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短視頻內容創新與發展探析

2023-09-11 01:43曹帥王敏
新聞研究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內容創新青年亞文化短視頻

曹帥 王敏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瀏覽短視頻成了當下最流行的娛樂方式之一。短視頻內容的創新發展已成為青年亞文化中的重要一環。文章從青年亞文化視角對短視頻的內容創新作出評價與總結,分析短視頻行業與青年亞文化時代的兼容度,最終達到增進對青年亞文化理論理解與短視頻行業未來發展認知的結論。文章采用文獻閱讀法及案例分析法,從青年亞文化的視角出發,探討短視頻內容的創新發展,闡釋了短視頻在青年亞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分析青年亞文化視角下推動短視頻內容創新的多元化趨勢、更高的審美要求、青年的價值觀等發展動因,還從抵抗——個性化的追求與主流化的沖突,風格——多樣性的發展與碎片化的挑戰,收編——商業化的壓力與內容創新的矛盾等三個方面,討論青年亞文化在短視頻內容創作中的現狀,同時從群體性突圍、次元壁破裂、資本的收編等三個角度,闡述短視頻內容創新發展趨勢。最后,從創作者、平臺、政府的角度,提出進一步發展短視頻內容創新的建議,旨在為青年亞文化研究、短視頻行業的內容生產創新發展和規范化生產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青年亞文化;短視頻;內容創新;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4-0004-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河北傳媒學院在讀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資助項目“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短視頻內容創新發展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CCXXM2023001

一、引言

隨著智能手機、5G的普及和網絡帶寬的提高,瀏覽短視頻成了一種新型的娛樂方式。短視頻憑借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在迅速發展的互聯網娛樂市場中崛起,備受網民青睞。作為青年亞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短視頻成了青年們表達自我、展示才華的平臺。同時,短視頻也為內容創新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二、概念界定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7年4月印發并實施的《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指出,青年的年齡范圍是14~35周歲。亞文化是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指在主文化或綜合文化的背景下,屬于某一區域或某個群體所特有的觀念和生活方式。亞文化不僅包含著與主文化相通的價值與觀念,也有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價值與觀念,具有抵抗性、風格化、邊緣性等特點。

芝加哥學派是青年亞文化的理論之源[1]。青年亞文化則由青年群體創造,擁有與主流價值文化不一致的意義體制、生活方式。青年亞文化是青年文化系統的一種次文化,是處于從屬地位的青年群體試圖將另類的符號或風格等作為載體對主流文化進行抵抗,從而建立起的區別于其父輩文化的附屬性文化。作為當前網絡社會的核心構成,青年群體不僅是網絡短視頻的創作主體,而且是消費主體[2]。

三、短視頻內容創新發展動因

近年來,網絡信息技術迅速更迭,社交平臺特別是直播和短視頻平臺跨越式發展,深刻影響著社會文化生態[3]。短視頻迅速流行,引起了青年群體的廣泛關注和參與[4]。青年是短視頻內容創新的主力軍,其亞文化視角對短視頻的內容創新產生了重要影響。當代都市青年在城市舞臺上分享自己日常的同時,也在召集志同道合的其他青年[5]。

首先,青年亞文化的異質性使得短視頻內容創新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不同的青年群體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認同和生活方式。這些亞文化群體的崛起,使得短視頻不再是單一的大眾娛樂,而是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

其次,青年亞文化對短視頻內容創新提出了更高的審美要求。在亞文化的影響下,青年群體對內容的需求不再僅僅是單純的娛樂消遣,還要求內容有深度、創意和個性化。在此背景下,短視頻內容創新需要更多的創意和想象力,以滿足青年群體的審美需求。

最后,青年亞文化的價值觀也對短視頻內容創新產生了影響。青年亞文化的價值觀強調個性、自由、潮流等,這與傳統的主流文化有著較大的差異。

四、青年亞文化短視頻發展現狀

青年亞文化是一種與主流文化相對應的文化,它常常被視為一種非主流的文化力量。在新媒體的幫助下,青年亞文化開始步入公共領域,與主流文化相互交融,影響力大幅提升[6]。在此背景下,研究短視頻的內容創新問題,需要從抵抗、風格、收編三個方面入手。

(一)抵抗:個性化的追求與主流化的沖突

青年群體面臨著父權文化及主流文化價值觀帶來的巨大精神壓力,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環境下,會受一定因素激發而沖破束縛,進行抵抗[7]。在青年亞文化視角下,短視頻的內容創新具有強烈的反主流文化的抵抗性,社會的底層青年創作者往往以越軌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訴求[8]。

短視頻創作者試圖挑戰傳統的審美,推崇個性和自由,注重表達自我,以展現自己的獨特性。部分創作者選擇通過對傳統文化、主流文化和社會現實的反叛、抵抗等方式來進行創作和表達,這種創作方式及其內容往往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思考深度,使得受眾面較窄。由于短視頻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內容表達,因此抵抗類短視頻往往難以兼顧內容的深度和表達的精準度,這成了其發展的瓶頸之一。

(二)風格:多樣性的發展與碎片化的挑戰

伯明翰學派認為風格是青年亞文化最醒目可讀、最具吸引力的符號和標志[9]。

青年亞文化是一種獨立的文化形態,通常表現出極具個性、獨特、富有表現力的風格。在這一視角下,短視頻的內容創新往往呈現出非常獨特的表現形式,不同于傳統的電視和電影,其更加偏向于多樣化、自由化、個性化、創新性和互動性。

隨著短視頻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創作者開始探索自己的創作風格和表現方式。一些創作者通過獨特的拍攝手法和后期處理技術,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短視頻作品。同時,一些創作者試圖通過風格的塑造,傳遞出自己的情感和態度。然而,短視頻風格的多樣性也面臨著碎片化的挑戰。在短時間內追求內容創新,容易導致短視頻的內容和風格流于表面。

(三)收編:商業化的壓力與內容創新的矛盾

收編是指一種文化現象被接納并融入主流文化。隨著短視頻的崛起和普及,越來越多的青年亞文化在其中進行表達和傳播。與傳統的秀文化相比,直播、短視頻平臺上的青年秀文化在形式上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和社交性[10]。同時,這些亞文化也逐漸被主流文化接受和收編。一些熱門短視頻內容中的梗已經成為許多年輕人之間的流行語言和文化符號,極大豐富了年輕人的精神生活,也為他們的社交提供新的方式。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快速發展,短視頻內容創新面臨著商業化的壓力。短視頻創作者面臨受眾期待和平臺規則之間的沖突:一方面,受眾渴望看到新穎、有個性的內容;另一方面,平臺更加關注點擊率和流量。短視頻平臺的商業化運作可能削弱亞文化的原始性和反叛性。一些亞文化和藝術形式在被商業化收編的過程中,會改變其原本的反叛性和對抗性,最終變得平庸和媚俗。

五、青年亞文化短視頻發展新趨勢

(一)群體性突圍:青年亞文化的抵抗到狂歡

一般認為,當代的青年亞文化弱化了過去其反主流文化的抗爭意識,在新媒介空間下,青年亞文化更多以一種集體狂歡化和娛樂化的文化消費形式來抵制主流文化。短視頻時代鼓勵草根創作,同時也引發了青年亞文化圈的網絡狂歡[11]。青年亞文化中的短視頻,既是一種抵抗現實的表達方式,也是一種狂歡和放松的方式。面對傳統文化和主流文化,一些青年在短視頻中表達了對自我的不滿和對自我存在的肯定,同時也展現出一種狂歡和解放的態度。

青年亞文化作為一種抵抗主流文化的文化形態,一直在尋找表達自己的途徑。短視頻作為一種快速傳播、表達和傳達信息的媒介,對青年亞文化而言,無疑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渠道。在這個過程中,短視頻平臺也為青年亞文化提供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和舞臺,讓更多人看到并了解亞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未來,隨著短視頻技術和平臺的不斷升級,短視頻將成為青年亞文化表達的更重要的形式。

(二)次元壁破裂:亞文化的主流化與主流文化的亞文化化

隨著短視頻平臺的普及,青年亞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青年亞文化在短視頻中的表達和傳播,逐漸影響了主流文化的審美和價值觀念,同時主流文化也積極吸納和借鑒亞文化的元素和特點。這種互相借鑒、融合的趨勢,促進了短視頻內容創新的發展和演變。

主流文化不再是唯一的文化形態,而是面臨著亞文化主流化的挑戰,而青年亞文化也不再是邊緣的文化形態,而是成了當今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短視頻平臺為亞文化傳播拓寬了渠道,使亞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同時,主流文化也在不斷吸收和融合亞文化元素,逐漸亞文化化。在這個過程中,主流文化與亞文化之間的次元壁逐漸破裂,一種全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模式形成。

(三)資本的收編:被利用的青年亞文化

隨著短視頻的商業化和盈利模式的不斷完善,青年亞文化也逐漸被商業資本所收編。在商業化的背景下,青年亞文化的內容逐漸向商業化方向傾斜,迎合商業需求和消費市場。

與此同時,商業資本也不斷地從青年亞文化中尋找新的營銷策略和商業機會。一方面,商業化為青年亞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和更多的資源;另一方面,商業化也會使青年亞文化失去自身的獨立性和原創性,導致其被商業化的需求所驅動,降低了內容的創新度和深度。

六、青年亞文化短視頻發展建議

主流文化與亞文化之間并不僅僅是相互抵制、收編與反收編的關系。媒體充當了亞文化風格傳播的搬運工,促進了文化的融合。在主流文化與亞文化不斷壯大的今天,更應該努力促進兩者的融合,加大優秀文化傳播的力度。

短視頻的創作者可以探索多樣化的表現形式。短視頻具有簡潔、生動、富有表現力等特點,創作者可以通過動畫、影視剪輯、實景拍攝、特效處理等方式增強視覺效果,還可以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正能量。例如,介紹中國文化、展現中國傳統美食、介紹中國的科技創新成果等,讓觀眾更加了解中國的文化和發展。

當前,短視頻平臺成為青年亞文化實踐的新場景[12]。作為短視頻蓬勃生長的文化土壤,青年亞文化短視頻內容創新可以提供多元化的創作工具和資源,以幫助創作者實現更加豐富和多樣化的創作,并且平臺應該積極鼓勵創新和多樣化的內容創作,如通過提供獎勵機制等方式,激發創作者的積極性和創新潛力。

青年亞文化短視頻內容創新更少不了政府力量的支持。政府可以通過加強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和規范管理,促進青年亞文化短視頻內容創新的發展。例如,出臺相關政策,規范青年亞文化短視頻的內容和形式。傳統的灌輸式、靜態的單向宣傳模式難以滿足青年群體的信息需求[13],所以政府可以加強文化交流和教育、引導,加強對主流文化的傳播,從而推動短視頻內容創新的發展。要通過主流價值符號的再界定,將青年亞文化合理地放置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下的主流文化之中[14]。對青年亞文化,要加以引導,使其帶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營造更高層次的短視頻文化和更好的網絡娛樂氛圍[15]。

七、結語

本文從青年亞文化視角,分析總結了短視頻內容創新的動因、現狀、趨勢等,并從創作者、平臺、政府的角度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這對青年的價值觀引導和短視頻的規范化發展等具有實際意義。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短視頻內容創新必將蓬勃發展,短視頻必將散發出新的文化光芒。

參考文獻:

[1] 王夢蝶,張曼.抵抗·破壁·同行:網絡青年亞文化主流化轉向的現實審思與路徑探析[J].理論導刊,2023(3):99-106.

[2] 張文嘉.網絡短視頻中青年亞文化傳播機制及其規制[J].傳媒,2023(1):77-78.

[3] 許建萍.網絡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互動轉向及引導進路[J].福建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40(3):237-242.

[4] 陳賽金.近三十年中國網絡青年亞文化變遷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23(3):83-89,99.

[5] 羅蘭.戲精文化:城市視域下當代青年短視頻社交表達[J].湖北社會科學,2020(12):162-168.

[6] 樊家軍.青年亞文化的特征與價值審視[J].人民論壇,2021(11):92-94.

[7] 黃洪珍.從對峙走向對話:青年亞文化語境下移動短視頻的發展與反思[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42(1):106-112.

[8] 孫晨堯.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短視頻“吃播”現象探析[J].環球首映,2022(1):128-130.

[9] 金銳,安晶丹.“介入”主旋律的亞文化:青年網絡流行語[J].北京教育(高教版),2022(3):49-54.

[10] 劉勝枝.商業資本推動下直播、短視頻中的青年秀文化及其背后的社會心態[J].中國青年研究,2018(12):5-12,43.

[11] 王晴.視頻化生存狀態中的青年亞文化[J].聲屏世界,2021(6):99-100.

[12] 高瑩,趙佳.亞文化資本:主流意識形態與青年亞文化的包容與互動[J].聲屏世界,2022(7):11-13.

[13] 何祥玲.亞文化視域下青年國家認同建構的策略研究:以“共青團中央”B站賬號為例[J].新聞世界,2023(3):33-36.

[14] 黃洪珍.從對峙走向對話:青年亞文化語境下移動短視頻的發展與反思[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42(1):106-112.

[15] 龔柳婷,董金權.短視頻的青年亞文化解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3(1):89-93.

作者簡介 曹帥,研究方向:綜藝節目、文化傳播。 王敏,副教授,研究方向:影視編導與制作。

猜你喜歡
內容創新青年亞文化短視頻
符號學視角分析惡搞短視頻
移動社交時代短視頻的傳播及營銷模式探析
亞文化對青年人的創作影響
微信公眾號的特征及內容創新
現代高職院校教研活動改革與創新探討
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青年消費主體性的建構
淺析電視真人秀節目同質化的表現及成因
用戶自制短視頻的受眾研究
青年亞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與跨界對話
后現代視域下新媒體短視頻的美學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