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做一只盲從的“毛毛蟲”

2023-10-01 09:20李蕙君
家庭科學·新健康 2023年9期
關鍵詞:毛毛蟲花盆獨立思考

李蕙君

女兒上五年級,無論是學校的作業還是課后興趣班都沒落下。每天放學后立馬寫作業、練琴、練習英語對話,勤學苦練廢寢忘食,結果不但學習成績退后,鋼琴考級也失利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沈陽:曉軍

孩子明明很努力了,每天除了上學校里的課,還去各種課外輔導班進行補習、學習才藝,可是無論哪一項都收效甚微。這種現象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也至今沒有搞明白其中原委。其實這都是因為深陷“毛毛蟲效應”的陷阱而不自知。

什么是“毛毛蟲效應”

法國的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將毛毛蟲放在圓形花盆的一周首尾相接的圍成一圈,然后在花盆的不遠處放置一些毛毛蟲非常喜歡吃的樹葉。結果發現這些毛毛蟲只會在圍好的圓圈內首尾相接的進行爬動,沒有毛毛蟲會爬出這個圈外去吃樹葉,最后它們因為太累和太餓死掉了。

這種因為從眾心理跟隨他人腳步、跟隨前人腳步,或者一味的按照固有的模式進行思考和行動從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放到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不僅僅是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在我們成年人的工作中也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

“毛毛蟲效應”會導致什么后果

毛毛蟲效應會麻痹我們思維的靈活度,影響創新思維的出現,當慣性的思維出現時,獨立思考就會被減弱,這時候往往做的選擇會導致錯誤的結果。而且經年累月地按照一種既定的模式思考問題,不僅容易使人厭倦,更容易麻痹人的創造能力,影響潛能的發揮。陷入“毛毛蟲效應”的孩子有兩個隨波逐流的表現:一是絕對服從權威說的話,二是盲目地跟隨班級里的潮流。

如果你覺得孩子很努力,卻依然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那么你需要停下來好好思考,看看周圍是否有更廣闊的天地、更開闊的視野。在充滿變化的時代,我們要做好隨時接受并學習的心理準備,而不是一味地跟著自己前面的毛毛蟲不停轉圈。走出從眾的怪圈,另辟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

擺脫“毛毛蟲效應”記住這三點

1.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在生活中,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比如,你可以讓孩子選擇做還是不做,不要為孩子包辦所有事情。父母應該把決策權留給孩子自己,同時,當孩子失敗時,要給孩子反省的機會。

2.鼓勵孩子們意識到未知

孩子們對未知事物特別好奇,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保持探索的好奇心。這會讓孩子們走出舒適的圈子,勇敢地嘗試新鮮事物,探索和挑戰一些平時不敢做的事情。

3.教孩子學會用逆向思維處理事情

一般來說,人們會用固定的思維來處理問題,正因為如此,很難走出熟悉的圈子。父母應該教會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并通過逆向思維找到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有助于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更好地開發他們的大腦。

猜你喜歡
毛毛蟲花盆獨立思考
毛毛蟲,動起來
教育的目的是獨立思考的培養
好餓的毛毛蟲
毛毛蟲和蠶
可愛的毛毛蟲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搬花盆
談獨立思考
談獨立思考
為什么花盆花盆底部有小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