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史”教育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的理路探析

2023-08-31 18:22侯蓮梅
教育教學論壇 2023年26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四史

[摘 要] “四史”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在教學目標上共同一致,在內容上交融互通,在作用上耦合互促?!八氖贰苯逃谌搿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教學,需突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及在這一基礎上鑄就的理論創新史、偉大成就史等內容,采用鏈接式、事例式、沉浸式,樹立以史釋理、理從史來、依理明史、史理育人的教學理念,按照目標、對象和形式甄選教學素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并有序組織實施。

[關鍵詞] “四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論路徑

[基金項目] 2021年度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本科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暨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四史教育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翻轉課堂建構研究”(JYJG2021013);2020年度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科研項目“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MK2020-02)

[作者簡介] 侯蓮梅(1974—),女,湖南郴州人,碩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3)26-0145-04 [收稿日期] 2023-01-17

近年來,學界圍繞“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研究取得了眾多成果,為高?!八氖贰苯逃峁┝酥匾獏⒖?。2021年4月20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在思政課中加強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提出持續深化所有思政課必修課中“四史”學習教育相關內容的有機融入[1]。為此,筆者以2021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材為本,對“四史”教育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以下簡稱“原理”)課教學的理論路徑展開探析。

一、“四史”教育與“原理”課教學的內在契合

(一)目標上共同一致

“原理”課教學旨在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夯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四史”教育是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學懂、弄通、悟透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2]。在情感目標上,“原理”課教學中馬克思與恩格斯的革命實踐、理論創作和價值追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類情懷。同樣,中國共產黨百余年來堅持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統一,把中國命運與人類命運結合起來,在推動中國發展、促進世界進步的歷史進程中,為學生涵養人民情懷、人類情懷提供了豐厚的滋養。在意志和能力目標上,“原理”課教學旨在幫助學生樹立并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察社會、分析問題,這同“四史”教育的落腳點“學史增信、學史力行”也是一致的。

(二)內容上交融互通

“四史”教育與“原理”課教學的內容有諸多交融互通之處。從黨史看,黨的理論創新史與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高度吻合,黨的不懈奮斗史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造性運用和創新性發展。從新中國史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這與“原理”課在實踐中探索現實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相融通。從改革開放史看,改革開放的哲學依據、偉大實踐及其成就契合唯物史觀的諸多教學要點。至于社會主義發展史,其本身就是“原理”課教學的重要內容。

(三)作用上耦合互促

“原理”課教學既要向學生闡明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又要向學生講透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使學生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提高哲學理論素養和思維能力。因為“四史”教育中描述歷史客觀事實的感性材料較多,學生要從紛繁復雜的感性材料中抽象地認識事物或現象的本質規律,需要借助理論思維?!八氖贰笔邱R克思主義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的偉大實踐史,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史,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生動詮釋,其不僅能夠從感性層面很好地說明“馬克思主義是什么”,而且能對“馬克思主義行”行在哪里做出有力的確證。

二、“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的主要內容

(一)融入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史和不懈奮斗史

黨史教育包含黨的思想理論、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黨的杰出領導人的革命斗爭、政治實踐及其突出貢獻等。將黨史教育融入“原理”課,可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和特征教學中融入黨的政治實踐、價值踐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及其理論成果;在物質、運動、時間、空間具有內在統一性教學中,堅持“想問題、辦事情都要以具體的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在辯證法教學中融入習近平總書記對辯證唯物主義的創造性運用;在聯系和發展的普遍性教學中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其實踐;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爭性教學中融入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把握,對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運用,以及我國宣傳思想工作“正面宣傳與輿論斗爭相統一”的原則策略;在實踐與認識及其發展規律教學中融入黨的理論創新歷程。

(二)融入新中國的艱辛奮斗史、偉大成就史

新中國史包括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奮斗歷程以及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和深化。將新中國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可在“量變質變規律”教學中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涵——新時代既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各項成就在量的積累上的結果,也是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在質的方面的躍升[3];在“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教學中講述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確立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在“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教學中講述黨團結帶領人民成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將其不斷向前推進的光輝歷程,以及取得的輝煌成就;在“經濟文化相對落后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教學中講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出現“大躍進”運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于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長期性、艱巨性估計不足”[4]。

(三)融入改革開放的歷史動因、思想引擎、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社會矛盾學說、普遍聯系觀點等為思想引領和科學依據進行決策部署。將改革開放史融入“原理”課教學,可在“事物的普遍聯系”部分講述黨正是基于對事物存在內部聯系和外部聯系的深刻認識實行對外開放;在“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規律”部分,一是講述改革開放前夕我國現代化建設“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必須根據新的歷史條件和實踐經驗,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經濟措施,對經濟管理體制和經營管理辦法著手認真的改革”[5];二是融入改革開放中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的螺旋遞進歷程,充分說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此外,還可融入思想解放不斷為改革開放注入生機活力的事例,說明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運用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論述改革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四)融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歷史及成就

社會主義發展史本身是“原理”課第六章的主題內容,這部分融入的教學重點是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教學中講述馬克思、恩格斯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人運動的推進不斷豐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在指導國際工人運動并同工人運動內部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中不斷實現豐富和發展;二是在“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教學中深入講述“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世界社會主義的曲折與奮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社會主義新紀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變革[6]。

三、“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的方式路徑

(一)“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的方式

1.鏈接式融入?!八氖贰苯逃谌搿霸怼闭n教學可采取知識鏈接、視頻鏈接、問題鏈接等形式。就知識鏈接來看,教師可在對立統一規律、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等知識點中介紹相應的故事讀物、經典著作等,為學生深化學習拓寬渠道。就視頻鏈接而言,教師可將反映一定主題的影像資料如《百煉成鋼:中國共產黨的100年》、《新中國日志》、《偉大的歷程》(改革開放40年)、《正道滄?!鐣髁x500年》等紀錄片融入教學,使學生將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至于問題鏈接,教師可設置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2.事例式融入。事例評析能活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能力?!八氖贰苯逃谌搿霸怼闭n教學也可采取這種形式。比如,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教學中展現中國生態發展道路的思路和舉措——從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關注環境保護問題、采取興修水利和植樹造林等環保措施,到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尊重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環保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可持續發展理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到以胡錦濤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再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引導學生領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意義[7]。

3.沉浸式融入?!八氖贰苯逃谌搿霸怼闭n教學可以創設“讀+講+演”三維融合的教學場景,使學生通過體驗歷史情境深化歷史規律認識。比如,在融入黨史的歷史唯物主義教學中,課前組織學生閱讀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書籍和《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經典文獻,做好知識鋪墊;課堂講授中,組織學生朗讀經典文獻,講述這段歷史的具體細節、故事,并配以情景微劇,引導學生真切感悟唯物史觀中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階級分析方法等知識。

(二)“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的路徑

1.樹立以史釋理、理從史來、依理明史、史理育人的教學理念。以史釋理、理從史來,就是運用“四史”知識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將原理的講解建立在翔實史料之上。例如,講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時,先讓學生掌握“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探索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史;然后講解毛澤東同志對“實事求是”的論述,回到教材中的理論觀點。依理明史,就是引導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洞察歷史。比如,在“物質、運動、時間、空間的內在統一性”教學中,先闡釋其方法論意義——要求想問題、辦事情都要以具體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然后設置“有人認為抗美援朝戰爭沒有必要”辨析題,通過分析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經緯,指出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其缺陷是沒有把歷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背景下分析。史理育人,即以“四史”教學助力學生掌握原理,以“原理”教學助力學生正確認識“四史”,實現“四史”與“原理”合力育人。

2.按照目標、對象和形式精選教學素材。一是按目標選?!八氖贰比谌搿霸怼闭n教學既有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又有價值引領、信仰確立。教師在選材時要緊扣這一點,做到分類分層。例如,將黨史融入“社會矛盾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教學,既要圍繞概念闡釋選取近代以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發展史,又要圍繞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講述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總是能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矛盾學說,科學判斷出我國社會不同歷史階段的主要矛盾,精準把握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取得勝利。二是結合學生專業背景選。面向理工科學生,可選擇“兩彈一星”的研究歷程、人物事跡;面向文科學生,可選擇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實踐歷程及成就。三是適應不同教學形式。課堂教學時間緊,可選取短小精悍、便于闡發的歷史故事;實踐教學重在體驗,可選取革命文物作為素材。

3.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有序組織實施。一是根據總體目標,結合章、節、目的微觀內容,從知識、情感、信仰、能力四個維度擬定具體教學目標;二是圍繞具體教學目標,系統架構“四史”融入“原理”課每一章、節、目的內容和教學素材;三是綜合考量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歷史教育話語、“原理”課教材話語的特征,從術語、意義和言說方式[8]相結合的視角建構“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的話語體系;四是針對不同章、節、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選取合宜的融入方式,采取理論聯系實際、讀講演互動教學等多元方法;五是精心撰寫教學方案、有序組織實施。

“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是高校思政課創新發展的重要課題。運用系統思維探究“四史”教育融入“原理”課教學的內容、方式和路徑,只是建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理論的一個方面。思政課教師和理論研究工作者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四史”教育與思政課教學的融合路徑,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在思政課中加強以黨史教育為重點的“四史”教育的通知:教社科廳函〔2021〕8號[A/OL].(2021-04-20)[2022-11-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105/t20210511_530840.html.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2-11-30].https://www.dswxyjy.org.cn/n1/2022/1025/c423712-32551582.html.

[3]曲青山.新時代在黨史、新中國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義[J].求是,2019(19):57-61.

[4]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22:491-492.

[5]改革開放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1.

[6]社會主義發展史[M].北京:學習出版社,2021:1-3.

[7]成長春,徐海紅.中國生態發展道路及其世界意義[J].江蘇社會科學,2013(3):1-11.

[8]邱伯生.試論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話語體系支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1):39-43.

On the Theore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HOU Lian-mei

(Marxist Academy,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225, China)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Four Histories” and the teaching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share the same goal, blend and intermingle in conten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in function. The integration of “Four Histories”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course should highlight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well as the history of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great achievements forged on the basis of this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 integration mode and path, it needs to adopt the links, examples, and immersion, establish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using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illustrate principles, abstracting principles from history, applying principles to analyze history, educating people by giving play to the role of history and principles”, selec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goal, object and form, design the teaching program carefully, organize and implement orderly.

Key words: “Four Histories”;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 theoretical path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四史
在“四史”學習中涵養高尚師德
高舉隊旗學“四史” 紅色基因我傳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遇見“四史” 圖說“第一”
隊史連“四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念淺析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