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傳播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內容創新路徑探究

2023-09-11 11:22閆文煜
新聞研究導刊 2023年14期
關鍵詞:短視頻廣播電視創新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短視頻以短小、生動、易于消化的特征吸引了大量用戶,已經成為當前人們獲取信息、關注社會以及娛樂社交的重要途徑。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廣播電視內容往往較為傳統和正規,難以迎合觀眾的多樣化需求。因此,廣播電視編輯內容的創新迫在眉睫,以吸引新的觀眾群體,提高觀眾留存度。同時,通過借鑒短視頻的創作方式和手段,廣播電視媒體可以更加快速、敏捷地響應觀眾需求,推出更具創意和吸引力的內容。因此,文章首先通過分析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歸納短視頻傳播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具有多元化、碎片化和高效化的特征,進而通過文獻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對當前短視頻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旨在探究具有針對性的創新路徑。文章認為,通過增強編輯意識、豐富內容形式、關注民生問題、加強短視頻的融合以及重視與受眾的評論互動等路徑,能夠不斷提供更具創意和創新的內容,促進廣播電視的創新發展,從而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贏得更多受眾的喜愛與關注。然而,由于時間和資源的限制,文章未能進行實證調查與研究,無法提供具體數據與案例支持。同時,也未對不同地區和不同類型的廣播電視媒體進行區分和細化,導致文章的研究結論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適用性,之后會進一步將相關研究具體化、全面化。

關鍵詞:短視頻;廣播電視;編輯內容;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2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4-0155-03

一、引言

短視頻的興起和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習慣,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然而,傳統的廣播電視編輯方式往往過于被動,無法及時抓住事態發展和熱點話題,導致內容與觀眾的需求脫節。編輯內容的創新性不足,無法激發觀眾的閱覽興趣,影響了內容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在短視頻興起的背景下,觀眾對于內容的選擇權越來越大,他們期待的是有趣、新穎且具有共鳴的內容。因此,廣播電視媒體迫切需要創新編輯內容,以短視頻吸引新的觀眾群體,提高觀眾的留存度和忠誠度。

二、短視頻傳播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內容面臨的問題

(一)電視編輯過于被動,內容跟不上事態發展

傳統的電視編輯流程通常較為煩瑣,需要經過策劃、采訪、拍攝、后期制作和播出等過程,時間周期較長。而短視頻的傳播速度快,信息更新迅速,觀眾對于新鮮事物的追求和關注度也日益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電視編輯內容的更新速度無法與事態的發展保持同步,導致內容與觀眾的需求產生脫節。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傳統電視編輯的被動性,在傳統編輯模式中,編輯內容往往是根據預定的時間表和計劃進行安排和制作的,缺乏對于實時新聞和熱點事件的及時反應能力[1]。

傳統編輯團隊須經過一系列的決策和流程才能將內容呈現給觀眾,這樣的過程無法滿足觀眾對于即時性和實時性信息的需求。另外,傳統電視節目往往遵循固定的編排和內容模式,缺乏靈活性和創新性。編輯團隊在內容選擇和創作上往往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很難迅速調整和適應新的事態發展和觀眾需求變化,這導致了編輯內容的滯后性,無法與短視頻平臺上的即時性內容相競爭。

(二)編輯內容不夠新穎,無法激發受眾閱覽興趣

目前,觀眾對于內容的選擇權越來越大,他們追求新鮮、獨特和引人入勝的內容體驗。然而,傳統編輯模式下的廣播電視節目往往較為保守,缺乏創新。編輯內容的不新穎主要源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在傳統編輯模式中,編輯團隊往往被固定的觀念和傳統的制作模式所限制。他們習慣于按照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制作內容,缺乏創新意識和突破思維。這導致了編輯內容的雷同性和缺乏新意,無法激發觀眾的閱覽興趣和好奇心[2]。

(三)編輯創新意識不足,缺乏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短視頻平臺的興起引領了媒體傳播方式的變革,而廣播電視行業在編輯內容方面要與新媒體平臺深度融合,以滿足觀眾對創新、多樣化內容的需求。然而,傳統編輯模式下的廣播電視媒體往往有固定的編輯模式與流程,缺乏對創新的敏感度和創意的發掘,同時對于新媒體的應用了解不足,導致編輯創新意識不足和與新媒體的融合度不高[3]。新媒體平臺具有獨特的傳播特點和用戶互動性,可以為廣播電視媒體提供更多的創新機會。然而,傳統的編輯團隊往往對新媒體的運用不夠熟悉,缺乏與新媒體平臺的深度融合,限制了編輯內容的創新力和傳播效果。

三、短視頻傳播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內容的創新路徑

(一)加強對編輯內容的重視,及時挖掘第一手資源

編輯內容的質量和獨特性對于觀眾的吸引力至關重要。因此,廣播電視媒體要提升對編輯內容的重視程度,積極挖掘第一手資源,以獲取新鮮、獨特和具有觀賞價值的內容[4],加強對編輯內容的重視需要編輯團隊對于內容的挖掘和收集有清晰的戰略規劃。編輯團隊應設立專門的資源采編部門或小組,負責搜集新聞、熱點、趨勢以及觀眾關注的話題和事件。他們可以通過與新聞機構、行業專家、社交媒體和互聯網平臺的合作,獲得第一手的信息和資源,確保編輯內容的及時性和獨特性[5]。

此外,編輯團隊應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和信息分析能力,他們要密切關注社會熱點、行業動態和觀眾需求,準確把握事件的發展和變化趨勢。通過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分析機制,編輯團隊可以快速捕捉到具有潛在價值的內容資源,并及時進行挖掘和加工。這要求編輯團隊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工作效率,能夠迅速處理信息,確保編輯內容的時效性和觀賞性。

廣播電視媒體可以借助技術手段提升對編輯內容的挖掘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在廣播電視行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利用這些技術手段,編輯團隊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和篩選大量的信息資源,快速找到具有潛力的編輯素材[6]。以每年的報道熱點“高考成績”為例,編輯團隊應該意識到這是一個與大眾緊密相關的重要事件。他們要積極參與高考發布會,并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以求能夠第一時間了解高考成績和分數線的最新動態,并獲取專家的分析和解讀。另外,編輯團隊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工具,對不同地區、不同科目的成績進行統計和分析。通過深入挖掘數據,編輯團隊能夠揭示出各地區的高考狀況、分數線變化等信息,為大眾提供更加全面和詳細的報道。

(二)加大對民眾喜好的調研力度,豐富編輯內容與形式

短視頻時代,觀眾對于內容的選擇權越來越大,因此,廣播電視媒體要加大對民眾喜好的調研力度,深入了解觀眾的需求,以豐富編輯內容與形式。加大對民眾喜好的調研需要編輯團隊主動與觀眾進行互動和交流[7]。廣播電視媒體可以通過開展問卷調查、線上和線下的調研活動以及與觀眾的直接對話等方式,收集觀眾的反饋和意見。通過這些調研活動,編輯團隊可以了解觀眾的觀看習慣、喜好的內容類型、喜歡的表達形式等,從而更好地把握觀眾的需求和興趣[8]?;趯γ癖娤埠玫恼{研,廣播電視編輯團隊可以豐富編輯的內容和形式。他們可以針對觀眾的喜好,創作更具吸引力的題材和主題。例如,通過調研發現觀眾對于情感類節目的興趣較高,編輯團隊可以加強情感類節目的制作和播出。同時,也可以關注觀眾對于時事、科技、文化等領域的關注度,創作相關的內容。

另外,在短視頻傳播背景下,觀眾對于多樣化的內容形式和創新的表達方式有著較高的期待。編輯團隊可以嘗試運用不同的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如剪輯手法、視覺效果、音樂選擇等,使內容更具藝術性和觀賞性?;蛘咭部梢蕴剿餍碌墓澞啃问?,如實境秀、互動游戲、微電影等,以滿足觀眾對新鮮感和創新性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編輯團隊應注重平衡觀眾喜好和內容質量的關系。調研結果只是提供了一個參考,編輯團隊仍然要以專業的判斷力和藝術追求來確定最終的內容形式和創作方式。他們應確保內容的真實性、客觀性和可信度,同時在追求創新的同時保持娛樂性和教育性的平衡[9]。

(三)加強對民生問題的關注,著力反映社會問題

作為大眾媒體,廣播電視媒體承擔著傳播信息、引導輿論和關注社會問題的重要責任。通過加強對民生問題的關注和反映社會問題,編輯團隊能夠為觀眾呈現更具社會意義和參與性的編輯內容[10]。編輯團隊可以加強對民生問題的深度調研和報道,他們可以關注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深入挖掘問題背后的原因、影響和解決途徑。通過調查采訪、專題報道等方式,編輯團隊可以向觀眾展現問題的真實性和緊迫性,從而引發觀眾的共鳴和思考。

此外,編輯團隊可以通過真實的案例和個人故事,反映社會問題的影響和改變。他們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案例,通過講述當事人的經歷和感受,讓觀眾更加貼近問題的實際情況。通過生動的故事敘述,編輯團隊可以喚起觀眾的共鳴和關注,引發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討論[11]?;蛘哐埉斒氯?、專家等參與討論和互動環節,增加節目的參與性和影響力。例如,對于張桂梅事跡的內容,編輯團隊可以通過深入采訪張桂梅及其學生等,了解她所處的教育環境和面臨的困境,采用短視頻簡短、高效的特點,向受眾傳遞邊遠山區教育的不易。同時,通過真實的個人故事敘述,喚起大眾的共鳴和關注,讓他們了解到即使在困境中,個人努力和教育也能夠改變命運[12]。

(四)深化與短視頻的融合,擴大編輯內容的傳播效果

為適應短視頻傳播的時代發展,編輯團隊可以將廣播電視內容進行短視頻剪輯和創意包裝,從廣播電視節目中選取精彩的片段,通過剪輯、字幕、特效等手段,將內容壓縮成適合短視頻平臺觀看的形式[13]。通過精準而有趣地剪輯,編輯團隊能夠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快速傳達內容要點,增強觀眾的觀看體驗。同時,編輯團隊也可以利用短視頻平臺的互動功能,與觀眾進行互動。他們可以在短視頻中設置問題、投票、評論等互動環節,鼓勵觀眾參與討論和表達觀點。通過與觀眾的互動,編輯團隊可以了解觀眾的反饋和需求,進行內容的調整和優化[14]。同時,這種互動形式也能夠提升觀眾的參與感和忠誠度,增強內容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編輯團隊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的社交特性,擴大內容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他們可以通過合作、轉發、分享等方式,將編輯內容傳播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中。在短視頻平臺上,觀眾可以將喜歡的內容分享給自己的社交圈子,從而形成內容的傳播鏈條。編輯團隊可以與短視頻創作者、社交媒體達人等進行合作,通過他們的渠道和影響力,將編輯內容推廣給更多的觀眾[15]。此外,編輯團隊還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的數據分析工具,深入了解觀眾的喜好和行為習慣。他們可以通過分析觀眾的觀看時長、點贊數、評論互動等數據,了解觀眾對于不同類型內容的偏好和反應。通過這些數據的挖掘,編輯團隊可以更好地把握觀眾的需求,優化編輯內容并提升創作質量和傳播效果。編輯團隊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針對觀眾的喜好和關注點,有針對性地創作和推出更具吸引力和互動性的內容。這種數據驅動的創作方式能夠有效提升編輯內容的傳播效果,并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

四、結語

數字化時代,觀眾對于內容的需求和消費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編輯團隊要不斷創新,通過加強重視、加大調研、加強對民生問題的關注以及深化與短視頻的融合等創新路徑,使編輯內容滿足觀眾的需求,擴大內容的傳播效果,提升廣播電視編輯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未來,廣播電視編輯應不斷學習和探索,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編輯內容,為廣播電視媒體在短視頻傳播背景下的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王換珍.短視頻新聞特點及編輯意識強化策略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10):71-73.

[2] 劉艷紅.基于5W模式的短視頻新聞傳播特征研究:以“梨視頻”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8(16):2-3.

[3] 孫海麗.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的內容轉向探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2(6):191-193.

[4] 漆曼莉.大數據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工作的轉變與發展[J].新聞文化建設,2023,71(5):133-135.

[5] 高艷璞.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的多樣化[J].采寫編,2021(12):58-59.

[6] 趙娜.短視頻內容生產及其傳播策略探究:以福建廣播影視集團短視頻系列報道為例[J].新聞前哨,2022(20):50-51.

[7] 陳媛媛.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創新探究[J].新聞傳播,2021(12):155-156.

[8] 王松才.移動互聯網時代提升新聞編輯創新能力的措施[J].新聞文化建設,2021,37(19):164-165.

[9] 國萍.淺談大數據環境下新聞編輯能力的提升構建措施[J].科技傳播,2019,11(5):37-39.

[10] 劉澤萱.移動互聯網時代新聞編輯的內容轉向[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9):57-58.

[11] 李曉琴.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工作的創新策略初探[J].記者搖籃,2022(3):39-41.

[12] 楊耘.網絡時代廣播電視編輯的創新思維[J].新聞前哨,2022(13):44-45.

[13] 楊希梅.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編輯轉型的幾點探討[J].科技傳播,2018,10(21):48-49.

[14] 王方.基層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滿足受眾需求的創新思維[J].科技傳播,2018,10(20):30-31.

[15] 徐美香,單超.媒體融合趨勢下的電視新聞編輯轉向[J].傳播力研究,2019,3(35):135-136.

作者簡介 閆文煜,助教,研究方向:廣播電視電影、播音與主持業務、廣告配音藝術。

猜你喜歡
短視頻廣播電視創新
符號學視角分析惡搞短視頻
移動社交時代短視頻的傳播及營銷模式探析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用戶自制短視頻的受眾研究
后現代視域下新媒體短視頻的美學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