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推動農業農村低碳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2023-09-06 05:09馬婉瑩
當代農村財經 2023年9期
關鍵詞:化肥農業農村

馬婉瑩

摘要:全球氣候變暖與溫室效應已經成為眼下全球發展最大的問題,農業農村作為碳排放的最大來源,也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領域。隨著低碳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發展關注的重點,為助推農業農村綠色低碳發展,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業農村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從加強政策引導、提高農戶低碳意識和能力、完善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等方面提出推動農業農村低碳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農業農村 低碳發展 存在問題 發展建議

一、農業農村低碳發展的成效與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目前,我國大力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美麗中國,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改革,是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任務。隨著溫室氣體排放所帶來的各種極端氣候事件,對全球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造成巨大威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成為世界各國關注重點。據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統計,農業生產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超過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0%,約等于每年排放二氧化碳150億噸,預計在2050年農業生產或將成為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因此,推動農業農村低碳發展是應對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抓手。

我國農業碳排放量是基礎性生存性排放,作為第一農業大國,碳排放量始終高于其他國家。農業是一個典型的碳排放源,隨著“碳峰值”目標的進一步推進,為貫徹落實雙碳目標重要決策,2022年7月1日,《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指出,推動農業農村貫徹綠色低碳發展,要以減污降碳、碳匯提升為抓手,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綜合能力,加快構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貢獻。因此,推動我國農業農村實現低碳發展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同時,農業農村低碳發展還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保護生態環境,是一項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農業農村低碳發展成效

通過對《中國農村統計年鑒》和《中國農業年鑒》的數據整理可以看出,與2005年相比,農業碳排放總量在2019年減少了6.85%,平均每年減少0.51%。自2015年起開始落實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等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抑制化學原料投入,充分提高秸稈和畜禽禽便等綜合利用效率。從碳排放總量上看,中國農業碳排放總量呈持續下降趨勢。在我國首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2023中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報告》中,全面分析了我國農業農村低碳發展現狀,指出我國農業碳排放是基礎性生存性排放,以較低的農業碳排放強度,采取一系列穩定糧食生產政策措施與專項行動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2003年以后,我國進入了糧食安全和碳排放的脫鉤期,表現為糧食產量快速增長,農業碳排放總量穩中有降,單位糧食產量的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盡管2020年至2022年的農業碳排放數據雖未獲得,但從有機化肥、排污治理等舉措和政策的落實和激勵的結果看來,有望實現農業低碳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隨著農業低碳發展提高了農村產業的科技含量,合理配置農村勞動力和節約資源,實現資源上的合理利用,促進農村產業升級,實現各方面協調發展(歐陽博文和王劭輝,2011)。

推動農業農村低碳經濟轉型發展,是解決我國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師帥,2021)。以實現發展低碳經濟為目標,培養農業生產良好的低碳觀念,更加注重社會責任意識的提升,從生產源頭觀念轉變,更加注重成本節約環保。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固碳減排,提高農業生產中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形成與農業農村發展相匹配的承載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進一步推廣普及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成為鄉村振興的良好支撐點,有助于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初步形成碳匯產業雛形,完善碳匯系統理論體系和計量檢測體系,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從而降低農村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我國應對全球氣溫變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積極貢獻。

(二)農業農村低碳發展現狀

農業是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行業之一,因此農業低碳發展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國農業低碳發展面臨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耗能高、污染嚴重;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土地資源浪費嚴重;農業生產效率低,農民收入水平低等問題。農村低碳發展是農業低碳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農村能源結構單一,主要依賴非可再生能源,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不完善,環境污染嚴重、農村生態保護意識淡薄。

總體看來,我國農業農村實現低碳發展的過程中會涉及多個生產環節、覆蓋面極廣。因此,需要更加深刻的調整和改革一系列全方位而非單一方面的解決方案。為進一步實現雙碳目標,迫切需要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工作的落實,要求在減排固碳的同時,不僅要做到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降低自然資源消耗和污染,還需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化肥應用存在問題

化肥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屬于糧食的“糧食”,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化肥總產量比上一年降低約4%,全國化肥消費量比上一年上升0.87%??傮w來看,近幾年的國內化肥市場供需基本保持穩定。施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產量,提升作物質量,從而提升經濟效益。如作為農業大省的安徽省,通過合理應用化肥和新型植株保護劑來提升作物產量,從而達到減少耕地面積,實現節能減排目的。然而,在化肥的生產、運輸、使用過程中都會產生碳排放。據統計全球有近20%的碳排放來自農業和土地的使用,而化肥產業正是農業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同時有研究表明,我國大多數的農戶不了解如何科學施肥和分析土壤養分情況(趙玉芬等,2018),習慣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依舊憑借經驗使用肥料。如云南省雙柏縣的農民基本上是憑經驗使用化肥、農藥等,依據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很少,化肥農藥浪費現象普遍。這樣長期不科學的配比施肥和不合理的使用方式使得一部分進入土壤的化肥未被土壤和作物完全吸收,對土壤、農產品、水體以及大氣造成極大污染。

(二)農業技術水平不足

我國農業低碳技術水平還不夠高,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和推廣。隨著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已成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和必然選擇。盡管現代化農業技術正在發展,但農村地區缺乏科學高效、節能環保的耕作方法和先進的裝備,在農用機械制造與能源使用方面所帶來的碳排放占農業碳排放約30%(金書秦等,2021),由此產生的碳排放也將隨著農機應用的普及而進一步上升,隨之帶來的能源消耗也將成為中國農業農村整體實現低碳發展最大的阻礙。此外,一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較差,農戶無法利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裝備和技術,勞動密集型特征、機械設備老化等也導致農村地區碳排放量上升(鄭遠紅,2014)。如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寶清縣由于農業技術水平不足,導致在修復污染土壤和污染防治方面上有所欠缺,特別是在種養加相結合物質循環利用這一模式的應用中由于農戶的技術支撐水平不足,資源配置不均等,導致無法充分發揮其節約時間、節省中間環節等抗風險因素。

(三)農民低碳意識有限

農民低碳意識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低碳意識是指個人思想意識中所樹立的低碳環保的價值觀。作為農業發展的主體,要推動農業農村踐行低碳發展,農戶的低碳意識對農業農村低碳建設和綠色農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王洋和孫玥,2022)。然而現階段,生活在農村的農戶身處于自然、生態資源稟賦的環境中,相對而言較少受到高碳經濟的危害,建設低碳農業的意識還沒有完全普及,憂患意識和生態危機意識不強。如2023年初黑龍江省農民大量焚燒秸稈出現面積露天焚燒現象,這不僅容易造成火災、空氣污染、交通事故等后果,還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損失。農戶們在長期的生活和實踐中已經形成一定地生活習慣和消費習慣,難以重視和適應低碳生產方式,這也是實現農業農村低碳發展所面臨的難點之一。因此,相關部門亟須完善相關政策帶領農民強化低碳意識,普及低碳環保的重要意義,提高民眾節能降碳的積極性。

(四)相關監管制度不完善

我國農業低碳發展相關政策還不夠完善。農村地區缺乏環保治理體系,污染物排放管理難度大,農業生產中排放的各種污染物和碳排放難以得到有效監管。為此,應建立完善的低碳循環系統,引導區域實現循環低碳農業,如被譽為四川省重要糧食產業基地和油菜產業基地的廣漢市,也是四川省首批秸稈全域綜合利用試點,通過建立完整的收儲系統和科學的利用體系,開展以秸稈沼肥還田循環利用,引導秸稈培育食用菌規?;a,推廣焚燒秸稈生物質燃料鍋爐。其次,某些地區的政府投資和政策支持不足,難以引入節能環保技術,農戶更難進行低碳化的改造(郭應軍等,2021)。此外,農戶的產銷結構存在流動成本高、利潤空間小、中間環節信息不對稱等情況。例如,缺失農產品公共服務平臺,信息平臺的不完善,使大量優質低碳農產品流失,導致農戶生產積極性不高,無法撬動農產品低碳發展。

三、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對策建議

(一)推廣低碳意識學習,完善相關立法

提高農民低碳意識和政策引導是農業農村低碳發展的重要前提。農村生態環境惡化和生態保護意識薄弱也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問題。由于農民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較低,許多人采用不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例如亂砍濫伐、過度開荒、使用農藥等,導致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許多農村地區缺乏規范化的垃圾收集和處理措施,沒有建立垃圾分類、集中收集和處理的機制,導致垃圾隨意傾倒或者被焚燒,造成了環境污染。此外,農村居民垃圾分類意識普遍較低,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垃圾分類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導致垃圾處理不規范,環境污染問題嚴重。由于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相對城市較為隱蔽,許多農民對其的重要性和嚴重性缺乏認識,進一步削弱了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行動。

對此,政府應當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對農民低碳意識的宣傳教育,增強農民環保意識和環保行動的積極性。同時,強化化肥生產、施用和管理的立法管理,引導農民采用低碳技術,發展低碳農業產業,利用好財政手段推廣低碳知識。大力倡導學習合理使用化肥種類和用量,充分利用新媒體大力宣傳教育低碳意識,普及化等農用物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合理施肥的標準用量。根據土壤成分結構選擇合適的肥料,且在肥料用量上要考慮這些經濟作物和土壤的吸收能力,從而有效進行定向施肥。建立健全農業綠色低碳生產標準體系,制定指導農業低碳發展指導意見和政策,完善財政補貼政策,促進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的發展。如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為主動融入降碳戰略,率先開展“零污染村莊”建設試點,深入調查村情并分析現存問題,制定宣傳計劃,在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同時推行垃圾分類,實施“環保酵素,綠動古田”項目,致力于打造低碳村莊。據統計,全村超過90%的農戶參與到家庭垃圾分類中來,且村里垃圾減量也達到了90%,目前正以其為樣本全面鋪開創建低碳村莊,有助于推進鄉態振興。

(二)完善化肥行業供給側改革

化肥行業進入門檻低,行業內存在數千家生產規模、產能產量參差不齊的生產企業,導致化肥生產裝置投入過量、產能嚴重過剩,且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環境污染等問題。為此,推動化肥行業結構性調整、淘汰技術產能落后的企業,對完善化肥行業轉型升級和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自2016年以來,浙江省開始推行化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和整合優化產能,減少化肥行業的過剩產能,從而提高行業效益。大力推進綠色、環保、高效的新型化肥產品,促進了化肥行業高端化、精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在化肥行業的管理上加強了環保、安全、質量等方面的監管,推動了化肥行業向更加規范、有序的方向發展。這些措施成功地實現了浙江省化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加強化肥行業的管理、減少過剩產能、優化產品結構等措施,促進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實現化肥高效低碳應用理念。此外,相關監管部門也對售制偽劣農產品案件的管控加強,如貴州省盤州市發生的“假”化肥事件,商販以換了新包裝為由將含氮遠低于赤天化尿素的赤心牌氮素銨態肥賣給農戶,就此,盤州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對該商戶處以罰沒款;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針對化肥供應商生產銷售的肥料使用方法沒有標明科學依據或證明文件,根據相關法規規定處以罰款。還有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農業局查處的淮陽縣某生物肥業有限公司生產銷售不合格水溶肥料案;湖北省宜昌市制售偽劣肥料案;河南省南陽市制售偽劣化肥案;天津市武清區制售偽劣農藥案等等。隨著環保整治和專項檢查力度逐步深入,小規模、不規范的化肥生產企業退出市場,治理規范的化肥生產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產品創新力度、淘汰落后產能、加大節能環保支出,順應國家供給側改革趨勢,壯大自身實力,實現長遠發展。在政策不斷推進、節能環保意識日益增強的現實環境下,化肥行業特別是復合肥行業必將發生結構性改革,綠色經濟、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配合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必將引領行業實現新的躍進,也將帶動化肥行業及復合肥行業向更深更廣的領域實現延展。

(三)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水平

低碳技術是農業農村低碳發展的基礎。我國農業當前的生產仍存在許多生產方式上的問題,在一些生產方式上還不能達到與時俱進。因此,政府應當加強對低碳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引導農民采用低碳技術,降低農業碳排放。農田草地固碳的巨大潛力還有待深挖,突破固碳技術缺乏,激勵政策措施仍需深化。目前,我國農田碳匯技術的創新性和引領性不足,國家科技計劃和專業研究機構投入強度較低,成熟高效的農田碳匯技術和產品還不夠完善。需要協同推進農業農村豐產增效與綠色低碳,開展農田土壤固碳關鍵技術創新與示范,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一批農田土壤固碳技術產品,推進技術集成創新,組裝集成一批適用于不同區域的農田土壤固碳技術。發展農業生物質能源,將農業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的綜合利用,可以實現能源與農業的互動發展。例如,利用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生物質資源,發展生物質燃氣、生物質發電、生物質熱利用等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農村生物質燃燒所產生的碳排放。

與此同時,為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助力減排固碳目標完成,海南省農業定制的目標方案是利用新能源優勢,發揮風能與海洋能方面的能源利用效率高的優勢,和位于赤道附近,光照強度較大的太陽能優勢發電,提出加快探索波浪能、溫差等海洋新能源。河南省農業農村推進食用菌、煙草、電力等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多方面升級改造,不斷推進食用菌和煙草產業規?;?、標準化、綠色化方向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的低碳技術不斷涌現,相關政府應大力推進農業新能源建設,在光伏風能等領域增加投入,提高農村清潔能源占比,減少化石能源等使用;推廣新型農業技術,實現更高效,更低碳的農業生活方式。增加農業廢棄物資能源利用率,通過生物質發電,沼氣發電等方式實現清潔能源利用,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四)發展低碳農業產業

發展低碳農業產業是實現農業農村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也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舉措?,F如今,低碳經濟已成為全球熱門話題,開發低碳農業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農業農村低碳發展作為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國農村發展的必經之路。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許多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開始受到破壞。一方面,大量的農業化學品的使用,例如農藥和化肥,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另一方面,許多農村地區的開發和建設也會破壞自然生態系統,例如大規模的森林砍伐、山地開荒和水源開發等。這些行為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水質下降、土地沙漠化等諸多生態問題,亟需政府加強政策引導,以期推廣低碳農業技術,發展低碳農業產業,加強農村生態建設,提高農民低碳意識等。

對此,政府應當加強對低碳農業產業的支持,鼓勵企業投資低碳農業產業。加強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鼓勵農民采用生態友好型種植、養殖方式。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全面推廣水產畜牧環境友好型養殖新模式,通過全面鋪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養殖新模式提高生產效率,將扭轉傳統農業經濟中養雞養豬是副業的觀念。推廣以生態平衡為基礎的有機農業生產模式,不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物質,減少了碳排放和土地污染風險,完善了現代化生產技術和管理方法。同時,低碳有機農業還可以提高農業生產的品質和附加值。例如,中國發展有機綠色食品產業,以及有機茶葉、有機水果等產業,都是有利于低碳農業產業發展的典型案例。因此,要想實現農業農村低碳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實現農業農村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歐陽博文,王劭輝.論農村低碳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與政府規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2):20204-20206.

[2]師帥,荊宇,翟濤.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低碳農業發展的作用及實施路徑研究[J].行政論壇,2021,28(01):139-144.

[3]趙玉芬,趙秉強,侯翠紅等.適應農業新需求,構建我國肥料領域創新體系——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報告[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8,24(02):561-568.

[4]金書秦,林煜,牛坤玉.以低碳帶動農業綠色轉型:中國農業碳排放特征及其減排路徑[J].改革,2021,No.327(05):29-37.

[5]鄭遠紅.低碳經濟視角下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創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35(03):263-267.

[6]王洋,孫玥.碳中和背景下農戶兼業能否促進低碳生產行為?[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04):202-208.

[7]郭應軍,熊康寧,孫若晨等.中國南方石漠化地區農村低碳社區模式與效益提升途徑[J].農業工程學報,2021,37(08):323-331.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MA Wanying

Abstract: Global warming and greenhouse effect have become the biggest problem of global development nowadays, and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s the biggest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 are related to the achievement of "double carbon target". With low-carbon development becoming the focus of China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and main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to promote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policy guidance, improving farmers low-carbon awareness and capacity, and improving supply-side reform of fertilizer industry.

Key words: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low-carbon development; problems;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作者單位: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部)

責任編輯:李政

猜你喜歡
化肥農業農村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國內農業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化肥需求增長不均 有人歡喜有人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