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領域圖書資源不均衡分布及其治理邏輯

2023-08-29 13:33王倩湯二子
理論觀察 2023年5期
關鍵詞:區域性

王倩 湯二子

摘 要: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圖書資源分布均衡與否是一個透視教育公平的指標。對于基礎教育在校生來說,圖書可看成直接的圖書資源,供其閱讀的圖書室面積可看成間接的圖書資源。利用中國教育數據分別檢測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生均圖書室面積與圖書數量,發現處于更高階段的在校生人均擁有的圖書室面積與圖書數量均較大,這種差異可利用理解與閱讀能力隨著年齡增加而上漲給予部分解釋。圖書資源城鎮鄉三級分布的檢驗結果有別于傳統的教育資源城鄉分布差異,即鄉村學校的生均圖書資源整體上要比城鎮地區更為豐裕,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越來越多的鄉村學齡兒童就讀于城鎮地區的學校所致,因而不能當成鄉村地區學校圖書資源建設得到更多政策支持的依據。對于圖書資源的區域性分布,中西部地區相對不如東部地區,這與傳統的教育資源分布差異類似。依據檢驗結果,教育領域圖書資源建設與管理的治理邏輯應該是重點采購具有立德樹人作用的圖書與激勵在校生充分使用圖書資源并嘗試跨區域調撥被閑置的圖書。

關鍵詞:圖書資源;基礎教育階段;不均衡分布;區域性

中圖分類號:G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5 — 0134 — 09

一、引言

在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中,民生始終是執政為民的中國共產黨重點關注的議題,盡最大努力滿足新時代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成為黨帶領人民治理國家的目標。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要為民生服務[1],所以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是確立下來的戰略。教育既是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種方式,比如教育通過增進受教育者感知世界與認識萬物的能力而覺得生活有滋有味,引導人走向生命自覺與像人那樣去生活[2]。教育本身亦是民眾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難以想象愿意接受教育但又得不到教育的民眾會對生活感到滿足。然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所總結的社會主要矛盾那樣[3],當前教育領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與民眾對教育的需要之間存在著矛盾。教育的不平衡發展使得呼吁教育公平的聲音不絕于耳,推進教育公平是無數教育家與教育管理者奮斗的目標。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與民眾對教育具有類似偏好這種結構性矛盾,成為有文字記載以來中國教育史上就在面對的一大難題。

作為傳播知識與文化的載體,圖書既是普通民眾日常汲取精神養料的主要源泉[4],更是受教育者特別是在校學生獲取知識與感受文化魅力的重要資料。無論哪個階段的在校生均需教材與輔導書以供學習之用,比如高校學生需要大量的高等教育圖書與參考資料用于專業課與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需要各個年級的教材以及輔導資料用于課本知識的學習。在直接的知識學習之外,課外讀物一直都是在校生認識世界與感悟生活以培養正確三觀的重要補充。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足夠重視之際,儲備并引導學生閱讀文化典籍成為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與管理的側重點[5]。在倡導素質教育的基礎教育階段,讓在校中小學生甚至幼兒園兒童擁有充足的符合年齡特征的課外圖書讀物是其初步樹立正確三觀的知識與文化源泉。簡言之,對于受教育者來說,圖書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教育資源。因此,教育公平中自然包含著相同階段受教育者能夠獲得大致相同的圖書資源這一要求。反之,同一階段的受教育者所能獲得的圖書資源相差甚大是顯現教育如何不公平的一個指標,也是促進教育走向公平的一個改進方向。

對于教育分布不公平,已有的文獻主要從教育經費的投入與支出、教師學生比、高等教育機構所在地、升學率等地區性差異進行研究[6],很少全面且系統地涉及教育領域圖書資源不均衡分布這一議題。對于圖書資源分布,相關文獻傾向于從服務全體公民的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分布差異性這一角度來測算不均衡程度[7],即使某些研究涉及教育領域的圖書資源分布,也拘泥于探討高等教育機構如高校圖書館館藏紙質或電子資源的區域性分布差異[8],很少涉及到基礎教育領域圖書資源分布的測算?;A教育層面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財政直接撥付經費用于向受教育者免費提供教材與讀本等圖書資料,從而研究者可能認為基礎教育階段不存在圖書資源分布不均衡這樣的問題。由于圖書資源不僅用于知識學習,更應該服務于發展素質教育這一目標,所以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面臨的圖書資源多寡以及閱讀圖書的環境優劣決定著能否充分發揮素質教育應有之成效,即對能否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學生具有影響。鑒于此,依據最新的權威數據測算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分布的不均衡程度并據此提出治理邏輯,既能填補目前學術研究上的空白,亦有重要的政策啟示價值。

二、數據來源與粗略性統計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每年都會出版《中國教育統計年鑒》,該年鑒所提供的數據信息權威且詳實,使之成為研究中國教育領域相關議題最為重要的資料。由于編撰如此龐大的數據信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因而該年鑒和其它宏觀數據一樣,也存在公布時間上的滯后性,《中國教育統計年鑒2018》記錄了2018年中國教育領域的相關數據信息。由于教育領域的圖書資源存在累積性,同時可以預期宏觀層面的圖書資源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從而利用2018年數據信息所進行的統計分析,至少可以在未來5年里都有參考價值。該年鑒分別記錄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分為高中階段教育與初中階段教育)、初等教育(小學)、工讀學校、特殊教育與學前教育等六個教育階段的數據。為了聚焦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分布的不均衡測度,因而不再討論高等教育階段的情況,工讀學校同樣不在樣本選擇范圍內。由于統計口徑的差異,對于高中階段的教育,只選擇普通高中數據。對于特殊教育來說,由于受教育者受限于身體機能等影響,對于圖書資源的偏好與其它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差異甚大,比如接受特殊教育的視力殘疾學生可能更偏好有聲讀物等,所以也不選擇特殊教育階段的數據。因此,最終選擇普通高中、初中、小學與幼兒園(學期教育階段)的數據作為樣本進行分析,這基本上囊括了絕大多數正在接受基礎教育的學生。

為了測算圖書資源的分布狀況,首先應該厘清何為圖書資源。很明顯,教育機構所擁有的圖書數量是主要的圖書資源。當前,高等學校圖書館以及很多公共圖書館將相當多的經費投入到電子資源建設上。對于基礎教育階段來說,圖書還是以紙質圖書形態為主,因為青少年兒童階段不宜過多使用電子產品去閱讀電子圖書資源幾乎成為醫學家、教育家、政策制定者以及家長群體的共識。因此,根據年鑒中所提供的基礎教育各階段圖書數量就能了解相應的圖書資源狀況。此外,對于財政撥款的教育機構來說,所擁有的圖書資料一般都會儲藏在專門的圖書館舍之中,在校學生前去這些館舍才能借閱與使用。因此,圖書館舍的建筑面積是影響紙質圖書使用的關鍵性決定因素。無論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人均館舍面積一直都是研究者以及管理者所關注的議題。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一般會允許使用者借閱一定數量的紙質圖書,而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借閱限制一般要比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嚴格的多。這意味著基礎教育階段的在校生可能要比高校學生更加需要閱讀空間以供其使用圖書資料。圖書數量可以看成直接的圖書資源,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室面積可以看成間接的圖書資源,因為圖書室是輔助紙質圖書資源被在校生使用的一種“資源”。如此看待圖書室與圖書資料的話,分別按照基礎教育各階段的圖書室面積與圖書數量來測度圖書資源分布情況就能洞悉出更多的信息。

根據年鑒所記錄的數據,2018年普通高中、初中、小學與幼兒園在校(園)生(以下統稱為“在校生”)分別超過2375萬、4652萬、1億、4656萬,足見中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任務之繁重。對于圖書資源總量來說,基礎教育各階段的圖書室面積總和也不小,圖書數量更是相當驚人,比如小學階段的圖書數量超過了24億冊。直接對比不同階段的圖書資源總量無法顯示分布的差異性,即學生數更多的教育階段對應更多的圖書資源不能作為分布均衡與否的判斷證據。因此,根據原始數據信息,分別計算出基礎教育各階段在校生生均圖書室面積與生均圖書數并記錄在表1中。

表1中的數據可以作為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不均衡分布的縱向例證,因為隨著年級越高,生均圖書室面積與圖書數都更高。這種不均衡分布有其內在合理之處,因為隨著年級越高,在校學生所具有的閱讀能力越強,因而對其提供更大的閱讀空間與更多的圖書數量就顯得較為合理。例如,幼兒園兒童可能只會看一些故事類的早教讀本,閱讀速度也非常緩慢,但普通高中生已經具有了相當高的理解與閱讀能力,從而普通高中生相對于幼兒園等低年級學生獲得更多圖書資源符合教育發展規律。表1中信息無法讓人判斷這種不均衡分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可用閱讀能力與教育發展規律來解釋,比如普通高中在校生人均擁有0.76平方米圖書室,而初中生這一數據只有0.35平方米,普通高中生人均擁有40本以上的圖書,而初中生人均擁有的圖書數不足36本。對此,難以準確分析這種差異是否正好符合閱讀與教育發展規律所確定的圖書資源在不同階段應有之變化,即相對于初中生所擁有的圖書資源,高中生應該擁有的圖書資源數量是低于還是高于已有的圖書資源是無法回答的,而這是剔除教育發展規律后研究圖書資源分布均衡與否的關鍵點??傊?,表1只能算是某種粗略性的數據統計結果。如果堅持基礎教育階段所有在校生應該擁有相似的圖書資源這種理念,那么表1就可當成圖書資源在基礎教育不同階段具有不均衡分布的例證。如果考慮越高年級的學生越需要圖書資源這種教育發展規律以后,表1中信息可能就有更多的合理性。接下來,通過橫向比較基礎教育各階段圖書資源分布狀況,將會更加清晰地看出教育領域圖書資源分布的均衡與否。

三、城、鎮、鄉三級分布

提起教育領域的不均衡分布,城鄉差距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與受教育者及其家庭所面對的主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3],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次強調“要加快建成平等面

向每個人的教育,努力使每個人不分性別、不分城鄉、不分地域、不分貧富、不分民族都能接受良好教育”[9]。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穩定教育投入,優化投入結構,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10]。李克強總理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繼續指出“在教育公平上邁出更大步伐,更好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高校招生繼續加大對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力度”[11]。李克強總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同時具體指出“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童就近入學,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保?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消滅絕對貧困以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黨和國家重要的議題。在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的《鄉村振興促進法》中,以法律形式確定“國家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資源向農村傾斜”。這些重要論述與法律規定對于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維護城鄉教育公平具有全局性的指導意義。在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的城鄉分布究竟如何呢?

對于圖書資源城鄉分布這一議題,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均因自身特點而很難估計圖書資源如何在城鄉之間分布不均衡。高校圖書館基本上會隨著高校選址在城市或郊區,從而區位選擇決定著高校圖書館資源幾乎很少屬于農村地區。即使極少的高校圖書館接近或坐落在農村地區,排他性的使用原則即只面向本校師生開放圖書館這種普遍性的規定,也使其不能對居住在農村地區的民眾提供館藏資源,因而不能將其館藏的圖書資源算成農村地區擁有。對于較大型公共圖書館如縣區級及以上的公共圖書館,其選址同樣集中于城市。當然,公共圖書館可以面向所有具有中國國籍的民眾開放,居住在農村地區的民眾可以前往任何公共圖書館查閱與使用圖書資源。盡管理論上看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中的圖書資源不分城鄉與區域而平等地向所有民眾開放,但地理位置的差異性還是對民眾的使用產生著巨大影響,比如很難想象為了使用某些圖書,農村地區的民眾愿意趕路幾十里甚至上百里前往城市里的公共圖書館。在農村地區,當前某些小型的農村圖書館或圖書室是蓬勃發展的新生事物,本質上屬于公共圖書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較大型公共圖書館遠離農村而對農民使用圖書資源的不利情況,但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源大量集中于城市地區依然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測算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的城鄉分布,既是考察教育領域相關資源分布狀況的方式,也是在城鄉層面探究圖書資源分布的嘗試。

原始數據中按照城區、鎮區與鄉村分別記錄了普通高中、初中、小學與幼兒園在校生數以及圖書室面積和圖書數量。因此,可以按照城鎮鄉三級單位分別計算基礎教育各階段在校生生均圖書室面積與生均圖書數,表2與表3分別記錄了相關信息。

根據表2中的測算結果,可以看出:1.對于普通高中來說,鄉村地區在校生人均擁有的圖書室面積與城區相似,鎮區最低;2.對于初中來說,鄉村地區在校生擁有的人均圖書室面積最大,城區次之,鎮區最低;3.對于小學來說,鄉村地區在校生擁有的人均圖書室面積也是最大,鎮區次之,城區最低;④對于幼兒園來說,城鎮鄉三個地區在園生所擁有的人均圖書室面積相差不大。據此,可總結為:鄉村地區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擁有的人均圖書室面積整體上超過了城鎮地區。

根據表3中的測算結果,可以看出:1.對于普通高中來說,城區在校生人均擁有的圖書數最多,鄉村地區與之相比稍少一些,鎮區最少,并且鎮區比城區與鄉村地區少的幅度較大;2.對于初中來說,鄉村地區在校生擁有的人均圖書數最多,城區與鎮區相似且比鄉村地區有較大幅度的減少;3.對于小學來說,鄉村地區在校生擁有的人均圖書數最多,城區與鎮區相似但比鄉村地區少的幅度相對較??;4.對于幼兒園來說,城鎮鄉三個地區在園生的人均圖書數相差不大,但鄉村地區最少。據此,可總結為:鄉村地區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擁有的人均圖書數量整體上也高于城鎮地區。

表2與表3的分析結果表明僅從圖書資源分布角度來看,不存在鄉村相對于城鎮具有教育資源劣勢這種傳統差距。城鄉教育資源分布確實存在著差距,但鄉村地區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不比城鎮地區差,甚至還比城鎮地區更豐裕的原因可能只是源自教育發展的自然結果。教育機構的圖書室建設以及圖書資料的購買一般都要花費公共財政資金,因而圖書室以及圖書作為公共資源,除了少許圖書折舊銷毀以外,圖書室面積以及圖書數量幾乎都是只增不減。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學齡學童隨著家庭遷居城鎮地區,因而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機構中所接受入學的學生越來越少。圖1就是測算的基礎教育各個階段城鎮鄉三級地區在校生數的占比情況,可以明顯發現農村地區的在校生占比最低。這種學生由農村地區流動到城鎮地區,同時已經建設的圖書室與購買的圖書數不會因為農村地區學生前往城鎮地區入學而自動調撥到城鎮地區,從而造成了農村地區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比城鎮地區在校生擁有更多圖書資源這種“反”傳統的城鄉教育資源分布狀況。

談及教育資源分布,鄉村地區不及城鎮地區幾乎成為了某種社會共識。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來說,無論是直接的圖書數量還是間接的圖書室面積,鄉村地區都不比城鎮地區差,甚至總體上還比城鎮地區更為充足一些。這一發現可能會讓關注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分布的研究者稍感欣慰一些,但造成這種狀況的內在驅動力可能只是源于城鄉人員流動變化,即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學齡兒童就讀于城鎮地區學校,導致農村地區生均圖書資源自動增加而城鎮地區自動減少,并非政策對農村地區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建設給予了傾斜。

四、區域性分布

盡管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分布不存在傳統意義上的城鄉差距,那么該領域圖書資源分布區域性“東強西弱”傳統差距是否存在呢?對于省級地區,分別查詢到它們基礎教育各階段在校生數據以及對應的圖書室面積與圖書數,通過計算分別得到它們的普通高中、初中、小學與幼兒園四個階段在校生生均圖書室面積以及生均圖書數,將這些信息分別畫在圖2與圖3之中。

根據圖2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在基礎教育相應階段,各個省份的生均圖書室面積存在較大差異。例如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生均圖書室面積相對較大,東北地區以及云貴地區的生均圖書室面積相對較小。如果說相同教育階段的在校生應該獲得空間相似的圖書室供其閱讀之用,那么圖2就能作為圖書室面積這種間接圖書資源在省份地區之間具有不均衡分布的證據。以普通高中在校生來說,吉林地區生均擁有的圖書室面積僅為0.38平方米,而北京的生均圖書室面積達到了1.93平方米,北京是吉林的5倍以上,可見不均衡分布的程度較大。盡管初中、小學與幼兒園生均圖書室面積的分布相對于普通高中要集中一些,但總的來看同樣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等。據此,可總結如下:基礎教育各階段在校生生均圖書室面積在各個省份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因而這種間接的圖書資源在區域性分布層面表現出了非均衡性。

根據圖3顯示的信息,基礎教育各階段的生均圖書數量在各個省份之間的分布同樣存在著較大差異。還是以普通高中在校生為例,生均擁有圖書數最高省份是北京的131本,最低省份是河南的17本,足見差異之大。初中、小學與幼兒園階段的生均圖書數的地區差異比普通高中要小一些,但同樣具有明顯的優劣之分。據此,可總結如下:各個省份之間基礎教育各階段在校生生均圖書數量的差異較大,所以直接的圖書資源與間接的圖書資源一樣,也具有區域性的不均衡分布特征。

在中國背景下探討區域性分布,研究者特別青睞于東中西部的差異。根據已經處理的數據,可以進行精準的統計檢驗。構建區位虛擬變量組,將東部地區作為基準組,中部地區虛擬變量設為X1,西部地區虛擬變量設為X2。當某個省份屬于中部地區時①,X1=1,否則X1=0;當某個省份屬于西部地區時,X2=1,否則X2=0。利用OLS檢驗以下方程:

Yi=C+?茁1X1i+?茁2X2i+?著i

其中分別代表基礎教育相應階段生均圖書室面積與生均圖書數量,下標i表示相應的省份。系數?茁1與?茁2的估計值與標準誤(t統計值)分別表明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相對于東部地區生均圖書室面積與生均圖書數的差異及其顯著性水平。分別按照普通高中、初中、小學與幼兒園進行檢驗,生均圖書室面積的檢驗結果記錄在表4中,生均圖書數量的檢驗結果記錄在表5中。

根據表4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對于普通高中與初中階段的在校生來說,中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生均圖書室面積均要顯著低于東部地區,并且普通高中在校生生均圖書室面積的東中西部區域性差異最大。然而,對于小學與幼兒園階段來說,生均圖書室面積在東中西部地區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據此,可以總結得到:相對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普通高中與初中在校生人均擁有的圖書室面積顯著低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的小學與幼兒園在校生人均擁有的圖書室面積在常用的顯著性水平上與東部地區幾乎沒有差異。

根據表5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各階段生均擁有的圖書數量均要顯著低于東部地區,并且越高教育階段的在校生,東部地區要比中西部地區具有更大的生均圖書數量優勢。據此,可以得到如下結論:中西部地區基礎教育階段在校生人均擁有的圖書數量顯著低于東部地區,從而給出了強烈的圖書資源區域性不均衡分布的證據。

通過對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的區域性分布所進行的測算與檢驗,發現了相當強烈的不均衡分布的證據。相對于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的城鄉分布狀況,政策制定者以及教育工作者試圖緩解區域性分布的不平衡性可能是未來的治理重點。

五、治理邏輯

政府應該肩負公共物品有效供給的責任,但是教育并不屬于經濟學中所定義的公共物品。當把教育看成一種“物品”,在絕大多數時刻它既具有競爭性,也表現出排他性,因為增加一個接受教育的人會給其他受教育者產生額外成本如師生比下降而影響其他學生,并且具體的學校所提供的教育也會把某些受教育者拒之門外如區域性入學條款限制等。政府應該關注教育的根本原因來自教育的正外部性,古今中外的歷史經驗表明教育通過增進民眾的見識而使人社會化。一旦認定教育具有正外部性,那么個體在教育上所進行的投資相對社會所需水平而言就較低,政府提供甚至強制要求公民接受教育才能彌補教育的不足,正如中國實行多年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就帶有強制性要求所有學齡兒童必須接受教育的規定。政府為了辦好教育,年年都在提高教育經費的財政撥款,幾乎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受教育者的所有學雜費用,同時也在盡力緩解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布。

如果把教育拆分為教學與育人,那么當前中國的教育其實陷入到教學過度與育人不足的困境之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現在,教育最突出的問題是中小學生太苦太累,辦學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視太功利”[9],深刻地表明中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階段陷入到重應試不重育人的“頑瘴痼疾”。政府扶持教育的根本原因是個人的教育投資會因其無法得到教育的社會正外部性所對應的收益而不足,可是當前基礎教育階段的在校生卻太苦太累,主要原因是家庭為了應付考試而竭盡所能地在教學上進行投資,例如很多中小學生都報名參加課外輔導機構學習而消耗掉大量時間與精力。這意味著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知識教學的私人投資可能并不少,甚至存在過度投資,那么政府應該將扶持教育的精力放在育人這個環節,要將立德樹人的要求完全落實到體制機制上并在實際教育管理中堅決執行。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建設來說,除了教學必須的課本之外,應該將更多的財政經費用于能夠服務立德樹人目標的圖書資料購買,比如采購在學生理解能力范圍內的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書籍等。利用財政經費購買的圖書資料屬于公共資源,應該監督這些資源的使用情況,圖書資源閑置就是嚴重的浪費。教育管理者應該引導在校生閱讀與使用已經擁有的圖書資源,營造良好的圖書閱讀環境就是一種激勵方式,所以建造或整合資源以便形成專門的圖書室來供在校生閱讀之需是圖書資源管理的題中應有之意。

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知識儲備的積累,受教育者的認知與理解能力都在逐步成長,具體可表現在閱讀圖書資料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因此,處于基礎教育更高階段的在校生理應得到更多的圖書資源。中國教育領域圖書資源縱向分布的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即從幼兒園到普通高中,生均擁有的圖書室面積以及圖書數量均會越來越高,但這種圖書資源分布結構是否完全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卻不得而知,只能借助于實際觀察。例如,如果普通高中在校生覺得圖書資源不足而為小學生提供的圖書資源幾乎閑置,那么即使當前普通高中在校生人均圖書量遠超小學在校生,教育經費還需更加集中到為普通高中生采購圖書之上。由于基礎教育各階段圖書資源存在較大的相互使用壁壘,比如專門為普通高中生采購的圖書,幾乎無法讓小學生與幼兒園使用,因為后者難以理解這些圖書的內容,甚至連初中生也不能充分理解。同樣,為小學生或幼兒園兒童采購的帶有啟蒙意義的圖書畫冊,對于中學生來說也沒有太大的教育意義。這種圖書資源使用壁壘,使得教育管理者應該時刻注意其為不同教育階段所采購的圖書資料是否符合結構優化標準,否則一旦圖書采購并投入使用以后,當某個階段在校生對圖書資料的需求無法滿足之時,很難在短時間內通過調整其它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料對其進行補充。

教育資源城鄉分布差異一直令人不安,因為這種不公平難以在短時間內徹底根除?;A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無論是在校生閱讀空間的圖書室面積還是圖書資料的數量,鄉村地區幾乎都要比城鎮地區更加豐裕。這種不同于教育資源城鄉分布傳統差異的發現,不能簡單地將其認定為農村地區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更具優勢,因為圖書資源不是人為地集中到農村地區,而是隨著城鎮化趨勢以及家庭更加重視教學應試等因素,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學齡兒童前往城鎮地區求學,導致農村地區生均圖書資源的計算值更大。城鎮相對于農村擁有更多教育資源如更高師生比之時,教育管理者試圖改善農村地區的師資,甚至鼓勵就職于城鎮地區的教職員工支援農村教育事業,即努力將相對較多的城鎮教育資源輸送到農村以緩解教育不平等。同樣,農村地區基礎教育階段擁有更多的圖書資源,教育工作者也應考慮是否將原本調配給農村學校的某些圖書隨著農村學生前往城鎮求學而輸送到城鎮地區學校,特別是當農村地區的圖書資源被閑置之時。

基礎教育階段圖書資源區域性分布和其它教育資源一樣呈現出不平衡,中西部地區在普通高中與初中兩個階段的生均圖書室面積與生均圖書數量均要顯著低于東部地區,中西部地區在小學與幼兒園階段的圖書數量也顯著低于東部地區,從而東部地區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更具優勢得到了強烈的經驗證據認證。由于基礎教育相同階段的學齡兒童具有類似的認知與理解能力,同時圖書資源的運輸幾乎不存在折舊損耗,從而在全國范圍內將資源閑置的圖書由相應省份調撥到資源較為緊張的省份較為容易實施。從教育的絕對公平角度來說,身處中國大地上的所有學齡兒童,只要所在年級相同,理應得到相同的圖書資源,不能因為所處地區的學齡兒童數量較多或者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就只能獲得較少圖書。由于再分配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相對于其它資源更具可行性,所以教育管理者以圖書資源公平分配作為實現所有教育資源區域性公平分配的突破口,可能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依據教育特別是育人的社會正外部性,政府扶持基礎教育的圖書資源建設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的,優化各個階段的圖書資源結構并鼓勵與引導在校生使用已有的圖書資源,關注有別于傳統城鄉教育資源分布差異的城鎮鄉圖書資源狀況,重視區域性分布的不平衡,以充分使用教育領域圖書資源為宗旨,特別需要防止圖書資源被大量閑置,成為當前教育領域圖書資源建設與管理的治理邏輯。

六、結論

在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之中,獲得良好教育是內在要求之一。局部地區教育資源不充分以及教育資源分布不平衡是干擾民眾公平地獲取教育的主要矛盾,因而致力于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分布問題,一直受到研究者以及政策制定者的關注。教育資源包羅萬象,具有承載科學知識與傳承文化思想作用的圖書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在校生來說,提供其閱讀之用的圖書室面積可以看成間接的圖書資源。利用權威的數據進行檢驗,發現基礎教育更高階段的在校生人均擁有的圖書資源相對更多,這可用閱讀與理解能力隨著年齡逐步提升進行解釋,但這種分布差異究竟有多少可歸為“合理”部分卻難以知曉,只能在日常管理中監控不同教育階段在校生對于圖書資源的使用情況。對于圖書資源城鎮鄉分布的檢測,發現了與其它教育資源不同的城鄉分布差異,即鄉村學校生均擁有的圖書資源相對要比城鎮地區學校更為豐裕。這可能是越來越多的鄉村地區學齡兒童前往城鎮地區學習所產生的自然結果,并非在建設鄉村地區基礎教育圖書資源時給予了政策傾斜與照顧。對于區域性分布,基礎教育階段的圖書資源與其它教育資源類似,呈現出東部地區更具優勢的態勢,使其成為治理教育領域圖書資源不均衡分布的主攻方向。

在社會主義的教育實踐中,既重視對受教育者傳授知識與技能的課程教學,更會強調增進受教育者社會品德的立德樹人目標。目前,私人部門對教育中的課程學習投資可能已經過度,但對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投資卻過少,這是社會呼吁要給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減負的根本原因。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是政府應該扶持教育發展的最強理由,但教育經費更應向育人領域傾斜。在基礎教育階段,應該采購具有立德樹人功能的圖書資料,比如在學生認知能力范圍內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書籍等。在教育領域圖書資源的治理中,始終要把資源的充分利用作為根本宗旨,否則那些花費公共財政資金購買的圖書資源一旦被閑置,就會造成嚴重的公共資源浪費。

〔參 考 文 獻〕

[1]程斯輝,江俊偉.新中國成立70年教育管理的價值取向演進探析[J].現代教育管理,2019(12):1-8.

[2]王威,楊道宇,溫恒福.基于“實踐作為價值本體”教育目的之分析[J].學術交流,2013(01):207-210.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4]楊嵐.文化傳承視角下全民閱讀現狀與對策研究[J].編輯之友,2014(05):22-25.

[5]吳漂生.基于文化自信的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05):49-53.

[6]王少義,杜育紅.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地域不公平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05):19-23.

[7]王倩,彭沖,湯二子.中國公共圖書館資源省際分布差異行的測度[J].圖書館,2018(10):38-44.

[8]白崇遠.我國東西部高校圖書館電子文獻資源分布對比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06):98-101.

[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8.

[10]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

[11]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2.

[12]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EB/OL].http://www.gov.cn/premier/2022-03/12/content_5678750.htm,2022-3-12.

〔責任編輯:楊 赫〕

猜你喜歡
區域性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全面推進區域性機構養育 傾力保障孤棄兒童健康成長
引發四川盆地區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的通知 國辦發〔2017〕11號
正確認識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
透析新聞采訪的獨特視角與寫作中的區域性特點
北京區域性新城帶動區域城鎮化研究
基于“文化潤教”的區域性學校文化建設實踐探索
區域性綜合管理模式對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7·28”渭河區域性大暴雨天氣過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