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探討

2023-09-06 05:25兀子欽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關鍵詞:綜合素養英語課堂課程思政

兀子欽

摘要: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并滲透到現代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將教材中優秀的人文理念和素質發展要求體現出來,更好地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索,提升綜合素養,發展能力水平,成長為優秀人才。要積極做好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確保核心突出;探索新的課程思政模式,將立德樹人落實到高職英語教學中;重視高職英語內容設計,加強學生語言學習和思政過程的熏陶。

關鍵詞:高職;課程思政;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1;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4-0065-04

課程思政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深化,不但確保了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一脈相承的完備性,而且能使職業教育與社會就業需求相匹配,構建起與新時代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學模式,為促進高職學生未來職業領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培育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重點,使其在已有的英語基礎上更進一步,將英語學習與未來的職業發展相結合,并將英語的靈活應用作為最重要的學習目標,進而在學習過程中贏得主動,掌握語言學習的精髓。本文對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一、積極做好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確保核心突出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技術人才培育的基礎,必須將立德樹人擺在突出位置,用思政教育的高度引領高職教育的寬度。高職教育要積極引接、利用更多的思政資源融入專業課教學,拓展整個素質培育方向,以達到更為全面的育人育心效果[2]。英語能力是未來學生工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專業能力,因此教師要做好課程思政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確保學生在專業能力和思想發展方面互補共進。

1.針對高職教育教學特點,提升學生思想認知

高職英語的職業特點和應用特性較為具體,教師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將相關的教材進行整合,按照場景化的教學要求,為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并在其中融入思政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接受更多的思政元素,這樣才能確保以文化人的英語教學邁上新的臺階。職業院校課程思政需要關注學生內心的成長,職業教育不僅是將學生培養成專業化技術人才,還要使學生德才兼備。因此,在培育過程中,教師必須重視高職學生的思想進步,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真正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這樣才能使他們未來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教師將課程思政融入英語課堂中,不但能更好地促進專業教學的開展,還能形成強大的思政“催化劑”,用核心價值引領核心素養,使職業教育更具時代性和發展性,讓每一位高職學生不斷增強思想覺悟,用優秀的道德觀來指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2.結合高職英語教學內容強化德育引導

德育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一環,相較于其他教育教學工作,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語學習應是讓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教師只有抓住了這個抓手,才能使高職英語教學有的放矢,成為立德樹人的關鍵。德育作為讓優秀的價值觀入腦入心的重要渠道,直接關系著學生的今天和明天。職業教育沒有了優秀品德的保證,就無法滿足社會主義教育最本質的需求,也無法滿足未來社會建設者的培育要求。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要想成體系地實現其教育目標,需要高職院校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家庭的環境和社會的反饋,常抓不懈,將英語知識學習、思想領悟和精神灌輸融入德育工作,正確理解教育的目標任務,把握時代脈搏和發展主線[3],以英語教學中優秀的人文品質為“活教材”,不斷深化德育,并且向守紀遵章培育、集體觀念塑造、法治精神養成等多元方向拓展,筑牢德育主陣地,將“心”比“心”,才能達到立德樹人的最終目標。

當前,高職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在積極落實知識傳授的同時,借助學習過程培育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選擇高職英語學習材料,用經典的內容引發學生的辯證思考,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并用優秀的國內外道德榜樣培塑他們優秀的人格,用積極的社會責任、文化自信去引領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他們養成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做好鋪墊,也為他們步入社會打好思想基礎。例如,在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In the future”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立德樹人的理念融入其中,用“Will you become...?”作為問題,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簡單的描述?!癐 will be dealer/designer/guider.”這些職業理想的背后,都有高職學生對于自我認知和社會認同的更多思考,在這種語法訓練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未來發展的描述,進一步地表達自己對于“in the future”的憧憬。這時,教師就可以將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與學生們對未來的期盼綜合在一起,激起學生對家國情懷的共鳴,從而在無形中將德育內容準確融入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文中職業管理和規劃的內容詳細地介紹給學生,讓其不斷提升職業規劃能力。

3.注重高職學生英語閱讀及思維發展,提高課程思政滲透率

高職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類學科,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歷史、人文、科技等內容,這些教材內容除了有很多專業的知識點,其中的精神和思想內涵也是東西方文化的一種融匯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高職學生的專業學習方向,開闊他們的英語學習思路,更多地引導他們以教材為原點,擴大自己對英語材料的涉獵面,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閱讀量,通過閱讀實現語言能力提升。在進一步的學習中,高職學生還能獲得課程之外的心靈培育。高職英語課程在很大程度上集合了重要的學習方法,特別重視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發展。這些英語學習內容貼近未來的從業方向,能夠更好地指導高職學生將學習與未來的工作相結合,形成更好的學習氛圍,確保其綜合英語應用水平不斷提升。在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更多的學習內容應由學生自己獲取和掌握,并從學習材料中獲得未來就業發展的啟示,這樣才能明確職業方向,促進學生的學習與就業崗位不脫節、不錯位。為了在職業院校中有效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師應積極探索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內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利用“原汁原味”的現代英語素材和最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促使學生建立更好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交流模式。在課程思政的大方向指導下,教師讓學生從這些語言學習材料中獲得更多的知識,不但能夠促進立德樹人理念在學科中的滲透,而且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形成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興趣。在整個高職階段,教師應積極關注課程思政的特點、規律,在英語教學中開展“英語辯論”“綜合演講”“工作場景實踐”等“實景教學”,讓學生能夠根據就業需求和方向指導自身的英語學習,鍛煉口語表達能力。教師還要為學生搭建一個學與用的綜合平臺,創設積極交流、勇于講述、善于應用的職業英語學習環境,并將時政、德育等諸多內容融入教學實踐過程中,以提高課程思政的滲透率,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探索新的課程思政模式,將立德樹人落實到高職英語教學中

職業教育必須依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于人才的需求,準確把握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將英語教學作為專業人才國際化的“敲門磚”,不斷發展學生的英語應用、表達、溝通能力。這樣,才能使高職英語成為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門關鍵課程,并將其教學資源中的優秀人文理念和樸素道德元素提煉出來,助力學生成長。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政課程融合,通過一體化推進、結構化教學、系統化發展,能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大學課程思政教學架構。在梳理職業教育課程思政體系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結合思政課程標準和思政教學要求,不斷拓展思政教學內容融入高職英語的方式方法,抓住英語學習主題,匯入思政教育主線,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教師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交互式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課堂交流與互動,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1.抓住教材核心,明確思政滲透的方向

“道德”是一個人的靈魂,也是指引高職學生成就自我、回報社會的重要遵循,沒有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再高的智力也無法確保其發展的正確方向。因此,高職院校只有把德育擺在優先的位置,才能把握職業教育的目標和方向,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經過多年的實踐教學和遴選,高職英語教學材料更加多元化,其內涵豐富、職業特征明顯,容易被學生接受,這些都為課程思政的融合創造了積極的條件。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跳開固化的傳統教學思路,不要僅強調英語的格式化應用和語法學習,還要從英語學習的初衷出發,認清英語學習對高職學生素質養成、道德進步和就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利用學生就業需求強、語言可塑性好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強的優勢,抓住教材核心,明確思政滲透方向,融入更多與思政相關的擴展內容,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例如,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Getting to know you”這一教學環節,能促進學生的互動交流,讓學生通過簡單的單詞和句型的應用,很快理解課程中的基礎內容。這時教師可以更進一步,設問“How are you?”,讓學生圍繞課程的句型和單詞介紹自己。在學生進行自我介紹的過程中,教師可進行點評,并將與他們英文名字類似或相同的世界名人提煉出來,作為職業成功的典范榜樣進行講解,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鼓舞和熏陶。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新穎,而且用新的理念將一些學生不經常接觸的德育內容娓娓道來,學生的接受程度更高,也讓他們更愿意在高職英語課堂中去育德、尚德。在完成這些教學活動后,教師還可以請每一名學生寫下自己的思想感悟或職業規劃小作文,真正將思政教育的內容入腦入心。

2.突出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成長

學生思想活躍,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高職英語課程思政特點,因材施教,給予他們更多的想象空間,促進他們成長。課程思政作為高職學生“正身明志”的重要課程,在內容、教案、考核、評價等關鍵環節需要統籌考慮,并進行一體化構建。當前,各級教育部門都是根據各教學階段來開展課程設計,思政課程也是按照大學、中學、小學等不同的教學大綱開展課程編制,盡管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課程大綱、教案教法都有明確的要求,但由于側重點不同,未能按照貫穿全域思政教學的主線開展一體化建設,形成了階段教學分割、內容梯次配置、學時各自獨立的教學過程,并且大學、中學、小學階段縱向關聯的思政課研究也較為缺乏。而高職英語教材內容豐富,特別是引進更多的國外現代課程資源后,其語言的深度更加凸顯,實用性越來越強,非常適合高職學生深入了解世界范圍內經濟、科技等各個領域的發展方向,是融入課程思政很好的結合點。例如,在高職英語“交際促成”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找尋教材中與職業、就業和發展相關的內容,與學生進行“I really want to know”的課堂討論,并適時引入思政內容,讓學生關注調查中的各種綜合因素,確保職業培育與課程思政有效結合。這樣,能讓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了解未來的就業崗位,并形成積極的職業思維,樹立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

3.創新教學形式,以課程思政促進學生互動交流

高職院校要打破教學壁壘,通盤考慮課程思政的一體化建設。先進的教學技術應用和思想迭代是現代課程思政重要的發展方向,教師要創新教學形式,重視網絡平臺的思政課設計和推送,將其融入體系化的教學模式中,并根據英語專業教育未來就業的領域,積極對接社會現實場景,形成高職英語課程思政體系,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政學習中,促進學生互動交流[4]。教師不僅要在課內開展思政教學,還可在課外通過網絡教育平臺開展思政教學,不斷將思政內容貫穿于整個職業教育中。教師要發揮高職學生主動探求、自主求知的能力,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講述、描繪等方式“自主養德”。例如,在“In a nature park”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生態文明作為思政滲透的內容,將“Ecological protection”“Respect nature”這些樸素的道德觀念融入其中,使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滲透社會良俗的內容更為具體,潛移默化地培育學生的道德素養。

三、重視高職英語內容設計,加強學生語言學習和思政過程的熏陶

高職院校要根據課程大綱和教學重點,重視高職英語內容設計,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學生語言學習和思政過程的熏陶。新時代背景下,教師應了解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和網絡熱門話題的關注情況,并與教學大綱相匹配,提出課程思政課堂及網絡平臺討論的議題,讓學生通過思維碰撞,形成活躍的思政學習互動模式。好的課程思政教學,找到與高職英語教材相匹配的“議題”是關鍵,只有找對了討論的話題,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

教師要利用高職學生善于思辨的特質,通過多種英語教學手段,引發學生對相關話題的熱烈探討,并讓學生自由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質疑其他的觀點,進而形成思維碰撞,使他們將思想統一到課程思政教學的正確方向上來。這樣的教學過程,能使學生通過主動思考而得出最終的“答案”,進而將英語學習中的所思所想所學更好地應用在生活中。例如,一些高職學生因為學校封閉的環境,在思想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不穩定的因素,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大學英語分級閱讀中“A Study on Virus Infection”的互動教學,將新冠病毒知識與國家對防疫的大政方針,科學、有效地融入職業教育思政課教學體系的“應急”新建內容中,用事實說話,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病毒的特點,克服“麻痹大意”或“風聲鶴唳”的思想,用正確、科學的態度去面對各種情況。教師從思政教育的大方向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引,能讓學生用正確、理智的思想去分析、應對可能出現的情緒波動,獲得更多的人生體驗。

四、結語

總之,高職英語作為高等職業教育階段的基礎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融入課程思政,并在不斷拓展教學方法和模式的過程中,使專業課程兼具專業教學和思政培育的教育效果,以實現新時代課程思政視域下英語職業教育的創新發展,為整個大思政教育體系在職業教育過程中的完善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積極探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褚紅征.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西部學刊,2022(20):19.

[2]張靜.試論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構建[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22(05):14.

[3]李偉容.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學生思辨能力要素研究[J].高教學刊,2022(29):42.

[4]劉金.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英語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大學,2022(29):62-65.

Exploration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Wu Ziqin

(Shanxi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 Taiyuan 030032,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infiltration into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es, can reflect the excellent humanistic concepts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in textbooks, better promote students to actively explore, improve comprehensive literacy, develop ability levels, and grow into excellent talents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learning. We should actively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to ensure that the core is prominent; exploring new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ls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emphasize the design of vocational English content and strengthen the influence of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ocess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strategies; comprehensiveliteracy

猜你喜歡
綜合素養英語課堂課程思政
讓快樂回歸英語課堂
淺談小學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童詩”也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