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腔北調 律動中國(2)

2023-09-03 13:22張宇
現代藝術 2023年8期
關鍵詞:號子山歌民歌

張宇

民歌,是在人民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經過長期而廣泛的口頭傳唱逐漸發展而成,與人民的社會生活有著直接、緊密聯系,形式短小精干、生動活躍的歌曲藝術。在基本形式上,民歌是音樂和文學相綜合的歌曲藝術,音樂(旋律)和文學(語言)巧妙結合在一起,各自發揮著特有的功能,把群眾心中要說的話和要抒發的感情,用美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

民歌所能表達的題材內容十分廣泛,從目前收集到的民歌來看,民歌的主題主要包括這幾類:1.反映社會矛盾,如河北民歌《小白菜》;2.反映勞動問題,如云南民歌《放馬山歌》;3.反映愛情生活,如四川民歌《康定情歌》;4.反映一般日常生活,如河南民歌《編花籃》、四川民歌《采花》;5.逗趣、啟智,如四川金錢板《秀才過溝》;6.歌唱傳說故事、人物新聞、景物古跡等,如彝族民歌《阿詩瑪》、江蘇民歌《孟姜女》。在這些內容基礎上,民歌生成了許多的體裁類種?!拔膶W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具體樣式,它是文學形式的因素之一。一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都要通過多樣的體裁來表現,沒

有體裁的文學作品是不存在的?!泵窀梵w裁可以根據民歌產生的一定社會生活條件、功用要求所形成的基本的音樂表現方法、典型的音樂性格特征來作基本劃分。中國民歌大致劃分為“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體裁,每大類中還可劃分為若干次類。由于不同體裁民歌的產生、發展和唱用的環境場合不同,作用不同,便形成了它們各自不同的特點、歷史、形態、表演內容與藝術表現方式。

號子

“號子”是民歌中,也是整個人類文化中產生最早、歷史最久的藝術品種之一。它產生于勞動過程中,直接為生產勞動服務,真實地反映勞動狀況和勞動者的精神面貌,其音樂形象粗獷豪邁、堅實有力,是某些體力勞動中不可缺少的有機部分。

“號子”對于人民的生活有實用性和表現性兩種功用意義:

1.鼓舞勞動,調節精力。在體力負荷較重、動作較單調的持續勞動中,勞動者唱號子可以提高大腦皮質的興奮機能,驅除疲勞,振作精神。此外,唱號子還能調節勞動者的呼吸運動。例如挑擔,如果一個人悶著干,神經中樞被不斷的重復動作所刺激,一下子就會感到很吃力。打起號子,喊出聲來,就可以提神、散悶、鼓勁,如《船工號子》,這樣淳樸、動聽的船工號子,唱起來十分帶勁,很能振奮勞動者的精神。

2.組織勞動、指揮勞動。在需要相互協作的集體勞動中,“號子”成為一種號令,指揮大家統一步伐,協調動作。例如打夯,多人共打一夯,節奏一定要統一,落夯要齊,才能砸得平、砸得結實。倘若有號子統一指揮,動作就易于協調。打夯勞動比較普遍,各地都有許多打夯號子。

“號子”是勞動者對自身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和團結力量在艱難沉重的勞動中、在大自然面前具有一定自我價值的藝術表現。勞動者們充分理解到自身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因而充滿信心和自豪感?!疤栕印本褪且云涓甙憾肢E的音樂,樸實地表達了“勞動人民是世界的創造者”這一偉大的思想。如四川達州石工的《大錘哨子》,唱于石工在高山上開石之時,歌者手執四十多斤重的大錘,揮錘開石。曲調高亢、自由,先在高音區上延長,盡情地抒發豪邁的感情,而后高起低落;在舉起大錘向下猛砸時,演唱氣息加強,發出喉音,音色沉濁、雄渾,表現了堅定、猛烈、粗獷有力的性格。

“號子”也是勞動者勞動態度和情緒的真實體現。勞動人民在解放前常在“號子”中訴說對地主、封建勢力、資本家的痛恨以及自己生活的痛苦,同時又顯示出以極大的毅力,堅忍、樂觀地斗爭下去、生活下去的決心。而另一種在“號子”中常見的,有關生活(日常生活、嬉游逗趣等)、愛情、傳說故事的內容,仍與當時的場景和生產勞動有密切聯系。這種“號子”通常不是描述一般生活的具體細節,而是集中地表達勞動者對生活的態度、樂觀主義精神和生動的情趣,表現人民對事物的是非、好惡、美丑的判斷。雖數量不及小調多,但亦有其獨特風采。

勞動者精力負荷的大小、勞動節奏性的強弱等條件,是“號子”是否實用的必要判斷條件。比如,多人抬杠勞動比一人挑擔勞動時唱的號子多,因為多人抬杠勞動是集體勞動,協作性強;農村中打夯勞動比田野勞動時唱的號子多(后者有時唱山歌),因為前者勞動的節奏性強;工程勞動(如打夯、打硪等)比手工業勞動時唱的號子多,因為工程勞動強度較高而動作較簡單,后者工作較細致、復雜,勞動雖不重,但勞動者精力負荷較重。它創作于生產勞動中又能為生產勞動服務,其音樂節奏和勞動節奏緊相吻合,樸實地表現出勞動者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是生產勞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山歌

“山歌”這個名稱在民間沿用甚廣,在有關的專門論述中,說法也不盡相同。一說,以為山歌就是在山上唱的歌;二說,是把形式較自由,能即興編唱,有較濃郁的鄉土氣息的民歌,統稱為山歌。從音樂角度上,主要把“山歌”的概念確定為:產生在山野勞動生活中,曲調高亢、嘹亮,節奏較自由,具有直暢而自由地抒發感情特點的民間歌曲。

“山歌”起源于古代中國的農耕文化,最早出現在山區和鄉村地區。在古代,農民們常常在田間勞作時唱歌來緩解勞動的疲勞和壓力,這些歌曲往往反映了農民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因此,作為中國傳統的民間音樂形式之一,“山歌”更廣泛流傳于全國各地的山區和鄉村地區,是對農耕文化的一種反映和表達,也是民間文化的傳承和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非常古老、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傳統的音樂形式,在不同時期,“山歌”常常出現在婚禮、喪葬、節日等重要場合。而不同地區的山歌往往反映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部分地區,“山歌”已成為當地文化代表之一,成為人們了解和認識當地文化的窗口。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山歌”也在不斷演變和發展,現在,山歌不僅在農村和山區廣泛流傳,還被演繹為各種音樂形式,如流行歌曲《彌渡山歌》、舞曲、電影配樂等,同時一些山歌的聲音也被加入到一些現代藝術表演中,成為文化交流和藝術創作的重要素材。

山歌的特點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節拍、節奏較自由;2.旋律起伏較大、曲調爽朗;3.上下句結構的較多;4.歌詞往往只有一兩段,并多用對偶句子,情感質樸、高亢。

節奏自由是山歌的音樂形式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它是由山歌表現特征的直暢性、自由性和形式的單純性所決定的。無論是有長短的對比、變化但還未形成規整的節拍規律,陳述唱詞的曲調節奏比較接近自然語言的節奏,還是自由伸縮的幅度較大,常直接受演唱者情緒和客觀條件影響,尾部常出現自然延長音的樂句、樂節。其節奏的自由性都能充分體現,如四川宜賓山歌《槐花幾時開》。

小調

“小調”是流行于城鎮集市的民間歌舞小曲,是人們在勞動之余、日常生活當中以及婚喪節慶用以抒發情懷、娛樂消遣的民歌。作為民歌體裁的一種,“小調”區別于其他民歌,可稱其為民歌中的“經典”,市井中的“城市音樂”。職業藝人與半職業藝人的傳唱,通常加工提煉于傳統的曲藝、戲曲,詞曲即興性少,較定型化,藝術上較為成熟和完善。因而經過較多的藝術加工,有結構均衡、節奏規整、曲調婉柔、感情細膩等特點的小調相對來說流傳面較廣,遍及城市和鄉鎮,其內容廣泛涉及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

“小調”多數屬分節歌形式的絲弦小唱,一曲多段詞,常采用四季、五更、十二時等時序體,多側面、較細致的陳述內容。為適應多段詞的需要,其曲調則概括、凝煉地表達某種情緒(或柔美、或哀怨、或歡快),曲調性強、旋律流暢、婉轉曲折,旋律線豐富多變,表現力強。節奏類型豐富多變,歌唱形式獨唱居多,其次為對唱和一領眾和等。城市小調多有絲弦樂器伴奏、引子和過門的運用,以及伴奏中樂器的加花裝飾、托腔墊腔等,使小調音樂更為優美動人。

宋元之后,伴隨著中國城鎮經濟的日益繁榮,“小調”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成熟階段,從廣大農村傳入城市的許多民間歌曲經藝人演唱、加工而變為小調的一部分。因而分布相當廣泛,幾乎遍及中國大多數漢族地區。其中,又以黃河下游的山東、河北,長江下游的江蘇等地在數量和品類上更具有代表性。在流傳過程中,其曲調由于歌者的個性、審美習慣、填配新詞、唱法不同等,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異,形成了不同的變體。

民歌

民歌風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多元因素的綜合作用而成。如果說人文與音樂的關系決定了音樂本身的所有特點,那么地理因素決定的則是人類的生存環境,從而間接影響到人類的特點、生活習慣和性格。由這些風格各異的人創作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音樂作品,自然也是各有特色?!八囆g源于生活”,同樣,民歌起源于生產勞動,而生產勞動的開展總是在特定地理區域下進行的。作為地方文化的藝術展現形式,民歌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地方色彩。江南水鄉,水域面積寬廣,從而產生了大量的贊美水鄉美景和記錄漁民生活內容的民歌,歌詞內容上以插秧、采茶等為主;西南地區,多丘陵,許多地方山險路難,交通不便,再加上許多地區與西南少數民族的民間文藝有密切的聯系,因此西南地區旋律豐富多樣的山歌隨處可聞;在游牧民族的生活習性影響下,內蒙古民歌主題大多圍繞著放牧和草原情結,唱詞內容上也以贊頌草原和歌唱牧民生活居多(牧歌);黃土高原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理風貌,則讓人心境開闊;陜北民歌是陜北人民依照自己的生活與習俗,在耕地、趕腳、過節等生活場景里,觸物生情,即興編唱而出,逐步形成了高亢、豪放、粗獷、悠揚的風格,寄口頭傳唱而流行,貼近生活實際,真實地展現了陜北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四川民歌中大多曲風既大方又熱情奔放,向人們展示著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也抒發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熱愛以及對人生積極樂觀的態度。

陜北民歌《二月里見罷到如今》具有強烈的陜北風格。曲調是由“信天游”改編創作而成,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歌詞質樸,節奏舒展自由、旋律跌宕起伏、蒼涼悠遠。歌曲內容表達了一位陜北少女對愛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情哥哥的無限思戀之情。第一段作者巧妙地通過牽?;ㄩ_和羊兒的活動來表明季節的變換,緊接著又將百靈鳥滿溝飛的喧鬧景象和少女獨自一人站在山坡上思念情郎的情景描繪出來,這一動一靜兩種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也體現出少女的孤單和寂寞。第二段人物的心情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漫不經心變成激動和緊張。她順著對面溝里流水的方向,遠遠地看見一個人朝她走來,仿佛是她的哥哥,她心中希望那個人就是她的哥哥,如果是他的話,就向她揮手。此時少女的心已經被吊了起來,但是接下來情況又馬上發生轉變,那個人不是她的哥哥,她只好無奈地看著他離開,越走越遠。這四個樂句中,每一個樂句都帶有一層感情的遞進,詳細地刻畫了人物從希望到緊張激動,再到最后失望的情緒變化。此時少女內心是帶著一絲絲責怪、失望、遺憾的心情離開的。第三段在失望地看著那個不是自己哥哥的人越走越遠后,人物的注意力再次回到找尋哥哥走來的那條路上……

浙江民歌 《采茶舞曲》是采茶的人采茶時唱的歌曲,原是越劇現代戲《雨前曲》的主題歌及舞蹈曲。在創作《采茶舞曲》之前,作者周大風曾在浙江茶區勞動和生活了半年,所以此歌歌詞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在音樂創作上,作者采用越劇音調作為素材,使歌曲更富有地方色彩,是一首載歌載舞的歌曲。音調流暢而柔美,具有濃郁的江南特色,曲調活潑歡快,具有鮮明的舞蹈節奏。

《阿瓦日古麗》是一首經典新疆民歌,阿瓦日古麗是一位新疆姑娘的名字,歌曲表達了小伙子對她深深的愛戀。它的曲調深情悠長,情感豐富,歌曲旋律舒緩遼闊,表現出了維吾爾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和對美好事物的無限憧憬。歌曲描述了勇敢帥氣的維吾爾族青年為找尋自己的理想愛人,不畏艱辛,踏天山、越戈壁,最終找到了自己的理想愛人以后愉悅、激動的心情。實際上“阿瓦日古麗”同時也是一個美麗的象征,是每個人心里對所有美好事物夢寐以求的渴望和追求。全新改編的《美麗的阿瓦日古麗》歌曲在保留了《阿瓦日古麗》主題旋律的基礎上,采用變奏的手法將音樂規模加以擴大展開,使得整首作品不僅異域風情更加濃厚,更增加了新藝術形式魅力。

民歌是民族民間音樂的基礎,戲曲音樂、曲藝音樂、民間器樂都是在民歌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地域廣泛,民族、人口眾多,因此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境內,構成了“十里不同音”的多元語言環境。而為了交流感情,美化語言,產生了音樂,有了民歌的雛形。在某種意義上說,語言背景是民間音樂的導源。中國多民族的語言、多地域的方言,不僅在作為綜合藝術的聲樂品種中有著不可缺少的文學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還參與了音樂的形式表現,具有一定的音樂藝術價值。方言和民歌的關系,用古語來說就是:“詩言志,歌詠言?!笔裁词窃娔??把語言格律化,那就是詩;什么是歌呢?把語言拉長了,就是歌;那什么是民歌呢?將方言拉長,就是民歌。由此可見音樂和語言是共生的,而民歌和方言的關系亦是依字行腔。音樂的旋律要跟著方言的聲調走,方言是平行,那么音樂也是平行;方言是上行,音樂上行;方言下行,音樂下行;方言轍行,音樂也是轍行。完美地統一、結合。

中國民歌是世界音樂文化的一座寶藏,也是中國音樂文化的歷史沉淀。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部分,教育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去保護、傳承并分享它,以幫助現代社會進一步認識民歌,了解民歌,從而喜歡民歌。

猜你喜歡
號子山歌民歌
吶喊中的精神力量——東臺弶港漁民號子
山歌還要妹起頭
山歌
唱起號子走漢江
苗山歌
民歌一樣的小溪(外二章)
藤縣水上民歌
苗山歌
搬運號子(龍骨坡抬工號子)
中呂 十二月帶堯民歌 十九大勝利閉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