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率先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2023-08-29 15:10李雪
經濟師 2023年8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分配群體

李雪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黨中央在社會主義建設新征程上賦予江蘇重大使命,明確了“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和“強富美高”的實踐指引。江蘇省要努力創造更多率先、示范的實踐成果,更加積極主動地應對前進過程中的風險挑戰,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中,聚力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率先探索建設共同富裕的省域樣本。在2023年召開的《第二十五屆全國社科院院長論壇——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會議上,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愛蓓研究員交流了江蘇在率先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具體做法。

本刊將陳愛蓓的發言以專題形式刊發,以饗讀者。

本刊:江蘇在率先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具體做法。

陳愛蓓:首先,高質量發展奠定共同富裕的物資基礎。

推進共同富裕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首先是要“做大蛋糕”,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高質量發展是解決共同富裕問題的關鍵。

面對世界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只有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如既往地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更好地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才能切實推進共同富裕進程,才能堅定人民群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進一步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凝聚力、向心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

其次,初次分配效率和公平并重,促進共同富裕。

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居民、企業、政府之間的分配。目前,三者分配關系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居民收入比重較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應統籌兼顧三方面的利益,合理調節其中的矛盾,以便更好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為此,必須進一步優化政府、企業、居民之間分配格局,形成更加合理的國民收入的三者分配關系,完善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堵塞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源頭。

黨的十七大報告在收入分配問題上指出,將過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改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公平問題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如何使大家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成了工作重點,這也是民生問題之一。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鼓勵勤勞創新致富,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

充分就業,是居民收入的基本保障,是共同富裕的首要路徑。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聚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實施多渠道靈活就業,加強高素質技能人才培訓,著力建設高質量就業先行區。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完成65%左右的投資、65%以上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在城鎮就業中,民營經濟的占比超過了80%,而新增就業貢獻率超過了90%。就業機會主要是民營經濟創造的。所以,要實現共同富裕還需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

現在,有人擔心共同富裕是不是要“劫富濟貧”了。黨和政府將進一步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政策環境,鼓勵致富帶頭人通過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在服務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旅游餐飲、實體店面等服務行業受到巨大沖擊,其中主要是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要關注因疫情陷入困境的民營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現代化的普惠政策措施。支持民營制造業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

第三,合理進行再分配,促進共同富裕。

應進一步合理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加強公共產品的生產和供給,為新階段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與政策支撐。

改革創新財政轉移支付機制,進一步解決地區差距問題。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不盡相同,必然會出現發展梯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起來。1994年實行分稅制,中央財政對相對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實行縱向財政轉移支付,彌補這些地區提供公共產品時的財政收支缺口。將先富起來的省市上繳的財政收入轉移給后發省份,是國家推進共同富裕的主要宏觀機制。實踐表明,這是促進各省市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驗。

今后,應繼續實行與優化財政轉移支付的政策機制。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主要用于地方養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F行的財政轉移支付機制在促進地區共同富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然需要進一步改善。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以增強地區使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自主權。加強監督管理,避免地方政府部門使用這些資金的隨意性,特別是要防范截留、挪用、浪費等現象,減少行政性耗費甚至腐敗,強化財政轉移支付的效用,增強使用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與促進當地全體居民共同富裕的一致性。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北仨毥∪采w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未來需進一步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優化政府保障全民基本生存發展需求的制度性安排,以促進城鄉、區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線,健全社?;鸨V翟鲋岛桶踩O管體系,實現民生領域的基本公共服務。

第四,加大第三次分配力度,促進共同富裕。

第三次分配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途徑之一,我們有必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功能作用,并尋求促進慈善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暗谌畏峙洹敝饕侵競€人在初次分配與再分配中獲得合法財富后,再通過自愿向公益慈善組織或有需要的困難群體捐獻款物或購買公益彩票等方式回報社會,是由道德力量或公益精神主導的社會成員之間互助友愛的集中表現形式。

第三次分配是克服第一次分配的弊端,以及彌補第二次分配不足的重要社會分配方式,對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補充作用。第三次分配是先富幫后富、有能力者幫助有需要者的社會分配,具有調節社會財富分配的直接效應。扶貧濟困、樂善好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踐行公益、傳遞愛心也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從汶川地震掀起全民慈善浪潮,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社會各界捐獻的款物,有效彌補了政府財政撥款和物資儲備的不足,發揮了重要的財富調節作用,為支持救災、抗疫和保障民生作出了貢獻。

消除人們對家庭保障和財產代際繼承的崇拜,是培育正確的財富倫理的關鍵。要將慈善文化發展成為一種大眾文化,對長期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的先進個人給予應有的精神褒獎與社會尊重,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參與慈善事業的社會氛圍。把扶貧濟困、誠信友愛、互幫互助、奉獻社會的慈善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

著力打造正向激勵個人捐贈的政策法律體系。增強企業家慈善捐款的熱情,企業向國家批準的基金會捐款,能得到減免稅收的優惠。同時,發展慈善事業,應當培育和發展慈善組織,發揮促進民眾慈善行為的中介作用。慈善事業的健康發展,有賴于慈善組織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完善慈善法治,嚴格規范慈善組織行為、加強信息公開,提高慈善組織的公信力,助推慈善事業提速,促使慈善事業發展,充分發揮好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最后,共同富裕促進社會結構優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奔哟蠖愂?、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并提高精準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社會結構”。這種社會結構是最穩定的結構。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關鍵,在于增加社會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只有不斷拓展民眾的收入及財富的增量渠道,才能持續有效地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有效路徑,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民眾收入及財富增量。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小微企業主以及個體經營戶是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批新的小微企業主以及個體經營戶便能夠形成,不僅能夠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能夠使大量社會成員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發展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高標準建設教育強省,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的主要動力,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江蘇需實施區域、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化,建設義務教育新優質學校,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建設一流地方高等院校,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打造全國教育現代化高地。推進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高校畢業生有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實現向上的代際社會流動。

增加民眾的財產性收入,也是有效拓展民眾收入及財富增量渠道的重要路徑。民眾收入的來源不能僅僅限于工資收入這樣的單一渠道,而是應當趨于多元化的渠道。其中,財產性收入便是一項主要內容。財產性收入包括股市收入、租賃房屋收入、各種理財收入、技術轉讓收入,等等。在這方面,江蘇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中央提出,要“健全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擴展投資和租賃服務等途徑,優化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機制,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保護,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保障。2004年,“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的條款被正式寫入我國憲法,有力地增強了私有財產的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加強產權保護”,要“增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感”,“要在發展中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在財產安全得到保障的條件下,私人財富才能積累,中等收入群體才有不斷進入的新成員。財產權的安全保障,對于中等收入群體的發展和擴大,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江蘇省在率先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以一種銳意進取,勇敢爭先的風范努力實踐,開拓創新,為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出謀劃策,以己擔當開創新局面新范式,在全國具有引領和先鋒意義。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2020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2] 習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3] 習近平.2020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南通、揚州考察調研的講話

[4] 習近平.對經濟長期趨勢,習近平有重要判斷.新聞聯播,2020年7月22日

[5] 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

[6] 習近平.“十三五”規劃體現習近平改革評價新標準.新華社,2016年3月9日

[7] 習近平.要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北京青年報,2016年5月17日

(責編:查謹)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分配群體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通過自然感染獲得群體免疫有多可怕
應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級探討
遺產的分配
一種分配十分不均的財富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績效考核分配的實踐與思考
關愛特殊群體不畏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