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構建:價值、困境與路徑

2023-09-16 13:22薛玉梅王讓新
理論導刊 2023年9期
關鍵詞:話語體系

薛玉梅 王讓新

摘 要: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新時代的話語出場以及當前互聯網技術對民主制度建設的多維賦能,為構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提供了必要條件和關鍵支撐。要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民主話語,破除西式自由民主網絡話語霸權,更好解釋中國民主發展歷史過程,就必須建構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在資本邏輯宰制、網絡圈層區隔、敘事方式悖反以及視覺模態延伸的現實格局下,網絡空間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面臨秩序性被擾亂、傳播性被削弱、平衡性被打破和真實性被遮蔽等多重困境。應緊密結合網絡場域開放性、交互性等特點,從話語主題、話語內容、話語形式和話語語境等維度深入探索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建構策略,以進一步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話語權及其實踐效能,促進人類民主政治文明的新發展。

關鍵詞: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

中圖分類號:D6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7408(2023)09-0061-07

話語體系是由話語主體依循一定理論、事實和邏輯所打造的意識形態顯性敘事系統,承載著一個國家特定的思想文化和價值信仰?!鞍l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接續出場,凸顯了其深厚的學術意蘊和理論意義,意味著構建新的民主話語體系具有了現實可能性。當前網絡空間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助推下,正以強大的外部效應與民主話語進行嵌入耦合和多維互構,日益成為激活民主政治要素資源、影響民主傳播質量的關鍵力量。為此,把握人民民主發展的時代脈搏,依據網絡空間的內在規律和技術架構將民主的全過程與民主話語敘事聯系起來,深入探究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構建的價值、困境和路徑,不斷增強民主話語的滲透力和說服力,既是全方位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研究闡釋和宣傳的學術話語權的現實需要,也是更好地促進中國民主政治繁榮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構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保?]任何話語體系都是基于特定需要而產生的。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是對網絡民主實踐的凝練表達、對中國制度優勢的深刻闡釋及對世界民主發展的智慧提供,對該話語體系進行時代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實踐和歷史價值。

(一)理論價值: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民主話語的應有之義

馬克思主義民主話語超越了“國家與社會二元對立的預設”,突出了人民在政治建構中的主體地位。馬克思曾指出“民主的”這個詞在德語里意思是“人民當權的”[2]。換言之,民主就是通過國家而實現的“人民的自我規定”。民主制是“一切國家制度的本質”,是“作為特殊國家制度的社會化的人”[3],強調了人民與國家的內在統一。恩格斯對民主本質及其發展規律作出了科學闡釋,指出民主“這個概念每次都隨著人民的變化而變化”。無產階級只有用暴力打碎舊的國家機器,使自身“上升為統治階級”,才能“爭得民主”[4]。列寧進一步認為,作為一種國家形式,民主意味著“承認公民一律平等,承認大家都有決定國家制度和管理國家的平等權利”[5]。馬克思嚴厲批評了西方“標簽化”“表面化”的形式民主,認為由無產階級所建立的新型民主才是“完全的民主”“真正民主制度”[6]。民主的未來走向是什么呢?按照馬克思的設想,就是要實現國家向社會的復歸,而個人也能在全面豐富的社會關系中成為自由個性之人,最終在自由人聯合體中實現徹底解放。

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話語建構,是對馬克思主義民主話語的繼承與實踐。作為一種承載廣泛實質民主的話語形態,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高度突出話語主體即網民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強調要讓民眾通過互聯網持續廣泛地參與民主協商和決策,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從而使人民意志真正融入國家建設和治理之中。從民主實踐來看,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構建就是以網絡技術為平臺載體,把人民主體性原則“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落實到民主話語的各方面各環節,從而擴展民眾發揮主體作用的空間。從現實目標來看,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話語發展是話語主體基于共同體理想實現自身整體進步的重要支點,它必然要朝著建構自由人聯合體的方向前進,使人們在普遍參與共同體的治理中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質,擺脫利益矛盾和技術異化對自身發展的束縛,更好地行使話語權利和權力。

(二)實踐價值:破除西式自由民主網絡話語霸權的必要舉措

自由民主是西方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爭奪民主話語權產生的一種民主形式。作為典型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自由民主隱蔽了其民主背后強勢資本的利益訴求,將其倡導的天賦人權、競爭性選舉、三權分立等內容當作民主樣板不遺余力地向其他國家輸出,形成了穩固的民主話語霸權邏輯?,F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為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輸出提供了更為高效、便捷的場域,他們利用自身的媒介技術優勢和先發優勢,向所謂的“非民主”“非自由”國家兜售其民主制度、體制和價值觀念,其實質在于“把技術進步包容在統治的框架內”,以技術話語擴充“自由民主”話語容量,從而將自由民主話語霸權“外溢”到網絡空間,實現其民主模式在意識形態意義上的全方位傳播。在此背景下,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民主話語在國際世界“發聲”困難,有些國家甚至處于“失語”狀態。

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持續創新孕育了新的民主話語形態——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其在反思批判西式民主話語的基礎上,為新時代人民民主話語增添了實質性新內容。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秉持民主模式上的多樣性理念,遵循全主體、全過程、全領域意義上的民主話語建構邏輯,在媒介融合推動下,以高質量的新聞內容、因地制宜的本土化方式向世界詮釋和傳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觀念,避免以自由之名虛化平等、以理性之名架空民主等偏向,重塑了網絡空間民主話語的價值導向。其建構目標蘊含了協調網絡關系、整合民眾訴求與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目的,超越了西式民主話語的地方性身份和網絡霸權化邏輯,實際代表了一種更高級的民主話語形態,因而能有力地撼動西式自由民主的國際話語權。

(三)歷史價值:更好解釋中國民主發展歷史過程的必然選擇

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長期民主實踐的歷史成果。習近平指出,一國民主制度的發展,“既要把握長期形成的歷史傳承,又要把握走過的發展道路、積累的政治經驗、形成的政治原則,還要把握現實要求、著眼解決現實問題,不能割斷歷史” [7]。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基于不同階段的歷史任務,對民主話語的目標、內容和屬性進行時代轉化與發展。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民主專政”的革命式話語,到改革開放后“人民當家作主”的嶄新表達,中國民主話語經歷了從“革命式”向“改革式”的轉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繼承發展既有民主話語表達的基礎上,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進一步將“改革式”的民主話語發展為“強國式”的新型話語,實現了對民主話語的創新性表達。

唯物史觀表明,“評判民主制度、民主發展,構建敘述民主制度和評判民主制度的民主話語體系都應當基于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8]。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長期民主實踐的智慧成果,它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根基,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契合了當代國家治理訴求,是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邏輯的具體的統一?;ヂ摼W基于大數據貫通歷史與現實、連接線上與線下各領域的信息,媒體融合日益融入民主制度運行的全過程,推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跨空間的有機融合與協同發展。在新興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堅持黨的領導,秉持人民民主理念,網絡空間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呈現出“否定之否定”的深層次提升和敘事功能的整體性發展趨勢,互聯網暢通了民主闡釋的渠道,數字文明建設保障了民主內容的高質量供給。在此基礎上,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能更有效地總結人民民主的基本經驗,更持續地彰顯人民民主實踐的溢出效應,更敏銳地判斷人民民主的發展趨勢,從而讓各國人民更深刻理解并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

二、構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現實困境

網絡在交往傳播方面的適應性增強了包容性與協商性的民主價值。然而,由于資本與技術的結合、擴張,以及網絡空間存在的虛假信息、“過濾泡沫”“信息繭房”等問題,可能造成網絡空間的“技術統治”或“中心化”,給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發展和傳播帶來風險。

(一)資本邏輯宰制擾亂了話語的秩序性

資本邏輯即資本以其特有方式無止境追求價值增殖的邏輯?!百Y本按其本性來說,力求超越一切空間界限?!保?]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物質的生產及占有方式,資本的逐利本性和擴張邏輯使得其強勢進駐網絡空間,并驅使技術、信息資源、話語要素等選擇性地向能產生高額利潤的方向流動,構成了對政治邏輯的挑戰。

當前,資本邏輯涌入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輿論場域并成為影響人民民主輿論表達及話語權威的重要邏輯,在奉行利益至上的資本邏輯的宰制下,民主話語權爭奪出現從“正當性”“合法性”向“權益性”“策略性”的轉變。具體表現為:一是“流量至上”驅導下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表達的異化。在數字經濟時代,網絡輿情本是數字社會中網絡表達和情感宣泄的重要呈現方式,而資本卻按照自身增殖意志對網絡輿情演化進行干預,在“注意力”資源爭奪中想盡辦法積累數據、培植流量,創造“流量為王”的輿論生態。在這種態勢下,網絡場域內的一些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表達放棄對其本真意義即集合不同網絡意見形成公意性輿論、共識性輿論的探尋與堅守,轉而成為制造熱點“引流”、消費公眾情緒的信息符號,表現為一些網絡參與主體的政治主張被“斷章取義”“過度解讀”,嚴重影響了民主話語的傳播效果。二是“群體狂歡”態勢下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權威的虛化。資本邏輯的全方位滲透使得私人領域和公共空間的界限日益模糊混亂,越來越多的網民在短暫的感官刺激、情感宣泄和某種錯位的“群體歸屬感”中喪失深入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這種自下而上的“群體狂歡”脫離了主流意識形態對民主話語的規約和闡釋,一些缺乏理性的政治參與主體容易被別有用心之人牽著鼻子走,按照自己的理解對輿情和信息進行二次加工,最終導致意見相近的聲音在群體內部不斷重復直至扭曲,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權威。

(二)網絡圈層區隔削弱了話語的傳播性

“圈層”一詞可追溯至人文地理學科中的“圈層式空間結構理論”,后被運用于城市化和區域經濟領域。網絡技術實現了對傳統社會圈層的重構,人們以共同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念、社交語言、行為習慣等為標準在網絡空間中“筑圈”。圈層內的個體能在網絡互動中增強話語認同,但也會出現民眾身份區隔、認知分層等問題。

網絡社會圈層看似游離于政治之外,但其構筑的圈層區隔實則容易導致“信息繭房化”和網民情感訴求、利益訴求的分流化,從而直接影響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場域傳播。具體表現為:一是阻隔民主意見的傳播渠道。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主體有著某種程度的網絡社區共同體身份,但推薦算法隱藏的“同一化”技術邏輯以及趣緣的細分卻不斷窄化共同體關系網絡,使得具有相似立場態度、政治觀點和價值訴求的成員持續聚集,形成阻隔外來民主話語傳播的特定圈層。同時,網絡圈群中的意見領袖會根據圈內的民意訴求及演變動向對入圈信息加以過濾,這就進一步阻滯和弱化了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傳播效果。二是弱化民眾與政治權威之間的互動興趣。新興媒體的迅速崛起使傳統垂直傳播格局被打破,衍生出社會意識以及公共需求多樣的現實格局,網絡民眾的政治價值觀趨于離散。而愈發激烈的網絡話語競爭導致事實真相難以查驗、政治權力受限,民眾的政治信息接收方式從普遍“信任主流”轉向個體“情感黏性”?;凇扒楦叙ば浴本酆隙傻母黝惥W絡圈層迎合了民眾的情感喜好,鈍化了民主參與主體的政治敏銳度,以往權威機構及其掌控的網絡媒介的民主制度話語傳播,容易因其內容嚴肅性和宏大化特征難以與成員的日常生活視界相契合而逐漸遠離圈層,由此限制人民民主效能的發揮。

(三)敘事方式悖反打破了話語的平衡性

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改變著人們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場域,并造就了多樣化的政治敘事方式。在互聯網搭建的敘事空間中,多元的敘事方式雖然保證了民主對話的張力與交流的多樣性,但也成為話語意義順利傳遞的阻礙。

由于網絡主體的多元化和網絡信息的泛化特征,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蘊含著宏大敘事和日常敘事的消極悖反問題。具體表現為:一是宏大的價值目標與現實利益訴求之間的矛盾。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對社會思想和公共政策評判與選擇的重要標準在于能否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及實現其切身利益。作為具備完整性敘事的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其宏大的價值目標對于網絡民眾來說成了一種凌駕于生活之上的價值存在。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中“家”“國”等大框架、大結構的歷史敘事與基于民眾現實利益訴求的生活敘事不易契合,個體意識一定程度上湮沒于宏大背景中,從而削弱了民眾對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認可度。二是系統的理論架構與碎片化話語表達之間的沖突。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是對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制度與實踐的系統總結,具有融合性視野和豐富多維的內容。但是,網絡空間中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的大量運用使得整個人民民主傳播呈現碎片化。在這種碎片化特征的影響下,民主參與主體分散下沉,營造出一個個多元話語場,帶有不同意見傾向性的參與主體競相發聲,其內容也多以對政治意識形態問題的隨感為主,缺乏宏觀的深層次思考。導致的結果是,原本注重主題性、規范性、連貫性和統一性的人民民主話語敘事,其整體意義和系統邏輯在網絡傳播過程中被割裂,既容易造成政治資源的流失,也可能削弱民主的質量和效力。

(四)視覺模態延伸遮蔽了話語的真實性

現代網絡交往的符號系統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逐漸由語言符號向圖像、聲音、色彩、動作等多種手段和符號資源延伸。從模態屬性來看,這些符號形態具有以視覺模態為主的多模態話語特質。隨著人類社會表達的“視覺轉向”,一個基于網絡的高度中心化、以圖像為主要媒介、由情感驅動的“收視平臺”逐漸形成,人們思想理論、公共輿論和權利訴求的表達越來越呈現出視覺化的表征途徑。

理性協商與凝聚共識是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良性運作的基礎,但在視覺模態語境中,這一基礎卻受到侵蝕。具體表現為:一是網絡情感的負面性易消解表達理性?!熬W絡情感是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根本動力,甚至可以說,沒有情感,尤其是沒有政治情感就沒有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保?0]在視覺傳播語境下,不同的信息媒體都較為集中地反映了民眾對于“民主法治”與“清朗政治”的價值訴求,且在整體上呈現出負面情感刺激的一致性[11]。在這種負面情感的刺激作用下,部分個體內心的不公平感、被剝奪感可能極端化為對民主政治的隨意批評和指責,在一定程度制約政治參與和民主評價效能的提升。二是視覺意象的模糊性易造成解碼誤讀。雖然相較于精英主義的文字,自然的視覺意象更具有天然的民主性,但這種“民主性”更多關聯到其隱含的暗示意義,受眾要錨定意義就必須充分調動自身的文化想象和記憶,完成對意象的多義性解讀。這種流動的指涉在網絡傳播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發送者的本意,經過多重解構后的象征隱喻掩蓋了民主表達中的許多有效線索,加之消費符號、娛樂符號等形式的潤飾,形成剝離硬核價值、懸浮表層意義的潛在指向。這使得網民之間的民主對話容易受到價值立場先行、意識形態濾鏡等因素的影響,加劇政治傳播的個人化。

三、構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路徑選擇

基于當前網絡空間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構建的問題域,從話語主題、話語內容、話語形式和話語語境等維度深入探索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建構策略,是進一步發展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要求。

(一)話語主題:議題設置與邏輯拓展

話語主題是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線,規定著話語的內容屬性與價值取向。有效的議題設置和演繹邏輯能夠防止資本邏輯對話語價值的偏向性誘導,助推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保質保量的運行。

第一,精心設置議題,提升話語引領性。要圍繞國家的大政方針和重大戰略策劃議題,尤其要以黨中央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實踐作出的理論總結以及制度安排為重點和焦點,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實時開展最新理念和戰略的解惑工作,引領話語方向。習近平強調,凝聚社會意志和力量“必須有一套與經濟基礎和政治制度相適應、并能形成廣泛社會共識的核心價值觀”[12]。民主價值規范能發揮其在民眾價值認同上的規約性,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提供合法引領。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蘊含的民主價值觀念和政治倫理規范全方位納入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內容中,樹立主流價值標桿,逐漸形成抵制資本邏輯主導價值取向的民主話語氛圍。除此之外,還要及時關注民主的國際話語權問題,把握時機并因勢利導,突出強調“協商民主”“使命型政黨”“服務型政府”等標志性話語概念,在中西比較的理論視野中構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敘事話語。

第二,有效轉換議題,增強話語可控性。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議題設置并非一勞永逸,而是處于動態變化中。多元化議題在進入網絡輿論場后不斷被傳播、討論、解讀,在輿論發酵過程中不能完全避免議題偏差。因此,要根據事態或矛盾發展的具體情況強調、轉換和引導議題。具體而言,就是根據輿論發展態勢,或繼續強調已生成的議題,使議題持續升溫,重新進入網絡受眾視野;或緊抓關鍵問題,將亟待解決的宏觀民主議題合理分解為若干個彼此相關的分議題,以分議題持續引導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走向;或引領導向需求,聚焦網民普遍關切的問題,把握網民利益訴求實質,以此挖掘網絡熱點,并適時調控輿情熱度,使議題的傳播處于可控范圍之內。這也是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議題對社會話語統攝能力、引導能力的鮮明體現。

第三,切準評估議題,提高話語有效性。議題效果評估屬于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議題設置的延伸階段。推動民主議題評價的時代轉化和標準重構,需要堅持中國特色,以“人民邏輯”規約“資本邏輯”,搭建議題效果評估新的參照系。具體而言,可以用議題符合國家民主政策導向的程度、議題賦能網絡治理的程度、議題服務網民需要的程度、網民參與民主討論的程度、民主實踐的具體效果等五重指標構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議題的評價標準,及時進行議題反饋和總結。進入大數據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議題評價還可以引入大數據思維,利用AI、VR、AR等新技術新手段,建立不同輿論場仿真數據模型,根據五重議題評價標準實時、立體地檢驗和評估議題設置的全過程實施效果,遵循議題設置的整體性實現邏輯,以便更好地提升議題設置推動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建設的動能。

(二)話語內容:系統創制與多維協同

話語內容是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建構的關鍵著力點,集中回答了為何說、說什么的問題。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內容需要從“理念—制度—治理”三重維度進行系統構建,以打破網絡圈層對話語傳播的局限。

第一,從理念維度來說,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核心主題是“民主”。習近平指出:“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站穩人民立場?!保?3]網絡空間平等自由價值的彰顯,亦是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追求。因此,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應當是對網民主體性和同一性實踐特征的理論概括,其建構要以網絡民眾的民主價值認同為中心,突出人民至上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敘事理路,賦予能動的網絡民眾以追求未來美好社會的話語表達。新時代,要在繼續推進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民主主體的社會性和組織性,更加尊重民主權利的完整性和保障性,圍繞更好地滿足網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來展開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資源配置,把“民意”“民智”“民力”“民生”的基本要求、主要內容融進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主體內容中,實現圈層的民眾個性化訴求與權威政治話語之間的同構,達到話語體系建構的目標。

第二,從制度維度來說,要建立堅實的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體系。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以強制度性聚合多元利益訴求、以高聯通性增強政府與群眾的溝通效率,能有效克服網絡圈層內民意同質化、“虛假偏好”等問題。因此,在網絡空間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建構和發展,可從有效參與、平等協商等維度,建立健全對網絡空間人民民主全領域統籌謀劃和各環節協同發力的一系列制度[14],包括在立法、選舉投票領域重點拓展多元參與機制、民意汲取民情歸集機制、公共政策實施的科學評估機制以及隨機抽樣的選擇、民主協商意見跟蹤處置機制等,促進人民民主話語資源在網絡虛擬社會、國家政治生活、基層社會等多元空間層面上的銜接和流動,從而提升網絡空間平等參與、協商對話等實踐價值,形成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內容獨特的制度標識。

第三,從治理維度來說,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要實現民主價值與治理實踐的統一。國家治理是新時代中國乃至當今世界的重要實踐課題,現代社會的國家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民主治理。因此,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構建應立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命題,將國家治理內嵌于其中,從國家治理的實踐真義中提煉出具有理論優勢的“具象的”概念框架、理念原則以及能夠標準化的治理議程,聚合民主治理過程的理性話語能量,實現與優勢發展的強強聯合、協同共進,在融通民主話語場域、凝聚民主治理共識的同時,增強與西式民主對話的闡釋力和感召力。

(三)話語形式:共生演化與動態平衡

話語形式指向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表達方式,集中回答了如何說、用什么方式說的問題。在網絡場域的語境下,根據時空境遇的變遷和話語受眾的需求演進將話語內容有效表達,形成多元立體的敘事內容體系,是構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重要策略。

第一,回歸生活敘事,凝聚話語共識。在多樣化網絡空間的現實格局下,需要回歸到民主的本質,打造易于被網民接受的大眾話語。因此,要“統籌處理好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中央媒體和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和商業平臺、大眾化媒體和專業性媒體的關系”[15],構建理性權威的民主話語傳播平臺。通過平臺內整體政治話語和個體生活話語的置換與交流,把看似寬泛抽象的話題轉化為網民可感知的“視域”問題、利益問題,這樣更能貼近民眾的現實生活實踐,有效緩和抽象話語與生活話語的對撞性沖突。同時,要注重網民對生活的深度體驗與感悟,充分考慮個體的情感因素,更加關注小事和細節,善于用講故事、說大白話和直觀式體驗的方式增進網民對人民民主的話語認同。例如,在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價值理念時,可以從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履職故事等切入,用數據、實例和短視頻等網感強、可視化程度高的方式展現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這樣更能為普通民眾所理解和接受,從而更好地凝聚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價值共識。

第二,培育意見領袖,實現話語轉化。一般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往往表達的是一些較為嚴謹嚴肅的政策性、剛毅性話語內容,具有直觀醒目、鞭辟入里的特點。而網絡民眾往往偏愛令人感到親切、溫暖和感動的柔和性話語,適度將剛毅性話語柔和化可以促進話語的滲透發散和話語權力的生長提升。因此,可以培育網絡主流意見領袖,匯聚信念堅定、具有較強民主意識和理論闡釋能力的官媒、自媒體大V、論壇版主力量,定期開展理論培訓和交流,引導他們堅持“內容為王”,堅守“價值硬核”,發揮“關鍵少數”的力量充當好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轉碼者”,通過及時跟進學習黨中央的最新政策文件精神,凝練出邏輯嚴謹、完整豐富的民主話語內容,并用感性溫和且專業的表達方式將之傳遞給廣大網民。

第三,融合流行元素,豐富話語內涵。恩格斯指出,理論思維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亦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16]。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是在繼承不同時期民主典范知識的基礎上對民主進行創造性敘事的結果。在新時代網絡場域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建構需要充分挖掘以往的民主概念和民主內涵,在確保話語內容學理性、價值性的基礎上,融合具有家國情懷、反映時代潮流的話語元素,創設直面現實的網絡話語情境或親民性的討論目標,以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理論內涵和實踐價值。如習近平提出評判民主效能的“八個能否”“四個要看、四個更要看”標準,言簡意賅、朗朗上口。將國家意志融入草根話語所構建的新媒體環境中進行流行話語的主動性生產,以引導網民的理解和認知,更貼近民眾對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價值期許。

(四)話語語境:消弭離散與推進融合

話語語境是明確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意義的言語場域。通過優化話語語境,達成同向、理性、包容的公共意見和意志,有利于推動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建構。

第一,優化話語雙方的認知語境。網絡主體對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構建立基于個人的認知語境,即基于以往的知識素養和話語能力作出自身的理解和表達。因此,需要在擴充主體認知語境容量的基礎上建立彼此雙向理解的通道。一方面,要提升主體的視覺素養。話語主體要系統學習視覺技術,理解視覺傳播原理,深入洞察視覺圖像的符號內涵、隱性表達和制作技巧等,以便將圖像蘊含的民主政治信息準確地傳達給受眾。同時,受眾也要不斷提升自身對圖像的批判解讀和視覺審美能力,對相關民主內容進行合理吸納整合,從而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對話效果。另一方面,要培養主體的語匯轉換能力。話語主體要充分觀照話語體系的受眾語境,對內要結合網絡社會現實闡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發展規律,運用具有個性色彩的媒介話語引申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深刻主旨,進行民主話語的知識性生產;對外要凸顯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服務功能,提升話語論證能力,用及時準確、生動活潑的信息資訊傳播全過程人民民主,講好中國民主故事,推動民主對話的持續發展。

第二,創設圖像釋義的互文語境?!皺z視‘圖說的系統鏈接,語言與圖像按照特定邏輯結合成的多模態文本——語圖互文,已成為建構表意合力、提升審美體驗、增強傳播效果的重要憑借?!保?7]具體來說,要把握新時代民主政治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目標、社會主要矛盾轉換的時代場景、全過程人民民主新的發展動態,統合話語、議題、空間情境,將民主政治的文化根脈、內涵特征、價值觀念等嵌入到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語圖框架中,利用圖鑒式闡述,在語圖關系維度上搭建互文語境,并作用于民主話語的意義體系。例如,代表民主政治領袖人物的符號形象,呈現民主政治發展進程的情景圖像,表意政治參與、網絡協商和網絡監督等具體民主形態的圖像化表達,可以配以特定字號和顏色的語言文字、技巧性的排版方式精準鏈接意指,深化理解認知,進而催生出網絡民眾共同的情感體驗和心理認同。還可以利用拼貼、復制等方式將內容和情節中斷裂的東西呈現在同一時空,再連接語法、句式、風格等要素釋放意義,生成人民民主話語的結構性效應,從而實現對話語內涵的整體把握。

第三,營造適恰的話語共生環境。適恰的環境能有效支撐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有效運轉。一方面,要加強理性認知情感動員下的制度規約?!爸贫葟娬{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的統一,強調理性和克制,保持對情感異化的警惕?!保?8]在情感驅動過程中注重對制度性互動和設計的探討,是引導負面政治情感、提升民主參與效能的重要一環??梢酝ㄟ^建立健全人民民主視覺文化監管制度、媒體輿論視覺傳播制度、民主視覺表意實踐的問責制度等,運用制度的力量為塑造人民民主視覺文化景觀保駕護航,以避免“唯圖像表意”帶來的能指膨脹造成大量負面民主情感和意見的傳播。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展話語爭奪下的民主空間。通過積極開拓國際傳播渠道,建設國際化的民主傳播網站和社交媒體平臺,以根植于中國本土的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增進同西方學界和普通網民的溝通互動,推進國家政治信息和民主實踐的海外傳播。在此基礎上,可以運用不同國家的語言對全過程人民民主進行學理性闡釋,推進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的轉譯創新,這樣既能實現參與主體對話語的多維理解,又能拓寬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和民主績效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 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N].人民日報,2021-06-02(01).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3.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0.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

[5]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1.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1-102.

[7]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10.

[8]李鋒.全過程人民民主話語體系的構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2(2):29-36.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

[10]張愛軍.網絡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機制、障礙與疏通[J].江海學刊,2022(1):153-160+256.

[11]王超群.情感激發與意象表達:新媒體事件圖像傳播的受眾視覺框架研究[J].國際新聞界,2019,41(10):75-99.

[12]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89.

[13]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21-07-02(02).

[14]鄒衛中.探索網絡空間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路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11-30(07).

[15]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355.

[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4.

[17]詹小美,駱紅旭.何以“圖說中華民族共同體”:基于語圖互文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3(3):9-16.

[18]郁有凱.網絡民族主義圖像化的出場、生成與應對[J].探索,2021(4):177-188.

【責任編輯:張亞茹】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人類共同價值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研究”(22&ZD009)。

作者簡介:薛玉梅(1993—),女,四川瀘州人,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王讓新(1958—),男,河南靈寶人,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猜你喜歡
話語體系
治國理政新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
論高校意識形態話語體系構建及創新
試論形勢與政策課程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中的作用
融通中外話語體系建設的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