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教融合視域下林業類高職院校開展生態扶貧研究

2023-09-01 03:12張鳳英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3年3期
關鍵詞:產教融合鄉村振興高職院校

張鳳英

摘? 要? 新時代背景下,林業類高職院校以林業專業(群)特色優勢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為現代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輸送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產業人才。通過產教融合,脫貧方式從治標轉為治本,是革命老區贏得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路徑。以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為例,探索新時期林業類職業院校與中小微農林企業協同育人,共建產業學院、職教集團(產教聯盟)等形式,開展生態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 產教融合;生態扶貧;高職院校;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3-0011-04

1? 林業類高職院校在生態扶貧中的作用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新時代高職院校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體現。林業類高職院校在服務區域發展過程中精準實策、因地制宜開展產業幫扶,是生態扶貧的重要社會力量之一。

1.1? 生態扶貧的重要參與者

高職院校以人才、資源等優勢通過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形式參與生態扶貧各環節。林業類高職院校具有林業生態方面的專業特色,長期扎根沃土,深耕“三農”事業,在專業農林技術人員培訓、職業農民培養、產業精準幫扶等方面具備獨一無二的優勢。因此,應結合地方產業分布與特色,充分發揮學校技術、專業及專業群優勢,提供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技術指導與推廣服務。

1.2? 精神扶貧的生力軍

扶貧先扶志,生態扶貧過程中,林業類高職院校聚焦于精神與教育扶貧,充分發揮教育資源優勢,通過教育拔出貧窮之源,消除貧困的代際傳遞。通過培育熱愛林業、耕于林地的職業精神,開展農林技術培訓等提升精神扶貧的成效。此外,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免學費,實施學習與生活補助,實踐精準扶貧。除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外,輔導員還專門開展心靈引導,將教育扶貧與精神扶貧兩者有機結合。

1.3? 開發扶貧的有力踐行者

開發式扶貧指的是采取經濟與市場的途徑,在貧困地區強調以改造生產條件的形式,從而形成新的生產能力。著重從貧困區域與人口出發,對致貧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并因地施策,整合優質資源,激發貧困地區脫貧的內生發展動力,落實精準扶貧要求,同向聚集精準發力。林業類高職院校利用人才、技術等優勢,為定點幫扶地區帶來新理念、新思想、新技術,引進新項目、開拓新市場。此外,通過政策宣講,將培訓開到林場,研究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農林產品開發,實現鄉村振興對接,提升農村地區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

2? 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生態扶貧的重要手段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林業類高職院校參與生態扶貧工作的重點就是要以產教融合、校企一體為指導。從產教融合的視角,結合本地產業發展與區域特點,加強同中小型企業的合作,將專業教育教學融入區域產業發展,將生態扶貧工作與專業(群)建設相結合,共建產教融合服務平臺,真正承擔起服務精準扶貧的偉大使命。

2.1? 有助于貧困地區精準扶貧工作

林業類高職院校與林業中小微企業共建職教集團(產教聯盟)等平臺,有助于產品前期的市場調研,構建產學研一體產品開發路徑。同時,將進一步加強農林技能培訓,在產品開發、技術投入、電商營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平臺以培養高素質基層農林類技術技能人才為主,通過技能的培養,使受訓人員成為農林產業發展的專家,對促進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2? 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

一方面,產教融合平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教學條件與技能實操機會,林業類高職院校專業教學與區域農林產業發展進行有效對接。生產管理實踐過程中,學生理、實、做一體,真正地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技能操作中,切實培養生產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另一方面,產教融合平臺注重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培養,這也與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趨同。

2.3? 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以就業為基本導向,培養面向生產與管理一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職業教育的初衷。精準對接林業行業發展趨勢,精準掌握企業崗位專業技能,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實踐中能夠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林業類高職院校協同林業行業、企業,堅持“產教結合,校企一體”理念,開發適應企業發展所需要的產品、技術,實現職業教育培養人才、開發新產品及提供社會服務的功能。高職院校與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將企業的優勢資源引入人才培養與教育中,將進一步完善優化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

3?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助力生態扶貧的實

踐探索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實現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政之所往,更是民心所望。在這場“戰役”中,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職業教育”為重點,將提升勞動者素質作為扶貧攻堅的關鍵,將精準扶貧和產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政、行、校、企聯動定位實施,積極探索農科教相結合、多領域協同的綜合服務模式,在“三農”人才培養、農業產業、農村鄉鎮規劃、生態環境、美麗鄉村產學研和實踐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實踐,使之成為深化農村改革、促進贛南原中央蘇區脫貧攻堅的有效方式,彰顯了職業院校主動服務地方、助力鄉村振興的使命與擔當。

3.1? 多元聚力聯動,搭建服務平臺

2012年11月,學院牽頭組建職教集團。集團現有校、政、行、企、研等成員單位141家。集團成員多元聯動,建立產教融合長效機制,搭建產教融合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實現了資源的共建共享。學院與章貢區人民政府、信豐縣人民政府共建鄉村振興學院,與南康區政府共建南康家具學院?,F已建成江西省森林菌物資源綜合開發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綠色生態家具工程中心、油茶工程中心、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6個應用技術研發中心。這些平臺既為贛南原中央蘇區產業扶貧提供人才、技術支持,同時也是職教扶貧的“造血”平臺。通過校企、校校共建共享校內外實訓基地或是由政府牽頭、校企融合,共建共享實驗室、應用技術創新協同中心等形式,積極引導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等民生工程,打造精準指導、精準培訓、精準實施的產教融合服務平臺,實現區域產業人才精準培養、技術精準推廣、產品精準營銷的產教融合共建共享機制,同時又為學院學子及畢業生提供了實踐基地及就業崗位。

如學院與南康區政府共建的南康家具學院,以扶貧家具產業為載體,以家具產業技術人才培訓為重點,形成了多方聯動的利益機制,為中國(中部)家具產業基地培養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助力贛州市最具特色、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江西省14項重點產業之一)現代家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南康區政府與學院共建的項目納入其產業發展規劃中,從而解決南康區家具產業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學院借助專業優勢,科學評估區域家具產業資源,精準施策,幫助貧困人員實現產業致富。近三年來,學院先后在贛南18個鄉鎮開展家具類講座45場,培訓家具行業人員約20 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家具產業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與職業技能,為江西自由王國家具有限公司等12家南康頭部家具企業提供產品研發及技術服務,累計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近億元。

3.2? 共謀鄉村振興,多措并舉筑牢根基

3.2.1? 聚焦鄉村人才培養,打造三農人才之基

學院地處經濟欠發達的江西贛南革命老區,培養的學生很大一部分都來自當地的18個縣區。扎根贛南60余年來,學院為老區輸送了大量優質畢業生,為地方建設提供了人才支持。近年來,通過開展高職擴招、林業“三定向”、對接會昌珠蘭、瑞金職中等中職院校,高質量地開展贛南特色產業發展急需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培訓等工作,培養了一大批扎根老區的高素質鄉村應用型人才。2020年,在首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上學院選手包攬家具制作項目金銀牌,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高職)中位列全國第2名。

3.2.2? 深耕鄉村旅游項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學院多次派出專業團隊到于都、贛縣、興國、會昌、龍南等地參與旅游規劃和產業扶貧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如依托園林技術、旅游管理等專業,為于都仙下龍溪村編制《于都仙下龍溪村鄉村旅游概念規劃(2019—2023)》,開發建設以生姜種植觀賞養生為核心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大村落;為贛縣區大埠鄉楊雅村等多地制定鄉村旅游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為當地政府進行產業建設,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

3.2.3? 依托學校專業優勢,支持農業產業發展

依托學院創新服務平臺,充分發揮林業技術、中草藥栽培技術、家具制造與設計、園林技術、電子商務等專業優勢,對接贛南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指導群眾開發農業新品種,進行新成果與新技術的轉化、集成與推廣活動,推動農林科技應用與推廣,以科技創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在政府的支持下,結合地方農林資源條件與現代農林發展特點,學院大力引進高端技術與推廣普及農林科技成果,建立江西省森林菌物資源綜合開發工程研究中心、油茶工程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將農林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通過對口幫扶服務贛南鄉村油茶、中草藥、肉牛、巴馬香豬、食用菌等產業發展,通過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項目開展金線蓮、藍莓、鐵皮石斛、臍橙等科研成果推廣與技術服務。此外,還為科技示范戶、農林類生產專業戶、涉農林類企業等提供技術、信息和服務,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的科學素質和科學種植技術水平,實現脫貧。與此同時,這些農林類產業成為學院學子實習、實訓大后方及職業技能試驗場,如林業、園林、園藝、電商等專業的不少貧困學生畢業后創辦了自己的企業,部分學生直接服務贛南原中央蘇區農業產業,扎根農業,成為當地創新創業的典范。

3.2.4? 致力鄉村綠色發展,助推鄉村生態振興

充分發揮學院林業、生態、環保、旅游等方面人才優勢,為農業綠色發展、生態資源價值實現、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技術咨詢、科技支撐與推廣服務,助力鄉村生態振興。學校多名教師被遴選為贛州市環保局專家庫成員,積極參與企業項目的環評評審、清潔生產審核等工作;師生積極參與編制完成寧都等12個鄉鎮的農村環境連片區開展綜合整治工作項目;對全區、縣境內有污染源的單位及個體經營戶,進行包括工業污染源等開展抽樣調查,對第三產業主要涉水污染源進行分析測算,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影響。

3.2.5? 挖掘紅色文化內涵,助力文旅商農融合

傳承發展贛南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加強鄉村文化建設,與信豐油山共建紅色研學教育基地,提高文化服務質量,提升文化服務效能,推動鄉村文農商旅融合。研學基地以農業、商業、旅游業相結合的形式展開,因地制宜開展基地項目建設,基地產品多樣化。此外,與章貢區人民政府多次洽談共建鄉村振興學院,在“以人才培訓、技術服務為切入點,推進產教融合和示范點建設,形成有影響的鄉村振興學院”模式上達成共識。

3.3? 創新培養模式,提升個人造血能力

自2014年始,學院就針對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匱乏這一問題,與省林業局共同開展了林業基層技術人員的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的“三定向”模式,至今已為江西省林業行業培養了基層林業技術人員982名。其中,林業技術專業還創新實施了“以產治學、由產至教”的人才培養路徑,人才培養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針對部分2014、2015級“三定向”畢業生的用人單位反饋,具有本地戶籍的“三定向”??粕艹钥?,上手快,有“三農”情懷,熟悉農村工作環境,扎根基層的思想穩定,實現了政府、高校、用人單位與學生本人“多方共贏”,深受干部群眾的歡迎和好評。此外,積極發揮省林業行業人才培養基地的重要作用,依托江西省林業人才培訓基地、江西省退役士兵培訓基地、贛南電子商務培訓基地,圍繞江西省森林質量提升、良種良法技術等,多形式開展多類型多層次的農林培訓與農民技能培訓工作,提升了鄉村基層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僅2022年上半年,學院就先后承辦了全省森林旅游與康養技術培訓、全省自然保護地管理技術培訓、江西省林業基層技術人員培訓等,搭建了職業技能鑒定與培訓平臺。

3.4? 精準設置課程,定制培訓成果顯著

針對職業教育培訓課程的供給與農戶實際需求,學院設計了廣泛的適應性培訓課程體系,編制了針對性強的培訓項目及課程,打造了基于供給與需求、要求與能力互補且契合度較高的課程超市,形成了多樣化、多形式的培訓課程菜單,供政府、行業企業、培訓學員選擇,推進了農民工與課程設置、產業經濟以及行業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依托農林業類專業優質教學資源,學院開設課程注重居民文化積淀、職業技能、“互聯網+”、電子商務等內容。如2018年,學院根據于都縣全面脫貧攻堅工作安排,對于都縣全縣進行前期調研,建檔立卡,開展貧困勞動力培訓,結合當地實情,開設了油茶生產技術、毛竹低產林改造技術、光皮樹扦插育苗及豐產栽培技術等課程內容。培訓時間1個月,覆蓋了于都縣23個鄉鎮,培訓人員達1 600余人。培訓后還追蹤、關注農民工職后表現,提供職后培訓提升服務,強化農民工的職業穩定性與持久性,農民技能培訓后再就業率為97%。2021年,學院與贛州以誠農旅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蔬菜園。針對當地的一些菜農,提供免費的專業技術指導,直接帶動了20多名農民本地就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智力與技術。

2020年,學院在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江西省選拔賽中獲得兩金兩銀,并順利入選農業農村部、教育部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擬推介名單。作為一所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的高職院校,學院切實擔負起服務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任,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的優勢,精準把握鄉村發展的重點、難點、痛點和具體需求,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提供全方位支持。

4? 結束語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是全國高職院校開展生態扶貧、服務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學院在結合自身專業(群)發展特點,助力生態扶貧、鄉村振興道路上不斷總結經驗,完善優化,主動擔當。其中非常重要的經驗即為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引領作用,創新扶貧思路,充分發揮合力優勢,激活內生動力??傊?,無論是精準扶階段還是鄉村振興階段,林業類高職院校都是精準扶貧事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的不可替代的精銳力量。

5? 參考文獻

[1] 耿立春,浦磊,楊華昌,等.農業類高職院校產教聯盟在精準扶貧中的實踐研究[J].云南林業,2020(7):49-51.

[2] 胡軍,楊和平.職業教育精準扶貧:深度貧困區的產教融合與實踐效能:以三峽庫區為例[J].職教論壇,2018(8):134-138.

[3] 張育松.職教集團助推精準扶貧的戰略考量[J].現代教育管理,2018(7):73-78.

[4] 姜樂軍.我國職業教育面向農民工精準扶貧的價值、舉措及展望[J].職業技術教育,2018(18):50-53.

[5] 林藝芳.產教融合平臺與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以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4):41-44,59.

[6] 曾武祈,鄭翠紅.高職院校教育精準扶貧的實踐與分析[J]. 教育評論 ,2018(7):41-43.

[7] 費曉映.精準扶貧理念下高職院校幫扶形式拓展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7):30-32.

猜你喜歡
產教融合鄉村振興高職院校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