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

2023-08-27 16:00徐秀軍
企業界 2023年13期
關鍵詞:依存度經濟體增長率

徐秀軍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亞洲經濟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仍不容樂觀。2023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率較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至2.8%。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動力明顯不足,部分國家甚至已呈現衰退跡象。IMF預計,2023年美國經濟增長率較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至1.6%,歐元區經濟增長率較上年下降2.7個百分點至0.8%,英國經濟增長率較上年下降4.3個百分點至-0.3%。作為全球經濟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地區,亞洲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并為世界經濟注入強勁的亞洲動能。

亞洲經濟復蘇動力明顯增強

根據博鰲亞洲論壇發布的《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3年度報告》測算,2023年亞洲經濟增長率將達到4.5%,不僅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增長率,也較上年亞洲經濟增長率高出了0.3個百分點,成為世界經濟放緩大背景下的一大亮點。

分地區來看,東亞是相對于2022年增長率上升最明顯的地區,預計從2022年的3.2%上升至2023 年的4.5%,上升1.3個百分點。除日本經濟增速相對較低外,東亞其他國家和地區經濟總體保持較快增速,其中菲律賓、柬埔寨和越南的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0%、5.8%和5.8%。南亞地區經濟增速下降明顯,但仍維持較高經濟增速。2022年南亞地區經濟增速為6.4%,預計2023年為5.4%,比亞洲地區總體經濟增速高0.9個百分點。這主要源于南亞大國印度的增速變化。預計2023年中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為4.1%,較2022年的3.9%有小幅提升;西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為2.9%,在亞洲各地區中是最低的,其中該地區經濟增長表現較好的伊拉克和阿聯酋的經濟增速分別為3.7%和3.5%。

中國無疑是2023年亞洲經濟增長最大的內生動力之源。在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之后,中國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經濟社會活力持續增強,顯現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大韌勁。2023年以來,中國推出的一系列經濟政策的刺激效應和協同效應持續釋放,經濟景氣水平持續回升,經濟復蘇步伐明顯加快,市場信心不斷增強,很多國際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并因此上調了對亞洲經濟增長的預期。2023年一季度,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國經濟運行實現良好開局。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8499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比增長2.2%。這表明,中國經濟已行進在向好復蘇軌道,未來發展有充足空間。IMF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5.2%,較該機構于2022年10月的預測值上調了0.8個百分點。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一期《地區經濟展望》報告,在中國經濟重新開放的帶動下,亞洲將引領全球經濟增長。

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持續推進

盡管經濟全球化遭受嚴峻挑戰,全球經濟合作動力不足,但世界對亞洲的貿易依存度保持穩定,亞洲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依存度仍保持較高水平。博鰲亞洲論壇報告顯示,2021年世界對亞洲經濟體的貿易依存度為39%,亞洲經濟體對亞洲的貿易依存度為57.4%。東盟國家對亞洲經濟體的貿易依存度相對最高,維持在70%附近;其次是韓國和日本,兩國對亞洲經濟體的貿易依存度分別為61%和60%;中國對亞洲整體的貿易依存度則保持在50%左右?!秴^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成員對亞洲經濟體的貿易依存度分別為58%和51%。

在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中國和東盟的中心地位保持穩定。博鰲亞洲論壇報告顯示,2021年日本、韓國對中國的依存度在20%以上,東盟國家和CPTPP成員對中國的依存度也接近20%;東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依存度相對最高,達到21%;中國、日本、韓國和RCEP成員對東盟的依存度則維持在15%;印度對東盟和中國的貿易依存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目前大約為12%。亞洲主要經濟體中,東盟對印度的貿易依存度相對較高,但絕對量僅為2.3%。

近年來,在中國的積極參與和推動下,亞洲區域經貿關系更加緊密。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對外貨物貿易總額為42.07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中國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其中,東盟仍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雙方貨物貿易額達6.52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5%;韓國、日本、印度等亞洲經濟體也都是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當前,中國正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并將亞洲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不斷推動亞洲區域貿易投資、貨幣金融等領域合作取得新的進展。中國將在亞洲地區務實開展多雙邊經貿合作,推動高質量實施RCEP,推進加入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進程,為亞洲地區經濟一體化創造更大的制度型開放紅利。

全球經濟治理邁入“亞洲時刻”

在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放緩之時,少數大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難度持續加大。為應對不斷增加的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壓力和日益凸顯的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溢出效應,亞洲在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領域發揮了更加重要的引領作用。

回顧2022年,以印度尼西亞和泰國先后主辦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和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為標志,亞洲在全球經濟治理領域發揮了更為積極主動的引領作用,全球經濟治理由此進入“亞洲時刻”。2022年11月,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舉行。盡管少數成員將峰會政治化和工具化,G20成員之間的矛盾和分歧更加凸顯,但在東道國印度尼西亞的積極協調和包括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積極推動下,G20峰會在敦促發達成員采取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履行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義務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共識,并發表《巴厘島峰會宣言》,為未來全球經濟發展增添了積極因素。同月,以“開放、聯通、平衡”為主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與會各方圍繞全面開放、全面聯通、全面平衡三大優先領域開展交流,并通過《2022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為進一步實現全面、具有雄心的包容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行動指南。

在貿易投資治理方面,亞洲國家積極維護多邊主義和貿易自由化,積極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并推動多邊貿易體制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在貨幣金融治理方面,亞洲國家積極參與完善全球貨幣金融治理體系的全球議程,推動區域和全球金融安全網建設、推動本幣結算和本幣互換、積極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在全球發展治理方面,亞洲國家積極響應全球發展倡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高質量發展,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

2023年,印度將主辦G20領導人第十八次峰會,國際社會將繼續關注全球治理的“亞洲聲音”。作為G20輪值主席國,印度將這次峰會的主題設定為“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庭,同一個未來”,并將借G20平臺呼吁世界各國通過合作來處理全球問題。同時,中國也將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為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凝聚新的共識和推出新的行動規劃,并為共建國家在應對全球挑戰和促進全球合作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總之,亞洲的發展繁榮靠的是亞洲各國和各國人民的團結協作,續寫“亞洲奇跡”必須持續挖掘亞洲發展的內生動力。作為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始終將亞洲作為對外經濟合作的重點地區,并以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不斷為亞洲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猜你喜歡
依存度經濟體增長率
中國石材業的多個第一正在被其它新興經濟體國家所替代
江蘇省農地依存度的時空變化
2020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2019年河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
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應對空間有多大
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率
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率
論中國的社會福利建設:在轉型經濟體中提供退休收入
中國外貿依存度的測度及與經濟大國的比較
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警戒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