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層級進階理論的學習任務設計

2023-08-26 19:22沈麗楠梅培軍王慧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23年8期
關鍵詞:學習進階

沈麗楠 梅培軍 王慧

【摘 要】“三層級閱讀教學”以釋義層、解碼層、評鑒層三個層級為語文學習進階的落實提供了可行路徑。以“三層級閱讀教學”為基礎,可建構層級進階的學習任務設計。比如,在對《春望》進行教學時,就可以聚焦評鑒層學習能力的進階,創設微電影腳本創作的學習情境,形成“詩歌—劇本”的跨體讀寫,以腳本創作、作品展示與提問、觀看紀錄片片段及腳本比較等學習任務為驅動,在多維比較、創意改寫中有梯度地實現文本審辨批評力、文本遷移再創力等語文學習能力的進階培養。

【關鍵詞】學習進階;“三層級閱讀教學”;《春望》;腳本創作;跨體讀寫

學習進階是對學生在一定時間跨度內,學習和探究某一主題時,依次進階、逐級深化的思維方式的描述[1]?!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中也多次提到“進階”這一概念,如在“學業質量內涵”中就強調要“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進階”[2]37,可見學習進階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但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呈現平面化、散點化的情況,教學過程的連續性不強、梯次不清晰,忽視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并沒有形成學習進階,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語文閱讀教學亟待構建有序、立體、有梯度、有深度的學習體系,促進學生的學習進階。

一、基于層級進階的學習任務設計

南京師范大學黃偉教授提出的“三層級閱讀教學”有助于解決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內容散點化、過程無序性等問題,因為它“摒棄了平面化鋪展的教學模式,轉而為學生的閱讀搭建六級臺階,讓學生拾級而上,實現語文能力的逐級發展”[3]?!叭龑蛹夐喿x教學”在閱讀教學中,將文本解讀分為釋義層、解碼層、評鑒層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各分兩級能力。其中,釋義層著眼于語言文字感知力和文本內容理解力,解碼層著眼于文本藝術特點欣賞力和文本思路結構分析力,評鑒層著眼于文本審辨批評力和文本遷移再創力,由此建構層級進階的閱讀教學模型,在螺旋上升、層層遞進中促成語文核心素養的進階發展。為了展示如何以“三層級閱讀教學”進行層級進階的學習任務設計,下面以《春望》的教學為例進行探索。

(一)《春望》教學內容的三層級解讀

學生在七年級已經接觸過杜甫的《望岳》和《江南逢李龜年》兩首詩歌,這兩首詩分別寫于“安史之亂”之前和之后。而《春望》的創作處于“安史之亂”時期,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此詩通過國、山河、城、草木、花、鳥、烽火、家書、白頭、簪等意象勾畫了淪陷的長安城中春日的景象和百姓的生存現狀,運用反襯、移情、擬人、夸張、細節描寫等手法抒發杜甫憂國傷時、思家悲己的復雜情感,顯示出杜甫心系天下、憂國憂民的襟懷。如何讓學生聯系已學過的內容,領悟到詩歌的深層情感,教師可基于“三層級閱讀教學”梳理《春望》的教學內容(見表1):

1.釋義層:感知詩意

釋義層的教學目標是達成對文本的基本理解,這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層級。八年級的學生對中國古代詩歌的學習具備一定基礎,有基本的認識和鑒賞能力??紤]到這一情況,釋義層的閱讀教學可以前置在課前的預習階段,讓學生借助教材注釋及工具書進行閱讀,訓練其釋義層的兩個基本能力,達到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律等基本要求。這一層級的教學設計雖然放置在預習階段,但教師要注意在課堂教學中繼續對學生的語言文字感知力和文本內容理解力進階深化。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學生個別朗讀等方式,在反復誦讀中加深學生對《春望》的理解。

2.解碼層:剖析寫法

解碼層的閱讀教學重在賞析文本的藝術特點和思路結構。這一層級需要學生進入詩歌內部,深層次地讀透《春望》所運用的寫作手法、視角轉換、結構安排等藝術密碼,通過藝術肌理的剖析讀懂這首詩“好在哪里”。學生要能明確《春望》首聯運用對比反襯寫物是人非,頷聯運用移情和擬人寫感時、恨時之情,頸聯運用夸張手法寫思家心切,尾聯運用細節描寫抒憂思之深。同時,學生還要能圍繞詩眼“望”一字,把握詩人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由國家到個人的視野轉換。

3.評鑒層:審辨價值

評鑒層著眼于文本審辨批評力和文本遷移再創力的發展。在評鑒層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在不斷評價、比較、遷移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能欣賞到《春望》中的妙處,更能思考這些妙處“為什么好”?!洞和匪趩卧膶дZ中提到,“閱讀這些經典作品,要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與胸襟”,這是對學生評鑒層能力提出的要求,他們要能審視、辨析《春望》背后個人與國家的關系,感受家國情懷,在更高的層次有價值上的追求。評鑒層的文本遷移再創力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學習要求,他們要能將《春望》寫法上的妙處遷移到自己的表達中去,進行詩歌的再創作,讓思維向更深處發展,不斷進階。

(二)《春望》教學情境的創設與跨體讀寫

《春望》一詩的寫作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對于八年級學生來說,通過誦讀詩歌、了解相關歷史和文化背景等方式,他們能自學完成釋義層的文本解讀。因此很多教師在教學時會把教學重心放在文本解碼上。但如果教師囿于傳統的講授、誦讀等教學方式,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并將其思維推至更高的階層,教學過程也缺乏互動感和參與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只是機械地分析這首詩歌的表現手法、寫作思路,而對語言運用、思維辯證、審美創造等能力的提升則容易被忽略,難以將學習推進至評鑒層?!叭龑蛹夐喿x教學理論并不要求每一節課都要完成三個層級,可以擇其一二來完成,也可以在三個層級中做詳略處理,但不論怎樣處理,整個教學過程都應該是不斷深入的過程?!保?]鑒于學情和教情的分析,《春望》的教學應以釋義層和解碼層作為學習基礎,將評鑒層的學習進階作為課堂教學重點。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2]3。因此,在明確《春望》的教學重點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在豐富有趣的情境中開展活動。新課程標準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中提出:“鼓勵學生在口頭交流和書面創作中,運用多樣的形式呈現作品,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保?]28為了促進學生在文本審辨批評力和文本遷移再創力上的進階,教師可以創設《春望》微電影的腳本創作為學習情境,通過“詩歌—劇本”的跨體讀寫來達成評鑒層的學習。腳本是微電影拍攝的文本依據,以故事情節為核心,借助影像語言來表達思想。這種活動形式更貼近生活,也更容易吸引和激發學生對《春望》的興趣。想要創作腳本,學生需要對《春望》進行解碼重構、評鑒再創,而不是零散地進行詩句誦讀、手法分析、情感體會,要借助任務的驅動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自主構思情節、塑造人物形象,運用影像的語言進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春望》語言、意境、手法、情感等方面的思考,實現創意表達,達成對文本的評鑒。

任務一 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春望》微電影的腳本創作。

小錦囊:

1.運用適當的景別、運鏡、音樂。

2.可采用思維導圖、大綱、表格、圖畫等方式呈現腳本。

3.說明設計意圖。

要求:

1.自主思考1分鐘,小組討論6分鐘。

2.創作完成后,組員中一人簡單介紹內容,一人說明設計意圖。其余同學安靜聆聽,聽后可以提出疑問和修改意見。

任務二 觀看紀錄片《中國》第二季第一集中的片段,結合我們的微電影腳本創作經歷,對這個片段及其腳本進行評價。

課后作業 以下兩個作業任選其一,嘗試獨立完成任務。

1.完善《春望》微電影的腳本創作。

2.選取杜甫的其他詩歌進行微電影腳本創作。

《春望》篇幅短小卻意蘊豐富,微電影腳本創作為學生提供了遷移運用的情境,有助于拉近學生與詩歌的距離,讓詩歌不再是單純的需要誦讀默寫的文字,而是鮮活生動的素材,不但可讀、可感、可評鑒,還可以再創造。學生在進行微電影腳本創作前,必須先對《春望》釋義、解碼,才能進行遷移再創,這個過程考查了學生釋義層和解碼層能力的發展。通過創作時的自主思考和小組討論,作品展示后同學的提問與評價,觀看紀錄片片段及評價紀錄片腳本的學習任務,促成學生審辨批評能力的逐層進階?!霸姼琛獎”尽钡目珞w讀寫,又讓學生對不同文體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在此基礎上,課后作業的布置讓學生的文本審辨批評力和文本遷移再創力再一次得到提升。在螺旋上升的情境任務中,學生能感受到《春望》的豐富內涵,提升辯證思維、創造思維等思維能力,發現中國古代詩歌的美,同時通過運用語言文字創造性地表現中國古代詩歌的美來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學習進階的達成路徑探析

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創作、審辨、評析微電影腳本,通過多維比較、創意改寫等路徑促成學習進階。

(一)在多維比較中進階

在比較中,學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探討不同作品的異同和優劣,借此反思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審辨批評力。

1.小組作品比較

學生創作時,教師要各處巡視,對各個學習小組的創作情況有基本的把握,這樣才能在學生創作完畢后安排合適的兩個小組進行對比展示,促成學生在課堂上的第一次進階。

如圖1所示,小組一將《春望》詩中的四聯轉換成四組鏡頭,詩中提到的意象也在畫面中一一得到展示。但仔細分析可以看出,小組一對此詩的理解不夠深刻,還是處于割裂的狀態。再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小組一最大的問題是呈現的畫面沒有整體感和串聯感,一聯就是一個鏡頭,沒有使用聯想、創造等思維把幾個鏡頭整合成一個流暢的畫面。這個小組基本代表了授課班級的平均水平,沒有超越原本的能力水平,也就沒有達成學習的進階。而小組二則表現出明顯的學習進階,有鏡頭的推進也有情感的表達,形成一個流動的畫面,表現出未盡的余韻。因此,教師對小組一做簡單點評后要多挖掘并發揮好小組二的示范價值。小組二的學生講解完自己腳本的內容和設計意圖后,教師要讓其他學生充分比較兩個小組的微電影腳本,在比較中剖析小組二對《春望》的理解與體悟,微電影的設計上又有什么優秀的、值得學習的地方。經過展示,學生有了充分的比較,也明白了自己的設計存在什么問題。此時教師可以做一個總結,把剛才學生討論中零散的思考整合起來,讓學生清晰地知道自己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進階。學生在審辨比較的過程中不斷推進認知,他們可以切實感覺到自己在課堂中是有所收獲的。

2.視頻片段及腳本再比較

紀錄片《中國》的第二季第一集展現了杜甫的人生經歷,畫面精美具有電影質感。其中與《春望》相關的片段可用作教學素材,用在任務二可以發揮出最大的教學價值。教師在進行多個小組微電影腳本的比較后才播放這一片段,并發放該片段的腳本(見表2)讓學生再行比較,繼續推進學生的思維和審美進階。

首先,學生此時觀看紀錄片中的片段可以仔細觀察一部優秀的影片是如何運鏡、配樂、構圖、營造意境的。比如,片段通過拍攝杜甫擲筆的動作,就將杜甫對自己、對家人、對百姓、對國家的憂慮,以及他的無奈、絕望都濃縮到一個鏡頭中,重重地錘擊了人心,令人動容。學生看到這個畫面就能明白影片的拍攝不一定非要把所有的意象都一一呈現,可以抓住一個細節描寫做到“以小見大”。這個道理同樣可以從視頻拍攝遷移到日常寫作中,集中描寫人物的動作或是微小的意象,也能傳遞許多復雜的情緒。其次,學生通過觀看優秀的視頻,可以反觀自己的微電影腳本創作,通過比較紀錄片的片段進一步思考自己究竟要呈現出怎樣的效果、傳達什么樣的想法,又該如何在腳本創作時進行清晰的說明,做到成整體、有創新地創作。

(二)在創意改寫中進階

項目化學習要同時考查學生個體和團體在項目化學習中的進展,為此,成果需要同時包含面向個體和團體的學習成果[5]?!洞和肺㈦娪澳_本創作的課堂教學過程以小組學習成果的展示為主。為了確保每個學生遷移再創力的落實,這個項目以課后作業的方式要求學生獨立完善《春望》微電影的腳本創作或選取杜甫的其他詩歌進行微電影腳本創作,如此一來學生個體的學習進階也能得到保證。

1.文體跨越創寫

創寫微電影腳本是一項有趣且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在課堂上進行微電影腳本創寫時,小組成員通過合作與交流,釋放創造力和想象力,運用各種文學和影像元素來傳達他們所關注和重視的內容,在遷移再創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對《春望》的釋義和解碼,從而以合作的方式完成《春望》的微電影腳本創作。

2.互文拓展創寫

二選一的布置方式給學生保留了更大的創作空間。通過實際教學反饋,有一半以上學生選擇繼續完善《春望》的微電影腳本創作,其余學生選取杜甫的其他詩歌進行創作,所選作品包括《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江南逢李龜年》《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月夜》《月夜憶舍弟》《登高》,年級跨度從小學五年級到高中一年級。通過課后作業,基本保證了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在課后的互文拓展創寫中繼續遷移。教師只要對每個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就能再次推動學生的思維向前發展。

以實際教學中某學生的微電影腳本創作作業(見表3)為例,該學生選擇了課后作業的第二項進行創作,所選作品為杜甫《月夜》一詩。經過觀察分析可以發現,該學生在配樂、景別切換、運鏡方式、畫面描述等方面相比其在課堂上所屬小組的微電影腳本有了明顯的進階。不難看出該學生是在深入解讀了《月夜》的意象、手法、情感、意境后才進行微電影腳本的創作。整個微電影腳本的創作基于《月夜》的內容,又超越了《月夜》的內容和形式,圍繞“淚”這一意象做了三層設計,表現力層層加深。增加的“燕”意象、號角聲、配樂別有寓意,很好地增強了作品的意境,表現出該學生所理解和想表達的《月夜》。從課堂到課外,學生借由微電影腳本創作的形式對古詩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這種跨文體的寫作不是表層的形式置換,而是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進行了再創作,將創作者對古詩和詩人的理解融入新創作中,創作者的文本遷移再創力在創意改寫中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結語

“三層級閱讀教學”為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提供了清晰的能力攀升路徑,為語文學習進階的落實提供可行的方案。以三個層級的能力劃分和文本解讀為基礎,可建構層級進階的學習任務。經過解讀分析,明確了《春望》的教學以評鑒層作為重點,聚焦該層次學習能力的進階來進行任務設計,可以創設微電影腳本創作學習情境,由此形成“詩歌—劇本”跨體創寫任務。學生以腳本創作、作品展示和提問、觀看紀錄片片段及腳本評價等學習任務為驅動,有梯度地實現文本審辨批評力、文本遷移再創力等語文學習能力的進階培養。

參考文獻: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aking science to school:learning and teaching science in grades K-8[M]. Washington,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7:2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黃偉.語文教學改革:從平面鋪展走向層級進階:“三層級閱讀教學理論”問與答(三)[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7):19-21.

[4]黃偉.為教搭橋鋪路讓學通向深度:“三層級閱讀教學理論”問與答(一)[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5):21-23.

[5]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105.

(責任編輯:朱曉燦)

【作者簡介】沈麗楠,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學科教學;梅培軍(通訊作者),副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王慧,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語文學科教學。

【基金項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中小學語文教材文學文本國家認同意識研究”(20YJC880069)

猜你喜歡
學習進階
基于學習進階理論的物理復習課教學設計
基于“伏安法”學習進階的電學實驗學習路徑設計
以“加速度”為例的學習進階理論應用探索
基于核心素養立意的物理考試評價和啟示
淺談高中物理力學核心概念的學習進階
科學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學習進階中的作用
關于“機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的中觀教學設計
基于學習進階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基于“學習進階”理論的物理習題教學策略
初中化學與小學科學教材銜接例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