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實踐

2023-08-29 07:30龐張柳
音樂世界 2023年4期
關鍵詞:群眾文化

〔摘 要〕群眾文化是我國文化建設的基石,群眾性的社會文化活動體現著國家文化的軟實力。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豐富群眾精神文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級文化部門的重要使命。在群眾文化里,音樂一直流傳在廣大群眾的生活中,“以歌傳情”是群眾文化重要的藝術展現方式;而在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中,聲樂教學的實踐與藝術普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價值。本文對在群眾文化中的聲樂教學方法和實踐進行探討,希望能更好地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從而推進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發展。

〔關鍵詞〕群眾文化;聲樂教學實踐;公益培訓

一、群眾文化的定義

“群眾文化”是指群眾在職業以外,自我參與、開發、娛樂的社會活動,其不僅指代作為主體的群眾和作為客體的娛樂活動,還包含了群眾文化事業和隊伍?!叭罕娢幕痹跉v史的長河里不斷地變化更新,在不同的時期都有不同的文化展現,體現在群眾活動的各個領域中。1949 年以后,文化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國家建立了文化館、歌舞劇院等,逐步形成了文化網絡。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隨之發生變化,群眾文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增加。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自信”的提出更是強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群眾文化以娛樂活動來展現社會現象,其內容形式多種多樣。以群眾文化中的創作歌曲為例,其旋律、詞曲都體現著當地的歷史、風土人情、文化底蘊,以小視角講述著人民的歷史生活,很多歌曲都是群眾文化的縮影、綜合文化水平的體現和廣大人民群眾勞動智慧的象征。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政府主導的惠民公共文化機構也在不斷狀大,普及文化知識、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機構的核心職能。公共文化機構的重要使命是滿足人民基本文化的需求,提升群眾文化水平、加強社會凝聚力、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群眾權益,只有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以多種形式記錄并普及群眾文化,才能更好地發展群眾文化。

二、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特點

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機構,例如各地的文化館、藝術館、圖書館等,其開展群眾藝術普及和公益課程是為了滿足人民基本文化的需求,豐富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體現著公益性、普及性、服務性。各地文化館開設的聲樂課程是面對大眾的公益課程,具有差異性、基礎性、多樣性、地域性的特點。

群眾文化中聲樂教學的差異性體現在由于群眾自身嗓音條件和理論知識基礎的不同,吸收知識的能力具有較大的差異性等方面。要做好群眾文化中的聲樂藝術普及,就要多轉換教學形式,盡量把專業術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話語和例子來輔導群眾理解藝術知識,還要對一些知識水平較低的學員進行針對性訓練。

群眾文化中聲樂教學的基礎性體現在參加公益聲樂培訓的大部分群眾的聲樂基礎知識都很薄弱。對于這種情況,聲樂教學需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進行,除了固定訓練基本的音高、節奏,聲樂的“呼吸、咬字、高位置、情感、歌曲強弱處理”等基礎聲樂技巧都需要進行重點普及和教學。

群眾文化中聲樂教學的多樣性體現在對不同聲樂唱法的教學,目前聲樂有“民族”“美聲”“流行”三大類別,在對群眾普及指導時,需要講述三種唱法之間的異同。

在奠定了學員的基礎聲樂知識以后,可以讓學員體會三種不同歌曲的唱法。無論演繹哪種唱法,能唱出“美的聲音,走心動情的歌聲,讓群眾欣賞的唱法,就是好唱法”。要引導群眾欣賞藝術美,既能欣賞不同唱法的魅力又能打破唱法與唱法之間的隔閡,建立聲樂的正確審美,提高群眾藝術修養。

群眾文化中聲樂教學的地域性體現在不同地區的文藝普及會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而產生一定的區別。因此,聲樂教學可以根據當地特色,收集當地群眾文化素材,把聲樂教學和地域特色相結合,還可以通過聲樂教學的方式來宣傳和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四川的清音、竹琴、揚琴等均可以在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中進行普及。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元素多種多樣,可以把公益藝術培訓和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結合起來,相輔相成,促成藝術文化普及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因為群眾文化聲樂教學中的這四大特點,教學及輔導人員要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服務廣大群眾,并進行文化引導、思想宣傳、國家政策普及等,真正落實“滿足人民過好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的文化政策。

三、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實踐

(一)新媒體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不同于高校的教學模式,其教授人群的聲樂啟蒙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忽略群眾具體情況的差異性,只上大班課,就無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但因為群眾數量龐大、教師資源有限,一對一的針對性課程暫時不能實現,所以,新媒體的運用在公共服務中的聲樂教學上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公共文化機構的聲樂教師可以根據學員的大概情況進行分班,除了公益課的常規教學之外,再把具體教授的課程知識點錄制成視頻,在公共服務中的網絡平臺上宣傳,借助各類網站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傳播,讓每個班的學員根據自身學習情況來進行觀看和學習,從而更好地完成知識點的掌握,縮短學習進度差異。通過宣傳教學視頻知識,還可以實現“云教學”,讓更多的群眾得到學習聲樂的機會,學員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來接受藝術普及課程的培訓,也充分體現了各地公共服務單位的公益性、普及性、服務性。

(二)舞臺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

群眾文化聲樂教學的舞臺實踐尤為重要,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能讓學員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進而促進平時的常規教學。聲樂教師在公益培訓中也需要變換多元化的音樂風格和教學形式,融入實時新鮮的音樂元素,傾聽群眾的精神需求,進一步輔助聲樂普及教學。筆者在聲樂公益課上的教學中嘗試階段性地展現聲樂教學成果,在公益大班上規定最后15 分鐘進行獨唱、重唱、小組唱的展示,班級成員輪流上臺演唱再點評。筆者發現,這類舞臺實踐會促進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加強班級凝聚力。在班級上進行了階段性展示后,學員從一開始的拘謹到勇敢地演唱歌曲,學習成果逐漸顯現。筆者所在的雅安市文化館組織了“公益課成果舞臺展示活動”,而每學期參與進來的學員均有很大的進步。因為舞臺實踐的緣故,每個班級有了完整的節目,公共服務單位就可以固定組織大型舞臺活動,提供多種多樣的舞臺機會來豐富廣大群眾的生活,讓學員有機會把常規課堂的知識在舞臺上發揮和表現出來。此外,還可以組織地區聲樂比賽,促進聲樂教學和藝術普及,號召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讓歌唱成為豐富群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課堂教學到小舞臺展示,從小舞臺展示再到大舞臺表演,讓廣大群眾從中獲得愉悅感和成就感,加大聲樂教學和藝術普及的影響力,充分實現群眾文化的參與性、娛樂性。

(三)合唱團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

聲樂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獨唱、重唱、小組唱、合唱等,但在群眾文化中受眾最廣的聲樂形式還是合唱。合唱有其獨特的魅力,首先需要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其次需要人聲的和諧、默契和配合。筆者根據自身實踐發現,大部分來雅安市文化館參加公益培訓的學員都是沒有樂理基礎的聲樂愛好者,組織他們參加合唱團可以讓他們學習到更多的系統知識,加深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水平和藝術普及深度。筆者在雅安市文化館的“大雅之聲合唱團”擔任團長,每周都要為合唱團組織訓練,更深刻地體會到合唱團對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具有很強的輔助作用。學員在公益培訓中學習了基礎的音高、節奏、聲樂技巧等,在合唱團則學習了聲音的平衡與和諧并傾聽各聲部之間的聲音融合,通過結合公益培訓的基礎知識來完成進階性訓練。合唱團一般有60~80人,隨著人數和多聲部的增加,學員能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的和聲效果,進而增加知識趣味性、形成團體凝聚力。在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中,公益小班課和合唱團的結合是一種創新與實踐,是多元化的聲樂教學形式。通過這種形式能夠進一步鍛煉學員的聲樂技巧,聲樂教師還可以傳授不同風格的作品,讓學員在不同的聲樂歌曲中分析和了解作品,把握音樂的強弱起伏,體會音樂的層次感、朦朧感。通過公益小班課和合唱團的結合,可以輔助學員提高對音準、節奏、發聲技巧、情感表現的把握,綜合提高群眾的音樂素養,加深聲樂教學和藝術普及的程度,讓群眾在趣味中學到更多知識,多方面地豐富精神世界。

(四)樂器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

在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中,樂器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聲樂普及是素質教育,是“欣賞美、聆聽美、歌唱美”,而樂器會讓群眾“欣賞美、演奏美、感受美”,兩者都是音樂藝術的一部分,相輔相成、不可分割。了解音樂旋律和音高需要借助樂器的使用,聲樂的演唱也需要聆聽音高才能模唱出來,形成旋律。在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中,使用較廣的樂器是鋼琴,因為其有容易模唱的音高特點,聲樂教師可以通過演奏鋼琴輔助學員演唱歌曲。筆者在聲樂教學中均用鋼琴伴奏,但在實踐中發現,長期用一種樂器伴奏會略顯單調。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的歌曲風格多嘗試一些樂器來進行伴奏,以提高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梢耘浜下晿返臉菲鬟€有很多,例如中國的傳統樂器二胡、古箏、古琴、琵琶、揚琴等,還有國外的弦樂器、管樂器、打擊樂器等,這些樂器都可以輔助歌唱和演奏旋律,并烘托藝術氣氛。聲樂在和不同的樂器搭配時會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進而對聲樂的學習產生輔助作用。例如,學習了鍵盤類樂器(鋼琴、電子琴等)就會對歌唱的音準、節奏、樂感更有體悟。在群眾文化的聲樂教學中,對樂器的運用尤為重要,聲樂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提供多種樂器讓學員進行學習,來感受不同樂器帶來的不同體驗,并進一步普及樂器對聲樂影響的認識,借用樂器的使用來深化聲樂教學。

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群眾文化需求不斷提升,群眾文化中的聲樂教學也需要循序漸進地發展,并通過多媒體技術、課堂教學、舞臺實踐、合唱團的進階訓練、鋼琴伴奏樂器的運用來綜合提升聲樂公益培訓水平。此外,還要加強現代網絡信息平臺的運用,真正把文化惠民、文化育民、文化樂民、文化富民落到實處,以“新”“美”“特”的教學理念,為廣大群眾帶來健康、向上、向善和優美的群眾文化服務,進一步提升廣大群眾對聲樂藝術的了解和認識,讓廣大群眾豐富內心生活,更多元化地抒發情感,從而提升群眾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廣大群眾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才能讓其更為主動地接受文化、創造文化。

參考文獻

①胡守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②朱雪紅:《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解析》,《華章》,2013年,第9期。

③陳長玲:《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調查與研究》,天津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④趙宇濤:《基于創新角度的聲樂教學方法及實踐應用——評〈聲樂教學藝術與方法創新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年,第9期。

⑤朱鳳姣:《淺談聲樂文化對群眾文化的推動作用》,《赤子(上中旬)》,2016 年,第24期。

⑥劉晚寸:《關于群眾聲樂藝術輔導教學的相關探究》,《大眾文藝》,2017 年,第9期。

⑦趙一潼:《社區群眾聲樂輔導之我見》,《大眾文藝》,2017年,第7期。

⑧傘佳卉:《基層群眾聲樂輔導教學之我見》,《音樂時空》,2015年,第11期。

⑨王學娟:《基于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創新的有效性探究》,《大眾文藝》,2020年,第7期。

⑩陳剛:《試論群眾文化志愿者在群眾文化實踐中的重要作用》,《大眾文藝》,2020年,第6期。

作者簡介

龐張柳,四川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雅安市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為聲樂(民族唱法)。

責任編輯 任麗姝

猜你喜歡
群眾文化
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策略
探究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淺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的打造
群眾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
以民間文藝團體推動基礎群眾文化的繁榮
芻議墨江縣農村業余文藝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談群眾文化的思想教育功能
關于當前群眾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