與到小組的學習活動中去,學會糾錯反思。(權重:30%)

5.完成作品,展示反思(展示美術作品以及過程性、文字性作業)

小問題:你創作的太陽有什么樣的特點?(展評)

學習目標:能說出創作的太陽的故事,知道從光芒、顏色、五官、表情和學習態度這幾方面來評價自己和其他人的作品。

教師活動:

(1)帶領學生布置展板(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光芒、顏色、五官、表情和學習態度幾方面)進行自評、互評;鼓勵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3)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你會為人類和社會做些什么?

學生活動:

(1)小組內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可以對作品進行再次糾正;

(2)5個小組分組展示作品,說說太陽的故事,然后請組長代表投票,進行小組之間的評價;

(3)根據評價對自己的作品做修改;

(4)說說上了這節課后你覺得自己以后可以為人類和社會做哪些事?

評價:能對作品進行有效評價,積極參與集體活動中來。(權重:20%)

(二)嘗試整合教學內容

目前的小學美術課程不是以大單元的方式呈現的,我們除了可以嘗試將單課時改造成單元課來進行教學實踐之外,還可以整合教學內容:用一個課題把課本中相關教學內容加以整合,比如一年級的《春天的色彩》和《用春天的色彩裝扮自己》,這兩節課存在內容和邏輯上的聯系,我們也可以嘗試去整合成一個大單元課程,即《春的世界》。

(三)設計校本課程

我們還可以開發校本單元課程,豐富美術教學資源,課程標準提出,盡可能運用自然環境,資源以及校園和社會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教學。將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作為教學資源,合理地開發利用,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以及塑造學生的品行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和意義。作為一名美術老師,要因地制宜,認真挖掘,巧妙利用我們周圍蘊藏著的資源,讓美術教學也能呈現出生動活潑,多姿多彩的狀態。我校這兩年就開發了一系列的校本單元課程,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教學實踐,其中有茶文化小組、水資源小組、安全小組、紅色文化小組及卡通形象小組,其中茶文化小組實地參觀茶廠,了解茶葉文化及茶葉的制造過程,對六安的特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與了解,經過一系列的實地考察,孩子們回來之后制作了手抄報和茶葉標本,布置了茶文化展廳,還進行了匯報演出。其中的卡通形象小組以征集我校學生卡通形象為主旨,也開發了一系列的美術活動,經過初賽復賽評出優秀作品,并將作品印在文化衫上,還組織了表演與展示的環節。

以上是我對核心素養本位的美術教學的一點思考,綜上所述,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是要多嘗試、多實踐,力求達到更有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尹少淳.核心素養大家談[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260.

[2]格蘭特·威金斯.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3-35.

[3]王大根.中小學美術學論[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05.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學科核心素養
氣缸蓋的三維掃描及逆向設計
基于OBE的逆向設計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核心置換
關于核心素養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與疑問
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四個對話視角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思政課教學研究
提升教學智慧 落實核心素養
淺談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基于多案例的汽車外觀逆向設計潛在侵權風險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