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廣電新聞工作者提升采編能力的路徑探討

2023-09-11 11:06謝仿賢
新聞研究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廣播電視

摘要:對于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而言,采訪與編輯是其主要職責。認真做好采訪,可廣泛采集到有價值的信息,如此才能生產出高品質新聞,擴大新聞傳播效果。所以,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對于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尤為關鍵。采訪與編輯能力是新聞報道時效性、制作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近年來,信息技術日益成熟,傳統媒體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為了能夠提升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實力,還需注重新聞節目質量,精心編輯與制作出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節目。然而,目前廣播電視采編的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不足,節目質量往往不盡如人意。為了能夠扭轉這一局面,就要全方位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深入探索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的有效方法。文章重點分析了提升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的意義(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增強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與公信力、提高廣播電視媒體的競爭力)及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采編面臨的挑戰(對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要求更高、對新聞工作者社會責任感要求更高、對新聞工作者采編業務能力要求更高),并提出了全媒體時代廣電新聞工作者提升采編能力的路徑:樹立正確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堅持深入基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貼近群眾服務群眾;踐行與時俱進理念,創新新聞采編形式等。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職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4-0148-04

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中,新聞工作者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專業能力及素質是節目品質及收益的關鍵性影響因素[1]。全媒體時代,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不斷涌現,改變了傳統的媒體傳播格局,媒體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影響力越來越大,給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帶來巨大挑戰[2]。在此背景下,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要求日益嚴格,不只是要精心制作新聞產品,完成新聞編輯與報道工作,還要學會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把握新媒體傳播方向,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3]。對此,新聞工作者應想方設法提高自身的新聞采編能力,適應目前的媒體環境,應積極革新自身理念,強化專業素養,創新采編方式,促使新聞節目真正契合受眾所需,將其心聲如實地表達出來。

一、新聞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具有上傳下達的職能,其不只是交流與溝通的主要媒介,更是宣傳先進思想、提高媒體影響力與引導力的關鍵性工具[4]。新聞媒體的主要使命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傾聽人民群眾呼聲,反映人民群眾創造的經驗,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媒體還應該積極發聲,對問題進行全面揭露,使得一些不當言行、不法行為在陽光下暴露無遺,接受懲罰,有力地規范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例如,“3·15”晚會揭露了“醫療垃圾黑色行業”、“‘化妝的土雞蛋”等,使得各種行業亂象在社會監督下完全曝光,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反思,提高政府監督力度,有效規范行業行為。

二、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提升采編能力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素養

在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眾多職能中,新聞采寫與編輯能力是基礎,還要求具備信息整合的能力及較強的社會洞察力[5]。對于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而言,首先要努力提高政治覺悟,有較高的政策理論水平,同時,要有深刻而主流的觀點、活躍的思維能力,擺正態度,在新聞輿論中積極發揮引導職能。其次,新聞工作者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人民為中心,充分體現職業素養。采編時可以自身職業道德為核心,立足于實際,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另外,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不只是具備強大的策劃力、文字水平及專業能力,還應有敏銳的觀察力、持續的創新能力,這些均是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不可缺少的素養。所以,強化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有利于其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有助于增強廣播電視新聞的權威性與公信力

全媒體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生產的主體,所以大部分新媒體新聞并不是由專業新聞工作者所編輯的,多數新聞信息未通過多方考證及反復推敲,不實信息較多,斷章取義、價值導向錯誤、夸大內容等情況較為常見。同時,互聯網時代,信息往往高效率傳播,新聞事件或信息極易像滾雪球那樣迅速被添油加醋、炮轟式傳播給受眾[6]。面對大規模的新聞信息,受眾更樂于接受權威性高的報紙、電臺或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報道。提高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采編能力,有利于新聞工作者對新聞信息的真假進行判別與核對,對社會輿論起到正向引導的作用,進一步強化廣播電視媒體的公信力與權威性。

(三)有助于提高廣播電視媒體的競爭力

眾所周知,傳播新聞信息與資訊是廣播電視臺的主要任務之一[7]。其中,采訪與編輯新聞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簡而言之,新聞采編能力是新聞報道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提高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尤為必要,其有利于提高廣播電臺的市場競爭力,使得新聞節目水準更高,在競爭激烈的全媒體時代,仍然屹立不倒,擁有強大的活力。在科學技術日益成熟的今天,新媒體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隨著市場競爭的白熱化,為了能夠保障廣播電視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新聞工作者應注重提高自身采訪水平、編輯能力,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精心打造高品質新聞節目及品牌。

三、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采編面臨的挑戰

(一)對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要求更高

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往往博學多才,如此才能夠做到準確采編新聞[8]。為了能夠確保采編工作的信息化、數據化,新聞工作者應注重提升新聞采編能力,并保持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面對全媒體時代所帶來的各種職業挑戰。對此,新聞工作者不只要掌握天文地理等多個學科的知識,還需端正工作態度,緊跟時代發展,不斷學習。

(二)對新聞工作者社會責任感要求更高

全媒體時代,可在微信、微博、今日頭條等新媒體平臺借助大數據技術了解用戶的喜好,從而積極迎合用戶個性化需求及全新閱讀習慣[9]。然而,有時過度挖掘新聞,同受眾的思維和習慣相違背,從而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此,新聞工作者在跟蹤報道某一新聞事件時,必須征得當事人的同意,不得擅自曝光,應對新聞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予以保護。在迎合用戶個性化需求時,新傳播技術、社交媒體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新聞客觀性原則,極易產生虛假新聞。對此,新聞工作者應具備社會責任感,堅定立場,尊重新聞當事人,對新聞進行如實報道。

(三)對新聞工作者采編業務能力要求更高

新聞策劃,實際上是發掘新聞、抓住事件,進而深入分析、構思、醞釀、調整一個過程。不同于一般策劃,其切入新聞素材的視角與深度有所不同,給人一種全新的感覺。新聞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包括創新、寫作、策劃、審美等能力。其中,創新不只是創新策劃、文章標題、排版等,更應對形式進行創新。目前,新聞媒體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只有不斷創新采編模式,才能使得新聞報道更具深度。

四、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提升途徑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

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積極承擔相關社會責任[10]。信息與網絡技術日益成熟的形勢下,新媒體廣泛推廣使用促使新聞接收更加便捷。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各種不實言論滿天飛,新聞報道中也存在各種不良現象,嚴重影響了社會輿論。對此,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應對目前的工作環境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確定自身社會責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在采編時始終以正確的價值觀為指導,致力于構建積極向上的社會輿論環境。并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例如,2020年某市朋友圈瘋傳一條消息:因一起交通事故,出租車司機訛詐拾荒老人?!笆盎睦先恕薄坝炘p”這些敏感的字眼,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各門戶網站、自媒體迅速進行報道,話題熱度持續增長??吹骄W絡上的信息及圖片,市民對這位出租車司機進行了強烈譴責,有的甚至到處轉發其照片與車號。受眾的負面情緒日益高漲、事件不斷發酵,沒有誰去質疑該事件的真實性。針對這一新聞事件,當地某媒體新聞報道組在編前會上開展了熱烈討論,并細致推敲所傳播的圖片和視頻,本著求真務實的職業精神,認為應找到當事人進行深入采訪,并及時進行連線報道。通過對當事人的采訪了解到:當天下午,出租車司機向前行駛,拾荒老人駕駛電動三輪車緊跟在后面。通過路口時紅燈亮起,出租車停車等待,然而拾荒老人駕駛的三輪車因沒有及時剎車,直接撞到了出租車尾部,老人賠給了出租車司機800元。恰好是這一幕,被網友隨手拍下,并搭配文字,上傳到朋友圈。網民卻對這一圖片進行錯誤理解,認為該司機沒得良心,訛詐拾荒老人。對于這一事件,司機收取老人修車費用是人們關注的重點,新聞工作者也進行了深入了解。事實上,司機與老人均到交警部門接受了調查處理,經交警部門調查核實,該三輪車無牌無證,追尾出租車,負全責。在交警的協調下,雙方私了。在這一事件中,老人賠給司機修車費的過程中并不存在強行索要的情況,出租車司機也沒有威脅恐嚇的行為。只是因雙方職業的差異,被人們貼上了標簽,才會引發錯誤輿論。通過深入的采訪,連線跟進,將該事件真相呈現給了人們。

(二)堅持深入基層,以人為本

新媒體大環境中,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日益便捷,當發生了一個新聞事件,各網絡媒體平臺迅速部署一系列工作,如此可為新聞采編創設各種便利條件[11]。然而,有的新聞工作者極易出現懶惰性,沒有深入現場,而是道聽途說,在網絡平臺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直接忽視了到群眾中了解最新新聞的重要性。對此,新媒體大環境中,廣播電視臺應注重培育與提高新聞工作者采編“四力”,即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新聞工作者隨時保持高度責任意識,積極主動深入到群眾中,熱情、親切地同群眾溝通、交流與分享,從而挖掘出更多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例如,鄉村振興主題報道中,新聞工作者深入到農村和村民中,長時間蹲點,同村民進行“無縫”情感交流,多聽、多看、多想,從真實的體驗中了解鄉村工作開展情況,如此才可提高新聞報道內容的真實性。又如,對于受眾所反映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打車難的情況,當地廣播新聞開展了一系列深度報道《鄭州機場的黑出租》,選取鄭州航空港區建設為切入點,重點論述了出租車無序經營情況整治的意義,這無疑提升了該報道的高度。在采訪過程中,新聞工作者歷經十余天,以體驗式采訪、伴隨性記錄、揭秘性報道的方式,對鄭州機場黑出租的真實情況、原因及所引起的不良影響進行了全方位揭示。這一系列報道還從普通乘客、出租車司機、管理員、群眾的視角,選擇當地語言,對各方不同感受進行了全景式呈現,如此使新聞更具真實性。

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也更關注新聞事件背后的真相,然而對于真相的需求也難以遮掩對某一群體情感上的傷害[12]。對于新聞工作者而言,還原新聞事件的真相是其主要職責,但是新聞不只是單純記述客觀事實那么簡單,還需與相關群眾進行情感交流。因此,新聞采編時,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將真相與新聞人本價值充分融合。例如,《給水留條“回家”的路》是一篇以生態為題材的廣播評論。當地政府通過廣泛調研決定把梁子湖與牛山湖破垸分洪,以此來保障武漢、鄂州、大冶等城市的安全。當天下午,新聞工作者便火速趕往牛山湖,堅守20多個小時,將破堤到炸堤的整個過程進行了真實記錄,并采訪了現場及安置點的群眾。在整理當地群眾的錄音時,新聞工作者感慨道:水實際上與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家,也有回家的路,這些翻滾的波濤實際上是在尋找自己的“家”。我們為水留下“回家的路”,實際上是為我們自己選擇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該新聞一經播出,湖區需安置的群眾也意識到了退垸還湖的重要意義,紛紛表示理解與支持政府的決定,且對重建家園充滿信心。這一稿件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引起了人們的深入思考。

(三)踐行與時俱進理念,創新新聞采編模式

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中,新媒體傳播對其影響比較深刻。作為新聞工作者,應積極適應這一大環境,與時俱進,創新新聞采編模式,提高新聞采編質量。

1.要素創新

文字、圖像、視頻等均常見于新聞報道中,受眾對各種形式的體驗感有所差異,其背后的信息也完全不同[13]。創新新聞模式時,應對這些形式進行針對性創新,結合受眾特征及新聞具體內容,巧妙地結合不同形式,賦予新聞報道更多的層次感,給人一種強烈的感官體驗,賦予新聞更強的吸引力。例如,前兩年疫情新聞播報中,采編時以動態化圖表為主,并選擇時間為核心,對各國疫情實際情況及變化進行全方位呈現,如患病人數、確診人數、治愈率等,如此受眾可獲得對全球疫情發展情況、抗疫進展的全面了解。

2.互動創新

目前,在表達權和知情權方面,受眾需求較高,廣大受眾希望能夠投入互動討論之中,闡述自身想法[14]。對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報道而言,因為傳播渠道有限,所以相較于新媒體新聞,在互動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對此,廣播電視臺可將傳統傳播渠道同線上渠道相融合,使得受眾在觀看新聞報道時,也能夠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同節目進行密切互動。播報時,以節目進展為基礎,隨時設置相關活動話題,同時利用微信公眾號以及微博發布此話題,受眾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發布在評論板塊中。后臺在最短的時間內整理和統計數據,向演播廳回傳一些典型、熱門的評論,主持人做簡單點評、播報。以《新聞1+1》為例,此節目播出后通常會將當天新聞評論員和主題發布到微博公眾號中,受眾可在公眾號上針對這一主題發表自己的看法與問題。節目播出后,受眾所提出的問題會通過主持人向評論員提出。這一互動方式受到了廣大受眾的認可與喜愛,使得該節目收視率大幅度提高。

3.平臺創新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傳統廣電媒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也為新聞采編創新開創了更廣闊的思路。傳統廣電媒體同新媒體平臺相融合,可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傳輸媒介體系,其中新媒體平臺工具屬性明顯,運用于傳統電視新聞采編中,可豐富新聞節目呈現形式,贏取更多的受眾[15]。以“遛狗拴繩”這一社會熱點話題為例,對新聞工作者所采集的原始新聞信息進行重組與編輯,通過編輯使其成為適合各種媒體平臺的形式。在電視新聞報道中可以運用多種方式,如視頻、采訪等,呈現出整個事件的原貌,同時向法律專家發出邀請,讓其到節目中就此話題作相關法律法規介紹,同時客觀評價整個事件;在微博平臺中,對此事件進行跟蹤報道,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之后處理的過程,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引導;在微信平臺上,可向受眾推送狂犬病的危害、注射狂犬疫苗的必要性等。各平臺主要受眾群體不同,積極創新新聞形式,把同一個新聞事件的各側重點呈現給相對應的受眾群體,如此可迎合各受眾的需求。

4.新聞直播

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高達7.51億。在這一形勢下,新聞直播日益興起,其原因表現為:其一,精準把握受眾心理需求;其二,移動技術日益成熟,且5G時代已經到來,新聞直播成為大量受眾的主要選擇。隨著信息傳播路徑的多樣化,對于新聞實時性、時效性方面,受眾的需求更大,直播便成了實時獲取新聞信息的有效渠道。對于傳統廣電新聞工作者的采編工作而言,其流程與要求比較明確,雖然能有力地保障新聞報道的質量,然而同新媒體相比滯后性比較嚴重?;诖?,廣播電視單位可利用移動便攜設備,運用直播的方式為受眾展現新聞現場的實際情況;也可以用最快的時間編輯圖文,在微博公眾號和微信中發布新聞事件,再以常規新聞制作流程為基礎,深入發掘,進行新聞事件的后續報道。

五、結語

新媒體發展速度加快,作為傳統媒體,廣播電視應不斷加大創新力度,加大訓練力度,不斷提升新聞工作者的采訪和編輯能力。新聞工作者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積極提高自身業務技能,在強化職業道德及業務技能的基礎上,確保新聞報道的高效性。同時要善于觀察,保持良好的心態。與此同時,在新聞報道中,應切實做好策劃活動,做好協調工作,革新報道內容,確保報道模式的創新性,由此不斷地提高新聞工作者采編能力,為廣大受眾提供具有重大價值的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 李保林.讓評論的鼓點直抵人心:《決不允許“雞腳桿子上刮油”》采編感受[J].新聞戰線,2022(21):51-52.

[2] 樊非.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采編策略探討[J].電視技術,2022,46(8):70-73.

[3] 周曉瑩.新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策略分析[J].電視技術,2022,46(3):100-102.

[4] 趙剛,孫萌,白云鵬.基于用戶理念的新型主流媒體全媒體新聞采編流程構建路徑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11):45-47.

[5] 楊奇光,張世超.自動化技術驅動下的新聞采編:流程再造、角色轉型與內容治理[J].中國編輯,2021(9):46-50.

[6] 陳志剛,王揚.方正暢享全媒體新聞采編系統:技術應用創新為報業融合發展賦能[J].傳媒,2021(16):29-30.

[7] 張馨文.媒體融合時代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創新途徑研究[J].電視技術,2021,45(2):29-31.

[8] 王小敏.新媒體環境下新聞采編策劃特點及創新舉措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0(6):60-61,86.

[9] 董城.記錄時代,新聞人要往深里走、實里走[J].青年記者,2019(31):19-21.

[10] 王冰.淺談媒介融合對電視新聞采編業務的影響與對策[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9):97,109.

[11] 陳建飛.新聞采編過度依賴技術的弊端分析與預防舉措[J].中國記者,2018(12):75-78.

[12] 王樹文.新時期廣電新聞采編技巧[J].青年記者,2018(32):71.

[13] 屈鑫.大數據給新聞采編帶來的五個“度”:從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的實踐說起[J].中國記者,2018(8):62-64.

[14] 李進.全媒體時代的采編生產流程再造[J].新聞戰線,2018(9):97-98.

[15] 潘曙雅,張璇.智媒時代新聞采編業務的重構[J].新聞與寫作,2018(4):48-51.

作者簡介 謝仿賢,編輯,研究方向:新聞采編。

猜你喜歡
新聞工作者職業素養廣播電視
擴大視野 更新知識
新聞控制、采編話語權與報道影響力分析
論新聞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的三個維度
技工院校校級領導職業素養的建設及質量評價研究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