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菌性陰道疾病患者陰道菌群特征及與宮頸局部免疫功能相關性研究

2023-09-13 03:02趙丹丹楊夏楠樊冬梅
遼寧醫學雜志 2023年4期
關鍵詞:細菌性菌群宮頸

趙丹丹 楊夏楠 樊冬梅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洛陽 417000)

細菌性陰道炎為女性多發病,在陰道感染疾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疾病的發生常與個體差異存在密切關系,研究顯示,頻繁性交、性伴侶較多及陰道灌洗等均是導致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1]。其中陰道內乳桿菌的減少,大量支原體、厭氧菌及加德納菌的增值,導致陰道微生態平衡失調,引發混合感染。細菌性陰道病不僅會引發盆腔炎癥和子宮內膜炎癥,而且會導致妊娠女性出現早產、胎膜早破,病情嚴重引發宮頸癌。而宮頸局部免疫功能也與陰道保持正常環境的重要指標[2]。本次研究選取本院68例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及體檢后的健康人群作為研究對象,調查細菌陰道炎的陰道菌群特征,并分析其與宮頸局部免疫功能相關性,現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 納入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進行檢查的確診為細菌性陰道疾病患者68例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進行體檢后檢查結果為正常的女性68例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0.56±2.35)歲;文化背景:10例初中、31例高中、27例大專及以上;職業:15例農民、35例職員、18例個體經營商戶。研究組年齡24~42歲,平均年齡(32.15±3.78);文化背景:8例初中、42例高中、18例大專及以上;職業:10例農民、37例職員、21例個體經營商戶。對比兩組年齡、文化背景及職業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既往有性生活史,且在研究檢查前3天未進行性生活;近期未應用雌激素治療或抗生素治療;無其他生殖器官炎癥及無出血等癥狀;近期未進行陰道塞藥和沖洗;未在月經期;尚未絕經;兩組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并批準。(2)排出標準:正處于月經期;近一周內進行性生活;合并泌尿系統疾病;合并內分泌疾病、陰道脫垂。

1.3方法

1.3.1 檢測陰道內菌群:應用無菌試子于陰道側壁位置1/3處將分泌物取出,完好保存進行相應檢查。選用革蘭氏染色的標本,并放于油鏡中進行觀察,判斷陰道內菌群種類、數量及菌群的密集度。應用10×100倍油鏡觀察,對細菌密集程度進行計算。其中Ⅰ:1~9個/×1000;Ⅱ:10~99個/×1000;Ⅲ:100個以上/×1000;Ⅳ:細菌形成團狀,在黏膜細胞中密集覆蓋/×1000[3]。

1.3.2 檢測宮頸局部免疫功能:選取無菌刷子對宮頸內口的分泌物進行采集,并將收集的分泌物放于800ml的無菌試管中,并采用流式細胞儀對采集的分泌物進行檢測,得到CD4+T、CD8+T及CD4+T/CD8+T等數值[4]。

1.3.3 細菌性陰道炎的診斷標準:檢測陰道pH值在4.5以上;分泌物呈稀薄狀,白色;氨試驗陽性;線索細胞陽性。上述癥狀表現出3個或以上即可確診為細菌性陰道疾病[5]。

2 結果

2.1對比兩組研究對象陰道菌群特征,詳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陰道菌群特征(n,%)

2.2對比兩組研究對象宮頸分泌物物 CD4+T、CD8+T等免疫細胞水平,詳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宮頸分泌物物 CD4+T、CD8+T等免疫細胞水平分)

2.3分析陰道菌群特征與宮頸免疫細胞等相關性,詳見表3。

表3 陰道菌群特征與宮頸免疫細胞等相關性

3 討論

細菌性陰道疾病為臨床婦科常見病,陰道為人體開放性腔道,其是動態的且獨特的微生態系統。在機體或陰道環境處于正常狀態下,多種病原菌在陰道內與宿主相互制約,相互協調,從而形成一個穩定、正常運行的陰道生態系統[6]。但當這種平衡被破壞,有益細菌大量繁殖,有害細菌大量生長,不僅會增加疾病感染,嚴重者甚至出現癌變[7]。而有研究顯示宮頸局部免疫功能的提高可清除相應的細菌和病毒的感染,而維持陰道細菌的正常的生態平衡,對促進疾病康復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次旨在通過對比研究,分析細菌陰道疾病陰道菌群特征與宮頸局部免疫功能間的相關性,從而為促進疾病康復,預防疾病發生提供重要依據[8-9]。

3.1分析兩組研究對象陰道菌群特征表現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沙眼衣原體檢查陽性15.48%、人型支原體陽性41.07%顯著高于對照組沙眼衣原體檢查陽性1.47%、人型支原體陽性17.65,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乳酸菌具有較高的密集度,主要集中在0~Ⅰ級,占100%;陰道加特納菌密集度增加,主要集中在Ⅱ~Ⅳ級,占78.57.對照組乳酸菌密集度,主要集中在Ⅱ~Ⅲ級級,占0.00%;陰道加特納菌密集度集中在0~Ⅰ級占88.24%,兩組對比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 CD4+T細胞水平(%)及CD4+T/CD8+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細菌性陰道疾病患者陰道中加特納菌和乳酸菌為疾病發生的相關細菌。

Krishnasamy L等研究表明在細菌陰道病患者和正常人群中檢出的加德納菌陽性率分別為78.57%和11.76%,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10]。而細菌性陰道疾病涂片的特征中具有一定優勢的菌群為加特納菌而發現乳桿菌形態偶見或出現缺乏。由于本次研究未鑒定乳桿菌菌種和菌量,無法明確乳桿菌變異與細菌陰道病存在關系,仍需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11]。

3.2分析兩組研究對象宮頸局部免疫功能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 CD4+T細胞水平(%)及CD4+T/CD8+T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細菌性陰道疾病患者宮頸局部免疫功能均出現下降[12]。T淋巴細胞所介導的細胞免疫可在預防機體腫瘤中有著重要作用,而CD4+T表示輔助性的T細胞;CD8+T表示抑制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而T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及表現為CD4+T/CD8+T水平降低,其能夠較好的體現患者宮頸局部免疫功能的輕重程度,減少采樣中造成的誤差。這表明在細菌性陰道炎患者中其宮頸局部免疫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13]。

3.3分析細菌陰道炎陰道菌群特征與宮頸局部免疫功能相關性 隨著CD4+T/CD8+T比值水平的降低,表明細菌性陰道疾病患者宮頸免疫功能的處于低水平的狀態,也因此增加陰道內各菌群,包括支原體、衣原體及病毒等感染率。隨著宮頸局部免疫功能平衡破壞,導致陰道內正常微生態環境改變,導致有害細菌大量繁殖,而有益細菌逐漸減少,最終導致疾病的發生[1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細菌性陰道疾病患者陰道菌群特征與其宮頸局部免疫功能呈正相關(P<0.05)。這表明,陰道內菌群平衡破壞,也導致宮頸局部免疫功能減低。因此,臨床應強化對患者的用藥指導,為其講解細菌性陰道疾病基礎護理方法,指導其正確的應用陰道沖洗器,減少或避免損傷陰道粘膜,囑其用藥期間禁止性生活,并對外陰進行每日的清潔,保持其處于干燥狀態,從而維持陰道菌群的穩定狀態,提升宮頸局部免疫功能。強化對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識宣教,使其明確疾病發生誘因、危害,發放疾病健康指導手冊,使其能夠充分認知病情,重視病情,加強對自身衛生習慣的重要意義,囑其勤洗、勤更換內衣、內褲,并通過沸水對貼身衣物進行浸泡,降低細菌陰道炎的發病率,維持陰道正常菌群平衡,維持宮頸局部正常功能。黃敏敏等研究顯示[15],宮頸局部免疫功能的提高,會顯著降低細菌性陰道炎的發生,維持陰道內的正常菌狀態。本次研究中宮頸局部免疫功能的越好,其陰道內部環境越好,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細菌性陰道疾病其陰道菌群特征與宮頸局部免疫功能呈正相關。這提示在治療細菌性陰道疾病過程中,應提高宮頸局部免疫功能,促進陰道微生態平衡,從而促進疾病快速康復。

猜你喜歡
細菌性菌群宮頸
“云雀”還是“貓頭鷹”可能取決于腸道菌群
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調查研究
“水土不服”和腸道菌群
基于羊細菌性疾病的預防控制分析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懷孕后宮頸管短怎么辦
這幾種“宮頸糜爛”需要治療
HPV感染——“宮頸的感冒”
細菌性肝膿腫64例診治分析
肉牛剩余采食量與瘤胃微生物菌群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