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的策略研究

2023-09-03 15:03陳麗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藝術活動

陳麗

摘? 要:本文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圍繞如何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以2020年朝陽區戲劇節活動中學生組委會項目為載體,開展項目式學習的案例分析,闡述了校外藝術實踐活動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藝術? 活動? 成長型思維? 項目式學習

北京市朝陽區以學生區級戲劇節學生組委會為載體進行深入實踐。本文從戲劇節學生組委會項目實施過程及效果的角度,圍繞藝術活動如何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探索校外藝術實踐活動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及策略。

一、如何理解成長型思維

2017年9月,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獲得全球最大教育獎“一丹獎”。獲此殊榮源于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及其團隊經過40年,融合人類腦科學和心理學的一項研究成果,即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mindset)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和作用。這一研究的核心——智力內隱理論(implicit theory of intelligence)揭示了個體在成功或失敗后出現不同反應模式的深層心理機制。

在關于此項研究成果的《終身成長》《思維:成功的新心理學》及《努力的意義:積極的自我理論》等著作中,卡羅爾·德韋克教授在大量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將人的思維模式(mindset)分為兩種: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做事不易放棄,更能從做事過程中享受到樂趣、更容易尋求幫助、復原力(碰到逆境、創傷、悲劇、威脅或其他重大壓力能很快調整恢復)更強,很快就能從失敗中爬起來,不斷地提高自己,潛力巨大。相對的是另一種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擁有固定型思維的學生,相信智力和才能是靜態的、固定的、不變的,挫折和失敗是缺乏智力的證據,遇到困難時他們往往會傾向于放棄、回避挑戰。此項研究成果表明,思維模式會影響個體在某一特定領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會獲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而固定型思維無法讓學生產生自我效能感或降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藝術實踐活動對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的作用

(一)藝術實踐活動重在實踐和體驗,是開發學生思維習慣的重要手段。藝術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可以自由探索和嘗試的機會,極大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作用,為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創造了條件。

(二)藝術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像藝術家一樣”面對和解決問題的真實情景體驗,是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的助推器。藝術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藝術面向全體學生而言,相對于科學和其他文化課,藝術容許存在不同的理解方式。

(三)藝術實踐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發展情感智能,這是學生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方面。情感智能指學生能夠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感,并與他人建立情感聯系。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同時也能夠欣賞和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想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智能。

總之,藝術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成長型思維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和情感智能,這些能力是學生面對復雜問題和挑戰時必不可少的。

三、以戲劇節為例,藝術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的策略

眾所周知,2020年全球面臨了一場特殊的災難,疫情的到來打亂了我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第三屆戲劇節“戲劇節學生組委會”的成立就是針對學生宅家的現狀,考慮如何將學生們組織起來,在共同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從不一樣的藝術體驗中獲得新的藝術實踐經歷,并且有所收獲,這份收獲能夠幫助學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疫情導致的各種變化。

學生組委會項目以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目標,通過“項目式學習+線上主題模塊課程+沉浸式互動體驗活動”的內容設計,通過多種角色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鑒賞者、策劃者、主持人、創作者、管理者的全方位體驗,充分激發學生潛能,對藝術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進行了深入實踐。

(一)利用項目式學習,創設真實情境,通過引導學生執行“戲劇節”活動任務,創造機會,給予挑戰,使學生在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管理、如何應對挑戰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過程中培養成長型思維。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PBL)是一種教學方法,即學生通過一段時間內對真實的、復雜的問題進行探究,并從中獲得知識和技能。

(二)為學生創造沉浸式學習體驗,通過設計驅動型任務,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學生們在活動中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實現。

和第一屆和第二屆戲劇節活動相比,第三屆戲劇節活動有了較大變化,最重要的區別在于學生在活動中的角色不同,由以往舞臺表演者、活動參與者,轉變為活動策劃者、組織者、實施者和作品創作者,這一角色變化導致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收獲和成長不同。這些變化緣自2020年的戲劇節活動中建立的戲劇節學生組委會項目(以下簡稱“組委會”)。

圍繞“組委會”成員的構成,我們組織了3場線上競聘展示活動,設置了四個組別的“組委會”崗位供學生選擇和參與,分別是項目管理組、活動策劃組、活動宣傳組及作品評委組。組別設置對應學生能力培養的方向,也為學生提供了從組別選擇中認識自己的機會。從最初的競聘活動設計到戲劇節各板塊的策劃實施,在引導學生參與的過程中,我們更關注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心理狀態和應對挑戰的情緒狀態。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另一方面也引導和鼓勵學生嘗試體驗不同的崗位。在不熟悉的體驗中,完成不同階段的任務,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變化和成長,即使任務完成得不理想,學生也能從積極正面的角度去看待結果,從更多元的視角理解失敗。

(三)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團隊成員間深度連接與團隊協作關系,在團隊文化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維方式。

在具體實施項目的過程中,我們對線上線下活動內容進行了有機整合。線上,結合“組委會”分組情況,開展一系列專題講座、主題研討會等,啟發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觀點和想法,注重為學生提供與戲劇節相關的知識和資源;線下,采取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具體任務單的執行為主要內容,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和選擇權,注重知識的運用及學習成果的展示,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實現了活動資源和活動情景的優化組合,個人發展與團隊發展的深度融合。

(四)評價激勵,有效反饋,針對學生的個性,及時鼓舞和激勵學生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力,強化學生追求自我成長的內在動機,從成長型思維轉化和落實到成長型行為,幫助學生逐步建立成長型思維的行為模式。

1.在學以致用的目標導向中,在團隊協作的良好氛圍里,學生獲得了歸屬感,促進了成長型思維的形成。

2.在活動不同階段,根據項目式學習的特點,為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搭建了不同的展示平臺,形成知識從輸入到輸出、從學習到表達、從體驗到獲得的完整學習鏈條,讓學生的成長路徑清晰可見,學生的實際獲得、能力培養有跡可循。例如,戲劇節吉祥物設計、戲劇節海報設計、戲劇節主題曲創作、戲劇節微型劇本創作等主題活動板塊中,都能充分體現學生參與活動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黃愛云,李霓.成長型思維對改善學生數學焦慮的教學啟示[J].教育觀察,,文章編號2095-3712(2020)13-0139-03,2020.

[2]梅海燕,等 .基于腦科學的成長型思維培養: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潛能[J].中小學管理,文章編號1002-2384(2018)06-0046-04,2018.

[3](美)艾倫·維納,(美)塔利亞·R·戈德斯坦,(法)斯蒂芬·文森特-蘭克林著.回歸藝術本身-藝術教育的影響力[M].鄭艷,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項目式學習藝術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紙的藝術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項目式學習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實施項目式學習
網絡信息平臺支持下的PBL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