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書法期刊地域性研究

2023-08-29 07:20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書畫社團書法

趙 帥

(河南美術出版社 書法編輯室,河南 鄭州 450016)

民國時期,期刊數量眾多,種類龐雜。據許志浩編著的《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1911—1949)》一書的不完全統計,民國時期所刊發的與美術有關的期刊有四百余種,其中與書法有關的期刊有一百多種。20世紀上半葉的書法??小稌鴮W》《草書月刊》,書畫綜合性雜志有《故宮周刊》《墨印》《墨海潮》《金石書畫》《東方雜志》等,這些書法期刊中記錄了當時書學大家的一些寶貴的書法思想理念。比如,沙孟海先生的成名作《近三百年的書學》便刊發于《東方雜志》,胡小石先生的《中國書學史緒論》刊發于《書學》雜志。這些期刊對促進書學研究所起到的作用是此前僅靠數量有限的幾本著作所無法比擬的,中國書學研究由此具有了更大更強的傳播普及平臺。

民國時期,許多著名書家都參加過社團,而這些社團的主要活動基本上都是出版刊物、組織書展活動、發表個人著作或字帖等。許多書畫期刊的創刊人或者主編在當時的書畫界都有著一定的話語權。這些人也在期刊中經常發表學術言論,其觀點在理論界往往都能起到一定的學術引領作用。這就意味著期刊具備較高的史料價值,因為期刊的作用不僅僅在于其大眾傳播的主要功能,它還有具有聯系書畫社團活動、傳播專業學術理論思想、打造學術交流平臺、保存真實圖文資料的作用。民國時期,與書法有關的期刊發展迅速,不僅在數量上有明顯的增長,在質量上也有明顯的提高[1]。期刊的傳播方式,對書法風格和書法審美地域性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影響。每個期刊都有自己的代表書風,體現了其書法審美的地域性。我們也能從期刊中發現這一地域書風形成背后的文化藝術背景。民國時期,就全國而言,書畫期刊的發展集群主要集聚在以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這幾個中心城市為核心的區域。筆者認為,對民國時期書畫期刊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刻地審視和探析民國時期書法史的發展趨勢。由于時事、政治、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影響,書法雜志的分布也有著自身的生態分布方式,筆者將以期刊的地域分布為切入點一一列述。

一、江浙一帶:文化重鎮,百花齊放

民國時期的上海,是全國一流的通商港口,帶動了江浙一帶的經濟發展,上海也迅速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商業中心。由于其特殊的交通地理位置,上海便發展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中心。作為精神生活水平提高的體現,書畫成為消費物品,從而刺激了書畫市場的繁榮,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書家。以書畫為生的專業書家集聚于此,以盈利和宣傳為目的的商業書展拍賣等活動也越來越多。這些因素促進了上海地區書法社團的成立和發展,同時也推動了書法期刊的發行和傳播。一般來講,書法期刊作為一種傳播方式連接了書家和受眾,使書法創作不再局限于小范圍或者孤芳自賞。

清末民初之際,江浙兩地的書法家數量眾多。而上海距離江蘇和浙江兩地都比較近,這就方便了三地之間書家群體的溝通與交往,從而促進了書法社團的出現。社團與期刊共生是民國時期的一個重要文化現象。各社團成員都把創辦社團期刊作為社團的首要之事,試圖通過期刊向社會發表自己的言論,宣傳自己的主張,從而影響文化學術、世道人心。民國時期,上海的各類書畫社團達到41個之多,其中專業書法社團5個,金石書畫綜合類社團36個。當然,并不是每一個社團都有能力創辦自己的書刊。因為時局的動亂,一些社團只經歷了短短一兩年的時間便草草落幕。同樣,很多期刊都因時局混亂或是經濟問題而難以為繼。為準確了解當時的期刊發展狀況和生存周期規律,筆者根據許志浩所著的《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和王檜林、朱漢國所著的《中國報刊詞典》等相關著作,將民國時期(1911—1949)在上海地區出現的主要書畫期刊進行了歸類總結,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民國時期(1911—1949)上海書法有關期刊一覽表

上海的文化經濟并不只是帶動了上海當地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江浙一帶的書畫市場也是一片繁榮景象。早在清朝初期,由于江浙一帶小農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揚州鹽商的經濟貿易的帶動,蘇州和杭州歷來就是著名的文化名城。江浙一帶的許多書家秉承著“揚州八怪”的創新精神,使書畫的發展也達到了新的繁榮。期刊是溝通書畫與市場的媒介,書畫市場的發展需要期刊的傳播力。民國時期,由于受上海書畫期刊的影響,蘇州、杭州等地的期刊發展較其他地方而言也是相當繁榮,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民國時期(1911-1949)江浙蘇杭一帶書法期刊一覽表

二、京津地區:開放競進,中西碰撞

北京作為政治中心,其政治導向滲透到文化藝術的觀念表達體系之中,使得民國時期北京創辦的書法期刊有著明顯的政治化傾向。北洋政府時期,西學東漸的思想漸漸深入,大部分學者處于學術徘徊期。政府的頻繁更迭,時事的動蕩不安,很難讓文人學者們安下心來專心學術。從史料中不難發現,只要是民國時期的理論研究,往往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政治傾向。比如,在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中,對書法技法的討論,康有為就刻意地增加了許多政治元素。他在《廣藝舟雙楫》一書中特別強調“變”字,在第一章中,他便明確地提出了“變者,天也”的觀點,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他所推崇的政治變法運動。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康有為的書論,是把書法和治世之道無形地結合起來,帶有鮮明的政治色彩。

西學東漸的影響,不只是帶來了政治思想的革變,也給中國的教育體制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新式教育在中國普及,美育思想深入人心,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號是蔡元培在思想史、教育史上的重大突破[2]。1917年,北京大學成立書法研究社,清華大學也隨之成立了教職員書法研究會,梁啟超在1927年的清華教職員書法研究會議上做了《書法指導》的演講。在演講中,梁啟超首先提出了關于書法美學價值的存在的觀點:“世界公認的為圖畫、雕刻、建筑三種,中國于這三種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寫字?!盵3]新興美育思想的引領,并沒有阻礙書法這一古老藝術行為的發展,反而使書法成為我國民族相對于西方文化所特有的藝術行為,使書法藝術高于其他藝術行為而存在。由美育之目的而興發的書法期刊有1924年6月在北京大學造形美術雜志社編輯出版的《造形美術》一刊。此刊最大的特點就是積極發表有關新興美術理論的研究成果,詳細地介紹了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篆刻等藝術形式。另外,1927年11月由北平湖社畫會出版發行的《湖社月刊》也是當時頗有影響的期刊之一。該會最初由吳興畫家金城(字拱北)創立,后金城去世,其子金潛庵繼承父志,會同其父的入室弟子200余人,在1926年,于北京錢糧胡同14號正式命名該會為湖社畫會[4]。該會的主要成員都是在當時的書畫界頗有地位的名家,如陳少梅、齊白石、胡佩衡、徐蓀、陳師曾和徐悲鴻等?!逗缭驴芬悦佬g理論為主要內容,同時也刊登名字書畫作品圖片,與書法有關的比較著名的理論篇章有壽石工的《書學講義》和《篆刻學講義》,楊玉良的《學書概論》等,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民國時期京津地區期刊一覽表

三、粵港地區:根植傳統,意在金石

民國時期的廣東一帶有著深厚的文化教育根基。早在鴉片戰爭時期,廣州就有不少公立或者私立的學堂。1824年,兩廣總督阮元在廣州創辦的學海堂最為著名。阮元平生著書有180余種,曾主持學海堂編纂了《皇清經解》(又稱《學海堂經解》)。在金石書法方面,他著有《石渠隨筆》《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等。阮元的著名的書法理論文章《南北書派論》和《北碑南帖論》為后來碑學書法的繁榮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契機。清代經學與金石學的發展推動了碑學書法的繁榮昌盛。經過阮元等一些學術大家的學術研究基礎的積淀,后期出現了以康有為為代表的“尊碑抑帖”書法藝術思潮??涤袨樵缙谠趶V州時創辦的萬木草堂和云衢書屋,就集結了一些諸如梁啟超、羅癭公等書法水平極高的文人雅士。

報紙和雜志在廣東一帶的發展,可以追溯到鴉片戰爭時期。鴉片戰爭前后就有西方傳教士在廣州及香港一帶創辦報刊。19世紀50年代,一些愛國人士利用香港與廣州之間便利的交通,以及香港自由的辦報空間,先在香港、而后在廣州等地創辦了許多愛國報刊。戊戌維新時期,報刊為變法維新運動的宣傳組織起到了重要作用??涤袨?、梁啟超作為主要負責人,在廣州和香港等地出版的刊物有《知新報》(1897年)、《嶺學報》(1897年)和《嶺海報》(1898年)等[5]122。這些報刊不僅宣傳民族獨立和進步思想,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廣州藝彀社出版發行的書畫類雜志《藝彀》和廣州中華書法研究社出版的金石書畫類雜志《墨印》,不僅對書法以及篆刻進行了多方面的理論研究,還旁及許多書法和篆刻作品圖片,對書法文化在廣州地區的傳播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民國時期廣州地區期刊如表4所示。

表4 民國時期廣州地區期刊一覽表

四、巴蜀地區:救亡圖存,學以養士

抗戰時期的重慶作為“陪都”,云集了全國各地的知識分子和有志之士,其中也不乏一些著名的美術大家和書法家。于右任先生隨國民政府遷至重慶,其在重慶生活期間所創作的書法作品和所發表的理論研究,對當時以及以后重慶書學領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他早期潛心于碑學,后拓寬了藝術視野,書寫風格轉向碑帖融合。在重慶居住時期,于右任先生創作了一批碑帖兼容的草書精品,以他為中心而創建了“標準草書社”,創辦了以草書為主的書法專業期刊《草書月刊》,并出版了《標準草書》字帖,旨在推廣草書的標準化書寫。草書標準化運動成為當時書界的焦點。

另外,學校、藝術家、出版社、報紙雜志的內遷,不僅帶動了重慶書學的繁榮,而且將重慶的書法藝術與民國書法緊密連接。隨著內遷的逐步加深,重慶的書法展覽和義拍活動也隨之增多,當時的重慶也漸漸地成為全國書法藝術的中心,引領著民國期間一個時期的書法潮流和民國后期的書法動向?!稌鴮W》雜志是1943年4月由于右任、陳立夫、沈尹默、沈子善等人發起成立的中國書學會的專業理論刊物,由沈子善作為主編[6]。中國書學會是抗戰期間國內最大的一個書法研究團體,其宗旨在于宣傳繼承我國特有的書法藝術,抵制日本帝國主義文化的侵略[5]79?!稌鴮W》是中國現代史上唯一的純書法理論研究的期刊,它以“闡揚中國書學、推動書學教育”為出版宗旨。沈子善在匯報中國書協研究會籌備經過時曾特別指出:“書學為我國特有之藝術,近來日漸衰落,還不如日本朝野之努力提倡,有感于斯,乃思聯合國內學者及書家,力挽頹風。于右任院長、陳立夫部長、沈尹默先生等對書學一道,均力主提倡,乃有書學會之發起?!盵7]該刊刊發的重要書論文章有于右任的《標準草書范本千字文序》、胡小石的《中國書學史緒論》、商承祚的《說篆》、沈子善的《學書捷要》、宗白華的《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和潘伯鷹的《執筆法》等?!稌鴮W》雜志的出版,將重慶書法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使重慶的書法藝術發展呈現出一個新的面貌。書法的傳統性格與文人的愛國情懷相交融,鑄就了戰時陪都的藝術盛貌。

戰時的重慶,出版發行業也達到了繁榮的頂峰,唐慎翔的《抗戰期間重慶的出版發行機構及圖書業》一文稱:“經有關機構注冊行文審批的出版發行機構共有404家,再加上未登記注冊者,出版書刊的單位共有644家,出書8000余種,出期刊2000余種?!睆拇藬祿涊d來看,重慶當時的期刊業發展可見一斑。有刊可尋的民國時期巴蜀地區與書法相關的期刊,如表5所示。

表5 民國時期巴蜀地區書法期刊一覽表

五、結語

書法期刊的傳播所形成的藝術風尚、風格提倡和理論引導,對書界的藝術觀念起到了指向作用。民國時期的百余種書法期刊,內容豐富浩瀚,名人書作及書論被各個雜志競相刊載,為書學者創造了更好的學習平臺。另外,期刊利用自身的媒介傳播優勢,不僅將西方藝術形式和學術理念引入中國,也把中國的傳統書法推向了世界,成為中外藝術文化交流與溝通的橋梁。正因為這樣,研究書法期刊對于書法傳播的意義,不僅可以為書法史研究提供一種研究方式,而且可以從中發現民國書法史發展與傳播的規律,是了解民國書法的又一新視角。

猜你喜歡
書畫社團書法
繽紛社團
書法
書法欣賞
書法
書法欣賞
最棒的健美操社團
小小書畫廓
K-BOT拼插社團
書畫
文學社團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