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數字教材研究20年:總結與展望

2023-09-01 03:12王金萍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23年3期
關鍵詞:數字教材資源建設教育信息化

王金萍

摘? 要? 以2000年以來我國數字教材研究的相關文獻為研究對象,從數字教材理論研究、建設研究和國內外比較研究三方面對國內數字教材研究現狀進行梳理。結果表明,我國近年對數字教材的需求激增,建設與應用研究正在不斷深入,但同時也存在理論與實踐不同步、缺乏整體設計、行業間缺乏整合等問題。未來,國內數字教材將朝普及化、個性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 數字教材;資源建設;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436?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3)03-0001-04

0? 引言

國外數字教材研究與實踐始于20世紀80年代,國內數字教材研究與實踐始于2000年前后。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以及教育信息化向縱深發展,社會對信息技術與教材的深度融合提出新的要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各類學校全面開展線上教學[1],進一步推進了數字教材的研究。國內數字教材相關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對我國教育發展的影響日益增大。

對我國近20年數字教材研究現狀進行綜述,有利于我國教育現代化有序、優質、快速的發展;同時在此基礎上總結與反思目前國內數字教材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未來展望,有利于為數字教材的發展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本研究利用CNKI數據庫對與數字教材有關的論文主題進行全面檢索,檢索的期刊主要包括:《中國遠程教育》《課程教材教法》《電化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檢索日期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通過初步根據標題和摘要對文獻進行篩選,最終確定進行統計分析的文獻數量為77篇。然后利用Nvivo軟件按照研究主題進行文本分析和編碼,最終整理出我國數字教材近20年的發展趨勢與主題特點,并對我國數字教材進行總結展望,以期為國內數字教材的發展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1? 研究文獻主題分析

本研究利用Nvivo11.0對所篩選的文獻進行主題分析,涉及的主要文獻為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發表的主題為“數字教材”的核心期刊,文獻數量為77篇。為保證所選文獻能夠準確全面地反映國內數字教材的發展特征,在分析之前做了理論飽和度檢驗,對所有情況進行匯總后抽取部分未分析的例子來進行編碼或者分析,以此來檢驗理論概念的飽和度,檢驗發現并未產生新的維度。所以可以認為本研究理論建構基本達到飽和,能夠較好地反映與解釋文本情況。對文獻內容進行研究所設計的內容編碼體系主要參考非正式學習、深度學習相關綜述文獻中所設計的類目[2-3]以及筆者對于文獻綜述分類的認識(即文獻綜述可以從理論、方法、應用三方面分類),本研究將文獻內容編碼體系設計為:數字教材理論研究、數字教材資源建設研究、數字教材國內外比較研究。

1.1? 數字教材理論研究

關于數字教材的理論研究是目前已有文獻中研究數量最多的,本研究將數字教材的理論研究分為數字教材的概念、特征、演進類型等。

1.1.1? 數字教材的概念

關于數字教材的概念,國內學者尚未形成統一的共識。在研究的早期,李達[4]從數字教材的目的對數字教材進行概念界定,認為數字教材是以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為目標,滿足教育信息化需求的數字化、立體化的電子書或電子讀物。美國學者在數字教材白皮書中將數字教材界定為一種為滿足電子書閱讀終端而專門研發的電子化教材。后來隨著電子教材的普及,學者們開始從數字教材的組成元素去進行概念界定,鐘啟泉[5]認為數字教材是

“集合了教科書、音聲、靜物畫、動畫和影片等多種表達方式(多媒體)的信息形態的教材”。有學者從數字教材與傳統教材的關系上進行概念界定,李林等[1]認為“數字教材是傳統教材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因此,它首先要具備傳統教材的一般屬性,同時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呈現不同于紙質教材的特殊性”。綜上,雖然我國學者對數字教材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釋。但其共同之處在于肯定數字教材是以傳統教材的知識體系為基礎進行的數字化開發以及數字教材是以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以滿足教育信息化需求為目標的新形態教材。不同之處在于對數字教材進行概念界定的角度不同,這可能與學者對數字教材的關注點不同有關。

1.1.2? 數字教材的特征

通過梳理數字教材的特征,研究發現學者多從兩個方面進行數字教材的特征描述,第一個方面是數字教材繼承了傳統教材的特征。徐麗芳等[6]指出數字教材繼承了傳統教材的思想性、實踐性、科學性、工具性。周業虹[7]指出數字教材具有源于紙質教材、突出交互性、立體資源豐富、突出個性發展的特征。第二個方面是數字教材具有信息時代背景下自身的富媒體性。有學者指出數字教材具有富媒體特征、交互特征等。張治等[8]認為數字教材具有形態豐富、智能交互、個性化推送、精準的學習支持服務的特征。李雅箏等[9]認為數字教材具有富媒體性、互動性、時效性、便捷性、性價比高等特征。

綜上,關于數字教材的特征,可以總結為數字教材既具有傳統紙質教材的教育性、科學性等特征,也具有數字時代媒體工具的富媒體性、互動性、技術性等特征。

1.1.3? 數字教材的演進類型

關于數字教材的演進類型,學界有較為一致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新形態教材,這種形態的教材主要存在于20世紀90年代,將傳統的教材進行數字化轉換,以文本、圖像、圖形、音頻等為內容,通過PC端呈現[10]。

第二階段是多媒體數字教材,它以教學內容為基礎,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各類學習資源、學習工具進行整合、內嵌,并按照一定標準正式出版,通過互聯網傳播[11]。目前,數字教材正向第三階段邁進。

第三階段是富媒體數字教材,這一類型的數字教材重要特征是能集成文字、圖片、視音頻和動畫等富媒體內容,并具有深度的交互性,能夠承載和傳達更加立體全面的內容,使學生能更直觀地學習。

未來,數字教材將朝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在資源建設及教材編制方面融入更多科學技術。郭利強等[12]提到在數字教材編制中融入AI技術,以倫理視角對AI技術滲透下的數字教材編制進行審視。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數字教材編制將迎來新技術和新工具。

1.2? 數字教材資源建設研究

資源建設是數字教材發展的前提,是近幾年興起的研究熱點,不同學者分別從理念、技術等方面對數字教材資源建設進行研究。

1.2.1? 理念

理念是指導數字教材資源建設的前提,資源建設的理念往往能折射出設計者乃至一個國家和時代所推崇的教育觀念。就目前而言,關于數字教材資源建設理念的論述并不多,其中鐘啟泉歸納了數字教材發展歷程中的三種不同指導理念,20世紀70年代后半葉到80年代前半葉,基于行為主義的數字教材開發是電子計算機輔助教學;從20世紀80年代后半葉到90年代前半葉,基于認知主義的數字教材開發催生了多媒體教材;從20世紀90年代后半葉到21世紀前十年,基于社會建構主義的數字教材開發使基于網絡的學習者之間的溝通成為可能。

有學者從課程論角度提出數字教材的基本設計開發理念:融合觀、發展觀、核心觀。其中融合觀指的是課程內容與技術的融合,課程目標與技術的融合,課程結構與技術的融合;發展觀是由教學環境的信息化和學科知識的更新而引起的內容發展;在核心觀的角度,數字教材應集中解決基礎性問題,不應求大求全。

綜上,可以總結出目前資源建設缺乏經典的教材資源開發理論做支撐,如國外圍繞知識本位和學生本位兩條主線發展出的知識中心式教材、經驗中心式教材、人本中心式教材、范例式教材等主流教材設計理念[13],未來數字教材資源開發要在經典理論指導下進行資源開發,方能更好地發展。

1.2.2? 技術

技術是數字教材發展的支撐,同時技術性也是數字教材的典型特征,關于數字教材資源建設的技術,學者主要從數字教材系統的技術實現進行論述,胡畔等[14]從終端設備、工具軟件、數字教材內容與教育云服務平臺四個層面,設計了“云+端”模式下的數字教材學習系統。張治等[8]通過實證研究法和軟件工程法提出了融入學習模型、教學策略模型、學習者畫像和知識圖譜四個核心組件的智能型數字教材系統。此外,有學者提出在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背景下,AI技術為數字教材編制提供了新技術和新工具,在教材的定位與設計階段、教材內容的組織與選擇階段,進行科學的、全面的設計與開發,提高融入AI的數字教材編制的適切性。

關于數字教材資源建設的技術研究,筆者認為目前的方向較為單一,大都集中在學習系統的技術支撐,但其實數字教材的發展,學習環境的構建以及評價體系的設計都需要技術支撐,而目前這方面的技術研究較匱乏,這也是未來要關注的方向。

1.3? 數字教材國內外比較研究

國外數字教材的發展先于我國,通過對國內外數字教材的發展歷程、發展模式進行比較研究,對于我國的數字教材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

1.3.1? 發展歷程

最早的數字教材誕生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發展數字教材的國家有法國、美國。1985年,時任法國總理洛朗公布“全民信息化”計劃,要求向所有人開放計算機,師生接受培訓并學習使用計算機網絡來傳輸文本、圖像等數字文件,僅1985年,全法就在教育機構設立了11 000個計算機工作室,安裝了120 000臺微型計算機,總花費近20億美元[15]。此時的美國數字化技術手段也開始出現在學校課堂教學中。到了20世紀90年代,更多的國家紛紛開始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日本第一本數字教材于1993年問世;新加坡于1997年發布教育信息化一期規劃;韓國數字教科書計劃也于1997年開始。

此時,互聯網剛剛傳入中國,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剛剛起步。到了21世紀,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開始著手研發手持式電子教材,這是我國研發電子教材的開端。2012年,人教社在研發實踐中明確提出數字教材概念,并啟動了第二代人教數字教材的設計和開發工作。之后在教育部每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中都有數字教材研發和實驗應用工作的相關要求[16],至此,我國的數字教材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通過對比我國與其他國家的數字教材發展歷程,可以看到我國的數字教材起步較晚,落后發展較早的國家20年左右。數字教材的發展離不開經濟與科技的支撐,我國近幾年經濟與科技飛速發展,促進了數字教材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數字教材將在我國得到普遍應用。

1.3.2? 發展模式

通過梳理,筆者將數字教材的發展模式分為兩類:一類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全國范圍開展的數字教材發展模式;另一類是以韓國為代表的先試點后推廣的數字教材發展模式。

第一類代表有法國、美國等國家,這類發展模式有兩個典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國家發布宏觀計劃,各州或者各學區采取措施落實,在全國范圍內展開;第二個特點是國家開放教育信息化計劃,尋求科技公司合作推廣數字教材。如美國在編制《數字教科書戰略集》時,麥格勞等K-12領域主要教育出版商以及蘋果、微軟等硬件設備和信息技術商均參與了手冊的編制。

第二類發展模式的代表國家有韓國、日本等,如韓國先進行部分中小學學科課程的數字教材研發與評審,在示范學校中投放使用,然后通過試點反復確認其學習效果與安全性之后,逐漸向其他學科和學校、考試機構鋪開。

我國的發展模式與第二類發展模式較為接近,2011年部分出版社開始嘗試開發高校立體化數字教材,到2018年已經出版了百余本課程型數字教材,但目前數字教材在我國課堂中的運用仍然比較少。數字教材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目前我國還缺乏國家層面的數字教材發展計劃以及標準,致使我國數字教材發展緩慢,未來應該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數字教材的發展。

2? 總結與展望

由于我國不斷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設力度,國內對數字教材的關注自2014年開始快速上升,教育領域、出版領域、科技領域均產生了不少研究熱點,在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將有更多前沿技術應用到中小學數字教材中,更多智能化、個性化的數字教材將出現在課堂中,更適合數字時代的教育教學,改變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但總的來說,我國數字教材起步較晚,為了適應教育信息化的需求,應做好如下幾點。

1)國家應該加快制定數字教材行業標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構建和完善我國數字教材與資源評價標準,并提供充足的資金。

2)要加快資源整合。國家與企業、教育行業與出版業之間要通過整合形成科學的發展模式,數字教材才能夠實現良性發展。

3)優化教材內容。按照知識的邏輯性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編排教材,同時關注數字教材需依托技術平臺的特性。未來,數字教材必將朝普及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3? 參考文獻

[1] 李林,林巍,陳葉,等.對數字教材建設的認識與思考[J].中國編輯,2021(5):58-61.

[2] 王妍莉,楊改學,王娟,等.基于內容分析法的非正式學習國內研究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1(4):71-76.

[3] 樊雅琴,王炳皓,王偉,等.深度學習國內研究綜述[J].中國遠程育,2015(6):27-33,79.

[4] 李達.論數字教材的影響[J].出版科學,2014(4):32-34.

[5] 鐘啟泉.從“紙質教材”到“數字教材”:網絡時代教材研究的課題與展望[J].教育發展研究,2019(6):1-7.

[6] 徐麗芳,鄒青.國外中小學數字教材發展與研究綜述[J].出版科學,2020(5):31-43.

[7] 周業虹.基于數字教材的教學模式研究:以義務教育人教化學數字教材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4):62-64.

[8] 張治,劉德建,徐冰冰.智能型數字教材系統的核心理念和技術實現[J].開放教育研究,2021(1):44-54.

[9] 李雅箏,周榮庭,何同亮.交互式數字教材:新媒體時代的教材編輯及應用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6(1):75-79.

[10] 李林,夏長青,陳鎮鑫.高校教材數字化深度融合與創新實踐:以《植物學》2.0版數字教材為例[J].中國編輯,2021(11):53-57.

[11] 張晶晶,郭昕宇.技術賦能:互聯網時代教材數字化出版芻議[J].中國編輯,2021(1):58-61.

[12] 郭利強,謝山莉.融入AI的數字教材編制:倫理審視與風險化解[J].遠程教育雜志,2021(4):104-112.

[13] 張恰.國外主流的教材設計思想述評[J].外國教育研究,2006(2):52-56.

[14] 胡畔,柳泉波.“教育云服務+云終端”模式下的數字教材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8(3):85-91.

[15] 劉敏,周政.法國數字教材發展研究[J].出版科學,2021(3):115-121.

[16] 王志剛,王潤.中小學數字教材研究20年:本土進展與域外考察[J].中國教育科學(中英文),2021(5):128-143.

猜你喜歡
數字教材資源建設教育信息化
音樂教學發展的新趨勢
《針灸醫籍選讀》數字化教材特征分析及其功能設計
信息時代教學模式的位移研究
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的務實之路
教學資源庫建設和共享機制研究
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地方高校實驗教學探討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保定旅游資源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研究
高職學院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問題和思考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