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不怕”口號如何響徹全軍

2023-09-19 06:15徐渡瀘
時代郵刊 2023年17期
關鍵詞:筑路印軍西藏

● 徐渡瀘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是20世紀60年代人民軍隊中廣為流傳的一句戰斗口號。這句口號,來自駐藏部隊的英模集體——“陽廷安班”所在的連隊。

“兩不怕”精神蘊含的,是一支部隊的過硬作風,濃縮著數十載雪域風雨。

▲ 2021年1月2日,駐藏第77集團軍某旅“陽廷安班”開展單兵戰斗動作訓練 (圖片來源:新華社)

▲ 康藏公路筑路人員在險峻的峭壁上打錘、撬石,開辟公路 (圖片來源:新華社)

▲ 康藏公路西段的藏族民工和筑路部隊戰士一起緊張地工作 (圖片來源:新華社)

向世界屋脊進軍

“陽廷安班”進藏時是18軍52師155團1營2連2排6班?;春鹨酆?,18軍渡江南下解放大西南,隨即承擔了進軍西藏的任務。

解放西藏,事關國土統一和漢藏民族之間的團結,而1950年的西藏仍處于封建農奴制,18軍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考驗:一是向高海拔的世界屋脊進軍并駐防,將面臨嚴酷的自然環境;二是語言不通且山高路遠,后勤保障極其困難。

52師剛到西康,就開始人斷糧、馬斷料,經飛機冒險空投和康區進步頭人的協助,才勉強渡過難關。昌都戰役勝利后,因補給跟不上,主力不得不退回后方,只留下3000人的留守部隊。這3000人也只能靠挖野菜和打地老鼠充饑。

進藏部隊到達拉薩后,又受到原西藏地方政府的限制和刁難——勉強同意賣給解放軍糧食,給的卻是已經發霉的青稞。

為了應急,中央一面從廣州起運大米,經印度轉口運進西藏,一面從青海組織數萬峰駱駝向西藏運糧。同時部隊自己開荒種地,以解決吃飯難題。

種種困難,皆因交通不便。舊西藏沒有公路,從西藏經西康入川,只有險峻難行的騾馬驛道,往返一次要半年以上。于是,一邊進軍,一邊修路,成為和平解放西藏的頭等大事。

“背著公路進藏”

康藏公路東起雅安,西至拉薩,全長2255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從二郎山到米拉山,要翻越1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峰,從大渡河到拉薩河,要跨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數條險川激流。其間,凍土層、地震帶密布,而筑路部隊只有鍬、鎬、錘、釬和自制黑色炸藥。

康藏公路于1950年從雅安金雞關動工,1952年年底通車藏東重鎮昌都。

前隊負重行軍,后隊全力修路,時稱“背著公路進藏”。一個連隊的戰士體重檢查記錄顯示:1950年6月入藏前,平均體重是59.1公斤;1951年6月是54.7公斤;1952年9月是52.6公斤。據53師施工部隊的統計,筑路部隊的戰士們經常生病,感冒、腸炎、支氣管炎、風濕病的發病率高達140%。

1953年春,已進至拉薩的155團投入西段施工,康藏公路開始東西對著修。皮康崖是西線最險要的路段,海拔5000米,山上終年積雪,山下激流環繞。承擔皮康崖筑路任務的,是155團2連的戰士們。他們用繩索吊著身體,懸在絕壁上打眼放炮,硬是鑿出一條貫通天險的路。

也正是在皮康崖上,食不果腹、每天施工達12個小時的2連,首先叫響了這樣的口號:“我們的戰士都不是神仙,而是凡人。但我們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兩個月后,2連打通皮康崖,公路迅速向東延展。已經苦戰4年的東路部隊,喊著“讓洪水閃路,讓高山低頭”的口號,向西突擊筑路。

“金珠瑪米”

因修建西段期間,人力不足,解放軍與原西藏地方政府協商后,8000名藏族群眾加入了修建。藏族群眾沒修過路,不會用工具,155團將他們編班分組,每20人帶60個民工。

這不僅僅是筑路,還是18軍進藏以來,與藏族群眾第一次大規模、近距離的接觸。155團高度重視這個機會,團里首先向軍區請調了多位軍醫,常駐工地為民工看病,同時規定,施工中如放炮、懸吊打炮眼等危險性大的工作,不能讓民工參與。

解放軍每天按時結算工錢,對于藏族群眾來說,這是從不敢想的事。舊西藏,農奴給官家和頭人服勞役,從來都是無償的。所以,驚喜過后,他們依舊不得不恭敬地把工錢交給頭人。當時,155團一面勸頭人手下留情,一面在工地辦起了小商店,讓民工們領到工錢就能換成生活用品。18軍還規定,軍人不得進任何商店買東西,以免引起價格上漲。

解放軍官兵平等待人,讓農奴們第一次感受到了做人的尊嚴。軍民在共同生活和勞動的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解放軍被稱為“金珠瑪米”(救苦救難的菩薩兵)即始于此時。

斷鹽斷糧,在西段筑路部隊也是常事,很長一段時間里,全團每人每天只有4兩青稞或黑豌豆(舊制16兩為1斤),部隊全年吃掉了150萬斤野菜。民工們則盡己所能,湊集了1412塊奶干送給解放軍。

這一批筑路民工,此后還參與了當雄機場的建設,再后來,他們中間產生了大量的民改積極分子和對印作戰踴躍支前的骨干。

1954年11月27日,東西兩線筑路部隊會師工布江達的巴河橋,康藏公路全線通車。1955年,中央決定撤銷西康省,康藏公路的起點由雅安延至成都,改名川藏公路。

1984年12月25日,為紀念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通車30周年,拉薩市的兩路交會處矗立起一座紀念碑。碑文上寫道:巍巍高原,兩路貫通。北京拉薩,緊密相連。新西藏前程似錦,各族人民攜手向前。感激中央,緬懷英烈,立石拉薩,永志紀念。

三年平叛戰功卓著

康藏公路及青藏公路的建成,解決了進藏部隊的吃飯問題。1959年,西藏平叛開始,155團是最早投入平叛的部隊。

1956年,西藏相鄰省區民主改革相繼推行,西康地區的封建上層勢力為了維護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率先以武力對抗民主改革。1958年,青海牧區也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叛亂??祬^的叛亂分子遭解放軍打擊后竄入西藏,頻繁襲擊部隊軍車和守點分隊,瘋狂殘殺地方工作人員。

155團和友鄰部隊多次出擊追剿,執行守點保線任務。在高海拔無人區追擊叛匪時,部隊要隨身攜帶全部裝備補給,還要抬著傷員和烈士,以步兵追騎兵,經受住了高原行軍作戰的嚴峻考驗。

1959年3月全面平叛開始后,155團作為主力,迅速完成了羅布林卡等要點的平叛任務。

陽廷安就是在這時參的軍,分到了155團1營2連2排。他原名歐陽廷安,1938年出生于四川仁壽,1958年8月入伍后改名陽廷安,1960年入黨。2排曾經窮追一股叛匪150公里,子彈打光后用刺刀解決了戰斗,他因為表現突出,被提拔為6班班長。

155團久戍高原,有一套行軍作戰的經驗,步兵班的每個小組強弱搭配,以便開展行軍互助,防止掉隊。6班曾因掉隊和刺殺成績差,被多次批評。陽廷安來后不久,6班的刺殺就拿了全連第一。

兩個新兵徐瑞清和李世明都是中學生,一跑步就“呼哧呼哧”急喘。于是,每天黃昏,陽廷安一手架一個,帶著兩人加練,此后行軍,他倆不再需要別人攙扶和幫忙背槍。

打響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2年,我國西藏邊境地區不斷受到印軍入侵,在多次談判被拒后,10月,我軍開始自衛反擊戰。我軍成立西藏軍區前進指揮部,代號藏字419部隊,下轄3個主力團。

突出于克節朗河谷的印軍第7旅,是首戰打擊目標。張國華司令員決定,主要突擊方向放在印軍左翼,155團擔任主攻,1營負責攻占卡龍,得手后向絨不丟和扯冬發起進攻。

1營2連為進攻卡龍的突擊連,6班擔任尖刀班。全班共8人:班長陽廷安,第二班長顏瑞成,副班長曾祥智,戰士楊秀洲、劉漢斌、何德忠、徐瑞清和李世明。

卡龍的印軍依山勢、林木、石崖建了隱蔽而堅固的碉堡64個,以塹壕、交通溝相連,并設有竹簽和鹿砦等障礙物。面對這樣的防御工事,我軍只能逐個強攻。

1962年10月20日,自衛反擊戰打響,155團1營2連、3連迅速沖過克節朗河,分兩路撲向卡龍側后。因地形復雜,方位判斷困難,向東南方向迂回的3連跑到了扯冬,當即發起進攻,遭到絨不丟印軍的側射,1營迅速調整部署,命預備隊1連攻擊絨不丟。

陽廷安觀察地形后,指著前方一道塹壕對第二班長顏瑞成說:“就從這中間開刀,突進去以后,你左我右,往兩邊撕?!苯酉聛淼?0多分鐘里,陽廷安帶著6班一路踏壕摧堡,在5班配合下連續攻克18座碉堡,無一傷亡。

因戰場地形復雜,形勢瞬息萬變,2連還有3個班未能按計劃進攻卡龍,而是加入了3連的戰斗行列。他們接近印軍碉堡群后,印軍的交叉火力越來越猛,繼續沖擊,傷亡已不可避免。這時,6班班長陽廷安堅定地發出了號令:“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來,打進去!”說完,他一手持槍,一手持手榴彈,帶頭向前沖去。彈雨橫飛中,他第一個中彈犧牲,身后的徐瑞清接著中彈犧牲。

副班長曾祥智帶領楊秀洲、劉漢斌和李世明繼續沖擊,接連打掉印軍7座碉堡后,曾祥智犧牲。接著,李世明、楊秀洲犧牲。在另一側進攻的顏瑞成、何德中,一直打到了印軍指揮部門口,在印軍火網下相繼犧牲。全班只剩劉漢斌一人,他拿起陽廷安的沖鋒槍,加入5班行列,繼續打向印軍縱深。

在6班浴血沖擊的身后,印軍27座地堡被摧毀,陣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抵抗意志被徹底打掉。當3排9班沖上來實施連續爆破時,印軍拉加普特營營長瑞克和第4師通信團長舉手投降。

“兩不怕”口號響徹全軍

2連斃敵92人,俘敵51人,3個多小時即攻克卡龍,獨立完成了原定全營的作戰任務。印軍第7旅當天遭全殲,鉆入密林的旅長達爾維準將兩天后被俘。

西藏軍區為陽廷安追記一等功,2連2排6班榮立集體一等功。1963年3月,國防部授予155團2連6班“陽廷安班”榮譽稱號。

后來,張國華司令員進京匯報作戰經過,羅瑞卿總參謀長特別叮囑他:“見了主席,千萬別漏了那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是你們的發明,也是我們全軍部隊的政治優勢?!?/p>

毛主席聽完匯報之后,說了兩句話,一句是:“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币痪涫牵骸昂成揭?,撼解放軍難!”從此,震撼人心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號叫響全軍,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象征。

1969年,西藏軍區第52師換防西南,番號改為149師,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激戰四號橋,攻克沙巴,重創越軍主力316A師,再展軍威。

如今,“陽廷安班”的戰旗飄揚在第77集團軍某合成旅,新一代官兵戍守在前輩們戰斗過的雪域高原,賡續英雄血脈,在強軍的路上迅跑。

猜你喜歡
筑路印軍西藏
都是西藏的“錯”
沿線老鄉的“筑路夢”
一天全殲“王牌旅”
巴基斯坦釋放被俘印軍飛行員
一個人的西藏
基于PLC和觸摸屏的筑路機械控制系統研究
西藏:存在與虛無
克什米爾雪崩 17名印軍士兵死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