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顯微組織類型對TC11 鈦合金餅材力學性能的影響

2023-08-25 09:23劉宇舟段曉輝楊亞明張少波歐笑笑寶雞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鍛造與沖壓 2023年15期
關鍵詞:相區斷裂韌性室溫

文/劉宇舟,段曉輝,楊亞明,張少波,歐笑笑·寶雞鈦業股份有限公司

王少陽·寶鈦集團有限公司

鈦合金是當代飛機和發動機的主要結構材料之一,在減輕飛機重量、提高飛機推重比、增加飛行距離和減少燃料費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對飛行器結構材料的要求集中在輕質、高強、高韌上。TC11 鈦合金鍛件的組織和力學性能主要由鍛造變形決定,熱處理的作用不像鋼材那么大,因此,為獲得高質量鍛件,鍛造工藝選擇尤為重要,鈦合金材料的鍛造工藝有α+β 相區鍛造、β 鍛造等。

目前,TC11 鈦合金鍛件采用α+β 相區鍛造,其各項力學性能滿足航空材料使用要求,鍛后組織為雙態組織或者等軸組織。但隨著復雜高筋薄壁構件在航天飛行器中廣泛的應用,整體制造成為實現這類構件輕量化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制造領域最具有挑戰的工程難題之一。本次研究是基于以上目的開展,結合3D 打印技術生產復雜高筋薄壁構件的一次技術摸底,確保TC11 鈦合金基體材料有優異室溫、高溫性能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平面斷裂韌性,這是高損傷容限表征數據之一。

試驗材料和方法

試驗用合金采用真空自耗電弧爐三次熔煉得到的φ700mm 鑄錠。鑄錠的化學成分如表1 所列,測定的β 相變點為1018℃。鑄錠合金成分及雜質含量滿足GB/T 3620.1-2016 中成分要求,且頭尾成分均勻,一致性較好。

表1 TC11 鈦合金鑄錠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鑄錠經過總鍛造比大于12 的自由鍛造后,加熱溫度從β 相區開始,逐次降低加熱溫度,成品鍛造火次加熱溫度均在相變點以下,生產φ210mm 規格棒材。棒材按照標準要求,超聲波探傷和成品理化性能檢驗合格。切取長度150mm 棒段進行本次鐓餅熱加工工藝試驗,采用的三種加工方式分別為兩相區鍛造+固溶時效熱處理、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和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生產φ×45m 鐓餅。完成后按照執行標準要求,線切割切取縱向樣條,經過機加工后進行室溫拉伸性能、高溫拉伸性能、平面斷裂韌性和顯微組織檢測。采用INSTRON 68FM-100 試驗機測試室溫拉伸性能,采用ETM105D-Z 試驗機測試高溫拉伸性能,采用MTS810 試驗機測平面斷裂韌性,采用ZEISS200MAT 光學顯微鏡觀察不同熱處理制度處理后的顯微組織。

結果與分析

本試驗的TC11 鈦合金鐓餅顯微組織如圖1 所示。

圖1 TC11 鈦合金鐓餅顯微組織照片

由圖1(a)可知,兩相區鍛造+固溶時效處理的顯微組織為典型的雙態組織,晶粒尺寸基本均勻,球化效果較好,平均晶粒尺寸為18μm。α 相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鍛造變形后再結晶產生的初生α 相和固溶時效退火β 相分解產生的次生α 相,初生α 相為球狀,次生α 相為片層狀,片層平均厚度經測量為0.4μm 左右,α 相含量在45%左右。

由圖1(b)可知,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后的顯微組織為片層狀魏氏組織,在顯微組織照片上可明顯看到晶界,平均晶粒尺寸為35μm。這是由于β 熱處理是在β 轉變溫度以上加熱,在保溫階段會出現晶粒的長大,初生α 相逐漸消失,轉變為β 相,在冷卻過程中,晶界位置析出長條α 相,晶內出現片層次生α 編織。片層平均厚度經測量為0.5μm 左右,α 相含量在75%左右。

由圖1(c)可知,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后的顯微組織為典型網籃組織,無明顯晶界,均為針狀的α 相集束,α 相集束尺寸為1.6μm,α 相含量在80%左右。

鈦合金綜合性能的進一步提升要求其最終的組織形態,相的比例,晶粒大小和分布,晶內缺陷消除程度和各組成相的匹配等均達到最優化配合,而所有上述因素都與熱加工歷史有關,對三種熱加工工藝對應的室溫拉伸性能、平面斷裂韌性和高溫拉伸性能進行檢測,力學性能數據如表2 所示。

表2 TC11 鈦合金鐓餅室溫性能

⑴對比三種加工方式下鐓餅的室溫拉伸性能,兩相區鍛造+固溶時效處理得到鐓餅的室溫強度和塑性均最高,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最差,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居中。三種加工方式強度和塑性均為相同變化趨勢,同步下降或升高。三種加工方式在強度方面性能水平在同一區間,但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在塑性方面損失較多。這是由于加熱溫度超過其β 相變點時,合金材料元素在β 相區中擴散系數加大,β 相長大傾向很大,形成了粗大組織,這將導致“β 脆性”,所以造成塑性的惡化。

⑵對比三種加工方式平面斷裂韌性,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得到的鐓餅室溫強度和塑性均最高,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次之,兩相區鍛造+固溶時效處理的最低。從顯微組織照片上進行分析,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同時存在魏氏組織和網籃組織特點,存在粗大晶界同時,晶內為類似網籃的片層組織,相比其他兩種組織類型,這使得裂紋擴展路徑更加曲折,裂紋傳播時需要耗費更多能量,所以使其具有優異的斷裂韌性。

三種加工方式500℃高溫拉伸性能見表3,在強度方面,兩相區鍛造+固溶時效處理得到的鐓餅最低,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的最高,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居中。在塑性方面,呈現完全相反的趨勢,兩相區鍛造+固溶時效處理得到鐓餅的最高,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的最低,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居中。與室溫拉伸性能數據一致,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在高溫塑性方面損失仍較多。

表3 TC11 鈦合金鐓餅高溫性能(500℃)

雖然三種加工方式對各項性能影響各異,但檢測結果均滿足航空發動機使用要求。三種加工方式中,本次試驗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綜合性能最優。

結合本次試驗目的——生產復雜高筋薄壁構件的技術摸底,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加工方式對β 相區加熱時長尤為敏感,只能處理整體尺寸接近的鍛件,對于復雜高筋薄壁構件,單一溫度很難保證各個厚度位置熱處理效果一致。且同時對比室溫和高溫性能,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加工方式在塑性方面均損失較多,后續選擇時需慎重考慮。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加工方式雖然也存在β 相區加熱,但隨之發生的變形可細化晶粒并破碎形成的晶界,所以,該加工方式對加熱時長敏感度不高,通過后續熱處理可對α 相集束尺寸進行調控,可以應用于生產復雜高筋薄壁構件。

結論

⑴采用兩相區鍛造+固溶時效處理的顯微組織為典型的雙態組織,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后的顯微組織為片層狀魏氏組織,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后的顯微組織為典型網籃組織;

⑵三種加工方式對比單一性能,室溫拉伸性能方面兩相區鍛造+固溶時效處理最優,平面斷裂韌性方面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最優,高溫力學性能方面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最優;

⑶兩相區鍛造+β 熱處理加工方式對β 相區加熱時長尤為敏感,且其在塑性方面均損失較多,后續選擇時需慎重考慮;

⑷三種加工方式的各項力學性能均滿足航空發動機使用要求,準β 鍛+固溶時效處理綜合性能最優,在室溫拉伸性能損失不明顯的情況下,可較為穩定地提升平面斷裂韌性和高溫性能,在復雜高筋薄壁構件生產方面應用前景廣闊。

猜你喜歡
相區斷裂韌性室溫
室溫采集裝置及供熱二級管網智能化改造
西南鋁主編起草的國家標準《鋁合金斷裂韌性》通過審定
頁巖斷裂韌性實驗分析及預測模型建立*
五陽熱電廠4×75t/h CFB鍋爐爐型分析及其改造
二組分溫度組成相圖單雙相區的經驗規則
焊后熱處理對海洋平臺用鋼焊縫低溫斷裂韌性的影響
一種在室溫合成具有寬帶隙CdS的簡單方法
一種碳納米管填充天然橡膠復合材料室溫硫化制備方法
甲氧基MQ樹脂補強縮合型室溫硫化硅橡膠的研究
DSG太陽能槽式集熱器的熱性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