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來與“兩彈一星”上天工程(下)
——為紀念周恩來誕辰125周年而作

2023-10-04 17:17石仲泉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 2023年3期
關鍵詞:氫彈兩彈一星原子彈

石仲泉

(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北京海淀 100080)

(三)披肝瀝膽,實現核導彈頭到氫彈再到人造衛星的“三級跳”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是在102米高的鐵塔頂部引爆的,西方媒體嘲笑說:中國的原子彈是“無槍的子彈”,沒有什么了不起。周恩來多次對參與爆炸試驗的科學家們講道:當我們沒有原子彈時,有人笑話我們20 年也造不出來?,F在,我國核爆炸成功了,有人又嘲笑我們“有彈無槍”,無非是說我們光有原子彈,沒有運載工具。這話沒錯。我們要用導彈把原子彈打出去,用行動來回答輿論的挑戰!

是的,僅有“無槍的子彈”,不夠!導彈不僅是原子彈的運載工具,也是國防力量中不可缺少的尖端武器。如果沒有能將原子彈送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工具,那么核威懾等于零。周恩來的激勵之言,吹響了我國科學家們攻克導彈難關的進軍號。

周恩來對我國尖端技術發展,早有一個通盤考慮的全面規劃和分清本末緩急的戰略安排。這就是先原子彈、再導彈,實現兩彈結合,再搞氫彈和人造衛星。他甚至將核電站和核潛艇等都安排在長遠計劃之列,并開始啟動了。

1.導彈研制與原子彈研制基本同時起步

錢學森回憶說,當時他向中央寫關于導彈研制工作的建議,是受到周總理的鼓勵和支持的。1955 年秋末冬初回到祖國后,安排錢學森在科學院力學所工作,當初成立這個所,就是要搞火箭噴氣技術即導彈技術的。我們搞12 年科學規劃,將導彈列為重點項目和緊急措施,就是在周總理,還有聶老總的親自領導下完成的。具體過程,錢學森在回憶文章講道:“我回國搞導彈,第一個跟我說這事的是陳賡大將?!保?]2881955 年11 月科學院領導安排錢學森到東北參觀考察。在哈爾濱,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專門向錢學森請教導彈問題,問道: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錢學森回答:“外國人能搞,我們中國人就不能搞?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1]287-288陳賡很贊賞錢學森的回答。就這一句話,決定了錢學森一生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1956 年2 月初,葉劍英請陳賡,錢學森等到家里吃飯,席間說起中國自行研制導彈問題,葉劍英希望錢學森能主持這項事業。隨后,三人驅車去找周恩來拍板。周恩來交代錢學森,請你寫個總的設想。2月16 日,周恩來約同陳毅、劉杰等會見錢學森,錢面交了寫出的《建立中國國防航空工業意見書》。為了保密起見,這里的“航空工業”是代表“火箭、導彈工業”之意?!耙庖姇碧岢鑫覈鴩拦I的組織草案、發展步驟和具體實施步驟,認為“健全的航空工業,除了制造工廠之外,還應該有一個強大的為設計而服務的研究機構及試驗單位,應該有一個作為長遠及基本研究的單位”。航空工業應實行“研究、設計和生產三面并進”方針。在開始時,重點放在生產上,兼及設計和研究。周恩來逐字逐句地審閱“意見書”,對個別字、句、標點都做了修改,并在標題下寫上“錢學森”的名字,于2 月22 日將“意見書”“送毛澤東審閱,并致函說明:‘這是我要錢學森寫的意見’”[2]549。這份意見書,是我國最早的一份發展火箭導彈技術的實施方案。對此,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高度重視,多次開會研究發展中國導彈事業。3 月14 日,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聽取錢學森關于在中國發展導彈技術的設想。會議決定:由周恩來、聶榮臻和錢學森等籌備組建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后經國務院任命,聶榮臻為航委會主任,錢學森等為委員。5 月10 日,聶榮臻提出《關于建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報告,建議在航委會下設導彈管理局,統一管理導彈的研制工作,由錢學森任總工程師,建立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五院),由錢學森任院長。5 月26 日,周恩來出席中共中央軍委會議,代表中共中央宣布前面講到的發展中國導彈武器的決定。他講話指出:“1.導彈的研究方針是先突破一點,不能等一切條件都具備了,才開始研究和生產。2.研究導彈所需要的專家和行政干部,同意從工業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軍隊中抽調,由宋任窮組織一個小組,負責聯系人才和收集技術資料,要說服更多的人,為研制導彈努力。軍隊要起模范作用,要人要錢,首先拿出來。3.同意組建導彈管理局,由鐘夫翔任局長(中央軍委電信總局局長——引者注);同意錢學森為導彈研究院院長;局、院的副職干部由總政治部、總干部管理部配備;調人、組建機構等,由聶榮臻主持召集有關部門開會,研究解決。4.電子技術方面,可以先從培養人才開始,在西安設立軍事通信學院?!保?]545-546這次會議宣布中共中央關于發展中國導彈武器的決定和周恩來關于發展中國導彈武器的指示,是我國大力發展導彈武器歷史起點的重要標識。

1956 年10 月8 日,正好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導彈管理局經中央軍委批準撤銷,其所屬機構和人員合并到五院。再加上從各單位調人和由高等院校調來畢業生,這樣,五院初具規模。1957 年2 月中旬,周恩來簽署命令,任命錢學森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當時,盡管導彈技術專家只有錢學森一人,但自1956 年5 月宣布組建五院以來,導彈技術隊伍就在不斷壯大。一是有關院校設置導彈專業培養人才。如軍事工程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北京工業學院等院校組建導彈專業;在解放軍通信學院、郵電學院、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設置有關導彈的專業,招收新生。二是錢學森親自為分配來的大學生授課,培養理論技術人才。五院成立后即分配來的156名大學生,都沒學習過導彈理論。錢學森為他們講授《導彈概論》,這是他在美國時為加州理工學院火箭和噴氣技術訓練班講授的課。這些學生為能聆聽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講課而感到無比慶幸,他們之中不少人后來成為我國火箭、導彈與航天技術隊伍的中堅骨干。三是其他各單位熱忱支援。周恩來對聶榮臻說:凡是你要的人都給,你開出名單,然后按名單調人。各部門、各院校和解放軍各有關單位顧全大局,在自己單位人才極為緊缺的情況下,把最好的專家選送給五院。首先是陳賡將哈軍工10 余名頂尖教授和技術干部調給五院,其中包括任新民、屠守鍔、梁守槃、莊逢甘等多名專家。以后又調入蔡金濤、黃偉祿、吳朔平、姚桐彬等專家[3]548。這些專家中不少人獲得“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在中央決定研制導彈之后,除了錢學森領導的國防部五院聚集了一批各科專家和青年才俊從事理論和實驗研究外,其他一些部門還積極配合解決導彈急需材料等問題。中國科學院首先讓在力學所工作的錢學森的師弟郭永懷和錢學森在美國大學教書時的優秀學生林鴻蓀積極配合。還有化學所、大連化學物理所配合研制新的高能燃料;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所等單位也都接受任務,研究開發中國的高能燃料;并在北京、上海和大連等地的山區建立了實驗基地。高能燃料是導彈發射遠、威力大的關鍵,中國科學院承擔了這個最重要的任務。新的高能燃料研制成功之后,五院先用這個燃料設計發動機,與科學院協同,在山區基地做了100多次發動機臺架試驗,都順利通過。同時,工程兵派出4萬工兵,用兩年時間,在西北的沙漠里建起了規模相當大的發射基地,既能通火車,還有飛機場。經過多次調試和周密準備,1960 年11 月5 日9 點多,一聲轟鳴刺破戈壁寧靜,我國第一枚國產近程導彈“東風一號”從西北大漠導彈靶場沖天而起。導彈飛行7分31秒后,準確命中554公里外的目標,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從這一天起,中國就有了自己的尖端武器——導彈“東風一號”!

“東風一號”導彈只是我國導彈發射成功歷史的開篇。它是在蘇聯專家撤走的82 天后爆炸成功的。如果說它的設計有蘇聯導彈圖紙元素,那么,我國完全獨立設計和制造的新型導彈,經過一段試驗后很快就成功了。1961 年8 月中旬,周恩來說:我們自己的“尖端要有。有了導彈、核武器,才能防止使用導彈、核武器;如果我們沒有導彈,帝國主義就會使用導彈”[4]421。在仿制“東風一號”即將成功之際,我國的領導人和科學家已經把目光從仿制轉向自行設計。錢學森調整技術力量,不斷突破從仿制到獨立設計這一質的飛躍的難關。先搞中近程的“東風二號”導彈,在1962年3月初試射失敗后,從工程技術、科研管理到思想作風等諸多方面對事故原因作了全面系統分析,不斷加強預先研究,提出要求“把故障消滅在地面”作為研制和發展導彈的重要準繩。這樣,從1962 年到1964 年先后通過17 項大型地面試驗,終于突破了“東風二號”的技術難關。1964 年6 月29 日,我國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東風二號”再次發射,獲得成功。它標志著我國科學家們基本掌握獨立研制導彈的復雜技術。此后,相繼研制成功“東風三號”中程導彈、“東風四號”中遠程導彈、“東風五號”洲際導彈等東風系列導彈,以及“紅旗”型號地空導彈和“海鷹”型號岸艦導彈。我國導彈發展的歷史進入了獨立自主新時代。

2.第二顆原子彈的爆炸和“兩彈結合”的研制成功

“東風二號”導彈試飛成功后3 個多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1965 年5 月14 日夜,我國第二顆原子彈爆炸又獲成功。第一顆原子彈是采用塔爆,第二顆原子彈是飛機載投。這是核武器試驗的一大進步。對于這次核武器試驗,黨中央非常重視。鑒于導彈試驗有一次失敗,無論如何要確保這次核試驗成功。朱光亞回憶說:周恩來“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說,核試驗關系重大,絕不能有一絲一毫馬虎。我們國家窮,做什么事都要考慮周到。略有失誤,都會加重人民的負擔啊”[1]307-308。因此,周恩來多次召開專委會進行討論。為了進一步統一領導,大力協同,1964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以國防部五院為基礎,從三、四、五機部及其他有關部門和省、市,抽調若干工廠和事業單位組建第七機械工業部。1965 年2 月3 日、4 日,他主持中央專委會第10 次會議,提出原來的專委會要擴大,七機部、四機部、五機部等有關單位都要參加[5]705-706。3 月2日,中共中央作出擴大中央專門委員會的決定,“中共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改稱為“中共中央專門委員會”。中央專委會是中共中央領導國防尖端事業的最高決策機構,它不僅要管原子彈,而且要管導彈等尖端事業。此后,我國的核彈(原子彈、氫彈等)、戰略導彈、戰術導彈、人造地球衛星、核潛艇、核電站等一系列尖端科技工程項目,都由這個委員會領導。3 月20 日,他主持中央專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指出:我們的核試驗要從軍事行動、科學、技術的需要出發,凡是通過試驗應該得到的科學知識,我們都要得到,要做到一次試驗全面收效[5]719。5 月4 日、5 日,他主持中央專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對第二次核試驗再次提出要求:一是要有把握,不要勉強。二是安全保險系數大一點好,太低了不好;要普遍檢查一下,凡有漏洞的地方都要補起來。三是要加強政治工作,積極謹慎,戒驕戒躁,要特別細心,一點不能疏忽大意。核試驗次數可以少一些。5日晚,他打電話給有關人員,叮囑要做好材料數據工作和安全工作[5]728。5 月10 日臨近第二次核試驗爆炸前,他與羅瑞卿、楊成武、劉杰等再次研究這次核試驗問題;并根據氣象情況,指示前方人員作好一切準備行動。次日,他下令爆炸[5]729。這次核爆炸圓滿成功。

1965 年5 月30 日,周恩來接見并宴請參加第二次核試驗的有關人員,鼓勵大家努力學習毛澤東思想,群策群力,戒驕戒躁,繼續前進[5]733-734。參加這次宴請的朱光亞回憶道:1965 年5 月,航彈空爆試驗成功之后,“他即派專機去西北把一批科學骨干和領導同志接來北京。起飛前大家還是一身冬裝,到達北京時已是風和日暖的初夏。5月底的一天,我們剛進入人民大會堂,就受到周總理、鄧小平總書記、陳毅元帥、賀龍元帥、聶榮臻元帥、羅瑞卿大將等許多中央領導同志以及國務院和總部有關負責同志的歡迎?!薄爸芸偫硪贿吅臀覀兾帐?,一邊歉疚地說:‘大家辛苦了。去年10 月,本來應該和大家見面的。因為忙,延遲到現在,真對不起。這次空爆成功,計劃圓滿完成,老總們很高興,都要來見見有功之臣?!惱峡偫世实匦Φ溃骸莵砗葢c功酒??!’”“總理即席發表了講話,勉勵我們繼續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群策群力,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為攀登下一個高峰,盡快掌握氫彈技術,加強國防、保衛和平作出更大的貢獻?!保?]308

在第二顆原子彈爆炸準備期間,“兩彈結合”問題已提上議事日程。因為這次核爆炸是用飛機載投。若想將原子彈送到遠距離目標,最終要靠導彈發射原子彈頭,特別是氫彈頭。這就需要通過“兩彈結合”途徑研制戰略導彈,首先實現原子彈與導彈結合,隨后實現導彈與氫彈結合。但是,研制戰略導彈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要有高能炸藥。即導彈頭不能太重,太重了就發射不遠;要發射得遠,彈頭要有重量最高限度。二是發射要絕對安全,確保核彈頭在未解除保險時,即使發生各種異常狀態,也不會發生核爆炸。這是由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美國的這種試驗是在海外基地,蘇聯是在北極地區,均為荒無人煙之地。我國則在大西北,彈道要穿過有人居住區。如果安全系數不是百分之百,那等于在自己國家投下核武器。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周恩來連續主持中央專委會研究討論。1965 年8 月9 日、10日,他在中央專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指出:開專委會的作用,就是要促進群策群力協同攻關。我們的試驗要從最大的節約出發,不要失敗,不要浪費。兩彈結合試驗準備進展順利就好[5]748。1965 年12 月29 日至31 日,他在中央專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上說:第二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群策群力的結果。今年為兩彈結合試驗年,明年是[戰略]導彈年,明年在導彈上要前進一步,后年要出更大的成果。會議批準了國防工業提出的1966、1967兩年規劃(其中包括各種戰術導彈和核潛艇、人造衛星等重大課題)[5]770。

在周恩來主持的中央專委會領導下,“兩彈結合”前一個關鍵問題通過大協作攻關得到解決,中央專委會擴大成員,其意也在于此。在中央專委會上,周恩來聽取七機部一位領導匯報規劃,這個規劃將導彈試飛的時間拖得較晚。他立即指出,你們回去發動群眾討論,群眾會比你們看得準些(在此前的中央專委會第十次會議上,他就提出要搞好領導、群眾、專家三結合)。同時,“指派專辦常務副主任趙爾陸同志帶了幾個人下去,經多次征求錢學森、任新民、黃緯祿等許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并和部領導組織了廣泛的討論會,先在一院摸了一個月的底,修改了試驗計劃,提出了中遠程的全面規劃?;貋碛善邫C部向專委會匯報,一下就定下來了。結果把新導彈試飛的時間從1968 年提前到了1966 年,投資比原來也大大減少了。接著,周總理又指定我們到其他各院做工作,也都取得滿意的結果。當時聶榮臻元帥語重心長地對專委的同志們說:‘技術民主問題,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現在大家嘗到味道了?!保?]349這個關鍵問題的解決,除了七機部內部發揮技術民主以外,還得益于外部大協作?!翱茖W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甘肅專門建立了一個分所,與五機部一個所協作,專門研究高能炸藥。經過不斷的地面試驗,最后把高能炸藥的關攻破了,能夠使我們的導彈帶上原子彈、氫彈,發射得很遠很遠,成為戰略火箭,就是帶有核彈頭的戰略導彈?!保?]470對于安全問題,周恩來不斷要求研制和試驗單位務必做到“導彈在飛行中不能掉下來,掉下來也不能發生核爆炸”。1965 年6 月上旬,他在出訪坦桑尼亞和巴基斯坦等國的回國途中,專程到酒泉基地觀看“東風二號”導彈的“搭載”發射試驗時,還聽取“兩彈結合”情況匯報。他特別關心安全問題,提出一連串“怎么辦”,如“核彈頭萬一掉下來怎么辦?”“掉在某個國家邊界怎么辦?”“掉下來爆炸著火怎么辦?”他要求一定確保核彈頭在未解除保險時的絕對安全。為此,七機部和二機部合作,在國防科委的統一指揮下,組織進行若干次以嚴格檢驗導彈及其核彈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目標的飛行試驗,并考慮各種可能的意外情況及處置措施,提出在發生意外情況下自毀的幾套方案。這既充分體現周恩來的嚴細作風,也給國防科技隊伍以巨大的典范力量。朱光亞寫道:此后,每一次重大的科研試驗中,都要重申周恩來提出的“十六字方針,都要開展群眾性的預想、預防活動,提方案,定措施。做到彈不帶隱患進試驗場,星不帶隱患上天,使我國在同一類型的科學技術中,成為世界上成功率最高的國家”[1]308。

經過近一年各方面大協作的艱苦努力,兩個關鍵問題得到解決。1966 年4 月29 日、5 月2 日,周恩來召集中央專委第十五次會議,討論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此前,他幾次與核試驗前線指揮所的張愛萍、劉西堯通電話,了解飛機掛彈、氣象條件等情況,并將情況報告在京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在外地的毛澤東。5 月9 日,我國成功進行一次含有熱核材料的核試驗?!霸囼灣晒?,周恩來稱贊這一成績是領導、專家、群眾的三結合,教育、研究和生產三結合,群策群力,大力協同的結果?!保?]316 月底,周恩來在出訪東歐等國的回國途中,又視察我國某導彈發射基地,具體了解導彈發射情況,并在現場觀看了地對地導彈發射。1966 年9 月,“東風二號”導彈與核彈頭結合的試驗工作準備就緒。這時,“文化大革命”已開始3個月,紅衛兵橫沖亂闖,社會秩序遭到嚴重破壞。為確保核試驗安全順利進行,9 月25 日,他主持召開中央專委第十六次會議,對與會人員說:“原子彈爆炸,有專家的功勞。這些人不是資本家,不是右派,只要他們積極工作,即便思想上有毛病,工作上還要團結?!保?]68為了盡量減少“文化大革命”運動對研制核導彈試驗的負面影響,他命令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派部隊進駐錢學森家里,24 小時保護他的安全,并對核導彈研制單位實行全面軍管。錢學森回憶道:“‘文革’中我們都是受保護的,沒有周總理的保護恐怕我這個人早就不在人世了。那時候我們都是軍管的。軍管會每星期都要向周總理匯報一次??偫硐铝艘粋€命令,要搞一個科學家的名單。名單送上去后,總理說:‘名單中的每個人你們要保證,出了問題我找你們!’”[1]289為了確?!皟蓮椊Y合”試驗萬無一失,1966 年10 月8 日和20 日,周恩來在應對“文化大革命”運動對黨和國家正常秩序嚴重沖擊的緊張繁忙工作之中,還兩次主持召開中央專委會議,聽取國防科委副主任張震寰關于“兩彈結合”飛行試驗的準備情況和試驗日期的匯報。在10 月8日中央專委會議上,他講話指出:我們在自己的大陸上搞這樣的試驗,事關重大,不能出亂子?!袄洹痹囼灒ú谎b核燃料)彈要嚴格檢查,“熱”試驗(裝核燃料)彈更要嚴格檢查?!耙磺泄ぷ鞫家邪俜种俚谋WC沒有問題才行。核彈頭要進行撞擊試驗,要保證在各種異常情況下不發生核爆炸?!薄耙溲b保衛,排除紅衛兵的干擾,保證試驗安全進行。十月十三日、十六日,兩發冷試驗彈發射成功?!保?]75在10 月20 日中央專委會議上,他聽取張震寰關于“兩彈結合”試驗的匯報后指出:根據過去發射的經驗,還是要領導、群眾、專家三結合,不要著急?!芭R試時要沉著,要保證萬無一失?!薄胺蚕氲降膯栴}都要檢查到,一切缺陷都要彌補好,要做到所有檢查結果都沒有問題,盡最大努力使試驗獲得成功。在該做的都做好之后,也要敢于冒一定風險,無限風光在險峰啊,要沉著地打好這一仗?!保?]80打好“兩彈結合”試驗這一仗至關重要。周恩來代表中央專委請聶榮臻到試驗現場主持發射,并說了兩句富有哲理的名言:“精神的原子彈轉化為物質的原子彈,物質的原子彈證明精神原子彈的威力?!保?]637聶榮臻啟程前還向毛澤東作了匯報?!懊珴蓶|欣慰地說:誰說我們中國人搞不成導彈核武器,現在這不是搞出來了嘛!”[8]7610 月26 日,聶榮臻到導彈試驗基地后,聽取錢學森等人的匯報,確定了導彈具體發射時間。10 月27 日上午9 時,載有核彈頭的“東風二號”點火升空,到達894公里外的靶心上空,成功爆炸。從此,我國的核武器,不僅有彈,而且有了一支能夠射向地球各個角落的“槍”?!皟蓮椊Y合”的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標志著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又向前推進了關鍵性的一大步。

3.氫彈的迅速爆炸,我國躋身于核武器大國

在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后,“一九六五年一月,毛澤東在聽取國家計委關于長遠規劃設想的匯報時指出:‘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快?!保?]100據劉杰講,在毛澤東提出“氫彈也要快”之前,周恩來已對加快研制氫彈問題作了布置?!暗谝活w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后,周總理問我對研制氫彈的安排考慮,我回答:現在還有許多問題吃不透,大約需要三五年時間。周總理說,5年是不是太慢了?!薄案鶕芸偫淼闹甘揪?,我們認真分析了我國核工業建設和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形勢,認識到氫彈研制的技術難度雖然很大,但有利條件也很多:我國核武器科研人員掌握了原子彈的有關理論和計算技術,系統地查明了原子彈內部的物理圖象和各種物理規律,為研制氫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研制原子彈時氫彈的原理探索已經開始,得出一定成績;必需的裝料氘化鋰—6 生產線接近完成;國產每秒5 萬次的電子管計算機已經開機,計算手段有了一定改善,等等。經過反復論證,二機部向中央專委呈報了《關于加速發展核武器問題的報告》。1965 年2 月3日和4日,周總理主持第十次專委會審議并批準了這個報告,決定:‘力爭于1968年進行氫彈裝置的爆炸試驗?!保?]324在毛澤東提出“氫彈也要快”的要求后,周恩來“立即指示二機部盡快研究提出加快氫彈研制的計劃,要求把氫彈的理論研究放在首要位置上,并注意處理好理論和技術、研制和試驗的關系”?!爸芸偫淼闹甘?,使從事原子能工作的同志及時把重點從吃透原子彈轉到了突破氫彈,使從事氫彈研制的科學技術人員進一步感到任務的重大和迫切,更加積極起來?!保?]100-101

氫彈的研制,在理論和制造技術上比原子彈更為復雜。國外對氫彈技術一直是嚴加保密的,要突破它就更為困難,必須完全依靠我們自己去摸索。早在1960 年初,錢三強在原子彈設計研制過程中,就對開展氫彈理論探索有了想法。因為氫彈是利用原子彈爆炸的能量點燃氘、氚等輕核的自持聚變反應,瞬間釋放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其殺傷破壞因素與原子彈相同,但威力要大得多。原子彈的威力通常是幾萬到幾百萬噸梯恩梯當量,而氫彈則可大到幾千萬噸。錢三強(時任二機部副部長)的想法,得到二機部劉杰部長的支持。劉杰考慮到當時核武器研究所正忙于原子彈攻關,對氫彈的理論探索工作便安排原子能所先行一步。當年12 月,原子能所即成立“中子物理領導小組”。張勁夫回憶這段歷史寫道:“早在1960 年,原子能所就成立了‘中子物理領導小組’,由所長錢三強主持,組織黃祖洽、于敏等開始做基礎研究,為后來的氫彈研制作準備。研制氫彈工作主要是于敏他們做的,方案是于敏提的,也得過大獎,但題目是劉杰與三強商量后提出的?!薄霸訌椇蜌鋸椀脑O計主要靠二機部核武器研究所的出色工作,使我們中國從原子彈到氫彈的過程,在全世界來講,也是時間最短的?!边@也得益于“從美國回來搞半導體材料的林蘭英,和科學家王守武、工程師王守覺兩兄弟,是他們做的工作。第二代計算機,每秒數十萬次,為氫彈的研制做了貢獻”[6]。為什么要強調計算機的作用呢?因為氫彈研發中最復雜的一項工作是計算,需要經過反復大量的計算,方可得出氫彈的有關基礎結論。據有關人士回憶,研發工作95%的時間分配給了氫彈的計算,只有5%的時間留給氫彈的設計。第二代計算機的研發,對氫彈計算空前地提速,無疑加快了氫彈設計和制造的進度。在氫彈的計算和設計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個人是“土專家”于敏,他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唯一沒有出國留學而成為研制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1960 年底,他才34 歲,在錢三強的領導下,以他為主,還有其他一批優秀青年科技人員開始了氫彈技術的理論探索。在1964 年完成原子彈的研制工作后,二機部把相關科研人員集中到核武器研究所,對氫彈從原理、結構、材料等多方面廣泛開展研究。經過各方面科研人員的艱苦摸索,基本明確了攻關的技術路線。1965 年8 月,二機部向中央專委呈報《關于突破氫彈技術的工作安排》,計劃一方面進行理論上的探索,另一方面要進行若干次核試驗,以求通過試驗,檢驗理論是否正確,提高理論認識。中央專委同意這一安排,要求各有關部門給予積極支持,分別做好有關工作。1965 年九十月間,于敏科研團隊赴上海華東計算機研究所計算新的模型,發現熱核材料自持燃燒的關鍵,解決了氫彈原理方案的重要課題。接著,又通過核武器理論研究,在氫彈原理研究中提出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解決了熱核武器大量重要的理論問題,對氫彈的許多基本現象和規律有了新的認識。二機部的科研人員“在周總理關于原子彈小型化指示的啟示下,抓緊時間,經過反復認真地研究論證決心瞄準能裝上導彈頭的氫彈,努力攻關。終于在1965 年底掌握了氫彈原理,并立即布置進行氫彈試驗的‘三部曲’(即依次進行熱核材料、氫彈原理、全當量氫彈的三次試驗)”[1]335。前述1966 年5 月9 日那次含有熱核材料的原子彈試驗成功,熱核反應過程與理論預測基本一致,為氫彈設計取得了重要數據,這樣,“三部曲”的熱核材料的試驗,順利獲得成功。

在進行氫彈原理試驗時,1966 年12 月10 日左右,核武器研制基地報告,首次熱核試驗用的熱核裝置有一個部件加工時出了一點質量問題。周恩來得知后立即派二機部部長劉杰乘專機前往處理。劉杰談及此事說:“當我對乘專機有些猶豫時,總理嚴肅地說:‘飛機就是為了檢查工作用的,你們就是要利用飛機爭取時間?!业胶宋淦骰?,實地觀察加工好的部件,發現那不過是用放大鏡才能看見的擦痕,經和科研人員研究,認為這不能算是一個質量事故,已加工出的部件可用,不會對爆炸試驗產生影響。這樣,總理才放了心,才批準按新設計方案研制的氫彈于1966 年12 月28 日12 時試驗?!保?]3261966 年12 月11 日,周恩來主持召開第十七次中央專委會議,批準二機部以于敏團隊為代表的科研人員提出的新的設計原理進行氫彈爆炸試驗方案。聶榮臻再次要求到現場主持爆炸試驗,并于28 日主持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這次試驗,無論從原理、結構,還是從達到的比威力和聚變比等指標看,都表明氫彈研制的關鍵理論和技術問題得到解決。周恩來對氫彈原理試驗成功非常高興,因為能在排除“文革”運動干擾下,取得這一關鍵性的勝利太不容易!劉西堯寫道:“當時的二機部和全國一樣,也是風云緊急。周總理把劉杰同志和我們幾個人召集到西華廳,聽取匯報,慶賀試驗成功。他還特地為我們準備了晚餐,并且備了酒。這里二機部的造反派卻到了中南海的西北門外,揚言要打倒我們,并把矛頭指向周總理。周總理聞知后,風趣地說他們反對我,我引為光榮。隨后,周總理念起毛主席《水調歌頭·游泳》中的兩句詞,‘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提醒和勉勵我們要經受得起風吹浪打的考驗。接著,他又舉起酒杯,風趣地說,今夜得寬余,喝酒吧!周總理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最大努力,保護了原子能企事業單位和從事原子能事業的隊伍”,“使我國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于1967 年6 月17 日成功地進行了可以裝上導彈頭的氫彈全當量試驗?!薄坝捎谥芸偫韲I心瀝血的關心保護,原子能事業并未因十年浩劫而中斷,并且繼續有所前進?!保?]335-336聶榮臻鑒于試驗結果表明,新原理方案切實可行,而且非常簡便,“向中央專委建議,集中力量按新原理方案進行設計,爭取直接進行全當量的氫彈試驗。中央專委批準了這個建議?!保?]642考慮到用飛機空投進行這樣大當量的試驗,安全工作極為重要,有關部門對引爆控制系統、投彈飛機的改裝,投彈高度、降落傘的研制等,都做了周密安排。在國防科委的組織領導下,核試驗基地、航空部、人民解放軍空軍等單位都參加了有關安全工作的論證。1967 年5 月,第一顆氫彈的加工裝配以及試驗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周恩來連續主持兩次中央專委會議,進一步強調做好檢查工作,務必保證試驗成功。5 月9 日的中央專委會議認為:“中國第一次全當量的氫彈試驗,在政治上有重大意義,在軍事上,它將使中國的核武器技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會議要求6 月20 日以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敝芏鱽碓俅螐娬{對氫彈空爆試驗的各個環節進行反復檢查,確保安全;要切實做好煙云經過地區的衛生防護工作,并準備好應急措施,以預防發生意外。6 月12 日,他主持中央專委會議,同李富春、葉劍英、聶榮臻等聽取從試驗基地回京匯報的國防工辦兼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匯報氫彈試驗的全部準備工作。他提醒說:不要犯經驗主義,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次試驗又有新的特點,應認真嚴肅地對待,切實解決存在的問題。還要求在十三日綜合預演后對氫彈總裝再一次認真地做全面檢查,確保安全可靠。并請聶榮臻赴現場主持這次試驗。會議確定,試驗場區外的安全工作由周恩來、李富春、羅舜初直接領導[3]151,161。根據中央專委會議決定,為保證試驗的成功和安全,在正式試驗前,進行了不帶活性核裝料的引爆控制系統綜合預演。6 月16 日,聶榮臻到達核試驗場區,看到各項準備工作在按計劃要求有序進行,即與北京的周恩來、葉劍英通了電話,報告氫彈試驗可隨時進行。周恩來的答復仍然是“一切由你在現場決定”。聶榮臻與現場負責同志商定,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時間定為17日上午8時。

1967 年6 月17 日上午,羅布泊核試驗場區是試驗難得的好天。聶榮臻在現場下達了試驗命令。飛行員到達預定空域,沒有投彈,請求再來一次。聶榮臻答復“可以”。飛機再次飛臨預定空域,在預定高度投下了氫彈。這是一次大當量的試驗,在距爆點400多公里處都能聽到爆炸聲,在爆點以西250多公里處還能看到閃光火球和清晰壯觀的蘑菇云。氫彈試驗成功了!科研人員匯集各種數據,計算出這次爆炸威力在300噸梯恩梯當量以上,聶榮臻立即電告周恩來。周恩來在電話里說:“我代表毛澤東主席、黨中央、國務院,向所有參試人員表示祝賀和慰問!”[3]644毛澤東在1958 年6 月21日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中曾說:“那個原子彈,聽說就這么大一個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么好,我們就搞一點。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工夫是完全可能的?!保?]373他在聽到試驗成功的消息后,興奮地說:“誰說中國人搞不出導彈核武器?現在不是搞成了嗎?赫魯曉夫不給我們這些尖端技術,極好,逼得我們自己干出來,我看要給赫魯曉夫一個一噸重的大勛章!”[10]64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爆炸試驗的成功,說明我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不同于美、蘇的發展我國尖端科技事業的新路子。觀照世界諸國,我們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一是兩彈成功爆炸的速率最快: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到第一顆氫彈試驗,美國用了7 年零4 個月,蘇聯用了4 年,英國用了4 年零7 個月,法國用了8 年零6 個月,而我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兩彈研制發展速度是最快的。我國首次氫彈爆炸試驗,趕在了法國的前面,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二是兩彈研制發射成本最低。我們研究成功原子彈、氫彈以及相應的導彈,所用的投資比美國少得多,有的還不到他們的千分之一?!拔覀兊暮斯I,從礦山、采冶、加工直到最復雜的科學研究工作,都采用了各種各樣因陋就簡的辦法。那里的研究院也是非常簡陋的,科學家不得不把樓梯下的空間和各樓層的走廊、廁所改作研究室和廢物庫,有的在庭院里搭起許多工棚,展開攻關研究。對大型的工廠建設則極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找尋技術革新的捷徑,從而節約了資金,提高了生產效率。由于我們采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我們的尖端事業以較短的時間在簡陋的條件下登上了進步的臺階,趕上了世界的前列。所以,周總理說我們是‘后來居上’?!保?]350-351世界各國公認我國核技術已進入核先進國家行列。

4.人造衛星上天,我國尖端科學技術實現了“三級跳”

我國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還得從毛澤東的提議說起。1957 年10 月,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開創人類航天史上的新紀元。1958年5 月,毛澤東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3]554。毛澤東這樣說,是作為政治家、戰略家發出的號召。就科學家這個層面而言,中國科學院首先提出要搞人造衛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后,“科學院的科學家們都比較積極,其中最積極的是地球物理所所長趙九章先生,他對科學院提出第一個衛星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保?]錢學森的秘書涂元季說:在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衛星以后,“錢學森便一直在思考我國衛星事業的發展問題。1958 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以錢學森為組長,趙九章和衛一清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負責籌建人造衛星、運載火箭以及衛星探測儀器的設計和空間物理研究的機構?!保?0]67八大二次會議結束后,聶榮臻就組織張勁夫、錢學森等擬制中國發展人造衛星的初步規劃;并在9 月、12 月兩次聽取他們的匯報,指出:中國科學院要在研制衛星方面力爭拿出一定成果。

1958 年11 月下旬至12 月上旬,張勁夫在黨的八屆六中全會上反映了我國科學家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意見?!爸醒胝尉珠_會研究,同意以科學院為主搞人造地球衛星,并且批準撥???億元人民幣?!笨茖W院“組織各方面協作,把有關單位組織起來”,在“周總理特批給我們的”那個大樓“成立了581 設計院”;與上海市共同抽調技術力量組建上海機電設計院;在北京北郊建立高空模擬實驗設備,就是衛星上天以后儀器怎樣運轉,在地面真空的條件下,所有的儀器、生物等等,都要先進行實驗。再加上衛星本身,搞什么儀器等。不久,“小平同志、陳云同志對我說:衛星還要搞,但是要推后一點,因為國家經濟困難”[6]470。人造衛星的研制工作暫時“下馬”了,但對它的理論研究仍在繼續。1961 年6 月,在錢學森、趙九章等人倡導下,中國科學院舉辦了12次星際航行座談會。1963 年中國科學院又成立由竺可楨、錢學森、趙九章等人領導的星際航行委員會,負責組織制訂星際航行發展規劃,安排預先研究課題。隨著國家經濟形勢逐步好轉,為人造衛星作準備的前期工作陸續重啟或展開。1964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與已劃歸國防部五院領導的上海機電設計院合作,成功發射高度達70 公里的第一枚生物探空火箭。1965 年,隨著導彈、火箭技術的不斷突破,趙九章、錢學森等又先后提出研制人造衛星建議,人造衛星研制工作重新“上馬”。這次“上馬”仍是以科學院為主。因為從構思到建議,都是由他們先提出的。聶榮臻對趙、錢建議批示:請張愛萍、張勁夫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座談,“只要力量有可能,就要積極去搞”[3]555。張愛萍邀請中國科學院、七機部、四機部負責人張勁夫、錢學森等對發展衛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一致認為,進行衛星工程研制的技術基礎已經基本具備,應該統一規劃,有計劃按步驟地開展研制工作。據此,“國防科委于一九六五年三月提出了《關于開展人造衛星研制工作的報告》。羅瑞卿認為這個報告切實可行,即轉報中央專委。五月,中央專委批準將衛星工程研制任務列入國家計劃,并明確了工程技術抓總和衛星,運載火箭,測量、跟蹤、遙測設備研制,以及整個工程的組織協調等各項任務的分工?!碑敃r明確的分工是:在國防科委的統一組織下,由中國科學院負責整個系統的技術抓總,并負責研制衛星本體,七機部負責運載工具,科學院和四機部共同負責地面測控系統?!鞍嗽?,中央專委原則批準了中國科學院提出的衛星發展規劃草案,并同意第一顆衛星爭取在一九七0年左右發射,爾后再陸續研制和發射為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衛星?!保?]104

1966 年1 月,中國科學院成立衛星設計院,開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論證設計工作。隨后,周恩來領導的中央專委又提出第一顆衛星及其運載火箭要充分做好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確保質量,力爭一次發射成功的要求?!拔幕蟾锩遍_始后,中國科學院領導機關陷于癱瘓,“周恩來派駐科學院的聯絡員劉西堯向中央專委提出了將衛星工程研制工作改由國防科委直接組織領導的建議。中央專委同意了這一建議?!眹揽莆_定由羅舜初副主任負責這項工作,并指派工作組“于一九六七年初到中國科學院直接處理有關衛星工程研制的工作。工作組在抓增進團結、穩定技術隊伍的同時,組織力量加強管理,建立健全指揮調度制度,并從七機部選調一部分技術骨干,加強衛星的總體工作,使衛星研制工作逐步走上正軌”[8]105。發射人造衛星,需要有大推力的運載火箭,才能克服地球引力,進入預定空間軌道。此前我國研制成功的火箭,都是單級火箭,達不到第一宇宙速度(即7.9 千米/秒),不能克服地球引力,不能作為衛星運載工具?,F在準備重新研制用來運載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火箭,并將它命名為“長征一號”。它以“東風四號”為基礎,在上面加一個固體的第三級火箭組成?!皷|風四號”和“長征一號”,實際上是同時開始研制的。隨后,“文革”運動也沖擊到國防科研部門,連聶榮臻元帥的處境也非常困難?!耙粫r間,人造衛星及其運載火箭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周恩來心急如焚,他在一次講話中要求國防科委領導同志要頂住壓力,挺直腰桿抓工作?!保?0]70為了減少“文革”運動對衛星研制等國防尖端工作的干擾,1967 年6月上旬,周恩來召集擴大的中央常委碰頭會,討論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等《關于對國防工業部、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院及所屬單位實行軍事管制的補充決定(草案)》等文件[7]160。是年12月10日,周恩來召集中央專委第19次會議,研究即將進行的相關試驗,排除派性干擾。他說:“我們在空中只做必要的試驗,在生產上也是節約的。這次時間較緊,要爭取在二十四日以前準備好,科委要下命令,把正副司令員、政委、參謀長的名字都寫上,就像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給各條戰線下命令一樣,要他們絕對負責。除了參加試驗的人員,任何人不準進入試驗區。一切兩派爭論都要停止,服從最高利益,全力以赴,形成整體?;赜腥苏f,現在為試驗,試驗后再算帳,再造反,這是錯誤的。造誰的反?要去掉派性,增強黨性?!痹撛?1日,周恩來聽取從試驗現場回京的羅舜初等關于準備情況的匯報,談到雷達指揮儀跟蹤照像站的安全問題時說:“這個項目安全就搞,不安全就不搞??蒲性囼?,‘安全第一’?!覀兩鐣髁x制度,一定要關心人的安全。作戰時要有犧牲,與自然界作戰決定于是否非犧牲不可。不是非犧牲不可的就必須保證安全,不值得的就不搞?!保?]207-208兩天后,又電復試驗基地負責人等,“要消滅派性對立情緒”,同意所定試驗時間,臨前各項準備工作和安全措施,要切實認真負責,加強組織工作,務必安排落實,嚴格檢查。各項工作一定要做得更加細致,更加周到?!扒屑煽謶?、麻痹、急躁情緒?!痹囼灡ê蠊ぷ?,“要妥善安排,不要急于撤場,不要急于回家,不容響后算賬,務必圓滿地完成這一光榮的政治任務?!保?]208這次試驗,盡管周恩來一再囑咐,但因派性干擾,影響試驗部件質量,沒取得成功,12月25 日,周恩來召集羅舜初、錢學森、朱光亞、王淦昌、鄧稼先等開會,聽取試驗情況匯報。他說:九院要把專家們集中一下,搞一層樓,架上保密電話,安排適當的休息場所,便于研究討論問題。你們敢于大膽試驗,勇氣是好的?!笆∈浅晒χ浮?。缺點是一些理論研究設計人員未親臨現場。不要泄勁。要叫那些參加試驗的人員把資料收集齊全,資料很寶貴,回來后進行分析研究,總結經驗。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分析和看待科學實驗。什么試驗完了算帳,這是派性作怪,不允許搞派性。一定要再接再厲,全力以赴。這次試驗,可起教育作用。不要稍有成功就驕傲起來,要以此很好地教育大家。這次試驗也受了來自本單位的一些干擾,搞運動與抓革命、保生產不結合,就會對生產有干擾。

1968 年2 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國防科委組建空間技術研究院,將科學院原來從事衛星工程的單位劃歸空間技術研究院,擔負衛星研制任務,并任命錢學森兼任空間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由于建議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設想是1965 年1 月提出的,因而這個工程的代號為“651工程”。周恩來在后來一次小專委會議上明確指定:“‘651’總抓,由國防科委負責,錢學森參加?!彼?,在651 工程中,錢學森實際上是擔負大總體,即星—箭—地面系統三大方面總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0]69。1968年12月11日、13日,周恩來召開中央專委會議,聽取錢學森關于發射人造衛星的“東風三號”中程地對地導彈的試驗報告,指出要排除干擾,大膽實踐。14 日,他報告毛澤東,建議批準這次試驗:“試驗結果,無非成功或失敗,即使失敗,也可在發射過程中取得改進根據,以利再試?!薄懊珴蓶|批:照辦?!保?]26912 月28 日,周恩來接見國防科委、七機部學習班兩派群眾代表,強調七機部任務繁重,生產再不能耽誤了?!罢劦健畺|風三號’地對地導彈試驗成功時說:正是七機部武斗打得最兇的時候搞的,許多部件不大合規格。但為什么能響呢?靠的是我們工人階級。老工人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檢查了多次,發現二百多個問題,最關鍵的有七十多個,老工人一個一個把它解決好,有些是重新搞,所以試驗成功了?!保?]271-272是年底,在國防科委直接領導下,國家計委、總參謀部、郵電部,以及有關工業部門和省、市、軍區的積極支持和大力協同,經過3個年頭緊張攻關,作為重點任務組織搶建的衛星測控系統第一期工程基本建成,“長征一號”火箭各系統的零部件從祖國各地運往戰略火箭生產總廠準備試車。但是,“文革”運動如火如荼的開展,七機部派性斗爭十分激烈,許多領導干部和老專家被打倒,研制工作和部件生產無法進行。盡管周恩來苦口婆心地做七機部等國防工業部門鬧派性的群眾工作,兩派卻為火箭試車問題繼續頂牛,已經上了試車臺的火箭遲遲不能點火試車。1969年7月中旬至8月上旬,周恩來4次接見七機部有關人員,不得不對該部兩派長期鬧派性、嚴重影響衛星發射工程的行為提出空前的警告。他指出:“如果繼續鬧下去,最后只好實行紀律,宣布兩派組織解散。對小資產階級的無政府主義不痛擊不行,還有資產階級派性。這兩者是七機部的致命傷。對‘六五一’試驗項目,要下一道死命令,所有參加該項工作的人員統統上陣,要求一個星期搞出來?!保?]309“由你錢學森去領導,黨中央給你一道死命令,我看準靈。不到的就開除公職,是黨員的還要開除黨籍?!保?]309在8 月9 日主持召開有國防工辦、國防科委和二機部負責人參加的國防尖端科研會議上,周恩來針對一些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不能放手工作、以全力突破工程技術難關的情況,進一步宣布:“由錢學森掛帥,楊國宇為政委,你們兩個負責;你(指楊)是政治保證,他(指錢)和其他專家要是被人抓走了,不能正常工作,我拿你是問!與此同時,還批準一份需要重點保護的幾百名工程技術人員名單,指出:這些同志都是搞國防科研的尖子,即使不是直接參加某工程的,也要保護,主要從政治上保護他們,不許侵犯他們、抓走他們;如果有人要武斗、抓人,可以用武力保護??傊?,要想一切辦法,使他們不受干擾,不被沖擊?!保?]313-314為了加快研制國防尖端技術的進度,經毛澤東同意,周恩來還采取了兩項重要措施:一是抵制林彪搬遷原子能工廠的命令。剛被黨的九大選為副主席、定為接班人的林彪,在1969 年7月初的三北(東北、華北、西北)會議上,下令設在甘肅、內蒙古的原子能工廠在1970 年內全部遷往三線。8月中旬,周恩來主持中央專委會第二十次會議,經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為避免核燃料生產中斷給核工業帶來損失,這幾個“工廠不能搬,要繼續生產,加緊生產,力爭多生產、多儲備。同時,為了戰備,必須搶建三線工廠”[7]314。二是撤出國防科研系統搞“文革”運動的工宣隊、軍宣隊。11 月上旬,周恩來接見國防科委、國防工辦、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等方面負責人以及駐國防科委、二機部、七機部的工宣隊、軍宣隊和軍管會負責人,指出:“在國防科研等系統的工宣隊、軍宣隊都應當撤回,因為你們已經完成了任務。這些單位本身都有生產任務,是搞尖端技術的,過去三年耽誤了不少工作,為趕上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就要抓緊時間,從符合當前情況的具體項目做起?!保?]333七機部兩派爭斗,不僅影響衛星發射工程安排的進度,而且嚴重影響技術攻關統一認識。錢學森向周恩來匯報時說:比如,關于“長征一號”的陀螺抗震問題,“實際上是兩派在爭斗,所以得不出統一的認識,問題一直拖著不得解決。周總理立即指出:‘不論915還是916,兩派都不能用這件事爭長短’。遵照周總理的指示,錢學森協助軍管會主任張翼翔做兩派的工作。經過艱巨的努力,好不容易才統一了認識?!?969 年8 月下旬,“長征一號”的陀螺問題得以解決,試車成功。周總理為此向七機部表示祝賀。1970年元月,“東風四號”導彈發射成功,并順利實現高空點火和兩極分離,第一顆人造衛星的運載火箭問題基本解決[10]71-72。

1970 年4 月2 日,周恩來主持中央專委會會議,聽取“東方紅一號”衛星和“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準備情況的匯報。4 月14 日晚,他再次主持中央專委會會議,聽取從發射場回來的錢學森、李福澤、楊國宇、任新民、戚發軔等的匯報,批準“東方紅一號”衛星和“長征一號”火箭進入發射工作位置;勉勵大家認真工作,搞好協作。4月20 日,他又通過國防科工委副主任羅舜初發出指示:第一顆衛星發射要做到“安全可靠,萬無一失,準確入軌,及時預報”[11]1776。在衛星準備發射期間,還要求參加此項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認真地、仔細地、一絲不茍、一個螺絲釘都不放過地”進行發射前的準備工作[11]1776-1777。在檢測中發現的問題全都得到解決后,他才將衛星發射準備工作情況報告毛澤東。23 日,毛澤東批準于24 日夜間發射。4 月24 日晚,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次日,周恩來飛赴廣州,在招待出席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級會議的“三國四方”(柬埔寨、老撾、越南南方共和、越南民主共和國)領導人所率代表團會議上,宣布中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后的第7天,迎來20 世紀70 年代第一個五一國際勞動節。那天晚上,錢學森、任新民、戚發軔、孫家棟等科技人員應邀上天安門城樓觀看焰火?!懊飨H切地接見了他們。當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劃破天空,飛臨北京上空時,天安門廣場成千上萬的群眾一下子平靜下來,大家都側耳聆聽衛星上播出的‘東方紅,太陽升’的清脆樂聲?!保?0]74毛澤東一邊走一邊擺動大手,親切地向代表們頷首示意。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第五個靠自己研制并成功發射衛星的國家。新中國經過堅忍不拔地努力,終于跨入航天時代!

四、上天工程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0 周年之際,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為表彰20 世紀50—70年代在研制核彈(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工程中具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表彰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決定》。對23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和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江澤民在頒獎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兩彈一星”事業的發展,不僅使我國的國防實力發生質的飛躍,而且廣泛帶動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造就了一支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協作的科技隊伍,極大地增強了全國人民開拓前進、奮發圖強的信心和力量。偉大的事業,產生偉大的精神。在為“兩彈一星”事業進行的奮斗中,廣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1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兩彈一星”精神。他在2020年9月11日科學家座談會上講話,要求廣大的科研工作者要主動肩負起祖國的使命,要繼承和傳揚“兩彈一星”精神,做“兩彈一星”精神最好的踐行者,讓祖國煥發出更加有活力的美好明天[13]。2021 年9 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批準中央宣傳部提出的“兩彈一星”精神等作為第一批偉大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14]。根據對上天工程歷史的前述梳理,認識20 世紀50—70 年代創造的“兩彈一星”精神應當把握這樣幾點:

(一)周恩來對鑄就“兩彈一星”精神作出了非凡的特殊貢獻

少年翔宇(“翔宇”是周恩來曾用過的筆名)就立下中華騰飛大志,這在那一代同齡人中極其罕見。他在成為黨中央核心領導成員后,在美國原子彈爆炸不到一年就有幸觀看到爆炸的影視資料,這也具有唯一性。這個遠大志向和較早的圖像感悟,不能不成為周恩來將上天工程作為新中國成立后治國理政最為關注的重大工程的歷史緣由。特別是1962 年11 月成立以他為主任的中央專門委員會后,他在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中,最為操心的就是這個上天的“兩彈一星”。據中共中央檔案館保存的中央專委會記錄所載,從1962 年11月至1974 年4 月周恩來一共主持召開過40 多次中央專委會議。還有若干次中央專委小會和其他涉及“兩彈一星”工程的各種會議,以及與有關人員的談話。如果算上這些,加起來達數百次之多?!皟蓮椧恍恰痹獎奏嚰谙仍f:周總理作為中央專委會的負責人,給中國的核事業與航天事業注入了說不盡道不完的智慧、勇氣、忠誠與力量。在封鎖、禁運和孤立的國際環境下,中國完全靠自己的拼搏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都凝聚著周總理的心血。周總理率領國防科技大軍,在“兩彈一星”事業上做出了卓越貢獻,立下了不朽功勛。這個評價反映了歷史實際,也凝聚了參與“兩彈一星”工程科技專家們的共識。

1.周恩來是凝聚隊伍的偉大組織者

“兩彈一星”精神是“兩彈一星”工程的精神結晶。沒有“兩彈一星”工程,不可能鑄就“兩彈一星”精神。周恩來則是這一工程的主要領導者和最高指揮者。首先,他是凝聚“兩彈一星”工程隊伍的偉大組織者。上天的“兩彈一星”工程,不是靠少數天才就能成就的,必須凝聚廣大科技工作者組成千軍萬馬的強大隊伍,憑借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實現。有如前述,周恩來具有深謀遠慮的戰略眼光,根據黨中央的要求,采取了五大重要舉措來廣攬人才,組織隊伍,凝聚強大集體力量。一是開國之際,發表廣播講話,代表新中國政府熱忱地歡迎和邀請世界各地的海外知識分子回國參加建設。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就是在周恩來講話的感召下回國的。二是通過日內瓦會議的中美大使級談判,使以錢學森為代表的又一批著名科學家回國加入國防尖端科技研究隊伍。三是選派留學生和技術干部出國學習和實習,在北大、清華等高校開設核物理課程,同時抽調大量干部和工人參加核能建設,號召科技專家歸隊從事核能研制工作,大力培養新生科技力量。四是蘇聯專家撤走后,進一步集結英才,擴充領軍人物,不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這支宏大隊伍的。五是組織全國各地區、各部門支援核能建設的大軍,包括數以萬計的歸國志愿軍和大學畢業生、工人、技術人員等,前往核武器研制基地加快建設基礎設施。這些巨大的組織工作都是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進行的。

2.周恩來是協調各方力量的偉大調度者

黨中央在1962 年決定成立以周恩來為主任的“中央15人專門委員會”,就是旨在加強統一領導,大力協調全國各方面、各部門、各地區力量,全國一盤棋,扭成一股繩,有效地加快建設速度,追趕時間完成研制和發射任務。中央專委會既有7位副總理,還有7 位主管部長;到1964 年底,又擴充專委會成員,增添了7位主管部長,加大了專委會任務。它成為黨中央領導國防尖端事業的最高決策機關,是我國發展核科技、原子能事業等一系列尖端工程項目的最高指揮部。它負責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能在較短時間內就建立起龐大的全國大協作體系。在中央專委成立不到兩年時間,我國就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爆炸,僅有兩年零6個月;從第一顆氫彈爆炸到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騰空升天,也只有兩年零8個月。環視世界核大國,我國核試驗、核武器和國防尖端科技的發展速度之快,無以出其右者。參與“兩彈一星”研制和發射的科技專家們,都將周恩來譽為我們的“總調度”。錢學森深有感觸地說:“兩彈”需要幾千人、上萬人的大協作,中國過去沒有搞過。過去是小生產、二畝地的搞法,小爐匠的做法,我們是搞大規模協作。既要有一個總設計師,還要有一個總調度,“這套東西的形成,就是在周總理領導下創立的”[1]290,“在這方面,總理是有偉大功績的,他為中國大規??茖W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成功的經驗,而且是結合中國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1]292。

3.周恩來是萬無一失嚴細作風的偉大倡導者

我國的尖端科學技術能在從中央專委成立后的七八年內取得驚世的巨大成就,實現從核彈(原子彈和氫彈)到戰略導彈再到人造衛星的“三級跳”,除了有效組織大規模協作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周恩來不斷倡導和培育出的萬無一失嚴細作風??梢院敛豢鋸埖卣f,只有周恩來才能為這樣龐大的科技隊伍培育出這種作風。這與他的個人內生特質和長期的革命經歷有密切關系。他從小就記憶力驚人,讀書習作時文章邏輯清晰,辦事有條有理。投身革命后,無論從事秘密工作還是統戰工作,無論領導武裝斗爭還是做中央領導工作,不斷訓練并養成了思維慎密、考慮全面、辦事周延、嚴謹細致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他能集思廣益,聽取不同意見,采納積極建議,作出正確決策。他領導核試驗時提出的“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十六字箴言,已成為從事國防科技研究工作者的座右銘。

周恩來特別關心試驗現場和參試人員的安全問題。在國防科技戰線廣泛傳誦一次氫彈投放的驚險故事。1971年9月8日,周恩來召開中央專委會議,聽取關于采用強—5甲型飛機上仰甩投方法空投氫彈引爆彈的匯報。他接連問道:如果“彈已經掛上飛機,氣候忽然起了變化怎么辦?”如果“萬一彈投不掉怎么辦?”如果“飛機載彈返回機場時,意外發生脫鉤怎么辦?”匯報人講了飛行員安全處置的幾種辦法后,他說:什么事都要考慮萬一情況,只有準備了萬一,發生事故后,就不會措手不及。1971 年12 月30 日14 時40 分,在核試驗基地,飛行員楊國祥駕駛攜帶小型氫彈引爆彈的強—5甲型飛機,從馬蘭機場起飛,直向羅布泊核試驗場飛去。當飛機帶彈進入投彈地域上空后,飛行員按動電鈕數次,都沒打開彈體艙底蓋開關。在試驗現場的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將情況急報北京,周恩來命令說:“由現場指揮員臨機處置,怎么安全怎么辦,情況這樣緊急,不能由北京決定了?!薄耙嘈棚w行員的處置能力,一定要確保飛機安全著陸?!敝芏鱽盱o靜地等候前方消息。過了幾分鐘,羅舜初來電話:“報告總理,飛機安全著陸,飛行員和彈體安全?!薄翱偫砺牶?,輕輕地噓了一口氣,嘴角上隱隱露出了一絲微笑,他深情地說:‘處置得當,很好!感謝他們?!f完,他又陷入了沉思之中?!保?5]207隨后,他立即指示對事故原因進行認真調查。經過4 天4 夜的連續奮戰,最終查明是安裝燃爆彈時,操作手出于好意,把彈架上一個關鍵的小螺絲釘多擰了1/4 圈,造成電阻過大,結果使投彈時不能起爆燃爆彈。這個微小失誤,造成3次投彈不成的嚴重后果。事故原因查明后,有關人員嚴格遵循周恩來關于嚴格認真,萬無一失的要求細心工作,反復檢查各個部件。1972年1月7日,楊國祥再次駕駛載有氫彈的強—5甲型飛機升空,僅一次進入靶區,成功地將氫彈準確地投向了目標。錢學森對周恩來的嚴細作風深為敬佩,說:“我們的‘兩彈’試驗事故最少,傷亡也最小,都是在周總理的嚴格要求下取得的?!保?]291

4.周恩來是排除“文化大革命”對“兩彈一星”工程干擾的偉大擔待者

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指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利用毛澤東同志的錯誤,進行了大量禍國殃民的罪惡活動,釀成十年內亂,使黨、國家、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教訓極其慘痛。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周恩來同志高度重視國防現代化建設,強調我們要搞尖端國防,親自組織領導“兩彈一星”大規??萍脊匀〉弥卮笸黄?,極大提升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在“文化大革命”極端復雜的特殊環境中,他“作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忍辱負重,苦撐危局,維護黨和國家正常工作運轉,盡一切可能減少損失”[16]。周恩來對于傾注畢生心血要騰飛中華的“兩彈一星”工程,也是竭力盡一切可能減少損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文革”運動,不斷興風作浪,制造動亂,使許多地區、許多部門參與的“兩彈一星”工程各項工作無法正常進行。他們插手七機部等國防尖端研制和生產部門,大打派仗,大搞武斗,終日不得安寧。劉杰談到那段歷史寫道:1967 年春,全國奪權,武斗的風暴殃及核工業,許多研究機構也先后發生了奪權、武斗,乃至出現了停產等嚴重問題,廣大職工生活受到影響,工廠安全受到威脅?!搬槍@一情況,在1967年3月中旬到11月底的8個半月時間里,周總理多次打電話,并簽發了11 封特急電報,明確指出:這些單位‘是國家重要的國防絕密工廠,對國防建設、加強戰備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保證工廠絕對安全,保證工廠穩定生產’。周總理還兩次派調查團(組)到原子能聯合企業和核武器研制基地了解情況,制止武斗,維護正常生產?!彼筮@些單位的“文化大革命”,只能在業余時間進行,不準串聯,不準停產,不準武斗,不準奪權?!笆陝觼y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核工業采取了保護措施,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干擾破壞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使核工業在動亂中仍能繼續有所發展?!保?]3271974 年4 月中旬,周恩來在抱病主持中央專委最后一次會議上,還指出:“一定要清除林彪一伙的影響,克服派性,和派性作斗爭”[7]664。本來,周恩來還有更為宏遠的戰略部署,有的已經作了初步安排。他明確地說過:“一定要牢記我國的尖端事業現還處在初級階段,爭取時間盡快搞上去?!保?]664他在1966 年12 月中旬主持召開第十七次中央專委會議上曾說:“1968 年把東風3 號搞出來,東風4 號可以試,洲際導彈也可能搞出來,全部在這四年內解決?!保?]1011969 年8 月中旬,他聽取上海機電二局關于航天任務等的匯報后,代表黨中央下達新的重要任務——上海要建航天基地??茖W技術的發展已不允許我們再拖下去了,世界已進入太空時代,我們也應該跟上,許多項目不是要不要,而是如何搞的問題。1970 年7 月中旬,在中央專委會議討論核動力陸上模式堆啟動運行安全問題時,他指出:“這次試驗是我們開發核動力的起點,也是奠定核電站建設的基礎?!保?]379在11 月上旬的中央專委會議上,他聽取上?!捌叨恕惫こ蹋ㄒ灾芏鱽?970年2月8日首次提出要搞核電站的時間命名的,也就是改革開放后投入運轉的秦山核電站)研制情況匯報指出:“我國發展核電站的方針是:安全、適用、經濟、自力更生”,“二機部不能只是‘爆炸部’,還要搞核電站”[7]408。就在1974 年4 月主持召開的最后那次中央專委會議上,他審查批準上?!捌叨恕惫こ?,并對核電站“三廢”(廢渣、廢液、廢氣)的處理,詳細詢問了各種處理方案,“一再告誡與會同志:要想到21、22 世紀,要為子孫后代著想”[15]203。由于“文化大革命”的長期干擾,許多原定20 世紀70年代可以完成的任務,如核潛艇、導航衛星(即“北斗”導航系統的前身)、載人航天工程等都不得不推遲到20 世紀80 年代甚至更晚一些時候才得以完成。他的宏愿未能在生前實現。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周恩來生前牽掛的核潛艇、核電站、導航衛星、載人航天工程等,如今已成為現實。2018 年在紀念他誕辰120 周年之際,他所無限熱愛的人民滿懷深情地將我國第一顆應用了主動離軌制動裝置的立方體衛星——“淮安號”恩來星發射升空。這是14 億中國人民對無比敬愛的總理的感恩紀念!

(二)深刻把握“兩彈一星”精神的科學內涵

江澤民深邃概括并為習近平強調弘揚的“兩彈一星”24 字精神,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它是參與“兩彈一星”工程的廣大科技專家、黨政干部、工人技術人員和解放軍指戰員等用辛苦勞動的汗水、抵御大漠的嚴寒、戰勝困難時期的饑餓,乃至獻出寶貴的生命凝聚成的。這里,以“兩彈一星”工程的英雄業績,解讀“兩彈一星”精神。

1.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精神

參與“兩彈一星”工程研制、生產和發射的浩浩蕩蕩建設大軍,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他們都有一顆深情的中國心,懷著強烈的報國之志,自覺地把個人志向與祖國需要聯系在一起,舍個人和家庭之小我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之大我。無論是享有盛譽的世界級著名科學家還是才華橫溢、學有所成的后起之秀,毅然決然地放棄國外優厚的條件回到祖國。不少學者為了國家需要,毅然放棄原來專業投入研制大軍,甘當無名英雄,隱姓埋名,默默奉獻,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這里僅舉鄧稼先和郭永懷為代表來說明之。

先說鄧稼先。他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大批回國的青年科學家。核武器研究所成立后,所長李覺找到錢三強:現在我最需要一位能夠擔任理論部主任的科學家,業務要很強,一般強都不行。錢三強回答:我這里有個鄧稼先,他能勝任。1958 年8 月,錢三強對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調你去做這項工作。鄧稼先聽懂了,服從組織調動。他對家人說:我今后恐怕照顧不了這個家,這些全靠你們了。我的生命獻給未來的工作。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他到核武器研究所后,白手起家,自己施工,建設科研用房和生活住房;帶領沒有一個學核物理的上百名大學生,親自給他們講課,一步一步地讓這些青年學子走上研究大道,在一張白紙上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為了解決許多數據,在國外嚴密封鎖的情況下,他率領理論部的人員,在一無權威資料、二無實踐經驗的條件下,開展大規模運算??渴謸u和電動計算機,在爆炸力學、中子輸運、核反應、中子物理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攻克核試驗系統工程的關鍵理論打下堅實基礎。1963 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按預定計劃完成。根據上級指示,鄧稼先和他領導的理論部班子原封不動地轉移到氫彈的研制上去。他率領團隊突破氫彈技術難關,為成功試驗第一顆氫彈作出了重要貢獻。為了獲取準確數據和爆炸標本,他身先士卒,出入靶區第一線。1979 年一次空投核彈試驗出現故障,作為試驗的簽字負責人,他堅持要實地查明核彈具體情況,毫不猶豫地走進那片意味著死亡的荒漠,遭受了致命的核輻射。在他發現體內出現危險癥狀的情況下,仍然頑強工作著。在醫生強迫下,他檢查身體時,放射物質已破損他的肝臟,侵入了骨髓。為了完成任務,他拒絕調京醫療的醫囑,執意留在核試驗區。從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次核試驗成功,到1986 年7 月鄧稼先逝世,我國先后進行32 次核試驗,他在現場指揮的,就有15 次。1986 年7 月29 日,鄧稼先終因身內侵入放射物質過多,患直腸癌醫治無效而逝世,終年62 歲。臨終前,他仍然關心我國尖端武器的發展: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他逝世后,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他作了高度評價,稱他為“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典范,我國科技工作者的驕傲”。他的好友楊振寧說,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

再說郭永懷。他是在我國1956 年國慶節前一天登上離美歸國的郵輪的。新中國成立后,他朝思暮想的就是盡早回國。好多朋友勸他不要回去。他回答說:家貧國窮,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我自認是一個中國人,有責任回去和大家一起建設祖國。師兄錢學森回國后,他的歸國之心更加迫切。在1956 年回國前,他在野餐會上當著為他送行的所有朋友的面,親手燒毀了自己所有的研究成果和資料。并將一部即要寫完的書稿一疊一疊地丟進火里,也就是將自己的心血化為灰燼。他安慰妻子說:這些東西是帶不走的,都裝進我腦子里了。他回國后,周恩來問他有什么要求?他只說了一句話:我想盡快投入工作。1956年底,中國力學研究所成立,錢學森擔任所長,他擔任常務副所長,成為中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59 年6 月蘇聯毀約、拒絕提供原子彈的數學模型和技術資料,并帶走所有技術后,錢學森力薦郭永懷承擔自主研發原子彈的力學保障工作。他受命擔任九院副院長,主管力學部分,負責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制工作。從此,負責力學的郭永懷和實驗物理學家王淦昌,理論物理學家彭桓武一起,成為我國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當時九院成立了四個尖端技術委員會,他領導場外實驗委員會,負責進行核武器研制的實驗和武器化。在原子彈的研制過程中,他既為科研人員講授爆炸力學和彈頭設計的基本理論,又通過迅速建立的實驗室研究結構強度、振動和沖擊等方面的數據,在爆轟物理實驗中,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確定了最佳方案。1963 年,已年過半百的郭永懷隨核武器科研團隊一起遷到了核武器研制基地,同其他研發核武器的科研工作者們一起,忍受最低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和寸草不生的荒涼,以及各種高原反應帶來的心悸、胸悶等,夜以繼日地反復計算、研究、實驗、爆破,頑強地將他的團隊的最佳方案變為現實。1964 年10 月16 日,他參與研制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后,又受命參與氫彈和導彈研制的相關工作;1965 年9月重新啟動第一顆人造衛星研制工作后,他繼續受命參與衛星本體及返回衛星回地研究的組織領導工作。他負責的工作任務需要經常往返試驗基地和北京,為了節約時間,他總是選擇夜航飛機,認為在機上打個盹兒,不影響第二天工作。1968年12 月4 日,他再次選擇乘坐夜航飛機,急于回京匯報在實驗中發現的一條重要數據線索。5日凌晨,他乘的那架飛機在北京首都機場降落時墜毀在機場附近的玉米地里。機上的乘客和機組人員共14 人,只有1 人重傷生還。這位生還者回憶墜機前的場景說,記得郭永懷大叫了一聲:“我的材料!”救援人員趕到墜機現場,發現緊抱一起的兩具尸體的胸部中間,夾著一個幾乎完好無損的公文包。經辨認,這兩具尸體,一具是郭永懷,另一具是他的警衛員牟方東,公文包里裝的就是他回京匯報的那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次日,周恩來獲悉這個不幸消息后,當場失聲痛哭。錢學森聽到噩耗后痛哭不已。他說:就那么10 秒鐘,一個有生命、有智慧的人,一個全世界知名的優秀力學研究專家離開了人世。郭永懷能頂十個師!

2.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這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取得偉大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法寶。進行“兩彈一星”工程,從始至終都強調要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這一工程的廣大參與者都弘揚了這個偉大的革命精神。特別是在大西北試驗基地的所有人員,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克服各種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經受生命極限的考驗,頑強拼搏,發憤圖強的精神狀態,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試驗任務,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在自力更生基礎上自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堅強決心和能力。前面講的我們國家“兩彈一星”的成功升天,說明我們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其他核大國發展尖端科技事業的新路子。這條新路子包括設計研制,生產管理,領導作風三個方面。在這三方面都貫穿著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這里,我們講領導作風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也舉兩位光榮代表:

先講錢三強。他是在國內從事核物理研究的第一位科學家。1937 年他從清華大學赴法留學,師從居里夫婦(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的女兒女婿),在“核裂變”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他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并對三分裂機制作出合理解釋,深化了對裂變反應的認識。1948 年他和夫人何澤慧回國后創建近代物理研究所(后為原子能研究所),繼續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短短幾年,該所就從建所初期的十幾個人增加到150 多人。彭桓武、趙忠堯、鄧稼先等都在他領導下工作過。1955 年,黨中央決定發展原子能事業,他被委以重任,擔任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負責制定原子能發展規劃。他對發展我國的原子能事業非常用心。他說過:科學家們發現,在任何一種物質里面,就是它的所謂原子核里面,包含著巨大的能力,從原子核里面取出大量的能,這將幫助人類大大的提高生產,改變生活面貌,也將把人類社會帶進一個新的時代。1960 年,蘇聯毀約、撤人后,中央決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展原子彈,他擔負起技術上的總負責人、總設計師。張勁夫說:有人總認為錢三強自己沒參加具體的研究工作,我則認為如果沒有他做學術組織工作,如果不是他十分內行地及早提出這些方案與課題,我們怎么能趕上和超過別人呢。他懂行,組織和協調能力很強,能提出題目來,讓科學院各個所來配合承擔任務。原子彈爆炸試驗數據的采集,科學院去做了很多工作。那個試驗基地,條件很艱苦,中國科學院好多所,都派人參加試驗了。在原子彈研制過程中,中國科學院提供的計算機,從最低級最原始的,一秒鐘才運算幾十次的電子管的,到第二代晶體管的計算機,每秒數十萬次,為核彈的研制加速計算做了重要貢獻。外國專家對這樣的計算機不以為然,認為用運行速度只有每秒幾十萬次的老式計算機編制地球同步衛星軌道程序,不可能!中國發射試驗的成功,硬是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錢學森評價道:中國固體火箭發動機取得的成績,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得來的,沒有外國援助,沒有經過仿制的階段。這是一個偉大的成績,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錢三強還有一個突出優點,就是只求奉獻不求索取,胸懷開闊,勇挑重擔,甘為人梯,敢于提拔年輕人。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研制過程中,包括鄧稼先在內的大量骨干都是他推薦的。據稱,諾貝爾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錢三強知人善任,是他大膽起用年僅26歲的鄧稼先出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總設計師。錢三強獨具慧眼的睿智和超凡的組織才能,促成了中國原子彈的爆炸成功。

再講程開甲。他是我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人們稱他為“核司令”。他同樣是錢三強推薦的,并同錢三強一起成為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領頭人。程開甲在高中和大學學習期間就表現出特別強的研究能力,發表過多篇論文,被推薦到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成為德國物理學大師玻恩教授的學生。他獲得博士學位后,任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謝絕導師挽留,于1950年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先后在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任教。1956 年,他參與了周恩來直接領導制定的12 年科學規劃。1960年,他調任二機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參加原子彈的研制,分管狀態方程理論研究和爆轟物理研究工作。1962 年夏,他調至國防科委,任國防科委核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1963 年他進入羅布泊后就一直在最前線直接指揮核試驗爆炸。1964 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最初是用飛機投擲的空爆方案,他認為空爆會增加測試同步和瞄準上的困難,不容易測量原子彈的各種效應;再則,保證投彈飛機安全的難度太大。經過精心計算,提出采用百米高塔爆炸原子彈方案,為領導部門采納。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周恩來電話問道:你們能肯定這是核爆炸嗎?大家的目光轉向大專家程開甲,他根據壓力測量儀記錄數據推算,堅定地說:“是核爆炸,沒錯!”幾小時后,防化兵進入爆心處,發現那座用無縫鋼管焊成的、重80 噸、高102米的鐵塔,在原子彈爆炸中竟化為一堆細細的“面條”?,F場情況證明程開甲采用塔爆方案是正確的。為了盡快獲得爆心第一手數據,他不顧高溫、高輻射,還可能坍塌的危險,爬進直徑只有80 厘米的小管洞中取出了自動控制系統在瞬間啟動千臺儀器獲得的核爆炸全部數據。這是其他任何核大國都沒有做到的。我國能掌握核彈爆炸的珍貴資料,作為技術負責人的程開甲功不可沒。特別難能可貴的是,為了使試驗做到周恩來提出的“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要求,從1963 年到1985 年,他舉家搬遷到核試驗基地生活工作,在最前線直接指揮核試驗爆炸。在這20 多年間,他主持試驗作出決策,進行核試驗及測試的全局技術工作和研究,解決了許多具體關鍵問題,為開創我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才智。他系統闡明了大氣層核爆炸和地下核爆炸過程的物理現象及其產生、發展規律,并在歷次核試驗中不斷驗證完善。他創立核爆炸效應研究領域,建立完善不同方式核試驗的技術路線、安全規范和技術措施,保障了中國核武器設計改進和作戰運用。他籌劃的30 多次各種類型的核試驗都獲得成功,作為我國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也成為我國核試驗技術的重要創建者和領路人。2019 年,他當選2018 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給他的頒獎詞寫道: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無聲處起驚雷。一片赤誠,一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連。黃沙百戰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這是程開甲老將軍獻身“兩彈一星”輝煌事業的生動寫照。

3.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精神

“兩彈一星”是國家工程,必須依靠集體力量,進行大協作才能完成這個宏偉任務。在研制“兩彈一星”過程中,中央專委統一領導全國有關地區、部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組織廣大科技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后勤保障人員,以及解放軍指戰員,團結協作,群策群力,求真務實,大膽創新,終于突破一系列重大難點,使我國科研能力實現質的飛躍。他們勇于登攀高峰的科學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創造史書寫了新的篇章。這里也舉兩位代表作論述:

先論任新民。他是在新中國成立之際(1949年8 月)最早從美國回來的科學家之一。1945 年他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留學,獲得工程力學博士?;貒笤谏虾9ぷ?。他晚年回憶說,他和航天結緣于一封電報。1952 年,任新民在華東軍區軍事科學室擔任研究員,突然有一天,一封電報通知他去北京。在那里,陳賡將軍接見了他,邀請他參與協助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創建工作,隨后被任命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兼火箭教研室主任,當時他從美國回國不到3 年。1955 年他被授予技術上校軍銜。1956年,歸國不久的錢學森組建中國導彈的專門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邀請任新民一起創建中國的航天事業,任新民欣然答應。從此,任新民開啟了自己與中國航天事業共生、共榮、共奮進的“航天人生”。由于“伯樂之遇”,他也與錢學森結下“亦師亦友”的深厚情誼。1965 年,他調任第七機械工業部一院副院長兼液體發動機研究所所長,1974 年3 月底,他參與制定的《關于發展衛星通信問題的報告》得到中央批復,由此拉開中國航天史上的代號為“331”的通信衛星工程大幕。1975 年6 月,他被任命為七機部副部長。他長期從事導彈與航天型號研制工作,在液體發動機和型號總體技術上貢獻卓著,是航天技術與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專家,領導和參加了第一個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道式地對地導彈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制;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參與領導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發射。1970 年4 月,他和錢學森乘專機從發射場飛抵北京,向周恩來作“長征一號”與“東方紅一號”發射前的最后匯報。那年五一勞動節,他與錢學森等在天安門城樓受到毛澤東親切接見。任新民躲在人群后面,周恩來發現了:任新民同志,請到前邊來,不要老往后邊躲,你的座位在我這邊。周恩來向毛澤東介紹說,他們就是我們放衛星的人。毛澤東贊嘆道:“了不起啊,了不起!”2008年,93歲高齡的任新民談起這次接見說:“接見在晚上,西哈努克親王在場。我們科研人員組了一個團。接見時,我恰好就在后面。我國航天事業是集體的事業,個人的作用很小很小,只有集體協作才會有所成就?!边@就是國之大者科學家的風采。任新民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云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2006 年10月,我國航天事業創建50 周年紀念日之際,他與錢學森等5 位專家獲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頒發的“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他是我國導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主持研制和發射過許多類型的衛星,被航天界尊稱為“老老總”“總總師”,并與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并稱“中國航天四老”。2017年2月12日,他作為“中國航天四老”的最后一位“老老”逝世,享年102歲。

再論彭桓武。他1935 年20 歲畢業于清華大學,同年入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院,1938 年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師從著名物理學家馬克斯·玻恩,從事固體物理、量子場論等理論研究,1940 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1 年8月后,曾兩度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薛定諤任所長的愛爾蘭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研究,與海特勒、哈密頓合作發表一系列論文,綜合介子場的研究成果對宇宙線現象進行較系統的解釋。這些成果中最著名的一部分是以三人姓名首個字母命名的HHP 理論。這一理論成果發展了量子躍遷幾率的理論,用能譜強度首次解釋宇宙線的能量分布和空間分布等。1945 年,他與導師玻恩合作,進行關于場的量子力學與統計力學的一系列探索性工作,兩人共獲愛丁堡皇家學會的麥克杜格爾—布里斯班獎。同年夏,他獲得愛丁堡大學科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科學家中少有的雙博士。他1947年回國,在云南大學任教。1948 年當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1949 年5月,借道香港回到北京清華大學。隨后,他與錢三強等一起創辦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1955 年10 月至1956 年4月,赴蘇聯莫斯科熱工研究所實習反應堆理論。他長期從事理論物理的基礎與應用研究,在中子物理、輻射流體力學、凝聚態物理、爆轟物理等多個學科領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對分子結構提出過新的處理方法,在量子多體問題研究中提出自洽場的推廣理論;還開展了關于原子核、鋼錠快速加熱工藝、反應堆理論和工程設計以及臨界安全等多方面研究,對我國原子能科學事業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他作為理論物理學大家,與力學研究大家的郭永懷和實驗物理學大家王淦昌一起,被認為我國核武器研究的最初三大支柱。從20 世紀50 年代中期開始,他參與了我國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彈、氫彈以及戰略核武器的理論研究和設計方案的制定,對我國第一代原子彈和氫彈的研究和理論設計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還是我國核潛艇動力方案的領導者,參加了我國第一次地下核試驗的理論領導工作。三年困難時期,他在核試驗基地經受了高度饑餓、高原反應的考驗,患了浮腫病,雙腳腫得老粗,穿不進鞋,只好提在手里光著腳走路,仍堅持研究和指導試驗。他是多學科領域的大家,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等多項大獎,不愧為“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得主。

“兩彈一星”精神內涵既廣博又深厚,這里枚舉幾位科學家只是作為代表來進行解讀,無疑會掛一漏萬。但僅此足以說明“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生動體現,彰顯了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的堅強決心和卓越能力,是中國人民在20世紀創造的并在21 世紀得到賡續和弘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三)“兩彈一星”精神的時代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談到“兩彈一星”精神及其時代價值。2022 年4 月12 日他在海南視察文昌航天發射場時發表講話,指出:“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堅持面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面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強化使命擔當,勇于創新突破?!彼€指出:“要以民族復興為己任,追求卓越,報效祖國和人民,努力為早日實現航天夢、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保?7]對于“兩彈一星”精神時代價值,可以從多個維度解讀。本文試圖從三個方面進行體悟:

1.新時代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建設航天強國

新時代弘揚“兩彈一星”精神,首先是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新時代的航天事業任重道遠,2020 年4 月,習近平在他提議設立“中國航天日”第五個紀念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周年之際,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老科學家孫家棟、王希季等同志的回信寫道:“作為‘東方紅一號’任務的參與者,你們青春年華投身祖國航天事業,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國航天未來,讓我深受感動。50 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我在陜北梁家河聽到這一消息十分激動。當年,你們發憤圖強、埋頭苦干,創造了令全國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勛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于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保?8]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快速發展,取得舉世驚人成就。新時代的航天人圓滿完成月球采樣返回任務、著陸火星等任務,正式開通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自主建造、獨立運行的中國空間站支持航天員長期駐留。特別是我國航天事業突破多個“首次”,神舟十三號首次驗證了徑向交會對接技術,首次利用空間站機械臂操作大型在軌飛行器進行轉位試驗;天舟五號首次實現兩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在軌空間站,創造了世界紀錄;神舟十五號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太空會師”,完成中國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員乘組的在軌輪換,等等。但是,前面的路還很長,任務繁重。僅“十四五”規劃的五年就有全面建成并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探月工程四期、深化載人登月方案論證、完成火星采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研制發射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等多重任務。這些都需要新時代航天人繼續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努力探索浩瀚宇宙,為早日建成航天強國、實現“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偉大夢想而不懈奮斗。

2.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70 多年,我國從一窮二白的貧弱狀況發展到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在不少方面趕上甚至超過一些發達國家達到的現代化水平。其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皟蓮椧恍恰笔俏覀儑疫M入科技現代化大國的重要標識。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并跑、領跑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但是,國內外因素迫切需要我們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步伐。最重要的有兩大因素:一是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對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需要強大科技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國內大循環,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也迫切需要科技創新。二是我國的科技成就雖然異常顯著,但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還是明顯的。我國的科技發展在某些領域是領先的,但在許多領域是滯后的,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成為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這個現狀,迫切需要加快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鑰匙。習近平指出:“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子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的東西沒有搞清楚?!边@又與一個時期的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迷信國際市場分工論有很大關系。這就要狠抓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進行優化組合,克服分散、低效、重復的弊端,“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走出適合國情的創新路子,特別是要把原始創新能力提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保?9]習近平還特別強調,要狠抓科技工作者的思想建設,發揚科學家精神。他指出:黨中央在2019 年5 月專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要求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廣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秉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弘揚“兩彈一星”精神,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19]。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是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歷史需要。

3.黨帶領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為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斗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一個非常突出的理論亮點。這個命題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式現代化對于推進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巨大作用。在2023年2月7日的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上,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保?0]習近平之所以對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作出這樣高度的評價,是因為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和當今的時代要求,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維度對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作了科學概括,初步構建起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成為中國人民在本世紀中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針。習近平多次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保?1]11我國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前進道路上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會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必須時刻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這就需要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像老一輩航天人那樣,在極端惡劣的環境和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定不移地“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正確思想的精神力量是無敵的。它一旦被廣大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強大物質力量?!皟蓮椧恍恰本裉N含的深刻內涵,是半個多世紀前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兩彈一星”偉大成就的強大精神動力。在21 世紀的今天,它同樣會成為我們黨帶領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中國式現代化,在本世紀中葉為全面建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持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

周恩來生前說過:我們必須趕上世界先進科學水平。當我們向前趕的時候,別人也在繼續迅速地前進。我們必須在這個方面付出最緊張的勞動,努力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才能有強大的先進的經濟力量,才能有鞏固的現代化國防,才能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世界先進水平[2]539-540。上天的“兩彈一星”工程,是我國趕上世界先進科學水平的良好開端。物質的原子彈正在變成精神的原子彈,新的精神原子彈也會轉化成新的物質原子彈。弘揚上天工程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將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在新中國成立100 周年之際,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精神動力。

猜你喜歡
氫彈兩彈一星原子彈
“兩彈一星”民族驕傲
從“兩彈一星”研制歷史看“國之大者”
傳承“兩彈一星”精神中國青年英才論壇在青海舉行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
中國“氫彈之父”
——于敏
“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 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
徒手“撕開”原子彈
氫彈,不過如此
朝鮮試爆氫彈,中方堅決反對
評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