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偉大建黨精神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3-09-19 12:18雒雪嬌
新教師 2023年5期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融合策略教學方法

雒雪嬌

【編者按】2022年7月25日,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將偉大建黨精神和抗疫精神、科學家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偉大精神,生動鮮活的實踐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等引入課堂”。

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是時代所需,也是學科課程性質的必然要求。翻開統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我們會發現,它蘊含了豐富的有關偉大建黨精神的課程內容資源。在教學中,我們應如何引導學生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知與理解,不斷豐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樣態?本專輯對此進行了探索,或可提供一定的借鑒。

【摘 要】積極推動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科課程性質的要求,也是教育對象成長的重要載體和教學內容提升的內在訴求,更是高質量開展新時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命題與發展趨勢。教學中,教師應依據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方法,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真課堂、激發真情感,讓革命文化學習深度發生;主動對話、深度參與,探索“知行并重”學習樣態。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 教學方法 融合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皞ゴ蠼h精神”的提出不僅是對中國共產黨在百年時空坐標中生長、傳承、凝練、綻放的理論成果和精神標識的深刻總結,更為新時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與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領。

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加強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知與理解,不斷豐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樣態?下面,筆者將結合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 復興中華”第9課《中國有了共產黨》,淺談把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策略和做法。

一、依據學生實際,創新教學方法,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根據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性質,基于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依據《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致力于培養的“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五大核心素養,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做好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策略。

《中國有了共產黨》是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領域內重要的一課,學生需要簡要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革命傳統,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徹底擺脫了被欺負、被壓迫、被奴役的命運。本課以時間為線索,以精神為核心,通過“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軍不怕遠征難”三大小節對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求索展開敘述,特別突出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迎來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找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而本單元的學習對象大多為2010年后出生的學生,他們的現實生活和學習內容存在一定的距離。而且,從革命傳統教育的角度來看,學生對本課時的有關內容會有一些片段性了解,但也僅僅是故事性的認知;學生在讀文本時,也多集中于關注文本人物的形象,對故事背后的革命文化缺乏具體的認知,如果只靠教師的講解,用說教和口號的方式進行革命精神的灌輸,那么相關教學只能標簽化、雷同化,并不能真正觸動學生的內心。因此,筆者緊扣小學道德與法治“愛黨愛國和革命傳統教育”專題,努力活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使紅色記憶和紅色基因能根植于學生心中。

二、構建真課堂、激發真情感,讓革命文化學習深度發生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是融合了認知、情感、意志、決斷、行動等要素的具有文化、道德意義的實踐智慧。而這實踐的智慧離不開實際教學中的真情境、真問題、真情感。因此,筆者在執教“開天辟地的大事”時,按照“情境導入,唱響紅歌—‘穿越探索,深度感受—小組暢談,致敬先輩—時政播報,情感體驗—拓展深化,情感升華”的板塊思路,創新設計進階式問題串,啟發學生深度思考,用真情境提供真舞臺,用真問題鏈接真情感,采用生動活潑的方式走近學生,讓偉大建黨精神變得可感可觸、可親可近,從而激發學生的真情感,讓紅色文化的種子在學生的心田里真正生根發芽,讓革命文化的學習深度發生。

板塊一:情境導入,唱響紅歌。本課教學中,筆者由唱響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導入,合理地運用“情境再現法”引導學生進行“真情感”的歷史體驗。筆者首先提問道:“10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成立的時候,那時的舊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景呢?”“如果你就生活在那個年代,看到滿目創傷的中國和貧窮落后的人民,你有什么感受?會產生什么樣的想法?”在這里,筆者用情境代入法將學生帶到了那個苦難的舊中國,為與革命先輩們的精神相遇、同頻共振提供了可能。

板塊二:“穿越”探索,深度感受。筆者圍繞“穿越探究”主題,引導學生進入不同的“時光隧道”:各小組學生穿越“時光隧道”后獲得各自的穿越身份,并迅速代入角色,結合“任務提示”從不同角度提取、整理關鍵信息。例如,穿越身份為“《新青年》雜志編輯”的學生,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介紹這本雜志”的任務,包括雜志的主要作者、重點文章,以及雜志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等,介紹《新青年》雜志是孕育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搖籃;穿越身份為“北大游行學生”的學生,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介紹五四游行情況”的任務,通過故事演繹巴黎和會的前因后果、游行當天的情況等,讓學生感嘆、佩服“北大游行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穿越身份為“中共一大參會代表”的學生,將完成“給大家介紹中共一大召開情況”的任務,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共學共研有關中共一大召開的時間、地點、人物、會址等相關資料,重溫我黨的初心和使命,從而獲得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更豐富、更全面的認知。如此“浸入”歷史進程中,以“穿越身份”的任務賦予學生歷史人物的代入感,設身處地地感受當時人物的歷史選擇和情感抉擇。學生興致盎然,有分工、有合作,有爭議、有協商,真正沉浸在歷史中深入了解“自己”的故事,與穿越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在觸摸建黨偉業的具體人物、事件中獲得深度體驗和真實感受。

板塊三:小組暢談,致敬先輩。在這個環節中,筆者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談想法、觀看視頻談感受、希沃白板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了解《新青年》雜志創辦、李大釗英勇就義、五四運動和中共一大召開等歷史事實,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黨的象征和標志等,讓革命精神慢慢浸潤在心中,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艱辛與偉大。而后,筆者再結合影視資料,引導學生了解“紅船會議”——一大代表們登上這艘小船時,面對的是一個災難深重、處在亡國邊緣的舊中國。為了解救當時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為了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革命先輩們建立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從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步步走來,背后所蘊含的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氣節、堅定執著追求理想的革命精神,也就是“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

板塊四:時政播報,情感體驗。筆者通過“小小時政播報員”——“天宮課堂”的新聞播報,引導學生聚焦中國的變化。這樣的活動主要是通過今昔對比,引導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并思考“是誰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誰帶領我們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生通過學習,知道是中國共產黨。從100年前軍閥紛爭、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的舊中國,到100年后國富民強、國泰民安的新中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輝煌成就。

板塊五:拓展深化,情感升華。一百年前,“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的口號響徹祖國大地。在這一口號的啟發下,筆者引導學生一起唱響屬于我們的青春誓言——合唱改編版的《少年》“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初心從未有改變。百年只不過是考驗,美好生活目標不斷實現……”余音繞梁,猶在耳畔。從一艘紅船的開天辟地,到百年成就的感天動地,偉大建黨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雖時代變遷,但精神依舊,黨的初心使命沒有變,我們沒有忘記。在唱響這一歌曲時,學生的情感得到了升華,認識得到了深化。

三、主動對話、深度參與,探索“知行并重”學習樣態

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更需要將學校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銜接起來,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悟道理,在體驗中培育愛國情懷,理解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為此,筆者通過課內課外“兩個課堂”,引導學生“知與行”并重,讓偉大建黨精神更“接地氣”、更“有魅力”。

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有自身的特點。教學中,筆者把偉大建黨精神與班本課程“紅色研學 紅色對話”相融合,開展與偉大建黨精神有關的主題式活動,通過學生與自己、同伴、文本的對話,虛擬與現實的對話,歷史與當下的對話,充分引領學生在生命交流、精神相遇和經驗共享中深入體悟中國共產黨人的追求和精神。

主題一:紅色戲劇。學生借助課堂穿越情境,續寫并演繹“我”與“北大游行學生”的對話:“大學生們,你們為什么要參加游行?”“可學習是你們的首要任務啊,你們這樣停課游行不怕耽誤學習嗎?”“可是同學們,北洋政府已經逮捕了許多游行學生,你們不怕被抓嗎?”在如此層層追問中,學生審視自我,追尋內心,深度對話,對列強的憤慨、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

主題二:紅色對話。一名2022年的少先隊員與一位扮演舊中國小戰士的人演繹《跨越銀幕的對話》,將舊中國黑白照紀錄片與新中國彩色視頻進行鮮明對比,使靜態照片與動態視頻前后呼應,以此交織成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從而讓學生生動見證中國的百年巨變,零距離觸摸今天的盛世中國??梢哉f“紅色研學 紅色對話”將黨史故事“轉化、融化、活化”為紅色育人的生動實踐,讓學生和革命先輩們精神相遇、同頻共振,“知行并重”地感悟偉大建黨精神,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道德成長服務。

事實證明,偉大建黨精神能夠進一步充實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代內涵,拓寬學科教學的整體視野。因此,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既是學科課堂教學深度變革的一種思想賦能,同時也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必然要求。作為教師,我們應引導學生加深對偉大建黨精神的認知與理解,主動建構偉大建黨精神教育的實踐載體,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不懈努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高新區沈陽路小學)

猜你喜歡
偉大建黨精神融合策略教學方法
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意涵與特質
偉大建黨精神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深刻認識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宣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宣言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淺談數學游戲的指導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性學習結合研究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