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向實的時代來了

2023-09-01 01:13文|秦
銷售與市場(管理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釘釘專精數字化

文|秦 朔

為實體制造加一個進化機制

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在2021年12月發布了題為《偉大的科技競爭:21世紀的中國與美國的較量》的報告,對過去20年兩國的科技競爭進行了分析,對未來進行了預測。

由于話題重大,且報告第一作者、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就是著名的《注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書的作者,所以報告在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經濟界都產生了廣泛影響。

過去20年,無論總量還是質量,中國經濟都離美國越來越近,而且是擋不住地越來越近。這完全出乎美國的預料。

20年前,《TIME》雜志在特刊《超越2000》中斷言,“中國在21世紀不可能成長為工業巨頭。它的人口太多,國內生產總值太小?!碑敃r中國的人均收入與圭亞那和菲律賓大致相當。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威廉·柯比在《哈佛商業評論》撰文指出,當時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學派的很多人認為,“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墨守成規的死記硬背式的國家”,只能模仿,不能創新。

但是,“到2010年,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變化,中國已經成長為跨國公司的低成本制造基地,并正在成為全球大眾市場商品的制造工廠?!眻蟾鎸懙?,“如今,中國迅速崛起,挑戰美國在技術制高點的主導地位,引起了美國的注意。技術競爭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伯恩斯所強調的‘與中國競爭和對抗的主要場所’。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制造商,在2020年生產了2.5億臺電腦、2500萬輛汽車和15億部智能手機?!?/p>

報告總結并預測說:“除了成為制造業強國,中國已經成為21世紀基礎技術領域的一個重要競爭對手:人工智能、5G、量子信息科學、半導體、生物技術和綠色能源。在一些領域的競爭中,中國已經成為第一。在另一些領域的競爭中,按照目前的發展軌跡,中國將在未來10年內超過美國?!?/p>

過去20年,中國制造為什么能發生如此深刻的變化,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全球的競爭力?

答案有很多。我在閱讀《偉大的科技競爭:21世紀的中國與美國的較量》時,從科技角度想到了一個答案:過去20年,數字技術的普惠發展,為中國實體制造帶來了一個進化機制,使之能快速靈敏地響應全世界最復雜、最具動態變化的消費者的需求。在消費者驅動和競爭壓力倒逼下,中國制造雖然起步時并不強大,但快速進步,迭代進化,變得越來越強大。

答案還有另一面的說法:中國實體制造的規模、完整的品類、完善的配套、激烈的競爭、勞動者和工程師的紅利,為數字技術的應用提供了最豐富的場景。數字技術可以在C2M(用戶直連制造)響應式研發、智能制造、柔性供應鏈、人和組織以及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機器設備和運行的實時管理、智慧物流和庫存最優化、精準營銷與服務等方方面面發揮作用。

我和釘釘總裁葉軍交流時,他說:“釘釘一開始并沒有聚焦制造業,主要是在政務和教育方面發力。是制造業對數字技術的需求帶動了我們發展,是制造業企業教會了釘釘如何做制造業?!?/p>

在葉軍看來,數字技術和制造業是雙向成就的過程?!皫啄陙砦颐刻於冀拥礁鞣N制造業客戶的意見和建議,比如希望任何設備故障都可以自動通知到人,讓系統替人跑腿;比如希望產、存、銷、財等經營數據實時呈現,數據同頻;比如希望計件工作‘日清月結’,替代傳統的單據錄入。正是在此過程中,釘釘不斷進化,打造了制造業專屬的彈性、可擴展的行業底座,為進、銷、存、生產環節等提供基礎能力,以及提供設備上釘、行業連接器等產品能力,并聯合生態伙伴共同為制造業構建豐富的行業應用?!?/p>

葉軍說:“數字技術要服務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就是實體經濟?!?/p>

這句話讓我開始思考,今天的實體經濟到底是什么?以前大家認為生產一個具體產品叫實體經濟,但過去幾十年全球經濟發展,微軟、谷歌、亞馬遜這些全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有重量嗎?并沒有重量。釘釘有多重?不知道,但是服務了5億用戶和近2000萬家企業組織,它的價值是虛擬的嗎?其實不是的。

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的話說:“數字經濟面向最重要的一塊還是實體產業,所以在這個意義上,數字經濟其實一點也不虛?!?/p>

早在2021年9月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上,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就曾表示,要利用數字技術扎扎實實服務好實體經濟。自2020年起,釘釘和阿里云完成了“云釘一體”的整合,阿里云的客戶以大企業為主,有完善的客戶服務;釘釘以中小企業為主,有根據客戶需求靈活快速的響應能力?!霸漆斠惑w”后,形成了更加完整和全方位的數字化服務能力。

在中國,正是由于數字技術與實體制造的相生進化機制,助推了一場偉大的數字生產力革命——它既推動了中國制造的升級,從制造到質造到智造;也推動了數字技術本身的應用與發展,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到智能化。兩者互為依存,互相促進,互相帶動,不停進化,氣象萬千。

今天,人類社會正在進入數字生產力快速崛起的新階段,中國已經把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數字技術不是虛擬的、虛幻的,而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真實動力,它內嵌于實體制造的每個環節之中,本身就是實體制造競爭力的關鍵要素。

為專精特新加一個智能引擎

中國制造的下一步往何處去?一個重要方向是專精特新,即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型特征的中小企業。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部門發布《“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提出推動形成100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在我看來,專精特新不僅是對中小企業的要求,也是對整個中國制造的要求,即從數量型、粗放式、外延式擴張的“大”,走向質量型、集約化、創新驅動的“好”,在“好”的基礎上再追求“大”。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超過一半用釘釘,說明越是走專精特新之路的企業,越善于運用數字化的生產力工具,深入業務場景的數字化創新,打造智能引擎,用數字化、數智化為自身賦能。

2004年成立的無錫普天鐵心公司,專注于制造、研發與銷售電力變壓器鐵心及取向電工鋼,是江蘇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時速可達200公里的中國、老撾的跨國鐵路,高鐵變壓器的鐵心就出自該公司。

制造業的訂單式生產,強調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問題,否則就會造成材料浪費。過去,制作工序全靠經驗,而普天鐵心產品最大的技術難度在于降低能耗,能耗越低,產品價格越高,不同能耗之間的度量需要精確到萬分之一。2019年,普天鐵心開始引入釘釘,以釘釘為入口,實現業務上釘、設備上釘,并開發了“智能協同”應用,把生產的三大重要環節都在線化,讓員工可以在手機上看到每一道工序的生產狀態,出現任何異常,可以直接通過手機操作,終止下一道程序。這一生產線流程的在線監測,讓良品率提升了8%。

普天鐵心還開發了一個設備管理功能,所有設備的維修、保養、更換零配件,都可以在釘釘上進行。設備有了故障,會通過釘釘機器人通知到相關責任人,保證故障機器及時維修。而且每一次維修和更換備品備件,都會匯成設備數據,自動計算出每一臺機器的故障成本,成為未來采購的依據?;卺斸攲崿F的設備監測預警和一鍵搶修,使設備維護成本降低了80%。

普天鐵心副總經理吳娓娓說,未來工廠的工人,都是會用自動化設備的“數字時代新工人”。

杭州鴻圖金屬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通用減速器,如車用減速器、船用減速器等,四五年前這類產品以進口品牌為主,如西門子,現在開始逐步國產化。通用減速器的關鍵技術指標是機械效率,它和零部件精度有關,精度越高,損耗越小。為了實現制造的精益化,鴻圖公司在釘釘上用起了“碼上制造”,通過生產碼、庫位碼、報工碼、物料碼等四個生產環節的二維碼,幫助企業解決進(采購)、銷(銷售)、存(倉儲)、生產環節數據同頻的難題。用二維碼改造傳統生產流程后,鴻圖公司的交貨周期從35天縮短到了7天。

鴻圖公司總經理葉張潮說:“用數字化帶動生產管理的精益化,我們嘗到了甜頭。過去,客戶在每個月月底給我們下一個月的采購訂單;現在,我們通過釘釘把我們系統采集的數據直接提供給客戶,讓客戶知道他在我們這里有多少生產量、有多少庫存。甚至我們在生產他的訂單時,某個產品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哪個工序,他都清清楚楚。這樣,從訂單到生產都非常精準,不會出現浪費?!?/p>

在中國企業走向專精特新的道路上,無論是設備共享、產能對接、生產協同、人機互聯,還是由訂單驅動的生產過程柔性化,以及建設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實現精益生產、敏捷制造、精細管理和智能決策,乃至在整個上下游生態中形成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技術不僅不可或缺,而且將在價值創新方面發揮重大作用。

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找一條新路

我一直關注中國企業的數字化、數智化進程,在調研中發現,中國很多新興的數字原生企業(如智能電動車、新消費龍頭),都是自己組建IT和數據團隊,將企業的方方面面一開始就建立在云原生的架構上,對通用軟件則采取“深度參與,進行定制化的再開發”的態度。傳統大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普遍采用“外購+配合”的協作方式,在智能質檢、智能供應鏈、智慧物流、企業資源的智能化調度等方面邁出了不小的步伐。

問題在于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顧慮還比較多。它們對成本非常敏感,對投入產出比非常在意,擔心“花錢沒效果”“太超前說不定把自己搞死了”,因此數字化應用還比較有限,就是搞搞在線銷售、網絡直播,以及辦公自動化、在線會議,等等。

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有沒有一條看得見、摸得著、門檻低、效果好的新路?

葉軍的答案很樸實:“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說沒有,是因為數字技術是需要投入的,可以把它當成一種軟設備,硬設備要投資,軟設備也要投資,不想投入卻希望‘點石成金’,這不切實際?!妒酚洝分兄v過一個故事,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數字化轉型也像這樣,一開始投入不會那么立竿見影,但堅持下去,回報就會很大?!?/p>

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生產力的再造和生產關系的重構。不僅僅是硬件、軟件、IT平臺等,還有自身組織架構、業務流程重組、人員數字化能力的提升。所以,數字化轉型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一定需要企業一把手的遠見和魄力才能成功。同時,一定要從小的痛點、切口進入,從變化中獲得信心,再循序漸進,最忌諱一開始鋪一個大攤子。

數字化能不能買來?長期研究智能制造的阿里巴巴研究院副院長安筱鵬經常提這個問題。

他的觀點是:有兩種不同的數字化路徑,一種是“買得來的數字化”。我們可以買機器人、數控機床、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制造執行系統,各種軟件都可以買。另一種是“買不來的數字化”。創新引領的信息化是買不來的,你能買來設備,買不來工藝;能買來軟件,買不來數據;能買來咨詢,買不來核心競爭力。換句話說,你能買來的,你的競爭對手都能夠買來。

中國有自己的國情和特點,中國企業的數字化并不需要照搬歐美國家“軟件定義一切”的經驗。中國沒有那么成熟的能力、資源及人才,企業的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但中國有強大的互聯網基礎設施,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經建立了成熟的能力(如即時通信、音視頻、項目管理、協同工作),因此可以用一種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法,幫助大量企業,走一條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先利用互聯網平臺迅速擁有數字化能力,同時基于組織和業務的需要,苦練數字化內功,形成平臺(Platform)、專業服務者(SaaS)和企業共創共贏的新局面。

葉軍說:“釘釘是一個基礎平臺,也是一個開放平臺。釘釘這兩年大力推進低代碼開發工具的發展,就是充分考慮到企業實際,讓不懂代碼的業務人員也可以基于業務需求,用拖拉拽的方式自主開發,隨手將身邊的工作數字化?!?/p>

今天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采取完全外購,或者完全自研,在實戰派看來可能都是走極端。有的企業實力強,而且核心能力就是數據驅動,那就必須具備自建數字化能力。但對絕大部分企業來說,特別是對中小企業來說,可以通過生態、通過社會上已有的數字化軟件產品來進行升級,就沒有必要自建。要定制化的部分,可以通過低代碼的方式,讓懂業務的人自建。

中小企業是中國經濟的根基,專精特新數/智是中小企業的方向。釘釘作為服務企業規模最大的數智化平臺,已經構建了“低代碼+工具平臺”的一整套解決方案,其基礎是基于2000多個API接口、30多個場景能力包、190多個數據項開放的釘釘生態底座?;谶@樣的生態底座,目前釘釘上已經有90多萬個行業開發者和生態開發者,開發出了近150萬個SaaS化的應用。千萬級企業用戶的需求,反饋回來,又滋養了釘釘的底座。

釘釘努力構建的這個循環,也是中國數字化生產力生生不息向前發展的新循環。

為實體制造加一個進化機制,為專精特新加一個智能引擎,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找一條新路,這就是我所看到的釘釘。

葉軍說:“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方向是明確的,就是為企業快速自建個性化應用提供低代碼開發工具,讓企業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快速獲取更適配的生產力工具?!?/p>

透過這位理工男的話,透過釘釘的數字生產力實踐,我看到,數字化轉型并不是“把技術武裝到牙齒”,錢花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把技術融入企業的基因,由此開啟一場永無止境的能力進化之旅。

而釘釘的“平臺+低代碼開發”,則為今天的中小企業乃至大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探索出了一條讓實體經濟向上、向前、向中高端、向縱深處發展的新路。

這條路也可以稱之為數字新生的中國道路,與這條道路相伴的,是一個科技向實的時代已經到來。

猜你喜歡
釘釘專精數字化
聚焦硬科技領域 765 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已上市
山西新培育認定“專精特新”企業744戶
“專精特新”軸承企業之檢測與試驗初探
一圖讀懂“專精特新”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微軟Teams,拿什么搶《釘釘》的飯碗?
數字化制勝
釘釘在煙草公司辦公中的應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