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隨“音”動,“樂”伴成長

2023-09-23 12:04王德萍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7期
關鍵詞:欣賞教學互動小學音樂

王德萍

[摘 要]傳統的音樂教學,重視基礎樂理知識的教學,輕視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較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欣賞教學,細化教學目標設計,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創新音樂欣賞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使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走入音樂的殿堂,真正實現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互動;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21-0036-03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將重點聚焦在基礎樂理知識的教學上,忽視對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難以真正依靠自身的能力感悟音樂的魅力,體會音樂的情感。小學音樂教師應當重視音樂欣賞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共情能力,使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發展創新意識,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然而,就當前的現狀來看,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存在準備不足、教法落后、缺乏互動等問題,教學效果遠不達預期。因此,優化欣賞教學,引導學生領略音樂的真諦,是音樂教師需要努力的目標。

一、奠定基礎,引導學生欣賞

良好的音樂基礎,能夠為學生后續的音樂欣賞做好鋪墊。在組織學生欣賞音樂作品前,教師要細化教學目標設計,引導學生探索音樂創作背景,幫助學生更有方向、更有目標地鑒賞音樂作品。

1.細化目標,指引方向

小學音樂新課標強調教師要注重欣賞教學,但是許多教師不知道如何落實該要求,不知道如何以欣賞教學促進學生欣賞能力的提升。教學目標是引領師生走向成功的課堂指南針,能夠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指引方向。在音樂欣賞教學前,教師不妨先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再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欣賞教學的方向,然后基于此目標設計后續的教學活動,在有序教學中提升欣賞教學的品質。同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當作檢驗教學質量的標準,以便根據需求及時補充知識內容,讓欣賞教學真正收獲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引導學生欣賞《百鳥朝鳳》這首樂曲時,教師結合教學大綱,制訂“理解樂曲的音樂特點,能使用自己的語言對音樂作品進行評述;通過欣賞,感知民族樂器嗩吶的演奏魅力,體會樂曲本身的藝術魅力,強化民族自豪感”等教學目標,指引樂曲欣賞教學的方向。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采取情境導入的方式,先讓學生了解嗩吶這一民族樂器,再讓學生聆聽樂曲引子的部分,使學生了解《百鳥朝鳳》的背景。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學唱歌曲的旋律,通過對比的方式學習裝飾音的作用。接著,教師為學生播放演奏視頻,引導學生透過演奏家的表演把握樂曲的情緒。最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析音樂作品的特點,使學生在對比主題、旋律、情緒、節奏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樂曲的魅力,深刻感知嗩吶這一民族樂器的文化韻味。

教學目標猶如明燈,照亮了教師開展欣賞教學的方向。上述教學,教師先結合音樂作品的基本內容,細化欣賞目標,再科學地安排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學習,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這樣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讓學生深刻地領略到嗩吶這一民族樂器的魅力。

2.探索背景,精準欣賞

在欣賞教學中有一種普遍現象,即教師為學生多次播放音樂作品,但學生仍然抓不住其中的重點。究其原因,是學生積累的音樂知識較少,欣賞能力相對較弱。音樂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表達情感、抒發情懷的一種重要方式。任何優質的音樂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創作背景,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才能提高欣賞音樂教學的質量。因此,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不妨為學生布置查找音樂創作背景的任務,讓學生依靠自身的能力豐富音樂知識,以便在課堂上精準把握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帶領學生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教師為學生布置“利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收集本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的任務,讓學生依靠自身擅長的方式,多渠道收集歌曲的相關資料。有的學生在互聯網中輸入關鍵詞,收集相關信息;有的學生走入圖書館,通過查閱圖書的方式尋找“蛛絲馬跡”。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逐步形成帶有個人特色的資料庫。在正式上課時,教師先為學生播放歌曲,引導學生初步賞析,然后提出要求:“要想正確理解隱含在歌曲之中的情感,應當先了解本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只有這樣才能夠精準把握這首音樂作品的靈魂與內涵?!睂W生分組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并互相補充,完善對音樂作品創作背景的調查,增強了完成學習任務的參與感。

豐厚的知識積累,是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鑒賞力欣賞音樂作品的前提。上述教學,教師讓學生自主收集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并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體會到音樂作品的魅力,提高自身的鑒賞力。

二、注重互動,提高欣賞能力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只有依靠教師的單向傳授,才能夠逐步進入音樂世界。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難以提高音樂欣賞的興趣。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教師不妨利用提問、小組合作等方式,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1.以問為橋,促進師生互動

學生能夠直接對音樂作品進行精準解讀,明確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情感等,是教師培養學生欣賞能力的理想狀態。但是,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有限,在直接面對音樂作品時經常沒有頭緒,浪費了許多欣賞作品的時間。提出問題是教師在課堂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在通常情況下,問題能夠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啟發學生的思維。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圍繞音樂作品向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以問題為橋梁,引導學生步入音樂的世界,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例如,在《愛的祝愿》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先播放有關母愛的視頻,并提出“看完視頻后,你有什么感受?”的問題,引導學生說出“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等結論;再播放歌曲《愛的祝愿》,并提出“聽完歌曲后,你能感受到這首音樂作品的風格、情趣和意境嗎?”“這首音樂作品一共分為幾段呢?”等問題,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初步賞析。之后,教師再提出“主題音樂在樂曲中一共出現了幾次?每次出現是否相同?”“樂曲中不同段落的變化,給人一種怎樣的感受?”等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樂曲的情感。

上述教學,教師以問題為橋梁,搭建師生之間溝通的渠道,激活了學生的欣賞思維,使學生有目的、有層次地分析和欣賞音樂作品,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欣賞能力。

2.組建小組,實現生生互動

“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痹谝魳沸蕾p教學中,受不同成長背景、學習經驗的影響,學生的欣賞角度、欣賞效果會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如果教師仍讓學生獨自欣賞音樂作品,學生的思維勢必受到限制,從而難以全面、深入地解讀音樂作品。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對學生的了解,為學生搭建合作互動的平臺,以便學生的觀點在交流中相互發生碰撞,迸發出思維的火花,使音樂欣賞過程更加精彩。

例如,在《腳鈴舞曲》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先播放音樂作品,讓學生依靠自身的音樂素養進行賞析。在學生欣賞時,教師提出“這首音樂作品的特點是什么?”等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具體分析學生的音樂素養發展水平。隨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基于優勢互補的原則,合理安排合作互動小組,把音樂欣賞素養有較大差距的學生分配在同一小組中。在學生分組后,教師提出“以小組為單位對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感受不同樂段的情緒、節拍,分辨相同旋律中不同樂器的音色”的交流任務,促使學生在探討、互動中全方位地欣賞音樂,真正地把握音樂作品的特點,激發對音樂的喜愛之情。

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夠提升音樂欣賞教學的效率,使學生的音樂欣賞更加全面、更加精彩。上述教學,教師借助簡單的問題,具體分析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通過組建互動合作小組,給予學生思維碰撞的機會,促使學生在互動中擦出新的思維火花,在欣賞中品味音樂的魅力。

三、優化創新,提升欣賞實效

只有不斷創新教學形式,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革新教學形式,帶給學生新的學習體驗,不斷提高音樂欣賞教學實效。

1.依托媒介,激活感官

音樂的魅力在于感知,而并非聆聽。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對欣賞教學的認知存在偏差,認為只要多放幾遍音頻,就能讓學生在聆聽中發現音樂的美。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學生積累的音樂知識有限,欣賞能力較弱,難以通過直接聆聽的方式,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為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師不妨依托媒體技術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視聽聯覺的體驗,使學生用心感受音樂作品,體會到音樂的魅力。

例如,在《姑蘇風光》的欣賞教學前,教師利用互聯網收集與江南風景有關的視頻、圖片,為課上進行欣賞教學準備充足的素材。在正式教學時,教師為學生展示視頻、圖片,以小橋流水、粉墻瓦黛等畫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播放樂曲,使學生在無意識中獲得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從而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美麗的江南景色之中。教師提出“剛才的背景音樂帶給你怎樣的體驗?”的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欣賞過程,細細品味樂曲,感知樂曲中描繪的美麗意境。在學生描述時,教師繼續呈現有關江南美景的圖片,并反復播放樂曲,促使學生進一步感知水鄉孩子眼中家鄉的變化。

現代教育資源如同調味劑,合理運用能讓音樂欣賞教學變得有滋有味。上述教學,教師使用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視頻、圖片等資源,有效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受,喚醒學生的多重感官體驗,使學生的音樂欣賞獲得理想效果。

2.創編舞蹈,真切體驗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會直接向學生介紹音樂的旋律、節奏、情感等,于無形之中剝奪了學生自主欣賞音樂的權利,使學生始終游離在音樂作品之外,欣賞能力難以獲得提升。陶行知先生作為我國教育領域的先驅,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念,通過模糊“教”與“學”之間的界限,讓學生通過“做”的方式完成對知識的探索。因此,在學生欣賞音樂作品時,教師可提出創編舞蹈動作的要求,帶給學生更加直接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基于肢體動作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

例如,在《瑤族舞曲(片段)》欣賞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聆聽音樂作品,通過“透過音樂作品,你的腦海中呈現出怎樣的畫面?”“如果讓你用自己的肢體動作對樂曲進行表現,你會如何做?”等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思考。在學生簡單地呈現肢體動作后,教師播放舞蹈家以《瑤族舞曲(片段)》為背景音樂進行舞蹈表演的視頻,使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從而創造出更多的肢體動作,準確地表達樂曲的情緒。接著,教師再次播放音樂作品,創建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鼓勵學生翩然起舞,自行對舞蹈動作進行創編。在學生完成創編后,教師請學生進行表演,并解釋和說明自己創編的各種肢體動作,以便學生立足不同的視角,精準把控音樂作品的情感、旋律、節奏等。

上述教學,教師解放學生的手和腦,讓學生以自主創編舞蹈動作的方式欣賞音樂作品,使學生通過肢體動作逐步進入音樂世界,在身體的律動中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

欣賞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價值。但是,在音樂教學不斷深化改革的當下,欣賞教學仍舊存在許多問題,導致學生的欣賞潛力沒有得到完全釋放。教師要繼續立足音樂學科的教學特點,積極做出新的嘗試,探究多樣化的欣賞教學策略,健全音樂欣賞的教學體系,讓學生自由翱翔在音樂的海洋,漫步在音樂的美妙世界。

[ 參 考 文 獻 ]

[1] 蔡瓊.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亞太教育,2023(6):92-94.

[2] 張清練.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實踐[J].家長,2022(36):141-143.

[3] 崔婷.“雙減”背景下,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創新思路[J].教育界,2022(34):17-19.

[4] 陳國英.新課標背景下培育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著力點[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22(10):44-46.

[5] 黃玲姿.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研究[J].教師,2022(32):57-59.

(責編 杜 華)

猜你喜歡
欣賞教學互動小學音樂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淺談粉絲經濟與網絡造星的互動關系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奧巴馬與勞爾本周“互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