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背景下數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探討

2023-08-29 13:29楊靜淼文斌
經濟師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學目標思政教育教學模式

楊靜淼 文斌

摘 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面對社會的不斷發展,“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伴隨著課程融入思政的提出與發展,數學課程教學融入思政教育已經成為廣泛研究的問題。我們將探討如何將兩者有機地融合,在數學課堂上如何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思政教育效果,不僅促使學生們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可以獲得立足于激烈競爭的專業力量,更是要做好立德樹人,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擁有良好的思想品行,成為一個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詞:思政教育 數學課程教學 教學目標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061.3;F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203-03

作為教師要切實地認識到做好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時要全面貫徹好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工作中有兩個重要任務,就是教書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是一個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與德育資源,將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要素融入知識體系中,主要目標就是做到協同發展。通過對數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探討具體實施途徑,更好地進行數學課程教學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將德育與智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以適應當前數學課程教學在新時代思政教育的背景下,能夠產生更好的協同育人效果,為未來我國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1]。

一、數學課程教學融入思政教育可行性

(一)數學教學與思政育人宗旨統一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強,邏輯性強、應用性廣的學科,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任何科學技術都離不開數學。從學生終身發展的角度看,數學不僅要成為學生學習課程的工具,更要成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用到的具體數學知識并不多,但運用數學思維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邏輯推理能力等,將促進他們工作的合理量化和簡化。從課程思想政治理論的角度看,其目的是實現數學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育人宗旨的一致性,實現協同教育。思政教育與數學課程教學最終的目的都是培養學生成為能夠獨立解決問題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兩者的最終的培養人宗旨是一樣的,所以對于數學課程教學融合思政教育是可行的[2]。

(二)數學教學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資源

隱性的教育是指其教育目的和意圖并未完全地顯現而是隱藏在顯性教育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使其得到教育。同時隱性教育具有暗示性、多樣性、引導性、較少逆反性等特點,所以隱性的教育資源可以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融入。

數學學科自身包涵著豐富的隱性思政教育資源。數學中的美,數學家的理性精神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發掘的潛在的隱性思政教育資源。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也蘊含著大量隱性思政教育資源。例如,板書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程講解下來通過板書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晰所學知識,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就很直觀的展現。在有關尺規作圖的時候,教師即使不借助工具也可以畫得很完美,但是教師還是使用圓規與尺子進行作圖,從而向學生傳遞了一絲不茍的嚴謹精神。因為其蘊含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所以將兩者進行融合是可行的。

(三)數學教學師資隊伍思政教育優勢

為了將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二者聯系起來,此時教師正是重要中介,而二者怎么融合,如何更好地融合,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教師如何進行處理,教師能否很好地在課堂中實施等因素,尤其在數學教學方面,數學教師有著一定且不可或缺的優勢。

首先,在成為教師的學習階段大多數教師都接受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擁有一定的思想基礎,在對于數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理解得更為深刻,能夠更好地探索與發掘。教師在學習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要起表率作用,通過自身的言行來影響學生,實施潤物無聲的思政教育;其次,對于教師而言,在工作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汲取新知識、新內容、新思想,而思政教育正是教師需要不斷汲取的新內容,新思想。所以教師經過學習不斷地探索實踐,就能將思政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最后,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在管理學生中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有更多時間挖掘思政元素。

二、數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入途徑

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是所有數學課堂教育活動的出發點與歸宿,是掌握數學課堂的內容并對數學課程模式指導。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通過教師進行數學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和認知,培養求真務實的精神,勇于求知的態度,積極探索的情感。為了使學生做到全面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思政教育的融入教學目標有三個層次,即知識方面的目標、能力方面的目標、思想方面的目標,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需要我們更深入地進行探討[3]。

(一)數學課程教學目標中的思政教育

1.知識與技能中思政教育挖掘。知識和技能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基礎知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數學能力。對于進行數學教育,在小學、初中、高中還是大學的課程中,都會有這方面的要求和標準,隨著知識內容深度逐漸加強,不管是知識目標,還是能力的思想目標,重視程度都有所降低。對于思政教育與數學課程教學的融合,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從知識層面入手,在知識層次對思政元素的挖掘,將數學知識中的思政元素經過教師加工、提取后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既收獲知識又在思想上得到提升,也是最為直接的在數學課程教學融入思政教育的辦法。

2.過程與方法中思政教育融入。我國新課程標準下,都在實施過程與方法這一課程目標。從追求與注重學習的結果轉變為強調學習本身的過程,對主動性給與很大的關注,讓學生們體驗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中,正確地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方法。要求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取及掌握程度,還要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性格上的差異,以及自我能力的培養與發展,積極地探索每一位學生的自我學習途徑與方法,遵循每一位學生自我身心健康發展的原則與規律,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一位學生的創造力與潛能。過程與方法強調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收獲。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運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學習某一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進行探究,就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與不畏困難的精神。

3.情感與價值中思政教育升華。在融入思政教育的課程教學下,情感與價值的目標最為重要,也是融入思政教育的核心,我們也從三個層次含義進行討論。

第一層次含義是“情感態度層次”,也是最基本的層次??梢耘囵B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能夠形成質疑與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不畏困難、克服困難、建立自信,進而使學生能夠感受并欣賞數學的美,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緊密聯系。

第二層次含義是“德育層次”,教師可以通過數學史的發展和數學家的艱辛探索過程在課程中的融入,使學生在意志、道德、審美、習慣等方面受到教育。首先,對于數學本身就具有挑戰性,需要我們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學習,會培養人們堅韌不拔、嚴謹、積極探索等精神;其次,數學家的精神和他們的事跡,不僅可以讓人矚目而且激起一代又一代人科學熱情、奉獻精神。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國的數學史的發展和數學家的故事在不斷地熏陶中可以提高我們民族的自豪感,感受我們國家的文化的強大,增強文化自信。德育層次的實現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對知識不斷地升華,長期靠教師有意識的堅持。

第三層次含義是“哲學層次”,這一層次恰恰是對價值觀的升華。在課堂中,不僅要涉及情感態度與德育層次,還要進行哲學方面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對其進行更深一步的認識。在數學知識一點一點積累的過程中,在數學方法一次又一次的總結形成中,在數學思想的不斷發展過程中,這些日積月累的一小步,才形成今天書本中的知識。這些都是智慧的成果,是不斷敢于試錯的勇氣,以及不斷推翻和嘗試的斗爭。正確運用數學思維方法,對學生進行哲學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看待世界的方法論,是一項重要且艱巨的任務。

(二)數學課程教學模式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一個課程中對于教學模式的掌控影響整個課程的進度和學生所收獲的內容。課堂中我們所熟悉的數學教學模式有講解—傳授式、引導—發現式、自學—輔導式、活動—參與式等。講解—傳授式的主要特點就是教師進行講解,教師作為知識的傳遞者,學生被動且枯燥地接受知識。對于思政教育的融入主要以教師口頭傳授一些明顯帶有思政色彩的知識,是較為明顯也是最為直接的方法,但是不少教師也擔心中間穿插思政有關的知識會打亂學生思路影響課程進度。其余三種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設計課程的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參與,這就考驗教師對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與設計。所以,教學模式的調整與設計,可以使思政教育融入數學課程教學[4]。

(三)數學課程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政教育

1.融入數學名人事跡。教師將數學家的成就和事跡等內容進行思想品質的培養和提煉。在我們已經學到了相關理論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將其作為一種背景貫穿于課程的教學中,既可以把思政教育直接融入到數學課程的教學中,節約課程講授的時間;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隱性思政教育,數學家也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與方向。數學家的事跡十分適合隱性的思政教育,也讓學生能夠主觀的意識到我們要學習數學家的哪些方面,該如何去學習。

例如,在課堂上講解微積分開創者的故事,微積分的開創者是德國著名科學家萊布尼茨。他從一開始不是單單只研究數學這門學科的,他本身是一名哲學家,后來才逐步只專心研究數學,最終成為數學家。此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分析。高等數學比同學之前在中學所學的數學知識難度要大。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讓他們擺脫心中那些極端的想法,專心細致地學習數學知識,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努力學習,做到不氣餒不放棄。讓學生們了解一些知名數學家們的故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數學家們作為榜樣,有應對挫折和困難的決心,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輕易實現的,這樣使學生在以后面對問題時,也會勇敢面對和克服,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所以,數學家的事跡十分適合隱性的思政教育,也讓學生能夠主觀意識到我們要學習數學家的哪些方面,該如何去學習。

2.融入數學學科發展史。通過講解數學學科的發展史,介紹數學這門學科的進步歷程,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獨有的文化。講解數學發展中的三大危機是如何出現的,并做了哪些努力最終得到解決的,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這個龐大的系統,是如何一點一點構建起來的,理解科學同樣也可能面臨巨大挑戰,要有勇氣對科學提出質疑和做出犧牲。

3.我國的數學成就。愛國主義教育是新時代青少年必須要接受的教育,教師通過講述中國古代時期數學的輝煌成就,并與同時期其他文明的發展程度作對比,使學生增強民族認同感,提升文化自信,激發愛國熱情,使學生能夠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貢獻。在數學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不單單是講解數學史一樣就是思政教育的融入,我們可以通過數學文化的滲透,利用好資源,將思政教育較好地融入數學課程教學。如今在數學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我們可以通過數學文化的滲透,數學思想的互相傳遞,利用好資源,將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數學課程教學,使學生感受到上的不僅僅是一節簡單的有關數學史的數學課。

(四)在課程評價和反饋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課程評價的體系中,把價值引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者有機融合,統一作為教學目標納入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中。在新時代,新時期的背景下,改變以往的終結性評價標準,例如上交論文或者課題匯報的形式,如今應該注重過程性考核的比重,增加更多形式,教師應全方位,全方面的去考量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疫情期間線上上課的學習情況,線下活動課中,各門實踐活動的完成情況等等,從課堂小組討論、論文的提交及質量情況、平時課后作業的完成度、課堂中積極表現等方面綜合評價,使其在最終的評價體系中體現出新時代下育人的教學效果。通過改變課程的評價與反饋方法,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能夠注重對課程的整體學習過程而非只注重最后的結果。通過改變評價與反饋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課程中收獲知識,感受數學學習魅力,享受學習過程,收獲更多除知識外的思想與能力,這也是數學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一種較好的措施。在改變考核方式的同時更好地實施課程思政,得到效果更好的課程反饋[5]。

三、總結

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數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分析了實施融合的可行性,從數學課程教學的幾個方面提出了幾項舉措,首先數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是可行的,它們的育人的宗旨都是為社會主義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數學課程中擁有著豐富的隱性思政教育資源,數學隊伍師資的優勢也是推行課程思政的重要環節。其次是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可以考驗數學教師對融入思政教育的把握程度,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取決于教師對思政元素的挖掘。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與教學內容的選擇使得思政教育在教學中進行滲透,可以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最后在數學教學模式的調整與改進課程評價與反饋機制方面,雖然沒有直接的數學知識傳授,但是通過這種潛意識的培養更能夠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使學生在德智兩個方面得以發展,實現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思政教育的融入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仍需繼續研究的課題,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數學課程發展的趨勢,但部分教師理解還不夠深刻,還需繼續研究與探討,不斷地在實際教學中進行實踐,使數學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愈加成熟。

[基金項目:本文為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項目編號:GJB1421144)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鐘平,馮秋芬.思政教育融入在高校數學教學的意義與措施[J].公關世界,2020(08):119-120.

[2] 張凱,段嫵迪,辛海燕.課程思政研究綜述[J].職業技術,2021,20(04):1-6.

[3] 肖翔,楊蘭清.大學數學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28):184-185.

[4] 潘騰,張曉嬌,徐向陽,等.《數學史與數學教育》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20,41(06):14-17.

[5]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02):50-58.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理學院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楊靜淼(2000—),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人,佳木斯大學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學教育;通訊作者:文斌(1972—),男,黑龍江省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理學院數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教育理論與實踐。]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教學目標思政教育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討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透過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圓周運動》 教學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