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醫科建設背景下“護理學基礎”挑戰性學習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2023-09-27 15:03謝斯佳徐澤俊尹麗娟
全科護理 2023年24期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能力

高 義,敬 潔,謝斯佳,陸 蓉,徐澤俊,劉 宇,尹麗娟

2008年清華大學在國內首次提出了“挑戰性學習課程”(Challenge Based Learning,CBL)的課堂教學模式[1],并于2012年開設了首門校級挑戰性學習示范課程。隨后,國內重點大學包括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在內也開展了挑戰性學習課程的示范建設。挑戰性學習課程是基于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理念,圍繞“挑戰性問題”,通過設置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挖掘學習潛能,從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2]。2019年,教育部提出加快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指出我國需要培養建設符合新時代需求的新醫科人才。為此,《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新醫科建設要著力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提升培養人才質量,加快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3]。面對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迫切需要,2021年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首次將“挑戰性學習課程”教學模式應用到“護理學基礎”課程中。本文以“護理學基礎”挑戰性學習課程建設為例,立足醫學教育新需求,探索“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設置挑戰性問題,應用創新教學方法,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成果產出為目標”的護理教學模式,力求為護理課程改革實踐提供新方案。

1 新醫科建設背景下本科護理學專業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護理教育一直以來都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提出,為精準對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護理服務內涵不斷深化、護理服務模式更加多元、護理服務領域持續拓展,推動新時期護理學科高質量發展的責任與使命為護理教育事業提出了新的命題。本科護理教育是護理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加強本科教學能力建設,培養具有創新思維,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于一身的復合型護理人才已成為護理本科教育的重大任務[4],本科護理學專業建設即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對護理人才的創新思維、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新要求,隨著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主體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開展,護理本科教學的方式和手段也將隨之變革。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數據化平臺助力師生互動,高仿真模擬情景再現,實現了學生從教室書本到臨床場景的過渡,多媒體醫學資源與教學內容的整合為護理教育者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方式[5]。如何轉變思維、探索創新教學體系、提升教育質量是當前護理本科教育面臨的重大挑戰。

2 “護理學基礎”挑戰性學習課程的教學理論指導

2.1 建構主義

20世紀80年代建構主義在教育心理學領域興起,以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為基礎,體現在知識觀、教學觀、學生觀和學習觀4個方面[6-7],其中學習觀認為知識不僅是直接通過教師的傳授得到,還需要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主動構建,強調在教學的開始環節即給出較為復雜和完整的問題,讓學生采用合作和發現的方式去認識、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8]。在“護理學基礎”挑戰性學習課程中,通過設置并解決具有一定難度的挑戰性問題,教師逐步引導學生去概括、綜合、重組和轉換知識,使知識真正為學生所用。

2.2 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由霍華德·加德納1983年在《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他強調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獨立性和發展性,其發展程度和方向會受到教育與環境的影響[9-10]。多元智能理論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1],運用其來指導課程的教學目標設置,可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放在首位;同時,在教學評價方面,倡導以評價促發展的多元評價觀,可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評價系統全面考查學生的多元智能水平。

3 課程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程以學生為中心,結合臨床情境通過設置真實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來吸引學生,同時鼓勵教師運用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快速獲取并綜合運用知識,進而培養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完成挑戰性問題的同時能收獲學習成果。教學設計的難點在于:教學方法的創新、如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學習成果的呈現。

3.1 課程教學的挑戰性分析之一:教學方法創新

課程教學采用以過程為導向的引導探究式學習(process-oriented guided-inquiry learning,POGIL)方法。POGIL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4名學生,分別扮演管理者、發言人、反饋者和記錄員。管理者負責分配任務,確保每個人都參與活動;發言人進行PPT匯報,呈現團隊方案;反饋者針對成員表現提出意見,不斷改進;記錄員記錄保存活動資料和小組方案[12]。教師在其中扮演促進者的角色,聆聽學生討論,提出疑問并引導小組開展活動。

3.2 課程教學的挑戰性分析之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2.1 批判性思維能力

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個體對產生知識的過程、理論、方法、背景、證據和評價知識的標準等正確與否作出自我調節性判斷的一種個性品質[13]。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強調不盲目接受現成的觀點,需要“大膽質疑”,更需要細致思考后的“謹慎斷言”。

課程要求學生帶著求真、反思去追尋問題的解決方法,所設挑戰性問題皆無預先設定的答案,教師引導并鼓勵學生,調動開放討論的氛圍,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而逐步培養批判性思維。

3.2.2 科研創新能力

科研創新能力包括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科研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課程將“教師講、學生做”變成“教師導向、學生思考、學生設計、學生展示”,在此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能力。另一方面,結合護理科研項目,通過分解、分析科學問題,指導學生完成項目申請書的撰寫,參與匯報展示等,使科研知識在護理臨床實際應用中相互鏈接、相互滲透,助力科研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3.2.3 主動學習能力

首先,課程設計從學生興趣出發,吸引其主動參與。其次,通過前期完成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建設,引入MOOC資源用于翻轉課堂的建設:要求學生課前觀看教學視頻,查閱資料完成設置的思考題,課堂上則以小組討論為主,實現翻轉課堂,將線上與線下教學融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14]。最后,還設置有小組間的競爭和獎勵機制,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提高主動學習能力的目的。

3.2.4 團隊合作能力

團隊合作能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做人”的能力;二是協同做事的能力。前者要求成員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后者要求成員相互信任,共享知識,取長補短,共同完成團隊目標[15]。

課程針對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三方面入手:第一,以小組成績作為成員個人成績,納入課程的期末評價體系,以此提高團隊合作意識;第二,建立課程和各小組微信群,鼓勵加強溝通交流;第三,通過小組文化建設(征集組名、口號等)增強內部情感,激發團隊榮譽感,共同完成團隊目標。

3.3 課程教學的挑戰性分析之三:產出有形和無形成果

3.3.1 有形成果

通過課程項目建設,對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其有形成果包括:研發臨床護理用具、拍攝醫學科普知識系列視頻、創建或優化護理工作流程等。

3.3.2 無形成果

通過課程項目建設,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其無形成果包括使學生增強職業榮譽感、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養成批判性思維精神和習性、初步建立科研創新思維、調動主動學習的熱情、提升人際交流與表達溝通能力、加強團隊合作以及學會營造富有正能量的團隊氛圍等。

4 課程教學實施方案

4.1 教學對象

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本科護理專業2020級學生。

4.2 教學目標

培養本科護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評判性思維能力、科研創新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4.3 教學內容

“護理學基礎”課程共計144個學時,理論和實踐并重,各占72學時。教學內容共計18個章節,涵蓋了護理學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操作。挑戰性課程項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結合教學的重點、難點,如病人安全與護士職業防護、靜脈輸液與輸血、給藥操作等,最終確定挑戰性問題。

4.4 教學實施步驟(見圖1)

4.4.1 設置挑戰性問題

挑戰性問題一:發明一項護理實用新型專利。在進行臨床調研后對臨床護理用具、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現存問題,并分析原因和查找對策。在文獻檢索和學習相關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對國內外現狀進行綜述,提出新的產品和技術方案,依托電子科技大學工科優勢,鼓勵跨學科合作,展開醫工交叉結合模式,撰寫專利申報書、產品說明書以及權利要求書等,完成實用新型專利的申報和注冊。

挑戰性問題二:采編一部護理科普宣教視頻。挖掘臨床護理??铺攸c,分析病人健康促進需求,開展護理科普宣教的橫斷面調查,提煉病人最為迫切的健康宣教知識點,梳理易于被大眾接受的宣教方式和形式,采用文獻查閱、專家咨詢和小組訪談等方法,建立科普宣教內容集,利用多媒體、流媒體等信息化平臺,制作寓教于樂的宣教視頻,惠及大眾。

挑戰性問題三:優化一項基礎護理操作流程。采用流程分析法,對護理??乒ぷ髁鞒踢M行梳理,結合教材相關章節理論知識,緊扣本課程核心護理操作技術,對一項具體的基礎護理操作進行流程優化與改進。開展預試驗,分析和總結流程優化后對護理工作帶來的有利成效,收集數據并以實證的方法確認效果,最終形成科學可行的護理操作技術優化流程。

4.4.2 學生分組

按照抽簽順序,將1、4、7、10號學生編為第1組,將2、5、8、11號學生編為第2組,將3、6、9、12號學生編為第三組,每組4人。3個小組分別完成一個不同的挑戰性問題項目。

4.4.3 課前導入

邀請3位專家分別擔任小組的指導老師并進行相關專題講座。內容包括文獻檢索、循證護理、護理人員的創新思維與創新實踐等。

4.4.4 理論教學

緊扣教材核心內容,采用POGIL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臨床問題為主線,力圖通過多學科知識的交叉運用,培養學生多角度多維度地發現和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探求“為什么” 和“怎么辦”,激發學生思考。

4.4.5 實踐教學

深入到臨床護理工作場景中對教材中護理操作流程進行床旁教學。通過與臨床護士、病人及其家屬的溝通,帶著批判性思維去審慎地看待書本與臨床工作實際之間的差距,發現問題、找尋證據,在小組討論與師生互動中找尋答案。

4.5 教學評價

教學是學生與教師為雙主體的多邊活動,因此教學評價不僅應涵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應納入對教師的評價。

4.5.1 對學生的評價

采用項目匯報、答辯、比賽等形式來檢驗學習效果??己税瑑蓚€方面,3個時間節點:即過程和結果考核兩方面,挑戰性項目開題、中期和結題3個時間節點。為了保證考核的客觀性,要求學生提供支撐材料來反映過程和展示結果,比如設計報告、標準化內容、專利申報書、實物、視頻影音資料等。每個小組需完成開題報告,中期匯報和成果展示。教師從創新性、臨床實用性、可操作性、展示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分。課程組5位老師參與成績評定,最終取平均得分按比例計入學生課程總成績。

4.5.2 對教師的評價

采取教師自我評價和學生評教結合的綜合評價。教師自我評價是反思教學,自我診斷、自我提高的過程,且應當先于他人評價[16]。教師自我評價主要是通過填寫自評表來進行,自評表內容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自評等;學生評教采用學校教務處匿名的評教系統調查對教師教學的滿意度,包含教學態度、內容、進度、考核方式等;分析結果用于指導改進教學工作。

5 小結

“護理學基礎”挑戰性學習課程的建設,符合電子科技大學一直秉持的“價值塑造、啟迪思想、喚起好奇、激發潛能、探究知識、個性發展”學生培養理念,致力于切實提高學生專業水平與實踐技能,培養護理職業道德,課程組將進一步探索和改善課程設計,希望為本科護理教育提供教學實踐參考。挑戰性學習課程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白o理學基礎”課程知識將會貫穿于整個護理專業學習與工作全程,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投入與知識的掌握關乎其能否成為一名真正的護理人。將挑戰性學習課程教學模式引入課程是一次新的嘗試。經過一學期的開展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樂意投入自己課外時間積極參與,達到了激發學習志趣的預期目標。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學生主動跟教師探討專業上的問題;從一開始覺得不可能完成挑戰性問題,到逐步接近目標,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對護理專業有了不一樣的認知,更愿意投身其中。

“護理學基礎”挑戰性學習課程有助于激發教與學的潛能,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檢索學術文獻的技巧較之前更加熟練;站上講臺匯報更加從容自信;成員互相協作,溝通更加高效順暢。教師感受則是學生課堂表現更加活躍,課堂氛圍更加開放;師生之間的互動形成良性循環;教學相長,促進課程組定期集體備課和教學反思,不斷提升教學技巧、創新教學內容。

“護理學基礎”挑戰性學習課程有助于踐行新醫科背景下卓越醫學創新人才培養的戰略思路。醫學教育是“健康中國”的基石,其發展創新決定了我國醫學的未來。大力發展新醫科是時代賦予醫學教育的使命,它的發展創新無法一蹴而就,不僅需要國家頂層設計、各大醫學院??茖W規劃,還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每一門課程、每一位教師都應肩負起醫學教育發展創新的責任。本次挑戰性學習課程,是護理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新的探索。

猜你喜歡
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護理學雜志》稿約
《老年護理學基礎》
——老年護理學的日常生活護理要點研究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護理學基礎課堂教學實施分層教學法探究
Seminar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雙語教學中的實踐
一節中職《護理學基礎》優質課的生成
婦產科護理學實踐教學探討
仲景護理學思想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