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法自然理念下廢棄鐵路景觀重塑研究

2023-09-10 13:52薛寧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江西農業大學

摘 要:廢棄鐵路往往會被人遺忘,并對城市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因長時間不受人類活動的干擾,在大自然的“裝飾”下,其在很大程度上會與自然相融合。從師法自然理念出發,對江西農業大學中的廢棄鐵路景觀進行重塑,結合場地自然優勢,通過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傳自然之神的手法,打造回歸自然的特色鐵路景觀。

關鍵詞:廢棄鐵路;江西農業大學;景觀再生;師法自然

隨著我國城市道路網絡的飛速更新,廢棄鐵路數量急劇增多,給城市發展造成了一定負擔,如割裂城市空間、阻礙道路交通、污染環境、破壞當地生態平衡等。雖有大量的負面影響,但其長時間不受人為干擾,自然性逐年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地自然融為一體。道家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本文所說的師法自然是推崇優美的自然環境,并視之為安放身心的家園。師法自然這一美學立場為廢棄鐵路的景觀重塑提供了方向,可將廢棄鐵路中的自然性放大,并與場地現況相結合,打造全新的鐵路景觀。

一、師法自然理念下廢棄鐵路景觀重塑的

目標與原則

(一)重塑目標

1.恢復生態

在廢棄鐵路景觀重塑中,恢復生態平衡至關重要,應保護植物的多樣性,加強生態穩定。應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廢棄鐵路周邊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使其在面對外來破壞時可以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許多鐵路經過長時間的廢棄,沿線生態性下降,植物活性降低,周邊大多為裸露的土壤、碎石等。另外,長期以來受到空氣污染和居民生活垃圾的影響,土壤質量嚴重下降。因此,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對地塊進行有效的生態修復,恢復土壤肥力??梢砸詧龅刈晕倚迯蜑橹饕绞?,在植物配置上多采用適應性強的鄉土植物。

2.留存文化

在對廢棄鐵路進行景觀重塑時,應考慮其文化性。廢棄鐵路是一個地區的工業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在重塑過程中,應深入發掘其時代意義,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對鐵路周邊的建筑、景觀、植物等進行適當保留,同時與所在區域的文化進行融合,打造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鐵路景觀。廢棄鐵路往往具有特定的歷史文化內涵,其本體構件和沿線景觀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對廢棄鐵路周邊元素進行選擇性的保留,即對鐵路文化脈絡的保護。

3.回歸自然

廢棄鐵路本是人為建造的工業產物,但在長時間的荒廢中與自然逐漸融合,成了獨具特色的景觀。結合場地自然優勢,通過借自然之物、仿自然之形、傳自然之神的手法,打造回歸自然的特色鐵路景觀。

(二)重塑原則

1.以人為本,為人所用

鐵路之所以被廢棄,歸根結底是因為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廢棄鐵路景觀重塑的過程中,應將以人為本、為人所用放在第一位。在設計時,應先考慮重塑的景觀能否為居民提供娛樂休憩的空間,是否具有方便通行、美化環境等功能。

2.因地制宜,尊重場地

景觀重塑并不是要完全摒棄、徹底改造,鐵路被廢棄最主要的原因是使用功能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但并不意味著其一無是處。因此在設計時,應結合場地的固有優勢與現代技術,優化景觀格局,重新賦予場地多樣化的功能。

3.巧于因借,整體劃一

巧妙借用場地優勢,借用場地周邊的有利因素,如特色景觀、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等,打造獨具本地特色的鐵路景觀。

二、江西農業大學中廢棄鐵路的景觀重塑

在對廢棄鐵路開展景觀重塑的研究和設計之前,需要對廢棄鐵路地段的歷史沿革、發展背景等信息進行了解,獲取城市總體規劃及相關的專項規劃等材料,從而為整體謀劃和設計階段的深入分析做好準備。同時,要梳理廢棄鐵路地段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影響,形成初步的認知,做到心中有數。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收集資料,獲取信息,并形成初步的改造設計思路。

江西農業大學是一所以農為優勢,以生物技術為特色,理、工、農、經、管、文多學科綜合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位于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占地1.6萬畝(1畝約666.67平方米)。學校文化底蘊深厚,辦學溯源于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距今已有118年之久。學校背靠梅嶺風景區,校園內繁花似錦、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可以說是觀光游覽的勝地。

校園總體分為南、北兩個區,其中包括多處特色景觀,如南區的櫻花,每年都有人慕名前來觀賞。校園試驗田中新研制的彩色油菜花更是獨特景觀。

(一)項目概況

江西農業大學由于各種原因,并不是全封閉式的校園,學校區域內還遺存有少量當地村莊建筑(目前正在整改)。學校南北區之間有一條省道穿過。廢棄鐵路有部分位于校園外,周邊時常有車輛經過,給學生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脅。需要開展景觀重塑的廢棄鐵路段位于江西農業大學本部北區翠湖與試驗田之間,該鐵路將學校生活區與試驗田一分為二(圖1)。

(二)現狀分析

線性空間指在具有線的形態的同時具有移動能力的空間,其移動能力主要表現在空間的連續性、動態性、貫通性以及一定的延伸性上。就鐵路而言,從空間形態上來說,鐵軌的寬度與其長度基本上可以忽略,同時鐵路自身的連續性和貫通性,使其具有較為明顯的線性空間的屬性特征,這也使得鐵路可以像針線一樣,能夠串接起沿線的各個地塊或者功能空間,加強相互之間的聯系。從城市空間塑造的角度來說,鐵路可以作為城市的空間軸線,作為塑造城市空間形態的重要因素。

根據所處城市位置的不同,廢棄鐵路可以分為位于遠郊、位于近郊、位于中心區,各個區域的用地結構、功能布局以及人員活動等都存在差異性,所表現出的主要問題也各有側重,因此需要采取相應的改造措施與手法。若城市中的廢棄鐵路規模和分布范圍都較大的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改造難度。

1.廢棄鐵路生態問題

被閑置或者廢棄的鐵路大都缺乏持續的維護與管理,從整個城市空間看來,其空間較為封閉、狹窄,內部雜草叢生,蚊蟲遍布,整體環境衛生情況較差,影響城市美觀與形象,會對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因而逐漸被“孤立”和遺忘。

江西農業大學中的廢棄鐵路與現存公路之間有一定的高差,形成了一段存水空間,由于未設置排水設施,內部存有大量的污水,且周邊居民丟棄的生活垃圾飄落堆砌在此,嚴重破壞了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

2.廢棄鐵路安全問題

從江西農業大學內部去往試驗田所必經的天橋,并未將校內道路與試驗田直接連通,所以從此經過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并且天橋年代久遠,早已破敗不堪,上天橋的樓梯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另外,校園內部的廢棄鐵路段地勢較低,南側緊挨一條小路,時常有去往后山的車輛從此經過。道路與鐵路連接處的圍欄多處被破壞,且年久失修,早已不符合現代防護標準。

3.廢棄鐵路美觀問題

廢棄鐵路將校園一分為二。校園內部去往試驗田必經的天橋年代久遠,部分欄桿銹跡斑斑,橋梁主體部分混凝土破裂。由于年代久遠,許多設施老舊,破損嚴重。鐵路旁因高差形成的河道內部有大量積水,且已發黑發臭,嚴重影響美觀。河道北側被附近居民開墾,以種植蔬菜。整個鐵路北側的土地被隨意分割成多塊。

4.廢棄鐵路空間問題

廢棄鐵路沿線空間往往是城市活力不足的地帶。衰落的鐵路常伴隨著沿線老舊城區的衰敗,空間品質低下的城市廢棄鐵路空間成為“城市背面”的代名詞。實體隔離、可達性較差等因素帶來的空間阻礙,導致鐵路附近往往人跡罕至,甚至無人問津。

(三)詳細設計

1.空間設計

江西農業大學內的廢棄鐵路段總長245米,寬22米,橫向將校園與試驗田分割成兩部分?,F將鐵路南側的大門與試驗田進行連接,重建天橋,使整個空間連通起來。橋梁主體采用仿原木材質飾面,橋面及橋頂采用透明材質,使整個天橋融入周邊環境。對鐵路外圍道路兩側圍墻進行改造,將圍墻頂部設計為不規則曲線形式,以使兩側空間變得生動。同時,在圍墻上設計不同形狀的鏤空花窗,使空間具有連通性。

2.小品設計

基于師法自然理念,小品設計應與周圍環境相適應。地面鋪裝方面,采用碎石鋪裝,與鐵路西側梅嶺山峰形成自然呼應。規劃設計排水系統,避免鐵路周邊積水。鐵路兩側坡面采用仿生磚,搭配草本植物,打造原生態景觀。利用天橋高度優勢,與周邊景色相結合,打造特色景觀天橋。與鐵路軌道銜接處,設置鏤空玻璃涼亭,供人娛樂休息。

3.植物設計

在植物配置上,以適應性強的鄉土植物為主。至于圍墻兩側的植物,原有香樟保持不動,同時對規劃范圍內的其他大型喬木進行選擇性保留。由于地勢原因,廢棄鐵路段周邊有存水空間,適合種植親水、喜水植物。河道兩側堤岸上水分不易儲存,適合種植耐旱的草本植物(圖2)。

廢棄鐵路的景觀重塑并不是完全翻新,而是結合場地原有的優勢,尊重場地特色,還原場地已有文化,打造新的鐵路景觀。本文嘗試對江西農業大學廢棄鐵路段進行景觀重塑,力求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場地的自然性。通過將校園內特色景觀進行串聯,結合學校文化特征,打造一段獨具江西農業大學特色的景觀。

對廢棄鐵路用地空間進行改造再利用,可以提升周邊環境品質,完善城市的綠地空間系統,美化城市形象,優化城市整體建設環境。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考慮,廢棄鐵路用地的線性空間特點顯著,各線路之間相互連接,經過規劃改造后可以成為連接城市各個區域的生態廊道,并在調節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互動提供一個適宜的空間。

廢棄鐵路在過去為城市建設與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是城市階段性發展的歷史見證,盡管失去了其原先的作用,但給城市遺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遺跡,其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不應該被人們忽視。對廢棄鐵路的改造再利用可以留住歷史記憶,提升城市文化的多樣性,增加城市整體的歷史厚重感。

參考文獻:

[1]葛書紅.煤礦廢棄地景觀再生規劃與設計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5.

[2]遲金穎.師法自然,設計空間:探索自然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運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3]寇亞琴.尊重原生植被人工造景方可師法自然[N].中國花卉報,2020-06-04(1).

[4]賈綠媛,霍達,錢云,等.高密度化發展背景下巴黎城區廢棄鐵路及其沿線地區的更新特征及啟示[J].工業建筑,2021(7):209-215,56.

[5]李凌月,李雯,王蘭.都市企業主義視角下工業遺產綠色更新路徑及其影響:廢棄鐵路蛻變高線公園[J].風景園林,2021(1):87-92.

作者簡介:

薛寧,碩士,黃河交通學院藝術設計系教師。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設計作品選登
江西農業大學園林與藝術學院景觀設計作品選登
江西農業大學獸醫院
江西農業大學設計作品選登
江西農業大學建校115周年辦學成就
江西農業大學建校115周年歷史回眸
江西農業大學獸醫院
研究生信息檢索課協作式教學模式探索
高校校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開放性課程教學體系建設——以江西農業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