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高產蠶繭生產技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2023-09-13 03:47葉立紅戴于華唐永紅方廣生何荷根
中國蠶業 2023年3期
關鍵詞:大蠶小蠶蠶繭

葉立紅 戴于華 唐永紅 方廣生 何荷根

(1威坪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浙江淳安 311715; 2淳安縣繭絲綢有限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3淳安縣農業農村局,浙江淳安 311700; 4臨歧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浙江淳安 311703)

蠶桑產業是威坪鎮農業生產的主導產業,也是威坪鎮傳統優勢產業,更是農民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1]。威坪鎮早在1956年就開始了種桑養蠶,蠶桑產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漸發展壯大。農村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實施之前,蠶桑產業經營模式主要是以專業隊養蠶為主;農村聯產承包生產責任制實施之后,千家萬戶種桑養蠶的模式應運而生,蠶桑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特別是21世紀初,大面積推行“大田種?!币詠?威坪鎮蠶桑產業獲得了迅猛發展,到2008年蠶桑產業達到歷史最高峰,全年飼養蠶種50 885盒、蠶繭產量達到2 136.7 t,蠶桑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然而自2009年以來,由于遭受繭絲市場長期疲軟、繭價持續低迷的影響,蠶桑產業比較效益下降,嚴重挫傷了蠶農的生產積極性,威坪鎮蠶桑產業持續滑坡,生產規模大幅縮減,到2022年全鎮蠶種飼養量僅8 200盒,蠶繭產量為369.8 t。雖然威坪鎮蠶繭產量逐年減少,但蠶繭單產、質量卻呈現持續穩定略有上升的態勢,這主要得益于優質高產蠶繭生產技術模式(以下簡稱“優高技術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威坪鎮從2013年開始探索“優高技術模式”,到2017年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優高技術模式”,從2018年開始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蠶繭生產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本文就“優高技術模式”的主要內容及取得的成效作個簡介,僅供大家參考。

1 “優高技術模式”的主要內容

1.1 應用優良蠶桑品種

優良蠶桑品種是蠶繭優質高產的基礎,只有因地制宜地選擇應用優良蠶桑品種,才能提高蠶繭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蠶繭質量效益和蠶繭市場競爭力[2]。強桑1號桑品種具有產量高、質量好、抗病蟲害和抗逆性強等特點,十分適宜在威坪鎮推廣應用。威坪鎮從2010開始大力推廣強桑1號桑品種,逐步淘汰湖桑品種、農桑品種。威坪鎮的氣候條件、養蠶水平十分適宜雄蠶品種的推廣應用,特別是晚中秋蠶期的氣候更適宜雄蠶的生長發育,蠶繭質量效益顯著。目前,威坪鎮主要推廣應用的家蠶品種是菁松×皓月、秋華×平30雄蠶品種等。

1.2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桑樹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不但可以針對性地提供營養元素、滿足桑樹生長需要,還能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3]。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通過測試土壤肥力狀況,根據絲繭育或種繭育對桑葉營養成分的不同要求,有針對性地補充土壤營養元素,提升桑園土壤肥力,滿足生產優質高產桑葉的技術,是未來蠶桑產業科學施肥的一種趨勢。威坪鎮從2013開始大力推廣桑園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1.3 調整優化養蠶布局

威坪鎮在2008年至2012年期間養蠶布局是1年飼養4期蠶,即春蠶、夏蠶、早中秋蠶、晚中秋蠶4期,這種布局的劣勢是春蠶和晚中秋蠶期由于飼養比例過大,造成養蠶場所、養蠶勞動力十分緊張,既不利于大蠶良桑稀放飽食,也不利于熟蠶適時上蔟,對蠶繭優質高產造成較大影響。從2013年開始,威坪鎮逐步實施春蠶分2批次飼養、晚中秋蠶也分2批次飼養,即形成“一春蠶、二春蠶、夏蠶、早中秋蠶、晚中秋蠶、晩晚秋蠶”1年飼養6期蠶的養蠶布局,飼養比例分別為“一春蠶∶二春蠶∶夏蠶∶早中秋蠶∶晚中秋蠶∶晩晚秋蠶=1.00∶0.33∶0.40∶0.50∶1.00∶0.33”。這樣的布局既解決了養蠶勞動力緊張的問題,也緩解了養場所緊張的難題,保障了大蠶良桑稀放飽食、熟蠶適熟及時上蔟,實現了蠶繭優質高產,不斷提高蠶繭產量和質量,提升蠶桑產業的綜合效益。

1.4 加強蠶病綜合防治

蠶病綜合防治必須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并貫穿于整個養蠶過程,從而有效控制蠶病的發生。在蠶病綜合防治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4.1 開展全村大環境消毒工作 每期蠶飼養前養蠶重點村在各家各戶做好蠶室蠶具消毒的基礎上,再進行一次全村大環境消毒,切實提高養蠶前的消毒效果。實行“縣繭絲綢有限公司出物資、村民委員會出誤工”的方式,著力做好養蠶重點村大環境消毒工作。

1.4.2 嚴格養蠶前蠶室蠶具消毒工作 養蠶前蠶室蠶具消毒按照掃、洗、刮、曬、粉、消的步驟,全面、徹底、不留死角,并選準、用足消毒藥量,采用氯制劑與醛制劑、噴霧與熏煙、浸漬與曝曬相結合的方式方法進行全面徹底消毒。

1.4.3 注意養蠶期間消毒防病工作 一是做好蠶室、蠶座、貯桑室、環境的定期消毒工作,做到先洗手后給桑,換鞋入室,經常用含0.3%有效氯的次氯酸鈣石灰粉或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二是做好各齡起蠶、將眠蠶的提青分批工作,徹底淘汰體質虛弱的小蠶;三是做好大蠶期通風、防悶熱工作,做好良桑飽食,增強家蠶體質;四是妥善處理蠶沙及病死蠶,做到蠶沙不隨地亂倒亂放,病死蠶不隨地亂丟,集中倒入蠶沙處理池腐熟或深埋,嚴禁亂攤曬和亂堆放,防止病菌蔓延擴散。

1.4.4 及時做好回山消毒工作 在家蠶上蔟營繭后,及時對蠶室、蠶具以及四周環境進行1次全面消毒,以防止病原體擴散和蔓延,為下一期蠶繭高產豐收奠定良好基礎。

1.5 推廣小蠶共育技術

小蠶共育技術是提高小蠶飼養水平、降低蠶桑生產成本的實用技術,有利于解決“小蠶飼養操作粗放、加溫補濕達不到要求、飼養成本高”等問題[4],是千家萬戶飼養小蠶向養蠶能手集中飼養小蠶轉化的現代飼育形式。威坪鎮自2013年開始大力推廣應用小蠶共育技術,進而推行1年多批次養蠶,以緩解養蠶場所緊張、養蠶勞動力緊張的局面,進一步提高蠶繭的產量和質量。

1.6 推廣省力化養蠶技術

所謂省力化養蠶就是依靠科技進步,在保證蠶繭質量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勞動力成本,實現蠶桑產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2]。大蠶省力化養蠶技術主要是推廣大蠶地面育免除沙技術和方格蔟自動上蔟免捉熟蠶技術。

1.6.1 推廣大蠶地面育免除沙技術 大蠶地面育免除沙技術是有效解決目前養蠶勞動力緊張問題、切實做好大蠶良桑飽食的得力措施。目前農村養蠶主要存在養蠶勞動力比較緊張和養蠶場所比較緊缺的問題[5],且又以房屋緊缺為主要矛盾。而推廣簡易蠶室養蠶或大棚養蠶是妥善解決養蠶場所緊缺的有效辦法。養蠶重點村有計劃、有重點地規劃好搭建簡易蠶室及搭建大棚用地,縣政府對養蠶大戶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扶持,為蠶農搭建簡易蠶室及養蠶大棚提供幫助,切實解決養蠶大戶養蠶場所緊缺的問題。

1.6.2 推廣方格蔟自動上蔟免捉熟蠶技術 方格蔟自動上蔟免捉熟蠶技術是指5齡大蠶適熟時,把雙聯式方格蔟直接擱掛在蠶座上,讓熟蠶自動爬蔟營繭免捉熟蠶技術[5]。這一技術不僅僅是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更是提高蠶繭質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威坪鎮自2013年開始推廣方格蔟自動上蔟免捉熟蠶技術,方格蔟不用翻轉,實現了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繭絲質量的目的。

1.7 實施桑樹病蟲害聯防聯治

從2012年開始,威坪鎮對優質大田桑園實施桑樹病蟲害聯防聯治技術,由淳安縣繭絲綢有限公司牽頭,精選對口農藥、統一時間、統一濃度、統一專人負責做好桑樹病蟲害聯防聯治工作,在每年春季白條治蟲、夏季白拳治蟲、冬季桑樹封園各進行1次桑樹病蟲害聯防聯治工作。累計防治面積達10 200 hm2次,共投入資金1 530萬元、勞動力5 100個工。

1.8 嚴格執行“儀評計價”

優質蠶繭能否得到優價,對調動蠶農生產優質蠶繭的積極性影響很大[6-7]。威坪鎮周邊的安徽省普遍實行目測評繭,好繭、劣繭價格差距較小,導致蠶農只求數量、不講質量,蠶繭質量難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蠶繭質量相對較差的臨歧鎮等地,由于與桐廬縣、臨安市毗鄰,蠶繭評繭方法多年來實行目測評繭,蠶農采用新技術新方法養蠶的積極性不高,蠶繭質量難以提高,但自從推行儀器評繭計價后,蠶繭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而淳安縣蠶繭質量之所以能保持穩定并持續提高,與一如既往地堅持儀器評繭是分不開的。為此,為進一步提高蠶繭質量,調動蠶農生產優質蠶繭的積極性,威坪鎮堅持持續推行儀器評繭計價,以充分體現優質優價。

2 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蠶繭質量穩中有升

根據威坪蠶繭管理總站蠶繭生產資料統計分析,未應用“優高技術模式”階段(2008—2012年)5年平均盒種產繭量為39.0 kg、50 g鮮繭干殼量為9.30 g、蠶繭上繭率為85.20%、解舒率為66.44%、干繭出絲率為33.93%、潔凈為92.94分;應用“優高技術模式”階段(2013—2017年)5年的蠶繭產量和質量相關指標平均值與未應用“優高技術模式”階段(2008—2012年)5年的平均值比較,盒種產繭量提高2.5 kg、50 g鮮繭干殼量增加0.17 g、上繭率提高1.66個百分點、解舒率提高1.32個百分點、干繭出絲率提高1.38個百分點、潔凈提高1.07分;大面積推廣應用“優高技術模式”階段(2018—2022年)5年的蠶繭產量和質量相關指標平均值與未應用“優高技術模式”階段(2008—2012年)5年的平均值比較,盒種產繭量提高5.4 kg、50 g鮮繭干殼量增加0.37 g、上繭率提高1.51個百分點、解舒率提高1.61個百分點、干繭出絲率提高1.81個百分點、潔凈提高1.28分(表1)。說明通過推廣應用“優高技術模式”后,蠶繭單產有了較大提高,而蠶繭質量持續穩定上升。

表1 優質高產蠶繭生產技術模式(“優高技術模式”)推廣應用情況

2.2 新品種、新技術廣泛應用

蠶桑新品種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從2013年開始,全鎮共推廣強桑1號桑樹品種 600萬株,更新改造桑園650 hm2,強桑1號桑品種推廣應用面積達到70%以上;全鎮共推廣應用秋華×平30雄蠶品種12.48萬盒,占蠶種總飼養量的60.51%;全鎮共推廣應用桑樹專用肥8 500 t,桑樹專用肥施肥面積13 160 hm2次,應用面達到90%以上。

2.3 小蠶共育經濟效益明顯

小蠶共育技術是“優高技術模式”的重要內容,不僅降低了小蠶飼養成本,更關鍵的是為1年多批次養蠶奠定了基礎,緩解了養蠶場所和勞動力緊張的局面。據淳安縣蠶桑站2013年春蠶小蠶飼養成本調查統計,“十天養蠶法”示范點(一次性飼養30盒以上)每盒蠶種小蠶飼養成本平均為193.50元,比傳統小蠶分散飼養成本351.40元節約157.9元[8]。威坪鎮從2013年以來,共有12.93萬盒蠶種參加小蠶共育,若按照每盒蠶種節約成本157.9元計算,威坪鎮蠶農通過應用“小蠶共育技術”,共節約小蠶飼養成本2 041.65萬元。

2.4 省力化養蠶勞力成本顯著下降

大蠶地面育免除沙技術,由于省去大蠶除沙工序,節省了大蠶除沙時間,每盒蠶種應用地面育免除沙技術,可以節省3個工,按每個工150元計算,可節省勞動力成本450元。而方格蔟自動上蔟免捉熟蠶技術,由于免除捉熟蠶工序,節省了上蔟捉蠶時間。據臨歧繭站調查統計分析,每盒蠶種自動上蔟比人工上蔟可節省2.6個工,若按每個工150元計算,可節省勞動力成本390元。大蠶地面育免除沙技術和方格蔟自動上蔟免捉熟蠶技術2項相加,每盒蠶種可節省勞動力成本840元。

3 小結

綜上所述,淳安縣威坪鎮從2013年開始探索,到2017年基本形成了一套“優高技術模式”,2018年開始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實踐表明,提高蠶繭盒種產繭量、提高蠶繭質量、提高蠶桑產業經濟效益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品種選擇應用、桑園培育管理、養蠶布局、病蟲害防治、家蠶飼養、蔟中管理及評繭定價方式方法等方面著手,一環扣一環,環環緊扣不脫節,而優質高產蠶繭生產技術模式還需要在生產實踐中不斷補充完善,只要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降低生產成本為重點,就能最終達到“蠶桑增效、蠶農增收、產業穩定”的目的。

猜你喜歡
大蠶小蠶蠶繭
大蠶懸掛式多層循環養殖機的研發與應用項目通過驗收
咬破死亡的蠶繭
蠶繭與飛蝶
提高鳴龍鎮蠶繭質量的措施探討
切料機助力小蠶人工飼料育快速推廣應用
重視蠶病綜合防治 提高蠶繭質量
半自動小蠶飼育機的升級改造
大蠶省力化蠶臺飼養與紙板方格蔟自動上蔟技術探討
可愛的小蠶
大竹縣大蠶省力化固定蠶臺育技術推廣與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