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江漢平原黃顙魚春季瘟病的發生與防治

2023-09-07 13:26張恒鐘波張建海易提林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江漢平原防治措施

張恒 鐘波 張建海 易提林

摘 要 黃顙魚肉質鮮美且富含蛋白質,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因此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長江流域10年禁捕工作的開展,水產品消費市場對人工養殖黃顙魚的需求量持續增加。但當前江漢平原地區黃顙魚瘟病常發,嚴重影響當地黃顙魚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為保障養殖效益,從日常管理缺位、肝腸受損、高密度養殖、病原物侵擾及診治不當等方面分析了江漢平原黃顙魚春季瘟病發生原因,并總結了12條針對性防治措施。

關鍵詞 黃顙魚;魚瘟;防治措施;江漢平原

中圖分類號:S94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58

魚瘟由細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寄生蟲性一種或幾種的魚病混合感染發生,主要為害草魚、鳊魚、黃顙魚等淡水魚。魚瘟常于春季發生,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漁民養殖信心?;诖?,筆者以江漢平原黃顙魚為例,分析黃顙魚早春瘟病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 魚瘟病概述

魚瘟多于春季發生。病魚初期會出現趴邊現象,皮膚脫落且體表帶有黏稠狀物質,體色變淡;隨著病程發展,病魚出現爛嘴、爛頭、爛身的情況,肝臟無血色,腸道充血并有各種寄生蟲,還會出現突然停食、急性死亡等情況。

春季魚瘟暴發時,大多數病魚都有疔瘡癥狀。但魚瘟是多種疾病綜合作用的結果,疔瘡也只是病癥的一部分,病魚所表現的大且深的潰爛病征,更像是潰瘍癥狀[1]。

魚瘟具有急性發作的特點。若發病,養殖池塘里的魚在幾天內死亡率就高達20%,有的甚至全部死亡。魚瘟急性發作的原因是池塘里的水溫較低,患病的魚處于半休眠狀態,活動量減少;待到池塘里的魚上浮且被發現患病時,病魚的創傷已經形成,感染已經發生。此時如果處理不當,易造成大量魚死亡[2]。此外,春季水體溫度較低,會導致施藥后藥效慢或效果不明顯,并且因水中的微生物等物質較少,在用藥時不適合使用正常的劑量,因此治療效果不佳。

2 黃顙魚春季瘟病發生原因

2.1 日常管理缺位

1)消毒管理松懈。因黃顙魚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養殖者為提高池塘的使用效率,在成魚出售后并未對池塘進行排淤改底,而是使用一些消毒藥物進行簡單的清塘之后,就投放了黃顙魚苗。因此會有一個池塘連續飼養黃顙魚兩三年的情況發生。因為沒有進行徹底消毒,新投放魚苗的生長環境水質惡劣、水體透明度較低、溶氧水平較低;再加上平時飼養過程中,養殖者也沒有對養殖水體進行有益微生物的培養,養殖后期又未做好日常消毒管理,加重了養殖水體的惡化。當氣溫升高后,多種積累在池塘底部的有毒有害物質就開始漸漸向水體中分解釋放,破壞黃顙魚的免疫系統,使其易感染細菌性病害[3]。

2)日常投喂不注意。在江漢平原,黃顙魚魚苗的投放一般在氣溫回升快的春季,魚苗隨著溫度的升高活動逐漸頻繁,因此對食物的需求量相對較大。部分養殖者為節約投料時間,就一次性投喂較多的飼料,攝食較多的魚腸道功能較弱,不能很好地將飼料消化吸收利用,最終導致瘟病的發生[4]。

3)存在機械損傷。黃顙魚的胸鰭和背鰭都有硬棘,而黃顙魚的銷售模式又是以大量捕撈、零星出售為主。所以在生產操作和運輸過程中,如果不多加注意,易造成魚體皮膚擦傷、裂紋等機械損傷,繼而發生細菌感染和霉菌感染,引發瘟病。

2.2 肝腸受損

越冬期間,魚體消耗大量能量,肝臟始終處于超負荷運轉,造成肝膽損傷;腸道內長時間沒有食物,導致腸絨毛脫落、腸壁變薄。由于肝膽受損,且免疫力下降,魚體體質非常虛弱,易被病原菌感染,導致發病。越冬之后,黃顙魚肝腸系統還未完全恢復,如果喂食質量不佳的飼料或者投喂過多,易導致其肝腸進一步受損,繼而引發其他病害[5]。

2.3 高密度養殖

黃顙魚養殖密度較高,極易發生多種病害。在江漢平原,養殖者每667 m2養殖黃顙魚2 500~3 000 kg。

高密度養殖模式,雖然有利于提高產量,但是也給細菌的大量滋生和繁殖提供條件。平時養殖者稍有疏忽,就會造成疾病的流行,導致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

2.4 病原物侵擾

黃顙魚在高密度養殖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車輪蟲寄生的情況。黃顙魚的鰓絲上寄生大量車輪蟲會導致魚體產生應激反應,促使黃顙魚游到池塘邊通過擦蹭塘埂的方式減輕身體的不適,從而損傷鰓組織及體表黏液組織,導致腐皮病發生,進而引發魚瘟。

2.5 診治不當

當發現池塘里的黃顙魚患病后,部分養殖者因缺乏相應的理論知識,無法找到患病原因,所以采取濫用抗菌藥物的方法進行治療,結果往往是不僅沒有有效治療疾病,反而加強了黃顙魚的應激,造成了更大的損失[6]。

3 防治措施

3.1 選好苗種,降低養殖密度

養殖者應選擇健康、體表沒有損傷、活動能力強的黃顙魚魚苗投放,從源頭把控黃顙魚品質。在江漢平原,養殖者應每667 m2養殖黃顙魚1 000~1 500 kg。為降低高密度養殖和單一養殖產生的風險,養殖者可以在池塘里投放少量不同食性的魚類,增加水體中的物種多樣性,減少疾病的發生[7]。

3.2 及時調整池塘水位

黃顙魚的群集性隨著水溫的下降而增強。水位過淺導致水溫過低,易使黃顙魚相互刺傷形成傷口,感染水霉;水位過深則易造成養殖水域底部水體缺氧。在江漢平原,冬季養殖水體的水位一般保持在2 m左右為宜,春季一般保持在1.0~1.3 m為宜。養殖者還應根據氣溫情況,及時、逐步降低池塘水位,避免因大幅度降低水位而使黃顙魚產生應激。降低池塘水位有利于池塘水溫的回升和養殖水體中的藻類繁殖,能為黃顙魚提供合適的生長環境和豐富的營養來源[8]。

3.3 改善水質

3月初,江漢平原的氣溫回升后,養殖者應在晴好天氣排出老水,換新鮮河水。換水量以每次10~15 cm

為宜,總換水量30~50 cm。

養殖池塘水質的肥度能夠直接對黃顙魚越冬期間的健康程度產生影響。水肥、藻相良好的環境條件除了在越冬時可起到保溫的作用外,還對小瓜蟲病、水霉及其他疾病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1)氨氮亞鹽超標會導致水質變差,可通過使用有機酸或進行氧化改底等措施來改善水質。2)施肥要注意少量多次,有助于使有機質在池塘底大量積累、促進池塘氮循環、增加池塘溶氧、減少溫差帶來的應激。

3.4 預防寄生蟲

隨著水溫的上升,池塘底部各類病原菌和寄生蟲卵也開始復蘇,因此養殖者可先用刺激性較小的消毒劑進行消毒殺菌,降低病原密度。推薦使用純中藥產品百草驅蟲凈,不僅驅蟲徹底,而且安全無副作用[9]。

3.5 盡早開食

越冬后要盡早投喂。2月下旬,養殖者可以在江漢平原池塘水溫達到5 ℃時對黃顙魚進行少量喂食。通過盡早開食,能夠盡最大可能降低冬季停食對黃顙魚造成的影響,使得黃顙魚的體質可以盡快恢復,擁有更強的抵抗能力,以降低水溫升高后因疾病死亡的概率。

3.6 適當投喂,保肝護膽

江漢平原地區的黃顙魚在越冬期間基本不投喂,但黃顙魚作為底層魚類,在攝食率較低的情況下易體形消瘦、體質下降。因此在越冬前,黃顙魚需要做一次肝臟、腸道的保健,以提高其免疫力。針對黃顙魚,養殖者可主要采取喂服膽汁酸和丁酸梭菌的方法,保肝護腸,修復腸道促消化,保證其能安穩過冬。

隨著水溫的上升,養殖者應逐漸增加投喂量。黃顙魚因肝腸受損,消化能力較弱,因此養殖者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投喂,投喂量控制在黃顙魚重量的1.5%以內。在投喂時拌喂魚用膽汁酸可以保肝護膽,恢復肝臟功能,改善肝臟微循環,促進膽汁分泌,提高機體代謝功能。

3.7 重視日常管理

在春夏季節交替時期,江漢平原氣溫日變化較大,水溫變化也較大,黃顙魚疾病易集中暴發。養殖者應每天加強巡塘,及時打撈漂浮在養殖水面的病死魚,并采用生石灰消毒后深埋的辦法進行無害化處理。打撈工具也需要徹底消毒,以防病原物繼續感染健康魚群。

3.8 及時治療

發現魚患病時要在整個養殖水域潑灑聚維酮碘、二氧化氯或生石灰等消毒劑,殺滅病原體。要注意潑灑生石灰前,測量并確認池塘水體pH值不超過8.5;用藥前應對病原菌進行藥敏試驗,選擇病原菌敏感藥物進行治療。

在使用藥物時還需注意:1)不同時將多種藥物混合使用,避免魚體因藥物產生應激反應而影響生長;2)不長期使用單一的抗菌藥物,避免細菌產生抗藥性:3)不使用水產養殖禁用藥品。除此之外,有條件的養殖戶還可以在投放魚苗前用疫苗對苗種進行浸泡,增強其免疫能力[10]。

3.9 適時分塘

江漢平原地區黃顙魚的分塘、購買種苗和魚種放養工作不應在冬天池塘水溫較低的時候開展,分塘的最適時間是當年10—11月停食前或次年3—4月水溫上升到相對穩定的溫度后,盡量不在溫度較低的時候

分塘。

3.10 關注氣溫變化

江漢平原早春氣溫的突然變化會導致黃顙魚產生應激反應,養殖者需要密切關注水溫變化,針對天氣的變化對水質進行適當調控??梢酝ㄟ^關注未來7 d的天氣變化,及時增減投喂量和藥物的使用量,盡量減少早春溫度的突然變化對黃顙魚的影響。

3.11 盡快恢復生產

當池塘里面的黃顙魚死亡率超過70%時,養殖者就需要馬上清理池塘,在干塘后對池塘底部進行徹底消毒,注入新鮮水培育良好水質,盡快重新開展養殖生產,減少經濟損失。

3.12 其他注意事項

用藥時需請教相關專家。常規魚有鱗而黃顙魚無鱗,所以黃顙魚對藥物的耐受能力會相對較差,因此,對藥物的使用要爭取達到種類正確、方式科學,藥物的使用劑量、濃度及藥物的使用時間都需合適。需要注意的是,黃顙魚易對硫酸銅、高錳酸鉀、敵百蟲等藥物產生應激,應謹慎使用。

4 結語

為減少黃顙魚春季瘟病帶來的損失,防病是首選的技術手段。1)喂食質量優、營養豐富的餌料,并且根據黃顙魚的不同生長階段調節餌料的投放量。2)每次養殖周期結束后,要做好改底工作,改善池塘底質,為下一批黃顙魚的養殖做好準備。3)在養殖過程中,適時接種疫苗及投喂免疫增強劑,降低疾病發生的概率。4)藥物防治依舊是當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若暴發了病害,首先還是需要進行藥物治療。在選擇藥物的時候首先需要查明發病原因,不然可能會加重黃顙魚的應激,最終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 劉其芝.淺析黃顙魚細菌性體表潰爛病的診斷與防治[J].科學養魚,2012(4):60-61.

[2] 羅鵬.黃顙魚暴發細菌性疾病的診治[J].科學養魚,2022(4):56-57.

[3] 胡華蓉.池塘養殖黃顙魚疾病防治技術研究[J].漁業致富指南,2019(14):52-53.

[4] 秦榮娟.黃顙魚養殖中常見疾病及其防治[J].農家參謀,2019(16):140.

[5] 胡華蓉.池塘養殖黃顙魚疾病綜合防治技術初探[J].水產養殖,2019,40(9):28-29.

[6] 唐啟勝,許朝愛.人工養殖黃顙魚病害防治技術[J].科學養魚,2015(9):89.

[7] 王朝明.黃顙魚疾病防治技術[J].中國水產,2009(9):62-63.

[8] 張遠炯.黃顙魚常見細菌性疾病及其防治[J].漁業致富指南,2010(24):47-49.

[9] 周瓊,王曉東.黃顙魚主要疾病及其防治[J].科學養魚,2012(9):92.

[10] 羅敏輝.黃顙魚魚瘟大規模暴發,養殖戶該如何是好?高手現身說法,教你如何防治[J].當代水產,2020,45(6):77-78.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江漢平原防治措施
基于GEE平臺與Sentinel-NDVI時序數據江漢平原種植模式提取
基于江漢平原貨運鐵路的運營管理模式研究
從互生到共興:民國晚期江漢平原的垸與市鎮——以湖北省松滋縣為考察中心
江漢平原地區草莓栽培技術研究
基于支持向量機法提取江漢平原三湖農場棉蚜危害程度的空間分布
淺析建筑地基不均勻沉降問題的防治措施
蝴蝶蘭軟腐病的防治
水產養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江漢平原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