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訓練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2023-08-28 07:55劉姿馮再新趙正杰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育人思政工程

劉姿 馮再新 趙正杰

摘? 要:課程思政是當前形勢下發揮高校德育功能的一種重要方式。3D打印作為工程訓練課程中的一個模塊,其實踐教學過程中蘊含大量的思政元素。文章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從三個方面 (加強課程思政能力、挖掘思政元素設計、設計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探索如何在工程訓練實踐教學中滲透大學生思政教育內容,并在實踐過程中以軍工文化為引領,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創新意識、工匠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落實課程思政的育人要求,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工程訓練;3D打??;軍工文化;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0-0107-04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2020年,教育部頒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指出,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2]。這就要求高校教育要實現立德樹人,高校所有的課程教育都要做到德育與智育相統一。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課程思政已經成為現代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軍工文化是全體從事國防科技工業的軍工人在長期的偉大實踐與不斷奮勇創新、不懈艱苦奮斗中創造出來并得到普遍認同的寶貴精神財富?!白粤Ω?、艱苦奮斗”的黃崖洞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軍工文化的具體呈現[3]。中北大學于1941年創立于太行山抗日根據地,作為“人民兵工第一?!?,旨在為中國培養軍工人才。軍工文化為學校做好思政育人工作提供了寶貴資源。

一、工程訓練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工程訓練作為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主要環節,為大學生提供工程實踐教育、工業制造了解、工業文化體驗,是工科院校的必修課。中北大學工程訓練課程,面向全校60多個專業、5000余人,是大學生在未系統接受專業知識培訓之前,對工業生產的內容、形式等進行了解的重要課程。工程訓練課程教學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為主線,與其他課程相比,工程訓練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具有自己的特點。在整個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安全生產等貫穿始終。教師可結合中北大學特色軍工文化,在工程訓練課程教學活動中引入思政教育,將專業知識與思政育人進行有機融合。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同時,教師可潛移默化地對其進行思政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知識傳授與思想價值引領的同向同行,最終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4]。

二、工程訓練實踐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

(一)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加強課程思政能力

課程思政開展的關鍵在授課教師。但是長期以來,很多教師對高校開展思政教育工作認識不到位。在工程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會不遺余力地教學生規范地進行實踐操作,而思政教育強調則較少,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效果不佳。因此,想要利用好課堂主渠道,有效推動課程思政,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認真學習課程思政的相關文件,深化對實施課程思政必要性的認識,真正樹立起“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融入工程訓練,首先教師要認清工程訓練課程思政的落腳點是“立德樹人”,是為了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四個自信”、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只有教師認識到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樹立課程思政理念,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實施課程思政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應堅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在言傳身教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人格素養。教師在不斷提升自己業務能力的同時,還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以及課程思政教學能力。教師要養成在教學過程中主動研究,增強思政教育的自覺意識,并在反思中不斷改進。要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思政元素,尋找思政教育與課程的結合點,積累思政素材。要設計思政教育的教學環節,積極學習借鑒課程思政教育的成功經驗。還要參加課程思政教學培訓、觀摩課程思政教學、調研走訪兄弟院校等活動,熟練掌握思政教育的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二)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設計,挖掘思政元素

依托工程訓練課程開展思政教育,需要深入挖掘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開發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既學習了工程訓練知識,又接受了價值觀的引領,真正將教書育人落到實處[5]。工程訓練課程包括車削、銑削、鉗工、鑄造、熱處理、焊接、數控車削、數控銑削、特種加工、3D打印等多個實訓模塊,不同模塊所蘊含的思政元素也不完全相同。本研究以工程訓練中3D打印模塊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將思政元素與3D打印實踐內容有機融合,落實課程思政的育人要求。

工程訓練3D打印模塊應堅持理論實踐并重的教學原則,內容包括安全教育、3D打印概述、三維建模、逆向工程概述、桌面級3D打印機及三維掃描儀操作、指定作品建模及打印、設計作品建模及打印、設計作品交流和實驗室打掃整理9部分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科背景、訓練需求,教師可選擇部分內容進行教學。例如機械類學生需進行全部內容學習,經管等人文社科類學生則只需學習安全教育、3D打印概述、桌面級3D打印機操作和實驗室打掃整理4部分內容。工程訓練3D打印課程內容、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6]。

(三)設計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有效融入思政元素

傳統的工程訓練課程評價體系大多側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及基礎技能掌握情況的考核,缺少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和價值觀的評價。融入思政元素后,課程評價需把實踐操作過程中的安全責任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創新意識、實踐態度等與操作技能水平并列到同等重要地位,采用結果評價和過程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制訂出更為具體和系統的評價體系。工程訓練3D打印課程的評價體系就較多地融入了思政元素,例如上課出勤情況、工位整理情況、團隊合作情況等,通過實踐測評、團隊合作、職業道德等綜合量化對學生進行考評。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可以全面、公正、客觀地考核學生的總體學習效果,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工程訓練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

工程訓練課程作為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要的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應深入學習2020年3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培養大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人格塑造和價值引領的統一[7]。

(一)培養愛國情懷和責任感

在工程訓練3D打印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思政元素和國家戰略結合。2015年8月21日下午,中國“3D打印教父”——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恒教授在國務院的《3D打印與中國制造2025》講座為學生介紹了3D打印。在講解我國3D打印技術發展歷程時,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教授帶領的團隊為例,講述他們團隊在3D研究打印技術過程中沖破艱難險阻,將我國該項技術從最初的發展落后,到現在高性能難加工大型復雜整體關鍵構件激光直接制造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艱辛歷程。通過講解3D打印在我國航空航天的應用案例,使學生們清晰地認識到我國3D打印技術的在國際的地位和發展水平,感受科學家不畏艱險的科學精神和奮力趕超的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8]。

在講解三維建模過程中,教師可以“2020年哈工大、哈工程等高校被美國禁止使用MATLAB軟件”事件為例,講述我國在自主研發科研軟件領域處于相對落后地位,培養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要腳踏實地地為國家的強大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在工程訓練3D打印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子彈加工為例講解車削過程的減材成型,以“中北大學?;铡睗茶T為例講解鑄造工程的等材制造,進而引出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3D打印蘊含著“創造、創新”思維。它對傳統設計理念和機理的顛覆,革命化改變了人類制造模式。在講解3D打印特點和應用時,不僅要讓學生學習這門技術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創新、創造對社會變革的巨大影響力。在設計作品建模及打印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設計一件軍工紀念作品,并將其打印制作出來。教師在常見軍工文創作品分類介紹、軍工文創作品開發注意事項介紹、產品研發報告介紹等環節,可引導學生應用3D打印技術進行產品創新設計,提高他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培養工匠精神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9]。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和突出特征是精益求精。首先工程訓練的實踐屬性使其在工匠精神培養方面具有獨到的育人優勢。工程訓練3D打印課程中學生動手實踐,在桌面級3D打印機及三維掃描儀操作過程中嚴格按規范操作、專注細致;學生在創新設計作品(軍工文創)環節要不斷優化作品設計方案,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從而磨煉他們的勞動意識,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實踐衛生管理方面,每個班都要求各個學生必須進行自己工位的整理,包括工具歸位整理、衛生整理(包含個人工位衛生以及整體實訓場衛生)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10]。其次,通過案例講解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比如,3D打印工業生產中,對于過程的嚴格控制、產品質量的嚴格要求,都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和理解。

(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

當今社會,團隊合作在工作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時代需要英雄,但更需要優秀的團隊。工程訓練3D打印課程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指定作品建模及打印、設計作品建模及打印、設計作品交流。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既能明確責任分工,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參與度和合作性,大家共同完成對知識內容的探索、交流和實際操作。利用合作的學習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學生交流的機會,提高團隊的整體水平。

(五)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工程訓練由于其特殊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對象,很多教學環節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因此安全教育在工程訓練教學中尤為重要,整個工程訓練課程實施三級安全教育。

首先,學生必須通過安全考試才可進入工程訓練中心進行實踐。其次,在3D打印課堂上,教師需結合具體實訓內容強調用電安全、操作規范、著裝規范等生產安全要求。通過觀看安全事故圖片、規范操作視頻,讓學生在動手前建立規范操作意識。最后,在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督促學生注意安全,讓學生建立牢固的安全意識和規范操作意識。這也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高素質勞動者”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

四、結論

工程訓練課程作為課程思政的有效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有機地融入思政元素,實現無痕思想教育,起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11]。通過工程訓練3D打印課程全程貫穿軍工文化,思政教學設計和實施落實課程思政的育人要求,培養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創新意識、工匠精神、團隊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10).

[2]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 (2020-05-28)[2022-07-07]. https://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 代艷麗. 論軍工文化在軍工類高校的育人功能[D]. 長沙:中南大學,2013.

[4] 盛英卓,蘭偉,張振興,等. 高校實驗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 實驗室科學,2020,23(06):225-227.

[5] 鄭朝霞. 課程思政視域下工程訓練教學實踐——以熱處理實訓為例[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22):125-126+131.

[6] 葛新鋒,栗偉周,秦濤. 分層次、多模塊、開放式工程訓練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J]. 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1,30(01):68-72.

[7] 嚴劍剛,吳鏑,劉賽. “3D 打印技術”公選實踐課程教學探討[J].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報,2018,35(04):303-306.

[8] 孫春華,陳雪芳. 高職專業課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20,31(03):5-8.

[9] 任博文,董人熹,王瑋. 工匠精神視域下的工程訓練中心課程思政教學探索——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鉗工和車工課程為例[J]. 教育現代化,2019,6(61):125-128+136.

[10] 高占鳳,聶國權,張建超. 在工程訓練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J]. 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0(01):106-109.

[11] 楊志鋒,李文芳,林金忠,等. 基于工程訓練的非機類學生工程素質及勞動實踐教育探討[J]. 中國設備工程,2022(06):259-260.

(責任編輯:淳潔)

基金項目:山西省中北大學高等教育改革創新項目“《工程訓練》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應用于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2183)。

作者簡介:劉姿(1990—),女,碩士,中北大學實驗師,研究方向為工程訓練實踐教學改革與實驗室管理研究、創新創業管理;馮再新(1968—),男,博士,中北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金屬學;趙正杰(1974—),男,博士,中北大學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創新人才培養。

猜你喜歡
育人思政工程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