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進梁在曲軸自動化鍛造的應用研究

2023-08-25 09:23廖德侃彭添李佳玲桂林福達重工鍛造有限公司
鍛造與沖壓 2023年15期
關鍵詞:飛邊壓扁夾鉗

文/廖德侃,彭添,李佳玲·桂林福達重工鍛造有限公司

鍛造作為一種發展歷史悠久的傳統工藝,從“鐵器時代”的純手工鍛造,到現在通過壓力機模具成形,鍛造工藝以及鍛件要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鍛造過程的高溫環境、用工缺乏以及勞動力成本提高等因素,都決定了人將慢慢退出鍛造生產過程,因此,自動化生產成了鍛造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鍛造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只有“物美價廉”的產品才能占領市場,為此鍛造企業都紛紛開始對鍛造線進行智能化改造以提高生產效率,其中引進的機器人和步進梁為最常見的鍛造過程轉運物料設備,但由于缺乏應用經驗,據不完全統計,步進梁工位的廢品占鍛造過程廢品比重極大,如何提高步進梁生產過程的穩定性,減少過程廢品成了一個難題。

本文以乘用車四缸曲軸自動化鍛造為例,就步進梁在鍛造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

工藝介紹

乘用車四缸曲軸鍛造成形過程工藝一般為中頻加熱、去氧化皮、壓扁、預鍛、終鍛、切邊。鍛造過程料溫在900℃以上,過程轉料采用機器人和步進梁抓取,其中壓扁、預鍛、終鍛、切邊在一臺熱模鍛壓力機上鍛壓完成,轉料方式采用步進梁。

步進梁有五個工位,通過夾持、上升、前進、下降、張開、復位的循環動作,過程坯料從一工位到五工位分別完成上料、壓扁、預鍛、終鍛、切邊工序,各工序步進梁夾料示意圖以及各工序坯料見圖1。

圖1 各工序步進梁夾料示意圖以及坯料立體圖

步進梁應用過程存在的問題

鍛造成形整個生產過程為:

①中頻加熱將圓棒料加熱到工藝要求溫度后,由R1 機器人夾持坯料中部轉運到去氧化皮工序送料軌道上;

②完成去氧化皮工序后,R2 機器人夾持坯料中部轉送到模鍛V 形進料小車上;

③V 形進料小車將坯料運輸到一工位后,由步進梁夾持坯料兩端頭將坯料轉送到壓扁工位上;

④壓扁工序完成鍛壓后,步進梁二工位夾持坯料兩端頭轉送到預鍛工位;

⑤預鍛工序完成鍛壓后,步進梁三工位托起坯料兩端飛邊將坯料轉送到終鍛工序鍛壓,接著以同樣的方式轉送坯料到切邊工位;

⑥切邊完成后,步進梁五工位夾持坯料兩端轉送到V 形出料小車上;

⑦R3 機器人將出料小車上鍛件夾持掛上控溫冷卻線懸掛鏈,同時步進梁復位,切邊頂出油缸將殘留飛邊頂出,步進梁五工位托起殘留飛邊兩端將飛邊轉運到傳送帶上。

整個鍛造過程都采用自動化生產,任一工序出現故障都會影響整線從而退出自動生產,不僅會造成產線停頓影響生產效率,也會造成過程料廢,其中,壓扁至切邊工序上的坯料都將報廢,中頻加熱至壓扁前的坯料視使用次數而定,如使用超過3 次也將進行報廢處理。經廢品統計,鍛造過程報廢占產品報廢比例約80%,其中,步進梁轉料工序廢品占鍛造過程廢品約90%,故保證步進梁生產過程中的穩定性成了自動化生產的關鍵。

原因分析

從廢品分布以及現場觀察分析,著重對模鍛過程報廢模式進行分類并查找原因,見圖2。

圖2 報廢原因分析

針對梳理出來的報廢故障模式,進行主要原因分析。

⑴壓扁件報廢:中頻加熱出來的坯料會存在±40℃的溫度波動范圍,同時棒料長度有±2mm 的偏差,棒料經壓扁后長度大于步進梁夾持距離會導致步進梁報警;另外壓扁坯兩端呈橢圓狀,步進梁二工位夾持放到預鍛工位張開時,夾鉗會拖動坯料移動,導致放料位置不對,偏移嚴重的工件會直接報廢,偏移小的工件也會影響后工序的夾持。

⑵未切邊件報廢:步進梁夾持時,夾鉗撞到模具兩端面或者坯料兩端飛邊會導致步進梁報警;壓扁坯放到預鍛模具位置不對,料少一端飛邊少,導致步進梁無法夾持坯料飛邊。

⑶切邊掉料件報廢:切邊后,頂桿將飛邊頂出時會跳動,飛邊會傾斜導致步進梁無法夾持,需停下設備人工將前工序件和殘留飛邊撬出。

解決過程

步進梁由伺服電機控制可以在X、Y、Z 三個方向動作,移動距離都可以通過參數設定,通過上述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從步進梁結構、夾鉗、模具等方面進行改進。

改進步進梁的結構

現場觀察確認,目前步進梁的前、后梁各工位夾持工裝內置有彈簧,具有10mm 的伸縮量,當壓扁坯長度存在波動時會壓縮彈簧,導致坯料放到預鍛位時位置不穩定;同時檢查發現,由于鍛造過程噴涂的脫模劑和氧化皮長期腐蝕步進梁內部零件,部分工位內部彈簧已失效。對步進梁的結構進行改進,將大頭端的后梁作為定位端(內部無彈簧,無伸縮量),小頭端的前梁作為活動端。經實際生產驗證,該改進方式不僅可以實現對坯料的精準定位,還避免了坯料長度偏差導致的步進梁夾持過緊報警,改進后的步進梁內部結構見圖3。

步進梁夾鉗設計優化

經排查分析發現,夾鉗拖料問題主要發生在二工位,壓扁完后,步進梁夾持到預鍛位張開時,二工位會拖動坯料,檢查發現,夾鉗開口設計為圓弧形狀,而坯料兩端經壓扁后呈橢圓狀,考慮到模具安裝偏差,模具中心和步進梁工位中心也會存在移動偏差,步進梁夾持坯料時,夾鉗和坯料接觸面大,張開時容易拖動坯料。為此,將一二工位夾鉗開口改成U 形,坯料和夾鉗通過點接觸,減少二者間的接觸摩擦力,同時夾鉗口大小設計也有要求,需保證步進梁在下降到下死點之前,坯料已經和預鍛模型腔接觸,實現夾鉗和坯料的分離。經試用,該優化可以有效避免步進梁張開時夾鉗拖動坯料問題,夾鉗結構優化前后對比見圖4。

圖4 夾鉗結構更改前后對比

模具優化

同一產線模具外形一致,但由于鍛件長度不一致,步進梁夾鉗的長度和夾持間距是不一樣的,同時步進梁兩端和伺服裝置連接處鎖扣會存在磨損,加之轉送過程中坯料重力的作用,步進梁夾鉗會向下傾斜一定角度。經研究驗證,在模具前后端設計夾鉗避讓(圖5),可以避免步進梁夾持時撞擊模具報警。

圖5 兩端設計夾鉗避讓

針對夾鉗撞坯料兩端飛邊問題,現場確認,主要為模具前后端設計有飛邊倉,飛邊過厚導致撞擊,經充分論證確認需優化前后端飛邊厚度,具體方法是預終鍛下模大小頭不設計飛邊,如圖6 所示,上模設計飛邊倉,由于上模排料速度比下???,坯料大小頭飛邊會輕微往上翹,避免步進梁夾持時撞擊到大小頭飛邊。

圖6 鍛模兩端下模不設計飛邊倉

切邊頂飛邊方式

經生產過程觀察和分析,頂出殘留飛邊過程中,6 根頂桿和殘留飛邊僅6 個點接觸,加之頂桿高度尺寸偏差以及飛邊下底面的不平齊,頂桿與殘留飛邊接觸時間存在差異,導致殘留飛邊頂出竄動傾斜,夾鉗無法夾持飛邊。為了進一步解決頂出裝置和殘留飛邊穩定性問題,需保證頂出裝置和殘留飛邊采用面面接觸的方式,具體方式為:設計專用托飛邊板,飛邊板上頂面形狀和終鍛橋部形狀匹配。經實際生產驗證,采用托飛邊板整體式頂出殘留飛邊,頂出狀態非常平穩(圖7)。

圖7 頂飛邊方式改進前后對比

結束語

經批量生產驗證,可知工裝模具的優化設計使步進梁在鍛造過程中存在的脫料、報警、掉料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產品生產過程廢品大幅降低,保證了自動化鍛造線連續、高效、保質、穩定的生產。

盤古盤古是中華神話的開始,中華神話中盤古開天劈地后才有了天地萬物。

猜你喜歡
飛邊壓扁夾鉗
一種薄壁小飛邊鍛件切邊結構的設計
城鎮燃氣聚乙烯管道壓扁阻斷關鍵技術分析
基于板材加工的智能夾鉗系統設計
冷軋卡羅塞爾卷取機轉盤夾鉗安全銷頻繁切斷分析與改進
Carry-on Bags
夾鉗式電梯曳引鋼絲繩端接裝置的檢驗與分析
關于規范打磨鋼軌接頭飛邊的創新
一種用于剪板機送料的液壓浮動夾鉗
塔架加強桿壓扁成型實驗及力學性能研究
楔形機構壓扁工裝設計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