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策略

2023-08-28 11:00胡琰琪
大學·教學與教育 2023年7期
關鍵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摘? 要:《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課程思政建設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跨學科為核心、以文化傳承為抓手的價值遵循。結合當前實踐中存在的思政內容挖掘不夠充分,難以有效融合思政元素和課程內容,課程思政的理念還需進一步提高等問題,文章從明確思政教學目標、涵蓋思政教學內容、完善思政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對策,旨在推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效果提升。

關鍵詞:大學英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0-0143-04

2020年教育部頒布《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文件,為高校進行課程思政的改革指明方向。大學英語作為高校教育中必修課程之一,占據了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如何有效地對“大學英語”中的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挖掘、融入和實踐,是高校在開展英語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點[1]。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改革建設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讓大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實現專業知識技能的成長,也能養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成為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接班人。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為例,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究過程中,應該注重思政元素的挖掘、探索和實踐,讓英語課程思政的改革效果更加顯著。

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課程思政的價值遵循

(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彰顯課程思政元素價值

高校教育想要實現內涵式的發展,“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必須貫徹整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加多元化的人才[2]。在大學英語課程教育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提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課程思政元素挖掘效果,推動課堂實現內涵式發展,應注重以英語詞匯為核心進行挖掘,確?!读暯秸勚螄碚纺軌蛘嬲蔑@出價值導向性和文化引領性,讓學生具備基礎的英語溝通能力,對所學的英語知識做到靈活運用,同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愛國情懷。比如Four Consciousnesses(四個意識)、Four Principles of Deference(四個服從)等均體現出很強的思政韻味,通過挖掘這些思政元素,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并實現英語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的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讓學生自主地利用英語和他人溝通,并且能夠對其中的責任心和愛國情懷進行相應的實踐和探索,最終在實踐的指引下讓學生能夠清晰地分辨出道德的標準,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地記在心中。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的核心目的是讓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逐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逐漸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讓大學英語的價值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讓大學英語教育能夠實現內涵式發展[3]。

(二)以跨學科為核心,培養更多跨文化語境優秀人才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必須要與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吻合,才能讓學生在畢業之后更好地步入社會、適應社會,為社會的發展和祖國的繁榮貢獻一份力量。因此,高校在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要時刻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發展理想融入國家的命運?!读暯秸勚螄碚酚⑽陌鏋檫@一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可能,著作中不僅包含著科學的思想政治內容,也彰顯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比如“Forever green is the tree of life(生活之樹長青)”等語句,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英語翻譯的基本范式,同時還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度。通過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可以加強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度,加深學生對日常生活的領悟,重新獲得對世界的感悟,最終讓學生的思想政治發展與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匹配,并且在日后的生活與工作中付諸實踐,成為新時代擁有高尚追求的優秀人才。

(三)以文化傳承為抓手,通過元素挖掘提升人才國際視野

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了數千年,具有非常高的教育意義和文化內涵,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可以有效促進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這對大學英語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對自身所教學英語知識有充足的了解,而且還要加強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例如《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中引用了一些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著,這些都是我國數千年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文化,大學英語教師就需要對其中的文化元素進行深度挖掘,并將之融入課堂教學實踐中?!癟he ceaseless flow of rivers makes the ocean deep(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就是很好的范例,對延伸學生的中西文化交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大學英語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要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對大學英語課程中蘊含的思想元素進行持續地挖掘,從而更好地完成英語課程思政的創新改革。

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思政內容挖掘不夠充分

高校開展英語教育往往將統一的英語教材作為核心。大學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多根據英語教材編寫教學內容,最終讓學生完成系統的英語學習,這是傳統應試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隨著社會的教學發展與教育事業的改革,高校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的塑造有著直接關聯,這種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并沒有對教學中所蘊含的思政內容進行充分的挖掘,當然也無法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久而久之,高校大學生思政表現就會越來越差,陷入惡性循環。目前,各高校紛紛開始課程思政的嘗試與改革實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更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從時政視角進行教學素材的挖掘,也逐漸嘗試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的相關思政元素融入教學,但是由于缺乏體系化的教案,缺乏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的系統化研讀,導致對其中思政元素的挖掘略顯不充分,以至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遲遲難以有效地突破。

(二)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有效融合思政元素和課程內容

為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目標,為我國培養更多的復合型人才,那么對于教師自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如此,想要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思想,還需要教師能夠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永葆育人的初心和使命。目前在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課程思政元素進行挖掘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從知識層面對詞匯、語句翻譯的傳授,忽視了從文化層面和思政高度對其中的文化態度和人文情懷進行挖掘,這在較大程度上導致思政元素和課程內容處于割裂的狀態。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成因是教師對英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夠全面和充分,在課堂教學時,難以將思政元素進行有效地融入,更難以為學生帶來有效的思政教育,阻礙了學生思政的發展[4]。

(三)大學生對于課程思政的理念還需進一步提高

在高校中,如果說教師是教學的核心主體,那么學生就是學習的核心主體,但是目前部分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理解并不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公開數據表示,很多大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概念與意義和“思政課程”的概念與意義經?;煜?,甚至部分大學生認為課程思政不就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課程加入英語課程。特別是在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進行學習的時候,部分學生過于注重對翻譯技巧的學習,忽視了翻譯美感、文化深度等,這在較大程度上阻礙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大學生作為一個國家中“初升的太陽”,是國家未來發展與進步的核心力量,也是國家將來的核心競爭力,這個階段的價值觀塑造與養成關系著大學生未來的發展,如果在基礎的知識層面掌握得不夠充分,價值觀不夠健全,那么大學生本人和社會的發展都會受限。因此,對于高校而言,在這一關鍵階段,應該擺脫傳統的唯成績論的限制,助力大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三、《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課程思政實踐策略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育改革,本文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文版中有關思政的元素進行了充分挖掘,探討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完成價值的塑造、知識的傳授以及學生能力的培養。具體實踐策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明確思政教學目標

例如詞匯教學,提取《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英文版的中華元素,將其和英語詞匯相結合開展教學工作,通過思政教育的滲透,使得學生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可認知與認可中國元素。在設定知識、能力、素質、語言、價值觀等目標時,需始終貫穿思政教學目標。一是知識目標方面。需對英語詞匯發展史、語義、形態、潛藏的文化知識等進行了解,借助英漢對比深入了解漢語言和相關文化。二是語言目標方面,積累豐富的英文詞匯,利用英文精準表達中國文化詞匯、熱門詞匯,跨文化交際時用正確英語詞匯講述中國故事。三是能力目標方面,可自覺發現與分析、解決問題,敢于批判、提出創新性看法,和同伴加強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成長。四是素質目標方面,提取詞匯學當中蘊含的人文素養,獲取社會責任感、專業榮譽感,學會邏輯思考、做到實事求是。五是價值觀目標方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有濃厚的家國情懷,培育文化自信,塑造和諧共存的全球價值觀。

(二)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涵蓋思政教學內容

大學英語思政教育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中華的優秀文化元素有效地融入英語課堂中的形態、語義和語境之中,讓學生逐步養成“中國英語”的意識,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文版為例:

1. 英語形態教學

大學英語課堂在進行形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文版進行有效結合,通過《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文版的一些時代熱詞,例如“To forge the national character to defy oppression and fight hegemony(砥礪不畏強暴、反抗強權的民族風骨)”,簡句表達讓學生印象更加深刻。

2. 英語語義教育

大學英語課堂在進行語義教學的過程中,同樣可以結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英文版,讓學生能夠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于中華文化的隱喻,提高學生對于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3. 英語語境教學

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肯定離不開語境的教學,很多英語的語句都代表著一個民族多年發展以來獨有的特色文化,并且在這種文化基礎之下衍生出來的獨特的歷史語境?!读暯秸勚螄碚分杏⑽陌嬷杏泻芏嗵赜械恼伪磉_形式和典故,將其有效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完成課程思政教學的改革,而且也能讓學生更好地去了解英語語境的應用。例如“The weak-minded cannot be wise, the dishonest cannot succeed.(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The peoples concerns are my concerns, and the peoples expectations are my goals.(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4. “中國英語”教學

“中國英語”教學在大學開展英語教學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不僅是英語實現中國本土化的新的嘗試,也是世界各國重新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和橋梁。通過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加入“中國英語”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結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文版中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匯和語句,讓課程思政改革更加有效。例如“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可簡句表達為:Great spirit of the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通過學習“中國英語”,不僅能夠延伸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有助于促使個人愛國情感的涵養。

(三)完善思政評價體系

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改革過程中,需要通過系統的課程思政評價來判斷和分析改革過程中的亮點與問題,從而進行針對化的優化與調整。在進行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評價體系設計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對評價的方式方法進行系統的設置,還要明確評價的內容,讓評價的意義真正得以發揮。一是實施綜合評價。如教師評價、組間互評、學生自評、智能批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融合,保障評價結果更為科學。二是注重評價內容。評價內容不僅需涉及英語教學顯性目標,還應匹配隱性學習目標,如詞匯教學中,以“英語詞匯構詞法”這個章節的內容為主設計評價指標,指標內容旨在對學生的語言共性、思辨能力、語言文化感悟力進行考查,更為全面了解學生的英語素養,為后續教學指引做好鋪墊。這不僅對知識與能力培養成效提升、正確價值觀塑造極為有利,還能使學生對詞匯潛藏的優秀文化有更為深刻的感悟,有利于促進文化自信的提升[5]。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改革與完善對學生成長以及學校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讓大學英語的教育教學向著內涵式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品學兼優的綜合型人才、抵制西方思想浪潮的沖擊、有效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

因此,各高校一定要加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與任務,避免對大學英語教材思政內容挖掘得不夠充分等問題的出現。在實際的改革過程中,可以結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文版,通過明確思政教學目標、涵蓋思政教學內容、完善思政評價體系等方法,讓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能夠得到潛移默化的提升,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董偉. 課程思政視角下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有效實踐模式研究[J]. 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3(01):124-128.

[2] 郭威. 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精讀教學對學生思辨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J]. 西部素質教育,2023,9(01):53-56.

[3] 張倩,周海平.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教育模式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23,14(01):122-124.

[4] 陸艷艷.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現狀及教學對策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9):106-107,110.

[5] 周瑩. 新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4):126-128.

(薦稿人:劉鋒,商洛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淳潔)

基金項目:2021年商洛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項項目(思政專項)“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與實踐——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英文版為例”(項目編號:21jyjxs114);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一帶一路新使命下陜西省中小學多語種外語國際理解教育研究”(課題編號:SGH21Y0234)。

作者簡介:胡琰琪(1984—),女,碩士,商洛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英國熱議《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法國作家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亮相法蘭克福書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