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視域下鄂南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創新應用

2023-09-12 07:42李蕓蕓李香香柳燕子
世界竹藤通訊 2023年4期
關鍵詞:鄂南竹器竹制

李蕓蕓 李香香 柳燕子

(湖北科技學院 湖北咸寧 430075)

中國人愛竹, 制竹、 用竹是中國傳統造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鄂南地區古瑤族代表性民間藝術之一。 古人稱竹“不剛不柔, 非草非木”, 兼備了形而下的器物之用與形而上的精神品質[1]。 中國民間制竹工藝作為傳承千年的技藝,具有重要的歷史、 文化和藝術價值。 2008 年6 月竹編被列入第2 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 年11 月竹刻被列入第4 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見人、 見物、 見生活” 的傳承理念下, 如何將古老的制竹技藝融入現代生活方式, 發揮其實際價值, 是當前的熱門問題。 為此, 本文以鄂南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創新應用為例, 探討非遺竹藝融入現代生活的可行性和發展前景, 這不僅有助于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使傳統技藝與現代需求相結合, 并在當代社會中得以延續和發展,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強文化認同感, 而且也能推動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促進當地社會可持續發展, 同時對于研究鄂南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創新應用也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1 鄂南古瑤族民間竹器的歷史淵源與價值

1.1 古瑤族民間竹器的歷史淵源

“瑤人出世武昌府, 滿目清山四處游, 龍頭山上耕種好, 老少樂業世無憂, 千家峒里度春秋?!?誰也說不清, 這個坐落在鄂南藥姑山下,不知名的漢族人的村子——內沖村, 為何會流傳著關于瑤族人的歌謠? 直到2010 年一尊帶有狗頭圖案的石器被大雨沖刷出來, 專家才確認藥姑山千家峒與瑤族傳說中的千家峒可以相互印證, 是瑤族歷史上早期的千家峒[2]。 鄂南地區的古瑤族人民自古以來就以竹器制作技藝而著稱。 在瑤族傳統文化中, 竹器被視為一種神圣之物, 不僅具有實用價值, 更有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內涵。

鄂南幕阜山脈是中國主要竹產區之一, 而古瑤族則是該地區的主要少數民族之一。 在這樣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下, 古瑤族人民對竹的利用和加工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竹器文化。 據史料記載, 在古代鄂南地區竹器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 日常生活和文化藝術等方面。 特別是在古瑤族傳統文化中, 竹器更是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根據民間傳說, 古瑤族的祖先曾經從天上的竹林中取得了竹子, 并將其帶回人間。 因此, 古瑤族人民對竹器的制作和使用具有深厚的情感。

杜甫詩歌?歲宴行? 中有: 歲云暮矣多北風, 瀟湘洞庭白雪中。 漁夫天寒網罟凍, 莫徭射雁鳴桑弓。 杜甫在春節歲時一次宴后, 行至洞庭湖邊, 看到或遇到當時的瑤人(莫徭), 寫下了這首詩。 這充分證明了中唐至晚唐時代, 鄂南地區包括臨湘龍窖山一帶確實生活著瑤民的事實。同時, 詩中的“罟” 字, 即捕魚的一種工具, 名網罟, 形狀為四邊形網罩, 是用竹條十字交叉對角綁緊, 再用支架沉于水中, 交叉處系一條長繩,牽住網罩系于岸邊樹干上, 起魚時, 拽此繩即可舉網出水面。 這充分說明了古瑤族在當時使用竹器工具之廣泛。

1.2 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價值

古瑤族民間竹器在古代農業生產、 日常生活和文化藝術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在農業生產方面,使用竹制農具如竹筏、 竹簍、 竹筒等, 不僅可以減少成本, 而且操作方便, 經久耐用。 在日常生活中, 竹器也是不可或缺的物品, 如竹席、 竹板床、 竹制菜籃、 竹制飾品等。 在古瑤族的傳統文化藝術中, 竹器更是占據著重要地位。 例如, 在古瑤族音樂中就有許多竹制樂器, 如簫、 笛、 篪等, 這些樂器不僅能夠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 而且也是傳遞文化、 宣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古瑤族民間竹器具有廣泛的實用價值, 如竹筒可用于存儲水、 米、 油等物品, 而竹篾可用于編織家具、 筐等物品, 這些竹器不僅耐用, 而且透氣性好, 輕便易攜帶, 非常適合瑤族人的生活需求。 在藝術價值方面, 古瑤族民間竹器制作精美, 造型獨特, 富有藝術感染力和審美價值, 在竹器上刻畫的各種傳統圖案、 神話故事等元素,更是體現了瑤族人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于自然美的追求。 在文化價值方面, 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制作技藝經過長期的傳承和發展, 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 從事民間竹器制作的竹編藝人以民間工匠為主, 師徒傳承的手工技藝具有與工業產品設計風格迥異的文化內涵[3]。 同時, 制竹技藝也是瑤族傳統手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蘊含著瑤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勞, 反映出他們對于環境和自然的認識和敬畏。 在經濟價值方面, 伴隨著旅游業的興起以及對于手工藝品的市場需求增加,古瑤族民間竹器逐漸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產業。 許多瑤族村落開始將竹器作為當地文化的代表, 進行生產和銷售, 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2006 年以通山竹雕為代表的鄂南古瑤族民間竹藝被列入第1 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充分說明了古瑤族民間竹藝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有著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保護和傳承古瑤族民間竹器文化, 不僅體現了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 也有助于推動瑤族地區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

1.3 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形態特征

古瑤族民間竹器以竹子為主要原材料, 并根據不同的用途和需求, 選擇不同種類、 不同直徑、不同形態的竹材進行加工。 竹器制作過程主要包括選材、 切割、 打磨、 細作等多個環節, 其中細作是關鍵環節, 也是古瑤族民間竹器制作技藝的精髓所在。

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形態特征豐富多樣, 包括筐、 簍、 笛、 扇、 桶、 壺、 碗、 匣、 架 等 (圖1)。 這些竹器不僅具有實用功能, 而且在造型上采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符號, 融入了古瑤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和審美觀念。 例如, 在古瑤族傳統文化中竹子被視為祥瑞之物, 因此許多竹器形態都與吉祥圖案和喜字相結合, 如“喜篩” “福字籠”“鳳凰篦” 等。

圖1 藥姑山瑤族村博物館展出的古瑤族竹器Fig.1 Ancient Yao's bamboo tools displayed at Yao Village Museum in Yaogu Mountain

2 古瑤族民間竹器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1 綠色低碳理念為古瑤族民間竹器發展帶來機遇

竹器的低碳環保特性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之一, 同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也已成為全球共識。 竹材作為生長速度快、 固碳能力強、 天然可再生的綠色生態材料, 日漸成為建筑、 家居、 日用等領域的新寵。 2022 年中國政府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 倡議, 以推動各國減少塑料污染,應對氣候變化。 該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和積極響應。 2022 年在意大利舉辦的“米蘭三年展” 上, 藝術家將竹器與塑料、 金屬制品并置比較(圖2), 在傳遞綠色環保理念的同時表達了傳統與現代的設計傳承與創新。

圖2 “米蘭三年展” 上竹器與塑料、 金屬制品并列展出Fig.2 Bamboo, plastic and metal products displayed side by side at the Triennale di Milano

同樣在“米蘭三年展” 上的東方竹編工藝展區, 以“日用即道” 為價值體現, 集合了各類別的竹器日用器物, 集中展示了千百年來的民間設計智慧。 其中來自中國的作品?竹燈顯影? (圖3), 以光影之美表達出竹編之藝、 手作之美。 該作品由獨具魅力的竹條編織成燈罩, 借助光線的穿透和阻擋, 將竹編紋理、 結構和圖案投影到周圍的墻面或地面上, 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強調了手工藝品的價值和魅力, 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該作品不僅展示了竹編之藝和手作之美, 更是引領著東方竹編業向著更加獨特化、 現代化和藝術化的方向發展, 這種趨勢將進一步推動竹編藝術的傳承和創新。

圖3 “米蘭三年展” 上的中國作品?竹燈顯影?Fig.3 Chinese work Bamboo Lamp Shadow Show at the Triennale di Milano

2.2 國際化趨勢是中國傳統竹器發展面臨的挑戰

然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 中國傳統竹器也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 在深受中國竹文化影響的東南亞產竹、 制竹國家中, 日本竹制技藝承襲于中國, 19 世紀日本茶道與插花藝術的興起, 對盛茶竹器和竹制花器提出了較高的藝術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 竹藝逐步進入日本主流藝術界, 并受到西方藝術界的關注。 20 世紀50年代出現了生野祥云齋和飯塚瑯玹齋等有“人間國寶” 之稱的竹藝大師。 脫離手工技術進入藝術界的日本竹編, 在國際藝術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

地處熱帶地區的越南有豐富的竹資源, 天然竹林占竹資源的90%, 且竹種十分豐富, 竹子是越南重要的建筑材料。 越南建筑師武重義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稱為“改變越南天際線的人物”。 他只以價格低廉卻更生態環保特性的竹子為材料建造房屋。

在中國, 竹文化深植于華夏民族血脈, 21 世紀是中國傳統文化復興時代, 中國竹文化勢必走向世界, 竹器作為中國竹文化的重要載體, 也必將迎來繁榮發展的時期。

2.3 滿足現代人需求是傳統竹器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現代消費市場中, 人們對竹器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 個性化、 智能化的特點。 多元化需求表現在消費者對竹制品品類需求的多樣化。 例如,在家居用品領域, 消費者不僅需要實用的竹筷、竹炭、 竹墊等, 還需要具有時尚感和藝術價值的竹制家具、 燈飾、 裝飾品等。 個性化需求表現在消費者對竹制品的個性化定制需求。 隨著消費者對于生活品質追求的不斷提高, 竹制品也逐漸成為了展現個性、 彰顯品位的重要方式。 因此, 一些消費者會選擇定制符合自己品味和需求的竹制品。 智能化需求表現在消費者對于竹制品的功能和科技含量的需求。 例如, 在竹制餐具領域, 消費者希望竹制餐具不僅能夠美觀實用, 而且還能具備一些高科技的特性, 如防菌、 保溫、 節能等。

人們對竹器的需求不僅體現在實用方面, 還體現在精神方面。 竹器具有環保、 健康、 天然等優良特性, 使用竹制品可以有效減少人類對環境的破壞, 體現著人們對綠色低碳生活的追求。 竹器還是文化和民族精神傳承的載體, 竹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 體現了中國傳統手工藝術和文化價值。 通過竹器的創新應用和推廣, 可以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4]。

3 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創新應用路徑

3.1 優化制造工藝

作為一種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瑤族民間竹器在非遺保護和傳承中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古瑤族傳統竹器制作技藝的挖掘、 整理和推廣,可以啟發和激發人們對于竹器創新應用的靈感和創造力, 從而推動竹器的設計和制造水平不斷提高。 在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創新應用中, 優化制造工藝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可通過以下方法來實現。

1) 技術傳承與創新。 保持對傳統技術的傳承十分重要, 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和工藝創新,可以為竹器制作帶來更高的效率和精度, 通過與當代設計師、 工藝師的合作, 進行技術交流和創新實踐, 提升竹器制作工藝的品質和檔次。

2) 工藝流程優化。 對制作工藝流程進行優化和精簡, 減少冗余步驟和時間浪費, 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科學管理和標準化操作, 確保每一道工序都能達到所需的質量標準[5]。

3) 材料選擇與處理。 選擇合適的竹子材料,并進行適當的處理, 如干燥、 防腐等, 以確保竹器的穩定性和耐用性。 此外, 可以嘗試使用其他材料或者與竹子進行組合, 創造出更多樣化的竹器產品。

3.2 創新設計理念

在非遺視域下, 竹器的創新應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美學的融合。 竹器的創新應用需要結合當代審美和文化觀念, 注重傳統技藝與現代美學的融合, 打造更具時代感和個性化的竹制品。

2) 跨界合作促進產業發展。 竹器的創新應用需要結合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進行跨界合作, 共同推動竹器產業的發展。

3) 關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竹器的創新應用需要遵從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開發出一系列符合環保標準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竹制產品,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加健康、 自然、 環保的選擇。

3.3 融入新技術

在鄂南地區, 已經有不少企業、 設計師以及高校師生開始嘗試將古瑤族民間竹器與現代技術和設計相結合, 進行創新應用的實踐探索。

1) 個性化定制。 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制作出獨特的竹器產品, 比如通過3D 打印技術滿足消費者需求。 這種個性化定制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和獨特性的需求, 而且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2)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 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將傳統手工制作過程數字化, 并使用數控機床等設備進行精確制造, 提高竹器的生產效率和一致性, 同時能夠實現更復雜、 更精細的設計和制造。

3) 虛擬現實(VR) 和增強現實(AR) 技術。 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可以為竹器的設計、 展示和銷售帶來新的體驗方式。 例如, 通過虛擬現實技術, 消費者可以在虛擬環境中親身感受竹器的使用場景和效果, 提升購買決策的信心。

這些實踐探索不僅推動了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創新應用, 同時也讓更多人認識到了竹子這一優秀的自然資源和傳統文化資源的價值和意義。 在未來, 隨著技術、 設計和文化等各領域的不斷創新, 竹器的應用領域將會越來越廣泛, 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健康、 環保、 美好的選擇。

4 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創新應用實踐

在鄂南地區, 對古瑤族民間竹器開展了廣泛的應用實踐, 不僅應用于日常生活中, 而且在建筑、 家具、 文化創意等領域也有越來越多的應用。

4.1 竹制建筑

在鄂南古鎮, 許多傳統建筑普遍采用竹子作為門窗和護欄的材料。 這些竹制門窗和護欄不僅能夠起到安全防護作用, 還能夠增加建筑的美觀度和文化氣息。 在鄂南地區的瑤族村, 有一家用竹材搭建的“鳥籠” 式萌萌屋民宿, 其整齊的結構、 大氣的布局, 無不令人產生遠離喧囂、 歸隱山林的向往。 建筑采用竹材構建出獨特的外觀結構, 使立面與結構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并呈現出具有震撼力的形體(圖4)。 該處民俗已成為當下熱門的網紅打卡地。

4.2 竹與酒的融合

酒作為一種傳統的文化飲品, 與竹子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 竹子被描述為高潔、 清雅、 不食人間煙火的象征, 而酒則自古被視為精神文化和生活品質的體現。 因此, 竹與酒的結合不僅是實用價值的相連, 也是文化融合的代表。

“雋州篁” 是一家酒業企業在湖北通城建設的一個品牌酒莊。 該企業一年三季利用生長著的竹子進行生產一種竹酒, 即每年在竹子長到一定程度時把原酒注入竹筒, 活竹繼續生長, 酒在竹子里存放一定時間后再取出來。 由于竹子始終是生長著的, 酒在竹子生長過程中浸取了竹子里的有效物質, 同時獲得了相應的顏色和風味, 使其具有獨特的功效。 在“雋州篁” 的體驗館設計中, 亦充分展現了竹融酒之美, 酒融竹之意。 空間不僅用于展陳, 更是品牌性格的特色表達, 通過抽象的空間結構、 燈光和線條呈現出竹子的美感和時尚感, 運用傳統中式和現代簡約風格等多種建筑形態, 營造出舒適的空間(圖5)。

4.3 竹制文化創意產品

古瑤族民間竹器在文化創意產品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在鄂南地區, 許多手工藝人利用竹子制作出各類精美的工藝品, 如竹編籃子、 竹編水桶、 竹編帽子等。 同時, 在地方高校老師的帶領下, 采用竹子開發了“喜扇” “竹燈” 等文創產品DIY 材料包, 消費者不僅可以參與產品的制作, 而且還能從中體驗非遺傳達的中華傳統文化。 這些文化創意產品既具有實用價值, 也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成為當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圖6)。

圖6 鄂南東源花谷游客中心的竹編非遺體驗區Fig.6 Bamboo weav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xperience area at Dongyuan Huagu Tourist Center in south of Hubei Province

4.4 竹制家具及餐具

竹制家具及餐具是古瑤族民間竹器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 在鄂南地區, 許多家庭普遍使用竹制家具, 如竹椅、 竹凳、 竹床等。 這些竹制品不僅耐用、 環保, 而且還能夠增加室內的文化氣息和生活品質; 當地許多餐飲企業使用竹制餐具,如竹筷、 竹叉、 竹托盤等, 不僅環保、 衛生, 而且還能夠增加餐桌的人文氣息和美感。

5 小結與建議

鄂南古瑤族民間竹器的創新應用展示了傳統文化的活力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通過融入新技術,為傳統手工藝注入了新的創意, 提高了其市場競爭力和價值。 這種創新應用推動了竹器產業的發展, 為人們帶來了一個更豐富多樣、 更具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竹器世界, 更加堅定了人們對于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決心。 對于古瑤族民間竹器的保護和傳承以及創新應用, 建議采取以下3 個方面的措施。

第一, 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 通過加強相關機構和人員的培訓和引導, 挖掘古瑤族民間竹器制作技藝, 整理和推廣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手工藝術, 不斷豐富和發掘古瑤族民間竹器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

第二, 注重創新應用和跨界合作。 通過融入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 推動傳統竹器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應用, 開拓更加廣泛和深入的應用場景, 并提高竹器的設計和制造水平。

第三, 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 在竹器的創新應用和產業發展中, 要緊密關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開發出一系列符合環保標準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竹制產品, 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安全。

猜你喜歡
鄂南竹器竹制
竹制玩具的設計特征探析
竹趣橫生——傳統竹制玩具品類與特征研究
捕魚節(環球360°)
鄂南青年融媒體研究中心簡介
鄂南三疊系延長組自生成巖礦物成因及期次
南山賦
地域性設計文化的不懈探索
——讀張宗登博士《瀟湘竹韻:湖南民間竹器的設計文化研究》
創意產業背景下的小郁竹器工藝發展分析
中國竹器史研究之二:漢代竹器
鄂南油田裂縫監測技術評價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