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發射前后文昌兩種熱帶森林類型土壤微生物多樣性變化

2023-09-30 07:35王小燕薛超文吳師強宿少鋒林之盼雷湘齡
熱帶林業 2023年2期
關鍵詞:純林椰子放線菌

王小燕,薛超文,吳師強,宿少鋒,林之盼,雷湘齡

1.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海南省紅樹林研究院),海南 ???571100;

2.海南大學,海南 ???570228

航天活動與其它人為的工業生產一樣給生態環境帶來潛在的威脅。自20 世紀50 年代以來,向太空發射火箭的國家逐漸增多,而火箭升空瞬間產生的反作用力,干擾了地球公轉的軌道,使地球漸漸靠近太陽公轉,太陽照射到地球的光越來越強烈,由此成為了全球變暖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而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生物多樣性也受到了影響。有研究發現,酸性污染物來源于沖刷用水。航天飛機發射時助推火箭噴出的高速氣流會產生震耳欲聾的噪音和振動,為了減少噪聲和振動就需要用水來沖刷反射坑,助推火箭排氣時的高熱量將這些高度酸性的水的一部分蒸發為汽,這些酸性水蒸氣和大量的微粒散落到土壤中改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環境。同時,也有研究表明中國運載火箭使用的推進劑N2O4與UDMH 在火箭發射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氣體,而散布在地面的未燃有毒推進劑會蒸發形成對環境污染的各種有毒氣體,從而影響到發射場周圍的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等。

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生物多樣性是其賴以生存的根基,人類作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一部分,通過與生態系統的信息交換、物質循環、能量流動等過程,參與了生物多樣性的持續發展[1]。土壤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數量多,生物多樣性復雜,參與土壤有機質的分解、養分的遷移轉化、腐殖質的合成,推動土壤的發育和形成?;鸺邳c火時噴射時產生大量的火光和煙塵,并伴隨著噪音和震動[2-3],可能對周邊森林土壤微生物造成擾動。已有研究表明火箭的發射會對航天發射場周圍植被多樣性產生影響[4-6],但由于火箭發射并不常見,因此少見關于火箭發射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變化的研究報道。

該研究以2016 年6 月25 日、2017 年4 月20日、2017 年7 月2 日3 次火箭發射前后開展土壤微生物采樣調查,分析火箭發射前后在椰子純林和混交林中土壤微生物豐富度、多度的差異,探討火箭發射對兩種森林類型中土壤微生物可能帶來的變化,為研究火箭發射對不同熱帶森林類型土壤微生物的變化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域

研究區位于文昌衛星發射場周邊的兩種森林類型,即混交林(地理坐標:19°43′58″N,110°57′34″E)和椰子純林(地理坐標:19°34′58″N,110°51′15″E)。其中,混交林主要由11 種樹種組成,分別為潺槁木姜子(Litsea glutinosa)、椰子(Cocos nucifera)、瓊崖海棠(Calophyllum inophyllum)、木麻黃(Casuarina equisetifolia)、柳葉密花樹(Rapanea neriifolia)、桃金娘(Rhodomyrtustomentosa)、九節木(Psychotria rubra)、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簕欓花椒(Zanthoxylum avicennae)、 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和東風桔(Atalantia buxifolia);椰子純林主要由椰子樹種組成,兩種林分已有30 年的種植時間。研究區屬熱帶北緣沿海地帶,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點,屬熱帶季風島嶼型氣候。氣溫為22℃~27℃,全年光照時長1750h~2650h。 研究區雨量豐富,年均降雨量達到1721.6mm,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勻,有明顯的干、濕兩季,雨季主要集中于5 月~10 月。研究區位于文昌航天發射場的距離約5km。

1.2 研究方法

1.2.1 樣品采集和處理

該研究對兩種熱帶森林類型土壤微生物共進行了6 次采樣,于2016 年6 月25 日、2017 年4 月20日、2017 年7 月2 日進行樣品采集,分別為火箭發射前后,發射前采集均在火箭發射前5d 內完成調查,發射后采集均在火箭發射后3d 內完成。在每種森林類型樣地內設定3 塊樣方,樣方面積40m2,在每個樣方內按“S”形采集表層土壤(0~20cm),采樣時去除表層枯落物和浮土,同一樣方點各取100g 土樣,充分混合并去除根系、石塊,裝入無菌密封袋后,放置于4℃的恒溫箱中,帶回試驗室內放入0℃冰柜中保存,在48h 內完成土壤微生物測定。

稱取10g 土樣,倒入90mL 含少量玻璃珠的無菌水中,采用120r·min-1振動床,振蕩30min 后靜置,獲得土壤懸濁液備用。

1.2.2 土壤三大類可培養微生物計數

①土壤含水量:稱取5g 土樣以105℃烘8h,冷卻后稱干重計算土壤含水量。

②平板計數法:取1mL 土壤懸濁液加入到9mL無菌水中進行稀釋,重復稀釋到10-5稀釋度。取0.5mL 相應稀釋度的稀釋液加入到無菌平皿中,倒入冷卻到45℃左右的培養基15mL~20mL,充分混勻后待培養基凝固,倒置平皿放入培養箱中進行培養(見表1),每種微生物取3 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重復3 個平行,培養結束后計數。

表1 三大類可培養微生物檢測條件Tab1. Three Major Categories Can Cultivate Microbial Testing Conditions

③數據分析:根據土壤含水量計算得到每克土樣中所含的微生物數量,使用SPSS 19.0 進行配對樣品t 檢驗(同一樣地前后兩次檢測結果的顯著性分析)。

1.2.3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檢測

(1)Biolog-ECO 實驗

取5mL 土壤懸濁液,用45mL 無菌水進行2 次稀釋,得到1:100 的樣品提取液。利用八通道移液器吸取150μL 提取液加入Biolog-ECO 96 微孔板(Biolog,Hayward,USA)中,在28℃恒溫箱中連續避光培養240h,每間隔24h 用酶標儀(Hayward,USA)讀取590nm 和750nm 的吸光值,并記錄。

(2)數據分析

Biolog-ECO 96 微孔板共包括3 組重復單元,每組單元32 個孔,由微生物利用的6 大類31 種碳源及1 個空白對照孔。其中31 種碳源包括10 種糖類、6 種氨基酸、7 種羧酸、4 種聚合物、2 種胺類、2種酚類(表2)。

表2 ECO 板六類碳源分類Tab.2 ECO Board Six Types of Carbon Source Classification

土壤微生物群落對碳源利用率用平均每孔顏色變化率表示(AWCD),表征微生物對各類碳源利用能力的強弱,公式為:AWCD=∑(C-R)/n,式中C為每孔碳源的吸光值;R為對照孔吸光值;n為碳源數,即31。

選取包括多維空間距離多樣性McIntosh 指數(U 值)、菌種優勢度Simpson 指數(D 值)、物種豐富度Shananon-Wiener 指數(H’值)和菌種均一性Pielou 均勻度指數(E 值)4 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指數進行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三大類可培養微生物計數調查

根據火箭發射前后采樣的土壤可培養微生物計數調查顯示:火箭發射前,椰子純林中的微生物總數為387.52×104cfu/g,其中,細菌為352.62×104cfu/g、真菌為20.88×104cfu/g、放線菌為14.02×104cfu/g;混交林中微生物總數為235.10×104cfu/g,其中,細菌為207.68×104cfu/g、真菌為18.90×104cfu/g、放線菌為8.52×104cfu/g?;鸺l射后,椰子純林中微生物總數為531.89×104cfu/g,其中,細菌為318.90×104cfu/g、真菌為60.03×104cfu/g、放線菌為152.96×104cfu/g;混交林中微生物總數為370.15×104cfu/g,其中,細菌為190.50×104cfu/g、真菌為47.55×104cfu/g、放線菌為132.10×104cfu/g。對比火箭發射前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總數增加了135.05×104cfu/g,其中,細菌減少了17.18×104cfu/g,真菌和放線菌分別增加了28.65×104cfu/g 和123.58×104cfu/g;椰子純林土壤微生物總數增加了144.37×104cfu/g,其中,細菌減少33.72×104cfu/g,真菌和放線菌分別增加了138.94×104cfu/g 和147.37×104cfu/g。

分析結果表明,與發射前相比,火箭發射后椰子純林和混交林種土壤微生物總數均表現為明顯升高趨勢(P<0.05,表3)。但三大類微生物又表現出不同的結果,其中真菌和放線菌總數發射后比發射前呈現極顯著增加(P<0.01),而細菌數量發射后比發射前呈現降低趨勢,但差異性不顯著。

表3 火箭發射前后椰子純林和混交林土壤可培養微生物計數Tab.3 Counts of Culturable Microorganisms in Soil of Coconut Pure Forest and Mixed Forest Before and After Rocket Launch

2.2 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特征

2.2.1 土壤微生物總碳源利用的動力學分析

從土壤微生物總碳原利用整體情況(AWCD 值,圖1、圖2)來看,椰子純林和混交林在火箭發射前后均呈現出略微的增加。結果表明,與發射前相比,火箭發射后,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有所提升,可能是由于火箭發射沉降物促進了土壤微生物的生理活性,使得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利用碳源的能力也有所增加。

圖1 火箭發射前后椰子純林的平均吸光值(AWCD)的差異Fig.1 The Absorbance Value (AWCD) of Coconut Pure Forest Before and After Rocket Launch

圖2 火箭發射前后椰子純林的平均吸光值(AWCD)的差異Fig.2 The Absorbance Value (AWCD) of Mixed Forest Before and After Rocket Launch

2.2.2 土壤微生物對不同碳源利用特征分析

根據化學基團的性質,(ECO 板上,圖3、圖4)來看,可以將ECO 板上的31 種碳源分為六大類,即胺類、氨基酸類、羧酸類、多聚物類、碳水化合物類、酚酸類。選取拐點時間(72h)培養時間的吸光值,對兩種群落土壤微生物六類碳源的利用率進行分析。

圖3 火箭發射前后椰子純林的六大類碳源利用的差異Fig.3 Differenc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Six Types of Carbon Sources Pure Coconut Fore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Launch of The Rocket

圖4 火箭發射前后混交林六大類碳源利用的差異Fig.4 Differenc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Six Types of Carbon Sources Mixed Forests Before and After the Launch of the Rocket

椰子純林和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六大類碳源的利用率相似,均為利用多聚物類、氨基酸類的能力較高,利用胺類、酚酸類能力較弱。與發射前相比,火箭發射后兩種林分土壤微生物對六大類碳源的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對酚酸類碳源的利用率顯著增加。

2.2.3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指數特征

選取72h 的AWCD 吸光值對微生物多樣性指數進行分析(表4)。由表4 可知,混交林McIntosh index(U)指數高于椰子純林,而Shannon 指數(H')、Simpson 指數(D)和Pielou 指數(E)3 種指數兩種林分幾乎一致。與發射前相比,火箭發射后混交林McIntosh index(U)指數呈顯著性增加,而混交林McIntosh index(U)呈顯著性降低。椰子林發射前后Shannon 指數(H')、Simpson 指數(D)和Pielou 指數(E)3 種指數均無差異。而混交林種Shannon 指數(H')、Simpson 指數(D)和Pielou 指數(E)3 種指數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表4 火箭發射前后椰子純林和混交林微生物多樣性指數特征Tab.4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Diversity Index of Coconut Pure Forest and Mixed Forest Before and After Rocket Launch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1)火箭發射前椰子純林土壤微生物總數達到387.52×104cfu/g,其中,細菌為352.62×104cfu/g、真菌為20.88×104cfu/g、放線菌為14.02×104cfu/g;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總數為235.10×104cfu/g,其中,細菌為207.68×104cfu/g、真菌為18.90×104cfu/g、放線菌為8.52×104cfu/g。椰子純林微生物總數顯著大于混交林。

(2)與發射前相比,火箭發射后椰子純林和混交林種土壤微生物總數均表現為明顯升高趨勢。

3.2 討論

(1)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林分類型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結果表明,兩種林分類型土壤微生物代謝功能多樣性指標(AWCD)大小為:混交林>椰子純林??梢?,在立地條件一致的情況下,不同的林分結構導致其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亦不相同。以往研究表明天然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更優于人工林[7],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樣性優于純林[8],這可能是因為混交林能夠增加植被物種豐富度,其根系分泌物種類越多,使得根系附近土壤微生物群落增加,同時林下凋落物也會覆積,致使土層腐殖質增加,改善了土壤養分,促進土壤碳氮磷的循環,為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長提供較高的動力[9]。

(2)兩種植被類型土壤微生物對六大類碳源底物利用率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不同的地上植被,其根系或根系分泌物影響著土壤微生物群落對碳源的利用程度。研究表明,不同碳源在根系土壤中的有效性不同,碳源有效性越長,越有利于利用此類碳源微生物的生長[10]。

(3)森林生態系統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樣性還受土壤養分、凋落物類型、根系分泌物、周邊環境條件的影響[11-12]。研究表明,森林生態系統中,林分類型與其林下土壤微生物相輔相成,不同林分類型通過改變凋落物的數量和組成影響土壤養分特征,進而制約土壤微生物的數量、組成和分布差異[13]。

研究發現火箭發射對文昌衛星發射場周邊的熱帶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樣性具有一定變化,微生物總數均呈現顯著增加。但此次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微生物多樣性還受環境因素(如降雨、強風等)影響產生變化,由于發射前和發射后可能環境因素存在偏差,還需要長期持續的開展監測研究。此外,該研究中僅對可培養微生物進行了統計分析,后續可結合微生物測序,更加精準全面的研究火箭發射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猜你喜歡
純林椰子放線菌
海椰子
摘椰子
結椰子嘍!
椰子變變變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線菌感染一例
水曲柳和落葉松人工純林與混交林的碳儲量
挪用公款8700萬的“一把手”
桉樹純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規律的分析
南大西洋深海沉積物中可培養放線菌的多樣性
黃花蒿內生放線菌A5次生代謝產物分離鑒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