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助力鄉村振興:視覺設計語言視角下的鄉村建設

2023-09-01 06:47王清李曼葉洋滈
佛山陶瓷 2023年8期
關鍵詞:融合性藝術審美美麗鄉村

王清 李曼 葉洋滈

摘 要:通過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對視覺藝術內涵與應用的闡述,結合鄉村振興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從鄉村振興視角對鄉村農場進行多角度探討。借助藝術視角的手段,以“小切口”展示“大主題”探討其表現出的融合性和審美性特征,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道路的新借鑒與嘗試。

關鍵詞:鄉村振興;藝術設計;美麗鄉村;融合性;藝術審美

鄉村是人類生存的重要依托,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和載體,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鄉村建設的統籌兼顧離不開藝術設計媒介,藝術設計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發展的內在需求,藝術的發展歷程反映著文化歷史的發展推進。視覺藝術以塑造物態化的藝術品,打破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溝通屏障,以形象、直觀、感性的視覺語言傳達不同文化的內涵與精神,實現不同文明的交流與互鑒。藝術助力鄉村振興,視覺藝術既可以為鄉村“塑形”,打造藝術、生態、文化、智能、精神的豐富場景,也能助力鄉村“鑄魂”建設“鄉里、鄉味、鄉情、鄉健、”濃郁的美麗鄉村。

1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美麗鄉村農場設計意義

在我國現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構建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的重要內容,而鄉村風貌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整體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開展鄉村風貌提升工作時,要立足于鄉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以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媽媽農場為例,此農場處在地震帶,生活著20位來自困境家庭的孩子,農場地處偏遠,生活環境簡陋雜亂。雖然我國農村正處于建設期,但城市享受的公共服務與之對比媽媽農場為代表的鄉村處在社會資源、公共服務不平等,為城鄉規劃發展保持一致,應注重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設計。此外,人居環境整治是鄉村振興實踐的重點環節,良好的人居環境有助于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及農場孩子們的生產、生活。以媽媽農場為首的鄉村留守兒童可以在新時代的發展下茁壯成長,幫助村民生活環境優美、羌族民俗文化得到重視和保護,縮小城鄉間的資源差距,進而助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本文就是以《夢想改造家》第八季里,最后一期為案例,以留守在綿陽偏遠鄉村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環境進行改造來切入鄉村建設時的視角,從藝術與對象的關系上,多角度分析媽媽農場經設計改造后的藝術視覺設計呈現和設計方面的問題。

2視覺藝術在農場改造中應用的特征

2.1融合性

縱觀人類活動的發展,無論是古代還是近現代,藝術一直都是以一種強烈的“兼容并蓄”的包容性方式與其他文化有機融合,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創造性地發展。我國的鄉村有著華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生機美”、有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有著悠悠歷史歲月的“沉淀美”。農場以北川山區當地,表面雖然附著時間斑駁,但還能保持著青綠的青片石,以當地羌族獨特砌筑工藝方式累積成石墻。當這些獨一無二的“美”在經過設計改造之后,激發著視覺藝術運用藝術形式、藝術語言、藝術審美、藝術技藝進行層層解讀,融合表現鄉村文化自身得天獨厚的“美”。 視覺藝術與鄉村文化的多元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和活力,為鄉村振興發展助力。以當地羌族家庭中獨特的木質結構建筑為聯結,如圖1,從而平衡人、自然與建筑的動態關系,為人居生活帶來進一步思考與啟迪。

2.2審美性

審美體驗的參與模式使人們把環境理解為由各種動態力量組成的背景。我國鄉村的美不言而喻,視覺藝術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應用絕不應僅停留在挖掘鄉村美和傳播美的形式上。在鄉村文化建設過程中,視覺藝術的運用不應是單一的形式,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對鄉村美的發掘與傳播上。視覺藝術應發揮現實主義精神,用“再現美”的藝術視角幫助村民重新認識鄉村文化的價值;發揚浪漫主義情懷,用“藝術美”的作品重塑村民正確的審美觀念;守望理想主義信念,用“藝術美好生活”的效益增強村民的身份認同和自信。

農場的整個的設計是從北川的云霧繚繞的地理環境結合公益組織大魚云海名稱的意義出發的,層層疊疊的云象征了媽媽的溫暖的懷抱,就如媽媽農場的初衷守護每個孩子,農場戶外的飄逸的云朵雨棚與北川群山一般的連廊不僅具有詩意美感,且為場地的建筑之間增加了聯系。同時半戶外的空間體系,即使天氣變化,戶外休息玩耍也不受到影響,體現著設計思維、用戶思維、人性化設計。一進入農場,首先看到的雨棚是結合了云朵形態的雨棚,如同媽媽的懷抱,坡屋面源自孩子心中家的原型,完成提供庇護家的隱喻,串聯起整個場地的建筑與自然。尊重一草一木,給予平等的關懷,在情感安頓之后仿佛又回想起第一次驅車進入北川的那一天,眼前那延綿起伏的山與山間漂浮的云。

3視覺元素的設計

3.1空間體現

用戶的需求和愿望是設計項目的基礎,優先考慮人類與建筑環境的互動,設計可以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人與環境的情感聯系和情感體驗,理解地方文化、生活習慣、群體信仰等,激發設計表達這種共性的空間。

比如空間規劃和風格主題以山川云海為主題,再以圖案、光影、色彩等元素進行添加應用,在各種條件因素的加持下,將空間立體的功能性和藝術性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將整體設計達成渾然一體的感覺。設計師們從功能與情感出發打造出可居可臥可游的云海休憩空間,為留守的孩子們帶來不同體驗。設計師運用巧思在母體構建中汲取靈感,柔和包裹的建筑腔體在擺脫了平直、彎曲或曲折墻畫構成的單一體塊后,對于孩子的個人空間還設計了洞穴,將這些孩子們的個體從創傷的現實世界中暫時剝離開來,以遺世獨立的“他界”。 這些設置使得體驗被帶到了人類的尺度,帶來了家的舒適,孩子們可以在“室內”創造一個時刻,為個人量身定制。

3.2色彩的應用體現

色彩表現是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重點內容,色彩的視覺傳達形式并不是單一性的,而呈現出多元化,其表達方式的應用也具有獨特的價值。利用顏色的明度、飽和度以及不同的搭配來調整設計的特點,不同的搭配調節設計的特質,給受眾不同的視覺體驗,從而達到傳遞信息、傳達情感體驗、傳播文化的目的。在設計師眼中,顏色是情緒的具象展示,設計師根據孩子們和農場的日常需要針對房屋功能的不同作用使用不同顏色。農場整體偏向純凈的淺色,大量運用米色,暖色肌理漆面一體化擁抱場地記憶,柔軟的材料予人以安全與親密感。女生區會客廳將場所與庭院進行連接,在切片的腔體中產生對話、聯系。拱券手法的運用讓空間多了份柔和的意象,帶有情緒性傾向的緋紅讓整體氣氛充滿恬靜與細膩。而男生會客廳運用治愈的色調與木作質感作為譬喻媽媽溫暖懷抱的載體港灣,充滿著淘氣與活力。

3.3面的應用體現

在此次設計改造中,面的應用體現在很多維度。停車廣場地面當作是一個面,由直線或規則曲線組合而成,入口廣場處圓形棋盤、停車場、活動區的圓形蹦床既具有直線的秩序感,讓面的應用更加豐富多元,形狀不規則,形狀無定型,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自由性。整個廣場具有很強的造型特征和鮮明的設計語言,營造出一種流暢、獨特的視覺感受,利用了空間,點線面相互影響形成了審美與實用的統一,視覺感受上均衡,賦予廣場悠閑的愉悅氛圍。

4視覺美視角下的原則的應用

4.1對稱與均衡

在農場外觀與內部的設計中,對比手法能促使建筑外觀元素給人更加明顯的視覺沖擊。云朵狀的雨棚弧線,在視覺上使人感到一種內在的、有秩序的動態美;和農場洗衣區對稱硬朗的直線條形成反差,它是一種秩序、莊重、有條理的靜態美的對稱,起起伏伏的檐廊打破了黑色坡屋面的沉悶與乏味,形成一個隨意、聯結的序列。將動態美與靜態美的耦合,在視覺上可以使人產生對稱與均衡的審美感受以及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4.2對比與和諧

室內展示演講區,純凈柔軟的白色云燈再次出現和橢圓形的軟包“巖石”坐墊,色彩和質感上給人穩重沉浸式的美感、和諧感。整個設計充分利用了設計技巧、手法、形式,將建筑單元內的各種要素進行協調,使局部與整體、要素與要素之間呈現出一種特有的節奏感。

在景觀上,鄉村景觀的聚合起到了重要意義。對于農場來說,它可以幫助觀眾在此次改造中直接獲得具有淳樸的鄉村印象,它可以為與振興戰略一脈相承的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傳遞出特有的意義。在本次改造中,設計師將鄉村景觀作為一個景觀符號,讓觀眾在本次改造中感受到其所蘊含的鄉村氣息和特有的文化內涵。不僅如此,由于農場面積較大,設計師不僅對生活區域進行了多功能改造,還嚴格根據當地氣候及形成自然生態的閉環鏈,實際上,不僅實現了自我造血的種植區,空間還增設了多功能生態園。將各功能區功能融合、串聯,實現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發揮出其應有的效益。

5 結論

鄉村是民族發展綿延的重要依托,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和承載,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影響。借助視覺藝術的手段,將藝術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了藝術與鄉村、藝術與村民的多重融合,豐富了在地文化藝術的表現形式,增強了農場村民與孩子的參與主動性和能動性,賦能鄉村文化建設,為我國地方創生、鞏固脫貧攻堅成功、鄉村振興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踐機制。為美麗鄉村和休閑鄉村的建設積極開展藝術鄉建實踐項目,藝術助力鄉村振興為地方居民提供了理念和觀念認知,為地方創生帶來新視野。通過設計融合鄉村帶來藝術創新模式,以設計賦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過空間設計、產業創新等方式,構建地方藝術場景;通過空間再造、產業重構、文化重塑等方式,構建地方藝術場景。同時賦能地方留守兒童主體,優化鄉村治理結構,提升村民和孩子藝術素養。新時代鄉村建設需要新的視覺藝術賦予鄉村建設更多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趙美川.視覺藝術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應用[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0,34(04):55-58.

[2]董占軍. 藝術設計介入美麗鄉村建設的原則與路徑[J].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66(1):101-108.

[3]門坤玲,魯曉軍. 回歸"真善美"的鄉村建設探析——以無錫市陽山鎮環境景觀設計實踐為[J]. 藝術百家,2017(3):225-226.

[4]江凌. 藝術介入鄉村建設、促進地方創生的理論進路與實踐省思[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報,2021,50(5):46-58.

[5]梁添凱. 環境藝術學科背景下的村落遺產保護分析——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視角[J].藝海20(5):136-137.

[6]蘇海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探索——以L市Y鎮P村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3(12):1-4.

[7]彭凌玲,李航. 視覺美視角下建筑外觀設計探究[J].城市建筑,021,18(14):97-99.

猜你喜歡
融合性藝術審美美麗鄉村
定格動畫中現代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意大利歌劇的發展
翻轉課堂在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施中的融合性研究
電視綜藝節目主持藝術審美風格探微
美麗鄉村要靠富民產業支撐
傳統民居裝飾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探討
淺析BJD人偶的藝術性
美麗鄉村建設中“三農”媒體的使命與擔當
創新技術
日語中授受動詞所體現的日本內外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