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改革的實施路徑

2023-09-10 15:21李鈺燕趙艷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質量評估學前教育幼兒園

李鈺燕 趙艷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區域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存在的問題,從完善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加強評估隊伍建設、深化教研改革、創新評估方式、強化評估結果應用五個方面,論述區域推進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改革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幼兒園 保育教育 質量評估 學前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9-0017-04

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在學前教育領域,通過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國務院2020年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完善幼兒園評價,重點評價幼兒園科學保教、規范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克服小學化傾向等情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教育部2022年印發《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進一步深化學前教育改革,推動各地構建科學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體系。

當前,一些地區在實施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時仍存在不少問題,如評估內容與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對等、質量評估的組織實施路徑不明晰、尚未建立有效的質量評估結果運用機制、評估標準與程序不一致、評估隊伍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等?;诖?,本文著重探討區域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改革的實施路徑,以期促進區域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一、完善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

過去的幼兒園質量評估體系主要包括辦園條件、管理成效、隊伍建設及保育教育過程等方面,從評估要點內容及分值占比來看,呈現以結構質量、結果質量為主的特點,這與學前教育發展初期資源短缺、條件不足等情況相匹配。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舊的評估思路與模式已不符合教育發展實際,必須改變以結構質量與結果質量為主進行評價的方式,緊密結合過程質量開展科學評價,最終實現“質”的提升。

第一,注重過程性評價?!对u估指南》明確提出要完善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體系。當前,一些地區的幼兒園質量評估工作不夠重視對保育教育過程的評估,忽視幼兒園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進過程,存在“重結果輕過程、重硬件輕內涵、重他評輕自評”等問題。為此,建議構建科學的保育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把聚焦幼兒園保育教育過程質量作為評估的著力點,尤其應將師幼互動質量作為評估的核心內容,促進幼兒園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理解尊重幼兒并支持其有意義地學習,不斷提高保育教育質量。

第二,建立常態化的幼兒園自我評估機制?!对u估指南》強調應建立常態化的自我評估機制。幼兒園自我評價的功能在于讓每一所幼兒園內部建立自我改進、自我發展的螺旋上升式保教系統。各地應結合實際,制訂完善區域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自評指導手冊,增強質量評估工作的實效性。要聚焦幼兒園保教實踐,用科學評價的“指揮棒”引導幼兒園教師深入研究幼兒發展、教學行為、環境材料等,推動幼兒園開展自評反思,實現幼兒園自主發展。幼兒園要結合本園實際,建立完善保教質量自評制度,開展常態化、科學化自評工作,通過個體反思、集體診斷,引導教師經常反思自身教育行為并加以改進,同時有效發揮外部評估的導向、激勵作用,有針對性地支持和引導幼兒園不斷完善自我評估體系,持續改進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

第三,加強幼兒園質量評估資源整合。幼兒園教育質量管理包括辦園行為督導、辦園等級評估、保教質量評估三個方面,且均以政策文件形式形成獨立的評估體系。有些區域的督導、評估及質量監測三項工作管理部門不統一,由教育督導部門負責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及保教質量評估,幼兒園等級評估則由其他部門負責,這樣容易導致評估標準及評估程序等方面存在交叉重復甚至矛盾沖突,造成基層單位、幼兒園在各項迎評迎檢中負擔過重?!对u估指南》明確要求,各地逐步將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工作與已經開展的對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估、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等工作統籌實施。為此,各地要構建科學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對現有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工作與評估指標框架進行有效銜接,明確辦園督導、等級評估、質量監測各類評估工作的任務和重點,理順彼此關系,進行必要的協調整合,采用統一的標準評估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同時,要建立多部門聯動與協同機制,避免多頭評估、重復評估,共同促進幼兒園良性發展。

二、加強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隊伍建設

組建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評估隊伍是確保評估工作取得實效的關鍵?!对u估指南》明確要求建立一支尊重學前教育規律、熟悉幼兒園保育教育實踐、事業心責任感強、相對穩定的專業化評估隊伍。各地要以此為指導,持續加強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隊伍建設。

第一,建立專業化評估隊伍。要針對區域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隊伍整體偏弱的現狀,抓緊建立一支集研究、指導、培訓、評估為一體的專業化隊伍。建立動態分級評估專家庫,將高校專家、責任督學、學前教育管理人員、教科研人員、園長、骨干教師等專業人員納入專家庫。構建科學有效的評估人員專業保障機制,重視質量評估專家團隊的專業引領,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人員資質標準和公正有效的遴選程序,完善評估人員任用和考核制度,培育一批區域質量評估專家隊伍,形成梯隊式隊伍培育與發展新樣態。

第二,提高評估隊伍的專業能力。建立健全評估人員專門培訓體系,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開展區域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專題培訓。在區域內營造學、研、用《評估指南》的良好氛圍,分層分類組織開展有關政策解讀培訓,將《評估指南》內容納入園長和幼兒園教師繼續教育學習的必要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引導評估隊伍、園長及保教人員充分了解《評估指南》的價值導向及核心要義,為評估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評估導向,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水平。加強園本評估人員隊伍建設,提高幼兒園自評能力,增強幼兒園質量意識,將條件質量、結果質量評估轉向聚焦過程質量評估。引導幼兒園在支持幼兒游戲的實踐中,著力提升教師觀察幼兒、創設環境、實施師幼互動的能力和水平,通過自評提升教師自我診斷、自我反思、自我調整的專業意識和專業能力。

三、強化幼兒園教研工作助推評估改革

以《評估指南》為導向,學前教育發展已從注重結構質量轉向過程質量。而要持續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離不開全面有效的教研工作。新的質量評估所關注的內容與要點,為開展幼兒園教研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教研工作緊密圍繞真實的教育情境和教育問題開展,最終達成以教研改革推動保教質量提升、以評估改革促進教研提質的“雙向互動”。

第一,建立“研評一體”教研機制。要以教研作為落實《評估指南》的重要抓手,強化教研為教師專業成長和幼兒園保育教育實踐服務的根本屬性,建立“研評一體”教研機制,形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一是明確“評估—診斷—教研—實踐—評估”循環路徑?;谠u估結果,以項目為驅動,將評估問題轉化為教研專題,強調評估結果在教研中的運用。二是完善“省—市—縣—園”教研組織層級架構。省級教研部門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完善教研制度和頂層設計,建立教研工作常規管理機制,通過陪伴式、跟蹤式教研,將教研跟蹤與陪伴過程作為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價的開始與依據。三是創新教研形式。市、縣(市、區)教研部門深入了解一線教師的實際需求,探索教研、培訓、指導與評價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模式,將教育質量評估內涵、原則和方法等融入教師研訓過程,引導幼兒園通過自評不斷反思保教實踐,開展沉浸式、常態化園本教研活動。

第二,建立區域教研共同體。共同體是一種以同質促進、異質互補原則建立的學校與學校之間聯合研修的模式。以區域為單位的學前教育管理涉及各級各類幼兒園及多元辦園主體,需要以共同體的方式凝聚教育質量發展共識。而教育質量發展觀的普遍建立,能極大激發實施教育評估的“活性”,有助于提升教研工作的活力。為此,要在區域范圍內以質量評估為手段,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現狀的園所進行分層分類,形成發展共同體,當面對同樣的問題時,由共同體建立一個或多個教研項目,共同研究解決。要以教研為紐帶,強化教研共同體聯動,實現內部評估與外部評估最大限度融合,彼此之間互為評估者與被評估者,實現由內至外的自評、由外至內的他評,共同提升保教質量。

第三,開展區域專項課題研究??蒲姓n題是推動質量評估的有力抓手。應結合評估管理工作過程,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為質量評估工作提供具體可操作的實施方案,確保評估工作的客觀性、科學性、真實性,引導學前教育發展回歸幼兒本位,推動區域學前教育形成一批教學成果。專項課題要以過程為導向,關注教育教學實施的過程環節,結合環境支持、師幼互動、活動組織實施等內容開展。專項課題研究要注重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運用科學研究方法,開展實證研究、行動研究、沉浸式研究等,確保以專項課題研究促進實踐過程的改革評價。

四、創新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方式

《評估指南》強調“堅持科學評估”,要求“完善評估內容,突出評估重點,改進評估方式”。在教育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應該不斷創新質量評價方式,注重過程性、發展性評估,促進幼兒園安全、優質發展。

第一,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呈現方式不僅在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信息化,還在于教育評價的信息化。區域學前教育質量評估工作應該秉持常態化評估、數據佐證、管評分離等理念,以“大數據”為中心,為幼兒園的保育教育行為“把好脈、開良方”。幼兒園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記錄保育教育過程,促使教師反思自身的教育行為,為教師反思提供更直觀、更真實的數據,讓教育質量提升路徑可視化。在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系統分析數據背后反饋的教育事實與結果,有助于排除評估者主觀判斷的負面影響,讓評估結論更科學、更準確。

第二,重視多元主體參與。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中的自評與他評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質量評估應促進自評與他評有機結合,形成如圖1所示的多元主體參與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體系。自評是幼兒園質量發展的根本,其評價主體為幼兒園及教育機構自身,幼兒園應以自評為主,激發內驅力,實現評估常態化。他評是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的“助推劑”,外在評估能發揮引導、診斷、改進和激勵作用,形成區域教育發展驅動力。質量評估應引入多個評估主體,如家長、第三方機構、教研部門等,有助于評估結果的檢驗與運用。尤其是由第三方機構組織開展的評估,能夠排除區域管轄、人情干擾等因素,更有利于實現“管、評、辦”分離,提高評估的客觀性與科學性。

五、強化幼兒園質量評估結果應用

針對評估結果應用,《評估指南》強調“堅持以評促建”,要求“充分發揮評估的引導、診斷、改進和激勵功能”。作為評估工作的最后一環,評估結果應用直接關系到評估工作的成敗。為此,要高度重視評估結果應用,切實發揮評估作用,引導辦好每一所幼兒園。

第一,科學呈現評估結果。評估結果可通過案例、報告、表格、視頻等多種方式,科學呈現評估工作的情況分析、數據分析、結果分析,就此提出可行的改進意見和建議。評估意見應發揮“指南針”的作用,明確使用范圍、實施要求、具體措施與方法等,便于評估對象對照執行、按期整改。

第二,將評估結果與有關考核掛鉤。各地要將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納入教育行政部門職責與考核評估范疇,將評估結果作為幼兒園年檢、等級評定、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納入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核指標,切實以評估工作倒逼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

第三,限期督促整改。經過科學評估后,各地要依據評估結果,對辦學過程違反有關規定、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保教質量持續下滑的幼兒園進行督促整改,指導幼兒園依據評估結果反思辦園行為,充分利用評估結果,樹立科學評價導向,推動構建科學保育教育體系,整體提升幼兒園辦園水平和保育教育質量。

總之,建構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優化評估路徑、改進評估方式、強化評估結果運用,是推動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谖覈鴮W前教育以省級統籌,市、縣(市、區)具體實施的背景,筆者與團隊將繼續探索區域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改革的可行路徑,促進區域學前教育健康發展,助力實現“幼有所育、幼有優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梁慧娟.兒童為本 過程導向 持續改進:聚焦過程質量的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J].上海托幼,2022(4):14-16.

[2]劉昊,李琳.自我評價的概念辨析、歷史演進及其在幼兒園的應然定位[J].學前教育研究,2023(2):12-20.

[3]潘月娟.我國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制度的演化變遷與優化建議[J].中國教育學,2022(11):60-64.

[4]虞美燕.教研共同體有效研修的行動策略探尋[J].教學與管理,2012(5):17-19.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廣西教育研究教育發展專項課題“廣西幼小銜接研究與實踐”(2018ZJY204)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鈺燕(1988— ),廣西玉林人,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政策;趙艷(1984— ),廣西桂林人,高級教師,本文通訊作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發展。

(責編 歐金昌)

猜你喜歡
質量評估學前教育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基于組合分類算法的源代碼注釋質量評估方法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澳大利亞研究生課程的外部質量評估
“學生學習結果評價”:美國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的有效范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