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階段和弦連接聽力訓練的標準及規范

2023-08-23 01:58趙波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聽音音程低音

趙波

概 述

在國內的音樂學院里,視唱練耳多屬作曲系,由專門教師任職。而在部分音樂學院附中(如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視唱練耳是與樂理結合在一起,稱之“基樂”課。無論是本科階段的視唱練耳課,還是附中階段的基樂課,在課程中,如何進行和聲聽覺的訓練一直是教師們孜孜以求的重要課題。從什么難度入手;以怎樣的編排為訓練順序;訓練的科目又何以設計……長期的摸索,多年的研究,聽力訓練的常規三內容基本被定格下來,即1.聽辨音程與和弦的結構名稱;2.聽和弦連接;3.聽寫旋律。

本文僅就第二項——聽和弦連接,作專題闡述。

顧名思義,“聽和弦連接”是指將挨序發聲的一個個和弦聽出并記錄。其與聽和弦結構名稱的區別在于聽記的題目非單個和弦,而是多個和弦的串聯。在實際視唱練耳課中,“聽和弦連接”還包含著許多的規范與要求。首先,和弦連接一般用固定音高記寫;其次,連接受到調性的支配,即題目的編寫總是在調性(1)學界對“調性”一詞主要有兩種見解,其一單指由主音為核心的調式的高度;其二指調式與調高的總和。此文“調性”一意取后者??蓞⒁娛芳久?、龔肇義《樂理新教程》,第37頁:“調性一詞具有調高及調式樣兩方面的含義?!钡目蚣苤羞M行;再次,和弦連接除了把一串和弦的音高記寫下來,還要輔以和弦級數。和弦連接在題目的設計上更是充滿思想和邏輯(見后文)。

在大多音樂院校里,和弦連接的訓練基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初級階段(也可稱基礎階段)——原型和弦(2)這里的原型和弦可以參照文中從例3起的和弦連接例子,較接近于四部排列和弦中的密集排列,因而也有學者稱密集排列的和弦連接。其實質并不局限于四部,因其屬性為三和弦與七和弦原轉位的原型狀態,既無重復音又嚴格按序排列,故在此稱為原型和弦。的連接訓練;第二階段為中級階段——四部排列和弦的連接訓練;第三階段為高級階段——高疊及其他非常規排列和弦的連接訓練。第三階段的受眾面小,主要是學院內視唱練耳專業音樂聽力拔尖的高材生的訓練內容;第二階段的受眾面略大于第三階段,多見作曲指揮專業的訓練范圍;而第一階段即基礎階段的和弦連接訓練則廣泛地實踐于音樂表演、理論、作曲、多媒體音樂等各專業的音樂學習人群。且不僅流行于音樂學院,在各個師范院校的音樂系科也多有涉及。

此文對和弦連接訓練論述的范圍限定在第一階段(基礎階段)。文章對此階段連接訓練的能力準備、訓練方法、訓練意義作全面的梳理與分析。

一、聽和弦連接的能力準備

在培養一位音樂家整體聽力能力的過程中,和弦連接的訓練并非從聽力訓練的起始就涉入,而習慣上開始于中間階段。換言之,在做聽和弦連接的訓練之前,既要有理論上的充分準備,又要有其他聽力內容的鋪墊,理性與感性都要達到一定的能力。這些能力可以歸納如下:

1.基礎樂理與和聲的能力

“理論指引聽力,理論輔助聽力”是視唱練耳或基樂教師們的共識,成了視唱練耳初級階段教學中打開聽力的普遍標準,“……因此音樂的基礎理論,是音樂理性思維的歸宿。當然,理性脫離感性是紙上談兵,但理論配合感性知識進行學習,不能不說是一種科學方法?!?3)黃凌:《視唱、練耳的辯證關系——談提高“耳音”的方法》,《廣州音樂學院學報》1981年第3期,第26頁。對于那些聽力“童子功”(關于這個詞的具體解釋見下文)不夠扎實的學習者,理論先于聽力是非常必要的,或許也是目前能一定限度解決聽力的最為重要“出路”。因此,在開始進行和弦連接訓練之前,基礎樂理的理解、掌握至關重要。在大量的樂理知識中,尤以以下的幾個知識點,與和弦連接最為直接,關系密切,應當熟練掌握。

(1)熟諳音程

有人說,在樂理學習的道路上,學好音程這個環節即可“打遍天下都不怕”。雖然此略顯偏激,但不無道理。音程是最小的音樂細胞,是樂理中基礎的“基礎”,更是視唱練耳訓練的重中之重?!耙舫獭钡闹匾院帽取捌匆糁跐h字”“乘法口訣之于數學”。

音程與和弦連接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和弦連接中的三和弦、七和弦都是由若干個音程組合起來的,分析和理解和弦的源頭就是音程。

(2)通曉音階

音階是指在某一種調式系統中,從主音至主音依次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排列起來的音列,在眾多的樂理教程中屬基礎內容。排列出一首作品整曲或部分段落的音階,其主要的作用是“分析”。首先分析出作曲者創作音樂作品時所使用的調式,進而也可以一定程度地解剖出作曲者的創作思路。音階是分析切入樂曲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所有與調式相關的基樂課訓練,都與音階息息相關,聽和弦連接也不例外。

再者,為了能順利地銜接、理解調式音級,對自然大調、和聲大調;自然小調、和聲小調音階的掌握更是必須的,而對其他音階也應當盡可能了解。在傳統調式體系下的14個大調、14個小調的音階構成須牢記。這些自然的、和聲的大小調音階都有各自的結構組成,有關聯也有區別。在此不贅。

(3)明晰音級

離開音樂,孤立的和弦是沒有意義的。進入樂曲、融入調式、賦予級數,才使和弦有了生命力?!凹墧怠笨梢钥醋骱拖业拇a,其存在的意義在于為音樂家有序認知和弦提供方便,也理所應當地成為和弦連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弦級數是與調式音級完全對應的,換言之,學習和弦級數的前一個步驟是學習調式音級。

音階中的每一個音即音級(慣例上,用羅馬數字表示)。如在在調式中,最核心的音稱為“主音”,其對應的調式級數為“Ⅰ”。調式中的每一個音都有級數的內涵,而帶有級數含義的音之上組織起來的和弦,也同樣有了級數?!阿瘛奔壱羯蠘嫿ǖ暮拖?此處專指原位)稱為“Ⅰ”級和弦;“Ⅱ”級音上構建的和弦稱為“Ⅱ”級和弦,余此類推……其中更為重要的是,除了了解到每個和弦與音級息息相關,更要清楚每一個音級與主音的關系,如在大調中,Ⅰ級與Ⅱ級是大二度關系;Ⅰ級與Ⅲ級是大三度關系……這種度數關系是聽和弦連接中必不可少的理論知識。

(4)扎實和聲基礎知識

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梁珂認為:“和弦連接的教學與傳統和聲學之間的聯系是顯而易見、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相輔相成,有著客觀存在的同步性與比照性。和弦連接初期的教學提供了和聲學的啟蒙教育,而和聲寫作與和聲分析則為高級程度的練耳教學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4)梁珂:《淺析練耳教學中和弦連接的訓練與傳統和聲學的聯系》,《中國音樂》2006年第2期,第127頁。和弦連接的聽覺訓練與“和聲”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從廣義講,和弦連接的訓練就是和聲聽覺的訓練。當然,和弦連接,特別是原型排列的和弦連接,其牽涉到的和聲內容在整個傳統“和聲”中或是部分的。盡管如此,學好和聲的基礎知識也是聽和弦連接的重要前提。這些基礎知識包括:

第一,和弦的結構:即三和弦、七和弦、九和弦、變和弦等原位或轉位的構成。

第二,和弦的功能:如正三和弦、副三和弦、離調和弦、轉調和弦、變和弦、調式交替和弦等在調式或樂曲中的作用及意義。

第三,終止的類型:如正格、變格、半、阻礙、完滿、不完滿等終止的組成方法及效果意義。

第四,基礎的規則:如平行五八度、隱伏五八度、聲部跳進、屬至下屬反功能的處理及其它和聲中的禁忌。

2.模唱音程與和弦的能力

筆者在多年的和聲聽力訓練實踐中,教學生“唱”的第一個環節是模唱音程與和弦?!澳3敝附處熁蛩嗽阪I盤(常用鋼琴)或其他樂器上奏響音程或者和弦,學習者聽到聲音后,把其中的音依次(一般從低至高)唱出來。在初學階段,“唱”的方式一般用“啦啦啦”哼唱,其要求是反應迅速,唱全、唱準。

模唱音程與和弦是基樂課眾多項目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如若學生扎實地掌握了這個環節,就為將來的聽記和弦結構名稱、記寫音高以及此文專述的聽寫和弦連接帶來巨大方便。

3.聽固定音高的能力

對于固定音高,有學者將其細分成“絕對固定”與“相對固定”兩類?!啊^對固定’是指:每個音的唱名都是由獨立的絕對固定音高構建而成,它們是自然形成的結果,無論在任何調式調性上,都可以保證絕對準確,它是學好固定調性的前提;‘相對固定’則指:學生在可能已經形成了首調觀念的基礎上,教師錯過絕對固定的訓練,只是人為地采用固定調的‘唱名方式’,通過‘音程’來進行‘構建’訓練的一種形式。這種練習最終的結果,還是只能使學生‘相對’地把握固定調性,并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固定調調性問題?!?6)王方明:《論視唱練耳教學中的“絕對固定”與“相對固定”》,《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第183頁。筆者認為在和弦連接的訓練過程中,受訓者聽力上擁有絕對固定是可喜的,但訓練者也應當鼓勵弱者去發展“相對固定”。因為對于聽出和弦連接這一聽力課題而言,相對固定尚是有效的聽力能力,其訓練過程與結果亦是積極的。

不少音樂人士認為,聽固定音高的能力是從小聽力練功的結果,是童子功,后期很難訓練,很難提高。筆者認同這項能力的提高比較艱難。但如果說聽固定音高能力是天生的,后天無法訓練,筆者則不認同。只要堅持唱,唱對了,唱準了,聽固定音高就會進步。只是有些人進步較快,而有些人進步較慢;有些人在多年的音樂生活成長中已形成絕對固定,而有些人則通過不懈努力達到了相對固定。

對于和弦連接這項內容,訓練固定音高聽覺能力的意義是重要的。因為從最表面形式看,或以最通俗的話來解釋聽和弦連接,就是“把一串和弦的音高寫下來并標上級數的過程”。聽和弦連接,雖然在初級階段可以通過教師的提示,理論的梳理,而達到“聽出來”的結果。但隨著調性的豐富,和弦種類、級數的增加,沒有聽固定音高的能力是舉步維艱的。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例舉部分訓練的方法:

(1)單音音高訓練

聽音的訓練普遍做法是從聽單音開始。音高的練習順序先從七個基本音級開始,即C大調的七個音級,再逐漸加入變化音級——鍵盤樂器上的黑鍵音。這些黑鍵音的進入先后可遵循調號表:

實施步驟是:當基本音級的聽音能力達到良好后,按照調號表先加入升號調的第一個#F音,練習達到良好后,再加入降號調的第一個音bB;以此類推,逐漸加入#C、bE、#G。需要注意的是:這五個變化音級也可以用等音的方式來表示:bG、#A、bD、#D、bA。為求完整,這五個等音也應一一練習,實際實施可以用這樣的順序:#F-bB-#C-bE-#G-bA-#D-bD-#A-bG。實踐證明,以調號表的順序為線索來作為聽音的難易先后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因為不管是樂曲演奏也好、聽音的練習也好,人們把升號或降號的增多作為了音樂難度增加的標準。

(2)音程音高訓練

音程聽音訓練基于自然音程系統,多為二度至七度。由于純八度過于協和,在聽力上的難度接近于單音,因而在音程聽音中常常不加入。

音程訓練的普遍順序是以度數(性質)、協和度、常用音程等作為線索。第一種以音程度數的大小為線索,通常從最小的音程練起:二度——三度——四度……直到七度。第二種以音程的協和度作為線索。協和度是指傳統意義上基礎樂理中記述的音程協和度(7)李重光編:《音樂理論基礎》,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年版,第104頁。,訓練從純五、純四度起,經過大小三六度直至大七小七度、增四減五度。第三種順序以音程的常用度及轉位結合為線索。訓練順序:起始大小三度(8)在西方傳統和聲學中,最先出現的是基于自然大調與和聲小調的正三和弦,其和弦結構都為大小三度音程疊置的大、小三和弦。因而大小三度作為音程訓練的起始從一定程度上吻合傳統和聲規律?!笮×?接以純四五度,之后增四減五,最后大小二七度。

無論用哪一種順序進行音程聽音訓練,只要持之以恒,都是有效的。訓練順序以外,需注意升降音的加入辦法。其與單音是一脈相承、方法一致的。

例1.(黑符頭為標準音,每道題通常彈奏兩遍,例子為標準答案)

(3)和弦音高訓練

與訓練完單音進入雙音的邏輯一樣,音程的聽音扎實掌握后,進入和弦聽音就順理成章了。和弦的訓練與音程訓練的方法基本相同,其中,和弦結構的線索為其主要訓練順序。如大三—小三—大六—小六—大四六—小四六—減三—減六—減四六—增三和弦……

例2.(黑符頭為標準音,每道題通常彈奏兩遍,例子為標準答案)

經過單音、音程、和弦一步步的訓練,再加之音程、音階、音級等樂理基礎,并輔以模唱能力的提高,正式的和弦連接訓練就可以開始。

二、聽和弦連接的方法及規范

1.和弦連接的書寫辦法

一般而言,在五線譜中規范地記寫和弦連接題,主要有兩種方式(9)和弦連接的兩種寫法依據上海音樂學院視唱練耳課及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基樂課的標準寫法。:

(1)調號置前

例3.

例3是一條完整的原型排列的和弦連接習題,在書寫方式上采用先標注調號,再記入音高,并標上和弦級數。這種調號置前的寫法與常規樂譜的書寫方式一致,簡潔明了。

(2)調號置后

例4.

調號置后也是和弦連接書寫中的一種常用寫法,見例4.這種寫法雖然與實際樂譜的寫法不一致,但對于學習者,尤其是初學者,更直觀清晰。每一個臨時記號的即時寫入有助于學習者更深刻地記住每一個和弦的具體音高。

2.聽記和弦連接時彈奏的遍數

聽和弦連接時彈奏的遍數視和弦的個數、學習者的能力、學習和弦連接的階段而定。起始階段,假設一條和弦連接為五至七個和弦,在學習者的聽音能力尚佳的狀況下,教師彈奏三遍是合理的,也成為眾多院校及視唱練耳教師和弦連接聽寫的標準遍數。在常規的聽記方法下,第一遍聽記低音,第二遍聽和弦整體,第三遍修改與整理。如果學習者的聽音能力特別強,則可以省去一遍;反之則加上一遍??傊?以三遍為平衡點,視情況增加或減少遍數。如果和弦連接中的和弦個數增加,則相應的聽記遍數也可增加。

3.和弦連接的兩種聽記思路

(1)直接聽音法

對于聽覺感知培養較早、聽音能力較強的學習者來說,用直接聽音法來訓練和弦連接是可行的。直接聽音法指:當教師連續彈奏和弦時,一個個固定音高直接從學習者的腦海中“蹦出來”,學習者直接寫完這些和弦音后,再標上級數。能夠用這種方法聽和弦連接的人是特別幸運的,他們腦中可以省去計算音高的過程,因而要比固定音高聽力弱的學習者輕松得多。但用這種辦法在實際訓練中也時常會遇到一個問題:一部分擁有這樣能力的學生往往不重視樂理的學習,從而在和弦級數的標識以及升降記號的正確使用上出現錯誤。如:教師彈奏一條和弦連接習題,正確答案如下(例5):

例5.

而有些學習者就會寫成(例6):

例6.

習題中打框之處的音高,從絕對音高說,沒有寫錯。但置放于c小調中,則格格不入。c小調的調式基本音級中沒有升D這個音,應該用降E音取而代之。這樣的錯誤是部分有絕對音高的學習者經常容易犯的,是不思考,想當然的表現。也與其沾沾自喜于較強的固定音高能力而忽視調性、與和弦結構等理論在和弦連接中的重要作用有關。

(2)樂理與聽力的結合法

對于固定音高聽音能力較弱的學習者,往往遇到和弦連接就“談音色變”,憂愁——沮喪——不自信接踵而來。誠然,較之那些能迅速的、幾乎是條件反射似的得到音名稱的學習者而言,聽固定音高能力較弱的學習者在訓練和弦連接的過程中,訓練過程變得困難。然而若他們能夠學會用樂理與聽力結合的辦法,一步一個腳印,并逐漸融匯貫通,收獲依然很大。以下是筆者在實際訓練中常用的一種方法。

首先,對前文所述的樂理知識要有充分準備,接而熟背和弦與級數的對應關系。

以初學的正三和弦原轉位為例,C大調:

例7.

例7五線譜內的和弦是C大調按低音排列的正三和弦原轉位,共九個。這九個和弦的低音對應的是C大調音階的七個音級。換言之,即:Ⅰ級低音上對應的和弦級數是Ⅰ與Ⅳ;Ⅱ級低音對應的是Ⅴ;Ⅲ級對應Ⅰ6;Ⅳ級對應Ⅳ;Ⅴ級對應Ⅴ與Ⅰ;Ⅵ級對應Ⅳ6;Ⅶ級對應Ⅴ6。

與前文所提背熟音程一樣——類似于乘法口訣,低音與級數的對應關系必須熟背:Ⅰ級上有Ⅰ與Ⅳ;Ⅱ級上有Ⅴ;Ⅲ級上有Ⅰ6……

背好這些“口訣”對聽和弦連接有很大的意義,特別是對聽固定音高能力較弱的學習者,這種對應關系顯得更加重要。體現在和弦連接這項內容里,低音與和弦的對應關系就成為必須的、根本的理論基礎點。運用這個理論點進行和弦連接聽寫見例8.

教師先彈奏:

例8.

第一步:先聽第一個和弦,寫下:

如果學習者無法把第一個和弦聽出來,或者時而能聽出,時而卻不能,這時教師就要啟發學習者??梢蕴岢鲱愃埔韵碌奶釂?這個和弦的性質是什么?最高或最低音是什么?能否把它算出來?如果學習者仍做不到,則可用兩種辦法解決:其一,暫停和弦連接練習,重新做聽音訓練;其二,索性在初始的訓練中告訴學習者第一個和弦的音高,之后逐漸啟發,再慢慢地半聽半告訴,在大量的和弦連接訓練后,以數量換質量,以期能基本擁有聽出第一個和弦音的能力。

當第一個和弦明確后,教師就可以彈奏整條和弦連接習題,邊彈邊讓學習者跟唱低音,并迅速記下:

在這一環節的訓練中,也有訓練者主張先記寫和弦的最高音。因為從聽覺習慣來說,更多的學習者首先聽到的是高音。這不失是一種辦法,但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先聽記最高音的辦法應是階段性的,最終目標需引向聽低音。因為低音是和弦的根本,而聽低音記和弦對于解決聽和弦能力的問題也是根本性的。比起高音,聽低音的難度更大,所以低音涵蓋了聽其他音的難度。也可以這樣認為,能聽到低音也就能聽到和弦中的另二至三個音,也就意味著整個和弦就能聽到。因而先聽低音再記寫和弦應當成為和弦連接記寫中的規范,這與和聲學科里低音決定了和弦性質不謀而合。

記寫低音完成后,在初級階段(即和弦范圍較少的情況下),有理論能力(即已經熟背了低音與級數的對應關系)的學習者就可以通過低音推算出其中的一些和弦:

這里的答案中,有三個低音對應的和弦具有唯一性的特點,即Ⅳ、Ⅲ、Ⅱ級低音,因而我們已經可以得到以下答案:

例9.

這也可以看作是和弦連接聽寫的第二步:即通過低音推算和弦。

接著,教師再彈一遍的時候,學習者就輕松很多,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聽另兩個和弦。這時可以使用迅速模唱的辦法,在教師彈出和弦的一瞬間,快速模唱,并得出和弦的結構:

例10.

如例10所框之處的和弦,其低音各有兩種可能,對于聽音能力稍弱的學習者來說,可以使用模唱得出和弦結構。通過模唱得出第一個和弦是四度加三度;末尾和弦是三度加三度。這樣,一條完整的和弦連接就得以聽出。

用低音與級數的對應法來推算和弦的辦法在初級階段十分適用,也成為了聽力能力平平的學習者普遍的、標準的聽法。然而隨著和弦連接進度的加深,如在Ⅰ、Ⅳ、Ⅴ級的基礎上又加入了Ⅱ、Ⅲ、Ⅵ、Ⅶ等副三和弦,使得一個調式上的七個音級所匹配的和弦范圍越來越多,這種靠著低音來推算和弦的辦法則越來越不起作用。如:

例11.

以上的例子里,每一個低音上都可以建立起三個和弦,用低音直接推算的辦法幾乎失效。在這一情況下,學習者不禁會有這樣的疑問,用低音推算和弦既然最終會越來越失去效用,是否最初就應當否定?

筆者認為,對單音、雙音或和弦的敏銳度實則是聽力經驗的積累,通過大量的時間堆積,聽力的敏銳度也會逐漸提高。常規聽和弦連接從例7開始的每個調9個和弦范圍到例11每個調21個和弦,其中經歷的時間一般是一年以上。在這一年里,如學習者足夠認真,其聽力的能力會逐漸成長,聽力經驗也一定有所積累。因而,用低音推算和弦的辦法在初級階段仍然是可行的,甚至是積極和必須的。在時間的推移中,在對以往原有和弦熟知的情況下,一點點地加入其他和弦,自然切換到慢慢不需要低音去推算。這不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聽覺訓練法。

三、和弦連接的訓練進程

1.調性順序

與其他相關的聽力內容相仿,和弦連接的調性順序也遵循調號表。從掌握C大、a小調開始,后進入一升調性G大、e小,再到一降F大、d小,逐漸過渡到D大、b小—bB大、g小—A大、#f小—bE大、c小……

實踐中,和弦連接訓練的調性編排上,按這樣常規的調性順序是可行的,也是常用的。除此,如使用升號逐漸增加再到降號逐漸減少:C大、a小—G大、e小—D大、b小—A大、#f小—E大、#c小—B大、#g小—#F大、#d小(bG大、be小)—bD大、bb小—bA大、f小—bE大、c小—bB大、g小—F大、d小也是可選方式之一。

總之,合乎調性邏輯是一種標準,教師堅持自己的思維安排,各種形式,各種調性順序都是可以實施的。而在實際的教學進程中,應視學習者的接受能力,適時調節調性切換的周期以及一個調性所需維持的時間。

2.和弦加入順序

“和聲連接是音樂聽覺訓練的一項內容,同時也是和聲課程學習的一部分”(10)姜秦豐:《論視唱練耳課程中的和聲理論教學》,《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21年第2期,第123頁。。這段話指示了和弦連接在和弦加入順序標準上應當充分遵循和聲學教學進程。

起始階段,和弦連接訓練慣用的級數是正三Ⅰ、Ⅳ、Ⅴ級和弦的原轉位,每一條的和弦個數一般是五個,并要在各個調性中熟練掌握。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調性過多而影響進程,可以先控制在三升三降的調性之內。和弦標記也隨著各個級數上和弦性質的不同而有所區分。舉例(此例與之后的例子,調性隨機):

例12.

正三和弦后,逐漸加入副三和弦:Ⅱ、Ⅲ、Ⅵ、Ⅶ級和弦,一條和弦連接的和弦個數增加到7個。由于副三和弦中有不協和和弦,例如大小調的Ⅶ級,小調的Ⅲ級。這些和弦需要解決,所以對于解決的理論要熟練過關。

例13.

正副三和弦熟練掌握后,加入七和弦原轉位,與不協和的三和弦一樣,所有的七和弦都有特定的解決,在聽連接之前,這些解決要熟知。加入七和弦,一般從屬七開始:

例14.

屬七和弦之后,加入小七和弦。小七和弦的原位狀態在大調中主要體現在ⅱ級上,在小調中是ⅳ級:

例15.

接著,加入減小七和弦(也稱半減七和弦)。在大調中,原位建立在Ⅶ級音上;在小調中,建立在Ⅱ級音上:

例16.

之后,再加入減減七和弦(簡稱減七和弦)。在和聲大調與和聲小調中,原位都建立在Ⅶ級音上:

例17.

一般而言,訓練完減減七和弦后,常規階段的和弦范圍就基本可以結束了。如果學習的年限上還有寬余的時間,受訓者的能力也還有可發揮的空間,則還可加入大大七、小大七、增大七等和弦。除此之外,還可加入變和弦,見例18.

例18.

3.終止式的訓練順序

在常規的和弦連接訓練中,雖然每一題的和弦個數并不多(一般5至10個),由此形成的篇幅也不長,但仍然牽涉到和聲中一個重要的內容——終止式。終止式是由和聲樂句或樂段的最后幾個和弦搭配組成,呈現著各種式樣。不同的搭配形成特有的樂句感,時而像問句;時而像答句。有時是種陳述語態,波瀾不驚;有時又是驚嘆語調,意外突然。有了終止式,似乎是在音樂的行文中加入了標點符號,增加了音樂的語感動向,增添了音樂色彩與形象變化。

和弦連接的終止式主要有正格終止、變格終止、半終止、阻礙終止等。

在最初階段的和弦連接訓練時,首先用正格終止設計題目。

例19.

當學習者對正格終止在理論上明確、并有了一定的句態感受后,即可加入變格終止。

例20.

半終止的訓練可以在正格、變格練習的同時,也可以在兩者之后。

例21.

當教師將七和弦加入到和弦連接中時,應當考察受教者對相關七和弦的理論知識,包括結構、解決等是否掌握。其中,特別是屬七和弦的阻礙解決熟知后,教學者即可在和弦連接的題目設計上,增加阻礙終止。阻礙是一種特殊終止,聽覺難度上稍大于正格、變格、半三種終止,宜設計在和弦連接的較高難度的練習段落中。

例22.

為了更清楚的理清和弦級數進度與終止式進度的對應,更細致地剖析教學進程脈絡,筆者擬制了下表:

表格把整個和弦連接的進度分為四個階段,標示出各階段和弦的進入級數,并建議了各階段的終止式進入辦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和弦連接的末尾標示終止類型成為了學習至終止式理論后的標準格式。

4.離調與轉調的加入

離調與轉調的加入一般在和弦連接訓練至兩三年之后,需要熟練地掌握和弦連接在各種調性的呈示以及各種調內自然三和弦與七和弦的應用之后。

離調是短暫地偏離原調,并不破壞原調的調性陳述,和弦的標記也需正確書寫,如:Ⅴ7/Ⅵ;ⅶo/ⅳ等等:

例23.

和弦連接中帶有離調,在聽力上的關鍵點之一是抓住特征音,亦即原調式中升降變化過的音;其二是仔細算清帶有變音的和弦的后方一個和弦的級數,這一個和弦即臨時主和弦,其與前一個和弦形成一組離調。上兩例的第四第五個和弦即一組離調。

離調和弦連接的訓練大約持續半年至一年,很好地掌握后,轉調的訓練就不會困難,變得順理成章。遵循和聲學的教學分類,轉調可以分為近關系轉調和遠關系轉調兩類,以下是兩條轉調的例子:

近關系轉調:

例24.

遠關系轉調:

例25.

對于近關系轉調,聽覺上的要點是善于抓到轉調和弦。參見例24:后調F大調的Ⅴ級即轉調和弦,其特征是出現了前調所不存在的還原E音,這個和弦牢牢把握住后即可算出共同和弦,共同和弦一般在轉調和弦相鄰的前方;對于減七等和弦的遠關系轉調則應當抓住減七進行換算,通過此條和弦連接結束處的若干個和弦帶來的調性感來推算減七的四個音名。如例25,通過結束處#g小調的Ⅴ2解決至ⅰ6,算出整條第四個和弦減七在后調的音名。用括號重寫減七,完成轉調后的每一個和弦標記。

四、和弦連接的訓練意義

和弦連接無論對業余音樂學習者或專業音樂人來說,訓練意義都是重大的。結合另兩項聽力(聽單個音程和弦的結構名稱、聽寫旋律)的內容,聽和弦連接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化解單純聽固定音高練習的枯燥與難度

在前文的字里行間不難看到:“聽固定音高”這項內容在音樂學習中的重要性、訓練的必要性,以及提高的困難性?!肮潭ㄒ舾摺彪y練的叫苦聲在視唱練耳或基樂課中從未停止過。單純、單個的音程或和弦聽音訓練既枯燥乏味又難見成效。如果把所聽的音連成“串”,并賦以調性,加之級數理論的輔助,學習者可以從半猜半聽開始,漸漸提高,受教者固定音高的能力就可在不知不覺中就得以進步。因而,和弦連接的其中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聽固定音高”帶來理論支持,并化解單純聽音的枯燥,從而增加受訓者的思考空間與行為樂趣。

2.支持和聲課的感性認知

和弦連接與和聲課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教學進程、教學結構,和弦內容等諸多內容都來源于和聲課。而和聲課屬于音樂中的理論課程,從一定意義上可以定義為“高級樂理”?!斑壿嬓詮?、嚴謹度高”是傳統和聲的特點,對于很多初學和聲的學習者來說,經常會感覺到和聲課艱深而乏味。而在教學和聲課的前前后后,伴以和弦連接的練習,使學習者接受理論的同時感受到音響,不僅有利于他們消化所學到的知識,也有效地緩解了純理論課的枯燥。如果教師很好地對應和聲課的教學進程,和弦連接的訓練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持和聲感性認知的功效。

3.和弦連接是視唱練耳或基樂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視唱練耳或基樂課承擔著每一個專業音樂工作者或者即將成為專業音樂工作者的重要訓練聽力任務。課程的訓練內容也成為艱巨任務中的重中之重。這些內容由哪些方面組成,內容的搭配又是否合理,一直是教師們思考與研究的課題?,F今的練耳課中,主要由前文論述過的聽力的三個主項目再輔以聽調式、聽終止式、聽音樂原作分析和聲等子項目組成。而作為主項目之一的和弦連接聽記是單純聽和弦與作品之間的橋梁。之所以稱為橋梁,可解釋為單純的聽和弦雖然是音樂人的重要能力,其提煉自作品,卻又離作品距離很遠。和弦連接可以大大地拉近和弦與作品的距離,通過和弦級數了解到作曲家創作音樂的基本思路。和弦連接的訓練跨度很長,一般需要三年至五年,甚至更長。這種伴隨著調性的和弦訓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大大地提高了音樂學習者的聽力能力,久而久之,單純的性質與名稱聽力能力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因而,和弦連接是視唱練耳或基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猜你喜歡
聽音音程低音
聽音識人
能量強悍就是最大的優勢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搭載革命性Uni-Core技術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揚聲器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音程循環向音列循環的擴展及其理論構建
由“聽音為字”看“戲”“?”“丫麻”
簡析音程聽辨中的各環節及要務
簡單、好用、承傳貴族血統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增減音程都是不協和的嗎?
音樂游戲玩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